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05.28KB ,
资源ID:7952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52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经济概论 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经济概论 复习资料.docx

1、世界经济概论 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绪论1、 世界经济的概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1. 世界经济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2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3世界经济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贯

2、穿于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各个环节,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2、 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3、 世界经济的联系机制:商品流动,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4、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世界经济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 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前期。 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地过渡到垄断阶段

3、。到了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经济。5、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与现实特点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1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加强,自然资源的作用不断减弱。2国际分工由过去的以部门间的专业化分工为主逐步发展到以部门内的不同生产工序和零部件制造的专业化分工为主。)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协调机制加强新特点: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的焦点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增长率超过

4、生产的增长率,世界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不断增加)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猛增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依赖度不断增加,跨国公司的生产与投资国际化日益增加)金融全球化 (货币的国际化与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各国货币金融政策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6、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现状7、世界经济学科的四个基本假定(一)经济人假定所谓“经济人”,是指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的思想雏形首出于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一书写道: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

5、定不行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这便是经济人的思想雏形。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人是一个通用的核心概念。微观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讲“经济人”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都是“经济人”假定的反映。但是,经济人假定并非总是与现实中人的行为一致,也就有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二)稀缺性假定(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指出,在经济学家看来,人类生存的条件有四个特征:一是目的多种多样;二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和时间有限;三是时间和手段可以运用于不同目的;四是各种目的具有不

6、同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人的目的多种多样,而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时间有限,才产生了稀缺性问题,也就成了经济学存在的原因。在国际关系中,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才导致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各种各样的国际问题。各个国家的资源总量是一定的,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稀缺度越来越高。当资源的稀缺度高到进行侵略他国或占有全球公共资源有利可图时,这个国家就可能采取行动,变革国际体系。就战争的根源来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主要还在于资源稀缺与人之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三)国际无政府状态所谓国际无政府状态,是指在国家之上没有集中的权威权力机构,缺乏有政治权威的中央政府。(全球无政府状态并不等同于全球无秩序

7、,国家之间的交往无序进行。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生存。一个国家只有生存下来,才能保护好本国各主体的利益。)(四)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弗莱克奈特(Frank Knight)是较早研究不确定性的学者,他指出,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必须具有某些知识,但无法具有完全知识。换句话讲,人们既不能完全无知,也不能具有完全完美的信息,即人们行为的根源在于不确定性。如果将“世界”视为一个系统,那么其包含三种不确定性:(1)外生不确定性;(2)内生不确定性;(3)政策不确定性。正是

8、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决策规则才能形成。)第二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1、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2、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均衡3、什么是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错展开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进科学的发

9、展。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 4、 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东方先进科技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

10、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5、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范式(paradigm)本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技术经济范式技术经济社会范式科技革命影响经济活动的深层规律。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围绕人类自身的解放而展开的,随着每一层次的人的解放,便会兴起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便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世界经济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也是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的解放而逐步展开的。二、科技革命与生产力进步 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诸要素变革劳动资料的变革。劳动对象的变革。劳动者素质的变革。组织与管理的变革。 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内在结构的变革现代生产力的发

11、展也主要地依靠非实体性要素的改善和提高。 三、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变革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转换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经过了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的转换过程。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缓慢下降;第二产业由上升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持续上升。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一般低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融合与软化趋势 农业产业化,经济服务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软化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指现代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

12、行采集、储存、传递、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四、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科技革命与各国经济的发展1. 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2. 科技革命引起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生产力地区配置、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教育等的变化。3. 战后科技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城市和乡村关系的变化:城乡一体化和乡村的边缘化;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变化:脑力劳动者比例的上升;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些新现象:如中产阶级的膨胀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13、的不平衡,而且导致科技领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6、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影响的全面性(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领域); 内容的综合性(交叉与融合);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见后表); 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干预。8、李约瑟之谜 -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高水平均衡陷阱从需求角度的解释。中国进入了一个“高农业水平、高人口增长和低工业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技术发明模型从供给角度的解释。发明活动是由一系列“试错和改错”或“碰巧”完成

14、的。“试错和改错”分为“经验性的”和“实验性的”,前者依赖于人口数量,而后者依赖于严谨的科学实验。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实验性的”试错和改错,因此中国的人口数量众多不在成为优势。总结性的解释。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导致缺乏发展动力。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不利于科学发展。封建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科学进步。中国古代科学在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缺陷。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第三章 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1、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个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波动的现象。定义特点:一是总量的振荡,无论是什么因素驱动了周期的发生,似乎都是在更加广泛的程度上对经济产生影响;二是周期并不是定期发生,从

