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81KB ,
资源ID:79377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37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docx

1、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变态心理学1、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类群体中并存是永恒的:(1)按比例存在(异常体的比例较小);(2)可相互转化;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3、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1)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2)公元前400年;(3)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4)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有害体液流入大脑“疯狂”;(5)该观点包含

2、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17世纪对于变态心理学学科的意义17世纪前,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其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而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中才能获得发展。17世纪中叶后,自然科学的诞生,人们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新见解:(1)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2)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5、精神分析学派对异常心理的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三大观点:发展观点:口腔欲(自爱阶段);肛门欲(幼儿反抗期);生殖器欲(完成自我界限

3、的划分);潜伏期(兴趣或性力转向外界);青春期(异性爱)结构观点:心理结构(潜意识,浅意识,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适应观点:人的防御机制是防止冲突引起焦虑的能力(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多为无意识过程;恰当地使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过度、不当使用则可能为病态表现;(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A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B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和发展“固著”、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C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4)用

4、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A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B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C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5)其他重要论断:精神分析学派所遭遇的打击当时主要不是来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是来自宗教;法国让内提出:神经症的症状是病人的“隐意识观念”的表达;“新精神分析”理论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20世纪50年代后脑科学迅猛发展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以不争的事实对弗洛伊德关于临床症状解释提出质疑。6、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异常心理的解

5、释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既非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亦非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与行为,而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对人类变态心理学的解释与矫正,开辟了新的途径;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还是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7、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异常心理的解释潜能性质:无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均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心

6、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基本焦虑”),即“存在”与“责任的冲突;“依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初始动力,这种个体社会化动力体现在“自身”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上。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必然会产生焦虑;严格来说,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究其根源,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因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其“学说”的形成是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某种固有的特性,再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并去解释一切。尽管人本主义理论有诸多缺点,但其把握住人类社会

7、性的合理内核这一点值得肯定。8、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正常心理活动功能: 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主客观世界统一)(1)常识性区分 荒谬离奇的言谈和思想,怪异的行为(奇谈怪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过度体验);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功能缺陷); 行为(无其他原因)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影响他人)。(2)非标准化区分 统计学角度(心理现象偏离统

8、计常模) 文化人类学角度 社会学角度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 (3)标准化区分 医学标准(心理障碍被视作疾病,异常的心理现象是疾病的症状,脑部存在有病理过程) 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缺点: 常态分布的两端不一定都是异常; 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呈常态分布; 心理测量内容受社会文化制约,其结果受受试者的态度影响。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经验判断) 社会适应标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能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能否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4)心理学区分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自知力丧失”或“自知力不完

9、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鉴定标准:自知力,妄想,幻觉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鉴定标准:情感(逻辑、意向)倒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而言的稳定性。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需怀疑其心理活动出现异常。鉴定标准:个性改变,精神病9、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

10、幻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中,幻听最常见。持续性出现的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内脏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 真性幻觉:形象鲜明 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 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假性幻觉:形象模糊 存在于主观空间 不是通过相应感觉器官感知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 1 功能性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出现在同一感觉器官; 2 反射性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出现在不同感觉器官; 3 思维鸣响:患者所想之内容转化成声音被其听到; 4 心因性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密切有关。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体型感知障碍附:下列描述中符合“感知综合

11、障碍”涵义的有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10、思维障碍思维障碍分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 症状特点疾病思维奔逸语量多,语速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注意力不集中)躁狂症思维迟缓联想抑制,速度减慢,数量减少,联想困难抑郁症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洞,概念与词汇贫乏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状态思维松弛或散漫联想松驰,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答非所问精分早期思维破裂语句完整,但语句间缺乏联系,毫无逻辑性精神分裂症思维不连贯语句支离破碎,即语词杂拌脑器质性疾病思维中断突然停顿

12、,重新说话非原话题精神分裂症思维插入异己思维被强行塞入脑中精神分裂症思维被夺自己的思维被外界某种力量抽走精神分裂症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突然出现大量杂乱无章的想法,突然消失精神分裂症病理性赘述语言啰嗦、累赘,联想的枝节过多脑器质性疾病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对物体赋予的象征涵义旁人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自创文字、图形,写“天书”精神分裂症逻辑倒错性思维缺乏逻辑性,因果关系错误精神分裂症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妄想:没有现实依据的设想,患者坚信不疑,具有个人独特性,时代色彩。症状特点疾病关系妄想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其有关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坚信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

13、离、被迫害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特殊意义妄想对周围的事物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滚蛋,分离)精神分裂症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都受到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精神分裂症夸大妄想对自己的像貌、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作出夸大解释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障碍自罪妄想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应受到惩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医学验证而不能纠正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无中生有地坚信配偶对自已不忠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异性所钟情精神分裂症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认为自己内心所想的事

14、,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旁人所知精神分裂症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非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等。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继发性妄想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的思维,明知不必要,但无法摆脱。超价观念: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错误。见于人格障碍、心因性障碍。1

15、1、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智能活动也需要注意的参与。症状特点疾病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注意涣散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的稳定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儿童多动症注意减弱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疲劳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其他事物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见于躁狂状态、偏执状态。记忆减退:轻者近记忆减弱,重者远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疾病

16、或事件为点,之后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疾病或事件为点,之前不能回忆 界限性遗忘(心因性遗忘):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错构:“记忆的错觉”。见于痴呆、酒精中毒精神障碍。虚构: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内容多变化,常受暗示的影响。见于痴呆、脑器质性疾病。柯萨可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近事遗忘、错构、虚构、定向障碍.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性因素带来的智能障碍。18岁以前。 痴呆:后天性因素带来的智能障碍。18岁以后。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假性痴呆:由强烈精神创

