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78.05KB ,
资源ID:795866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58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诗两首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

2、歌进行比较。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马思聪的思乡曲磁带。2课时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当祖国遭受侵略者蹂躏的时候,人民奋起反抗,著名诗人艾青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海峡两岸,多少亲人不能团聚,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时候,不禁唱出淡淡的乡愁。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3、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2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散文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

4、华南的广大地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值此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笔饱蘸深情地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乡愁 这首诗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又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柔情而又真挚的乡愁。我爱这土地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5、: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6、乡愁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慢板”,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7、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我爱这土地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诗人选用“嘶哑”一词,

8、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为什么小鸟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到写作这首诗的1938年,我国的华北、华南、华东也相继沦陷,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处在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时的艾青在武汉目睹了这一切,他为小鸟都即将失去它的栖息地而悲愤。鸟儿唯有用声音不停地歌唱,为大地悲鸣;诗人只有不停地创作、为民族呐喊。鸟儿悲鸣

9、到声音都嘶哑了,诗人历时七年的创作也让他疲倦不堪,但他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仍然不愿停止。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10、?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5.评说诗中“鸟”的形象,用“这是一只_的鸟”句式说话。 (1)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2)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机时刻仍奋发歌唱的鸟。 (3)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鸟”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鸟”的歌唱是诗人也是全民族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的表白。 乡愁 1.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 邮票写信可寄家愁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2.其实,除了这些形象事物之外,还有很多事物能触动我们心中的痛、触发我们

11、的情感,引起我们的愁绪。想想看,还有哪些具体形象?你能以句型“乡愁是_”再为乡愁打个比方吗?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那根灵魂深处搏动的血管乡愁是雨中渴盼虹桥的芭蕉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这首诗,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子思母念,乡愁可人;夫妻爱恋,乡愁动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愁绪祖国,着笔惊人!如此动人的乡愁曲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再去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下面我们接着来体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我爱这土地 1.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

12、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2.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是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中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感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

13、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诗人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心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乡愁 1.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

14、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十几亿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意象之上,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

15、的思乡情感。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是全诗的诗眼,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4.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芜杂。 5.乡愁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构的复沓升华了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使这首清浅明朗的小

16、诗显得既深情绵邈,而又庄严正大。 6.诗中化抽象的乡愁为具体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在我国古诗词中是经常使用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列举含有“乡愁”的诗词句。(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教师点拨: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动感,如同汹涌澎湃而绵绵不绝的春水;“愁”如影随形,漫天飞舞。“愁”无

17、处不在,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离愁 7.比较阅读,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永恒主题乡愁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籍贯在内蒙古,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那里的土地。而在这之前,她只有在梦里、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 但在思

18、想深度上,她的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我爱这土地 第一部分(第一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第二部分(第二节):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诗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转换了角度,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乡愁: 第一节:写小时候离家外出读书,小小邮票封封家书寄乡愁思念母亲。 第二节:写长

19、大后奔走他乡谋生,窄窄船票趟趟归路连乡愁思念爱人。 第三节:写到后来时空隔离沟通,矮矮坟墓生死分离断乡愁怀念母亲。 第四节:写眼下两岸分离聚首艰难,浅浅海峡中华儿女凝乡愁思乡思聚。我爱这土地这首抒情诗采用了象征手法表达情意。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我爱这土地 (1)意象丰富,构思精巧。 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

20、:土地、河流、风、黎明。他把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取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 (2)想象奇特,感情真挚。 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爱。全诗感情深沉而浓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乡愁 (1)借物喻情,富有形象美。 诗人从广泛时空中提取四个意象,借物喻情,用“邮票”代表小时候对母亲的思念,用“船票”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用“坟墓”表现与母亲的死别,用“海峡”抒发家国之思。全诗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抽象的“乡愁”,富有形象美。 (2)结构精巧,富有

21、音韵美。 全诗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对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形式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同时各节在同一位置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其中“乡愁是”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以及四节中“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词的运用,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后来坟墓母子死别现在海峡两岸分离 由单纯幼稚的孩童到多愁善感的少年,初中生多了些腼腆,多了一份深沉,但有时洒脱的外表下其实藏着追求独立、张扬个性的一颗不羁的心,的确,初中生成熟了许多,在课堂上很少举手,但不等于他们表现欲弱了,而是他们不屑于人云亦云,他们

22、要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朗读决不能只是让他们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机械活动,而是要鼓励他们在朗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当朗读成为一种审美活动,朗读者就是在扮演双重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朗读本是极富创造性的行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尽显他们的个性才华?我觉得要做到朗读的开放性。 朗读活动的“开放性”是指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让学生自由地读、放开来读,不要限制得太死。朗读本是读者对文本理解的外化表现,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对文章各人有各自的理解,那么他们对朗读的处理自然会有所不同,老师不能要求他们按统一模式来读,而要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抒发和张扬自己的

23、情感个性。2我用残损的手掌知识与技能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难点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配乐朗读磁带、文本

24、资料、多媒体课件。1课时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祖籍南京,生于杭州,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一诗早在1928年就已发表,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5、。 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军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戴望舒也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牢狱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据冯亦代回忆:“我昔日和他在薄扶林道散步时,他几次谈到中国的疆土犹如一张树叶,可惜缺了一块,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张完整的树叶。如今他以残损的手掌为题,显然以这手掌比喻他对祖国的思念,也直指他死里逃生的心声。” (香港文学1982年2月号) 1.听录音磁带,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26、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7、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 (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体

28、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3.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

29、什么?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了祖国的哪些地方?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先触摸了地图上的

30、沦陷区,又触摸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 4.诗人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5.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画面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6.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3)“那里是太阳,是春” 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象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 第一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