15、而使人们对周期发生的时间无从把握,往往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到引发经济衰退的突发事件上来,而忽视了经济周期本身。(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是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是收缩,以及融入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的复苏阶段;这个变化的序列是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超过1 年到10 年或者12 年不等;它们不能被细分成更短的与自身有近似波幅的特性类似的周期。)古典周期(Classical Cycle),也称传统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增长周期(Growth Cycle),也称现代周期,是指

16、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2、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过程一个标准的经济周期包括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危机阶段也称为衰退阶段。由于繁荣阶段的过度扩张,社会总供给开始超过总需求,经济增长减速,存货增加,公司的成本日益上升,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绩开始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趋势。投资者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抛出股票的行列时,股价形成不断向下的趋势。萧条阶段。经济下滑至谷底,市场需求不足,公司经营情况不佳。由于预期未来经济状况不佳,公司业绩得不到改善,大部分投资者都已离场观望,股价低迷。复苏阶段,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公司利润将会增加,而此时物价

17、和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股价回升。繁荣阶段。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产品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导致企业利润明显增加。虽然此时物价和市场利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物价和利率的上涨幅度。推动股价的大幅上扬。)3、经济周期的相关概念在某一时期内,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高点就称为该周期经济波动的峰值,也叫做波峰。与此相对,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低点称为谷值或波谷。周期波动的长度,是指每一个具体的经济周期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或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所经历的时间长度。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又称为波幅或振幅,是指同一个周期内从峰值到谷值的指标差额。平均位势是

18、指某一个周期内所有时间序列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它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经济周期的整体经济增长状况。平均位势较高,说明该周期内经济运行处于较高的水平。某一个周期的涨落比,是指该周期内扩张阶段的长度与收缩阶段的长度之比;某一特定时期内周期的平均涨落比,是指该时期内所包含周期的平均扩张长度与平均收缩长度之比。的平均涨落比较大说明经济增长强劲。通常把标准差定义为国民经济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量值,它是衡量周期波动对历史增长趋势偏离程度的标准化指标。标准差越大,经济发展越不稳定。4、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略。经济周期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五个层面:货币、资产、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和存货,其中第一个是

19、货币层面的因素,其余四个都是实体经济方面的因素。5、战后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明显。战后却不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依次交替不如过去那样清楚,尤其是萧条和复苏阶段更加难以明确划分。(二)生产下降幅度较小 ,打击程度较轻。总的来说都不如二战前爆发的危机那样沉重,持续的时间也没有那样长。但是,战后危机的破坏程度有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即战后初期的危机生产下降幅度较小,进入“滞胀”后,危机则表现出日益深化的趋势。(三)生产过剩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发生。财政危机。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经济周期的干预,其结果是,各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弥补不断恶化的财

20、政赤字和巨额国债,各国政府不得不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造成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货币金融危机。在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的袭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危机也日益加深。在多次美元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被迫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导致美元连续贬值,引起日本和西欧各国货币开始实行自由浮动,宣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种货币金融危机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四)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发生结构性危机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急剧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长期、严重的比例失调。(五)“滞胀”

21、一度成为普遍现象“滞胀”是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增长迟缓,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率长期较高;长期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滞胀”是西方国家政府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滞胀”现象的出现也说明了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 (六)经济周期与科技产业息息相关新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120个月),特别是90年代后期,出现“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率增长率)与“两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并存的现象。高科技产业虽然有助于延长经济增长的时间,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但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依靠

22、高科技推动的经济周期有着更加脆弱的一面。6、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战争因素。战争造成的不同结果对各国经济周期的影响是战后第一次世界性危机没有在各国同步爆发的重要原因;是第一次危机中生产下降不十分严重的原因之一。科技因素。使经济危机成为一种局部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的日益深化;使得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历次周期的高涨阶段比较长;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上升。调控因素。“反危机”措施对刺激生产和投资,延缓危机、推动经济复苏有一定的作用。其他因素。战后美国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扩军备战的影响;银行和商业部门扩大对个人信贷的作用;跨国公司力量迅速扩展的影响;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7、