17、伤所致的一种貌似痴呆的表现,其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动要求治疗的特点。“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13、情感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症状特点疾病情感高涨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表情丰富,眉飞色舞;行为

18、轻率,挥霍无度;具有感染性躁狂症情感低落悲观失望;活动减少;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抑郁症焦虑持续性焦虑:惶惶不可终日惊恐发作:濒死感焦虑症,恐惧症更年期精神障碍恐怖对某种特定境遇和事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反应,并伴有逃避行为恐怖症情感迟钝鲜明反应事件缺乏相应情感反应情感量减少分裂症早期脑器质性疾病情感淡漠正常事件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量缺乏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不相称精神分裂症情感脆弱细小事件情绪波动,表现伤心哭泣神经衰弱易激惹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症、 偏执性障碍、疲劳状态强制性哭笑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的、不能控制的、缺乏内心

19、体验的哭或笑脑器质性疾病欣快不易理解、自得其乐,显得幼稚而愚蠢的“情感高涨”脑器质性疾病14、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增强:病态情感或妄想支配下出现的意志活动增多;见于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和躁狂状态。 (2)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动机不足,缺乏进取心,兴趣缺乏,生活懒于料理,工作学习困难。见于抑郁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3)意志缺乏:意志活动缺乏。对任何活动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行为孤僻、退缩,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和痴呆。(4)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躁狂症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0、。(5)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不语、不动、不食,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 腊样屈曲:在木僵的基本上,患者表现肢体任人摆布,如蜡塑一般,但 患者意识清楚. 违拗:被动性违拗:对要求加以拒绝而不做出反应; 主动性违拗:行为反应与要求完全相反。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可以手势、点头或摇头表示。被动性服从:被动地服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对其不利,也绝对服从。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意向倒错:意向活动与常情相违背,行为活动无法理解(吃粪喝尿)。作态:古怪、愚蠢、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强迫动作:反复出现的动作行为,明知不必要,但控制不住自己

21、。动作常具有仪式性。15、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遭破坏(综合失调症)。一般认为,除了智力障碍和意识障碍以外,几乎所有精神症状均可见于本病。多起病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常见分型:(1)青春型: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急,进展快。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联想障碍明显,破裂、不连贯;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性,愚蠢、恶作剧。(2)偏执型: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情感、意志、言语、行

22、为障碍不突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3)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早期多表现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无目的,易被忽视,治疗效果较差。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16、其他妄想性疾病 (1)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种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具有系统化的倾

23、向;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持久可持续终生;幻觉偶见、短暂、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结合认知心理治疗。(2)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紊乱)为主,临床相复杂多变;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痊愈。17、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多数病人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缓解期良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

24、)躁狂发作 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核心是思维奔逸。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 (2)抑郁发作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少。核心是思维迟缓。发作形式:轻型抑郁、无精神病症状抑郁、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复发性抑郁。 (3)双相障碍 躁狂与抑郁的交替发作.(4)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患者活动增多,讲话滔滔不绝,但同时有严重的消极情绪。这种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或抑郁相。(5)持续性心境障碍A、环性心境障碍:情绪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达不到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心境的波动与生

25、活应激无明显关系,而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环性人格”。B、恶劣心境障碍: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抑郁症状较轻,从不出现躁狂表现。18、神经症 七大特征:A心因性障碍,但非应激障碍;B机能性障碍:功能性非器质性;C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D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E可逆性,与外界压力有关;F社会功能相对良好;G自知力充分.(1)恐怖症 症状表现: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其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处理:最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方法)是脱敏

26、疗法;暴露疗法主要用于恐怖症的治疗。(2)焦虑症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症):A精神性焦虑(惶恐不安) B躯体性焦虑(运动不安与多种躯体症状) C觉醒度提高(过分警觉、睡眠障碍、易激惹)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A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不可预测,突然产生的一种发作性惊恐体验; B强烈的恐惧、焦虑,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伴有人格解体、濒死感、失控感等体验; C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D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3)强迫症特点:自我性、强迫与反强迫、焦虑和痛苦;症状表现: A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性观念等; B强

27、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等。(4)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特点:反复就医,要求医学检查;无视阴性检查结果,不相信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即使有某种躯体障碍存在,但不能解释其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症状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存在。(5)神经衰弱19、应激相关疾病(1)急性应激障碍:存在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诱因;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内)发病;历时短暂,几天至一周内恢复,缓解良好。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和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2)创伤后应激障碍: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数

28、月至半年内)出现和长期持续(多数1年内恢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回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沮丧、罪恶感、易激惹、注意力涣散。(3)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20、人格障碍 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持续至成年及至终生;人格显著偏正常,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行为常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的驱使,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自制力差;对自身人格缺陷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一定程度上能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

29、观上往往感到痛苦;治疗手段效果欠佳。A偏执性人格障碍:疑神疑鬼,怀才不遇,固执己见,容易记恨,人际关系差。B分裂样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缺陷.C反社会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D冲动性人格障碍: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E表演性人格障碍: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F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内心不安全感.G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H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特征。21、性心理障碍易性症;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受虐症;同性恋。易性症

30、:不保持性别认同。 异装症:保持性别认同。22、心理生理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23、癔症 发病存在明显的心理因素;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改变等,但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症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临床表现包括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24、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许又新的心理健康评估三标准 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作评估;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作评估;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评估。 (2)郭念锋关于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十标准 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突发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