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28.37KB ,
资源ID:7947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47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课题二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课题二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doc.docx

1、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课题二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doc课题二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2)内因:政治运动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2表现(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社会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沿海变化大,内陆变化小;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具有不平衡性辛亥

2、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表现: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2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1)原因: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表现领域变化服饰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居住19

3、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联近代经济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政治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起了促进作用。注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中山装和旗袍均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拓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中西结合,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补现代婚姻习俗的进步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

4、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到1952年底,自由、自主婚姻已占绝大多数,民主和睦的家庭和模范夫妇不断出现。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建成唐胥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建成“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但公路发展受限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的垄断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影响较大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

5、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通讯工具(1)电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台湾,20世纪初,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走向繁荣(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新思想。(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

6、)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5)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日渐丰富。3互联网的兴起(1)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3)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辩

7、(1)近代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铁路。(2)唐胥铁路是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3)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补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运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辩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点误区(1)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

8、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2)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拓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影响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则全方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难点一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解读三幅图反映了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表现的是一种礼仪的变迁,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体现了时代变迁。史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

9、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19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中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20世纪初期,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0、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说明开始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及建筑布局的变化反映出中西交融,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反映出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反映出在建筑中开始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提取史料信息从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等角度归纳特点,根据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建筑等角度分析原因。提示特点:中西交融;出现新型建筑和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技术的进步。系统认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1、社会影响和认识1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有较强的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2.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工业化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

12、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3认识(1)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三)归纳总结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13、。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政府的重视与提倡。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重难点二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史料1912年秋,三十二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

14、等实业家的支持,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企业化方针,抵制袁世凯等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对报纸的影响。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5万份的、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主要措施有:一、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二、强化报纸发行;三、注重基础建设,更新技术设备。为避免在战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受到牵连而危及营业利润,申报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申报总主笔陈景韩把新闻采访写作要求归纳为3条,一曰确,二曰速,三曰博。此新闻“三字经”成为当时申报记者的守则,一时为报界记者所效仿。“九一八”事变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立场,积极宣传抗日,揭露日寇侵略暴

15、行,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战时附逆”为由,对申报实行党化政策,由此,申报及其附属事业被国民党接管,改变了纯民营性质。摘编自沈惠敏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探究根据史料分析申报曲折发展的原因。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爱国实业家支持,申报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方针1922年,申报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注重发行质量和广告宣传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新闻写作“三字经”领先报业为抗日宣传做贡献申报及其附属事业被国民党接管,企业性质发生改变(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申报的发展体现了近代报刊业的一个发展缩影。近代报刊业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递时事信

16、息,促进了思想的传递和民智的启迪。结合的信息分析“发展的原因”,结合信息分析“曲折的原因”。提示发展原因:爱国实业家(民族资本家)的支持;重视质量和广告宣传、重视创新;确立了适宜的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曲折原因: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官僚势力的阻碍。系统认知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武器。(3)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

17、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4)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平等意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沟通

18、,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造成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近代交通的发展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随堂巩固训练1(2017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读懂婚礼仪式中“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的习俗,而“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则是受西方(西方/中国)婚礼仪式的影响,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

19、俗融合(融合/背离)的特征。做对选B2(2018海南高考)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改革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读懂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被官府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说明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政治/经济)意义,表明当时江浙地区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做对选D3(2017江苏高考)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

20、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读懂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增多/减少),表明知识界逐渐重视妇女(妇女/儿童)问题。做对选D1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

21、像馆。”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解析:选B中华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强制剪辫,故A项错误;1912年秋,此时清政府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强令剪辫,“以留纪念”表明变革心态新旧杂陈,故B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是在农村,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参政议政的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2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解析:选A从书名的时间可以看出书名与战争有关,故A项正确;政体改革从维新变法开始,故B项错误;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与材料的内容

22、不符,故C项错误;突变和渐变交错进行与材料中书名不符,故D项错误。3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解析:选B天津机器局是洋务派军事工业的代表,不是民用工业,故A项错误;用局内学生司之,表明天津电报业由中国人自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把中国电报业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4“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

23、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解析:选A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津浦通车,无法说明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交通便利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无法体现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故C项错误;材料提到信件传递快捷,并未涉及电讯事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5(2019惠州模拟)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然而1

24、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解析:选B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中时间“18951898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国人对办报的认识变化,结合时间18951898年,我们可以认识到正是甲午战争战败于日本的屈辱,激发了国人的救亡图存的意识,办报刊和维新变法是民族危机刺激的结果,故B项正确;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样与材料中民族意识的觉醒无直接影响,故D项错误。课时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广东百校联考)1917年5月,

25、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大多数国民会赞成恢复帝制、垂辫缠足、复科举等,说明国民的思想仍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A项正确。21905年3月,某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出()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

26、俗解析:选D材料仅为某一学者的声明,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先进习俗取代了落后习俗,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丧葬礼仪也属于纲常礼教的内容,“抛弃”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明的习俗,故D项正确。3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讯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解析:选B通讯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行路”

27、不符,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相符,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材料中“1905 年”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故D项错误。4(2019肇庆一模)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缁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A改良社会风气 B恢复

28、汉族传统C推翻专制统治 D革除满清恶俗解析:选A从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可知孙中山认为剪辫是消除陋习,改良风气的行为,故A项正确;剪辫是效仿西方的发饰,不是恢复汉族传统,故B项错误;从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可知剪辫是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之后,故C项错误;剪辫是革除满清陋习,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革除陋习,使社会风气向文明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5(2019太原一模)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 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

29、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解析:选B西方思想被新式人士大加赞同,不代表各界人士都欢迎,故A项错误;抓住时间1896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帝、洋务派、孙中山、康梁等人都积极阅读万国公报,反映民族危机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关注世界,故B项正确;题干只是提及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而已,故C项错误;光绪帝、洋务派大臣是不愿学习西方制度的,故D项错误。6(2019山西六校联考)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1935年 1946年 1947年 1958年 1977年 1978年 1985年 流浪儿童三毛形象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 三毛流浪记漫画 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 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 三毛学法系列漫画A.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新中国一直坚持“双百”方针C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D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解析:选A根据材料多种三毛形象,都鲜明地打上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烙印,故A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没能继续坚持,故B项错误;C项与表格无直接的关联,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漫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与民主政治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7(2019洛阳期中)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