23、长波理论的内容和启示康德拉季耶夫理论的内容 康德拉季耶夫利用大量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材料证明了长波的存在,并把1780 年至1920 年这140 年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归结为两个半长周期波动: 第一个长波上升期是从18 世纪80 年代末或90 年代初开始,持续到18101817 年,下降期从18101817 年开始,持续到18441851 年; 第二次长波上升期从18441851 年持续到18701875 年,下降期从18701875 年开始直到18901896 年; 第三次长波上升期从18901896 年持续到19151920 年,而下降期大约从19141920 年开始。 康德拉季耶夫著书之时

24、正处于第三次长波的衰落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危机频频发作,尤其是1929 年起连续数年的“大萧条”,这些事实都证明了康德拉季耶夫预测的准确性。经济长波理论的启发。1、经济长波的长度和转折点都不可能是十分精确的2、资本主义经济的这种长期波动具有“国际性”3、长波具有规则性的发展周期4、固定资本再投资的周期性对“长波”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6 次经济周期:1976-1981 年, 1981-1986 年, 1986-1990 年, 1990-1999 年, 1999-2005, 2005 至今。8、美国新经济的表现经济持续扩张

25、,失业率不断下降,财政赤字不断减少,劳动生产率大幅上升9、出现新经济的原因(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美国新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实体基础(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新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三)风险投资是促进美国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四)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新经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五)有效宏观经济政策是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0、新经济的启示/借鉴意义11、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了解第四章 大国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变1、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

26、用下,它不断变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2、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二)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三)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的时期。(四)第四个时期(从80年代前、中期迄今)是在日本

27、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致了美、欧共体和日本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第五章 国家间博弈与国家利益的实现1、博弈的几个基本概念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博弈论试图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化、抽象化,以便更精确地刻画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

28、决策指导。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得益(效用)、结果和均衡,其中,参与人、战略和得益是描述一个博弈需要的最少的三要素,而行动和信息是其“积木”。参与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 2、纳什均衡/占优策略均衡占优策略均衡。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参与人的得益是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的策略的函数,因此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选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但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可以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就是说,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 唯一的,这样的最

29、优策略被称为“占优策略”。如何走出囚徒困境:组织协调,多次博弈3、双层博弈的逻辑与冲突战略 - 研究国际经济谈判的重要分析框架。 两个层次:普特南把国际谈判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层次或称国际层次的谈判阶段以及第二层次或称国内层次的批准阶段。(第一层次形成的协议必须得到第二层次的批准才能真正实施,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时间顺序又不是绝对的。在多回合的国际谈判中,上述两个层次往往处于不断的互动和循环中。在国家层次,国内不同利益集团通过向政府施加压力,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在国际层次,各国政府致力于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压力集团要求的同时,实现对本国不利结果的最小化。) 获胜集合:双层博弈理论的中心概

30、念是“获胜集合”,即在国际层次达成的协议能否在国内获得大多数选民的赞成。获胜集合越大,国际协议在国内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就越大。(获胜集合的规模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国内层次选民间的权力分配、偏好和可能的联盟,主要关系到支持和反对国际合作的国内不同势力的力量对比和偏好差异;第二个因素是国内层次的政治制度,由此导致的不同的批准程序、府院斗争、利益集团格局等将对获胜集合产生重要影响;第三个因素是国际层次的谈判者的战略,谈判者可以利用额外补偿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同一阵营的选民群体,赢得国内支持。) 大店法废除过程中的双层博弈启示:中小零售店铺的减少、大型超市的林立、商业形态的多元化是战后各个发达国

31、家必经的发展道路,日本也不能例外。以日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美国外压只是加速了这一客观进程的发展,而日本政府在应对美国外压的过程中,较为充分地利用了双层博弈的政策空间和调整时滞,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本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大店法案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阐明了日本政府在面对外来压力和推进规制缓和进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双层博弈,妥善处理中小零售业者、一般劳动者、普通消费者等相对弱势群体与外来强势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经贸政策协调和大国外来压力持续加剧的情况下,这一策略对于其他经贸大国而言不无借鉴意义。4、改善对外经济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思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立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逐步确立对外贸易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完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吸引大跨国公司在中国作长期发展 调整外援战略,带动我国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 有序、有条件地开放资本项目,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以区域合作为突破口,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第六章 贸易联系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经济学1、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国际贸易呈阶段性增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国际贸易格局多极化。(19481973年,世界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