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9月)文综-历史试题1.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由此可得出西周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及各自所控制土地的规模来看,西周时期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排除A项;西周时期还
2、未能建立起集权体制,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国家还要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皇室、皇帝的日常生活说明中国古代政体是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选贤举能,唯才是用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员众多,政务繁杂也是材料所属的现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中国古代地域辽
3、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 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 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 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对地方加强控制,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选项正确;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也是为了巩固统治,不属于根本目的,故
4、A选项错误;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也不属于根本目的,故B选项错误;国家机器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对皇帝一人负责”,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再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概念的解读,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学生需要认识到AC都不属于根本目的。4.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A. 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 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 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 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答案】
5、C【解析】试题分析: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宋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兴修的水利工程增多,这反映出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C项正确;A项中的“连年暴雨”、B项中“水利政绩”、D项中“人口大量增加”材料都没有涉及,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5.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 国家经济政
6、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就是自由雇佣关系的出现,题干中“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体现了雇佣关系。6.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
7、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A. 孔孟儒学B. 老庄道学C. 董仲舒儒学D. 程朱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把知识领域的事情”是格物致知,材料意思是,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居静、以“敬”的心境引导自己的心灵,从“人心”转向“道心”,这是朱熹观点,选择D项符合题意。孔孟儒学主张仁政、民本思想,排除A;老庄道学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董仲舒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排除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名师点睛】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7.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
8、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清廷成为洋人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未涉及统治岌岌可危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清末新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搜刮民脂民膏不是材料的主旨,成为洋人的朝廷才是主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1914年10月张謇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棉纱土布,无论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等项税厘,一律免除。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呈文反映了A.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9、B. 经济主权意识增强C.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D. 民族工业缺少保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A、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体现了经济主权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D项与材料“等项税厘一律免除”不符,故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主权意识增强9.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
10、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A. 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B. 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C. 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D. 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等信息可以判断,在1936年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C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与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无关,排除A。题干信息强调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与西安事
11、变无关,排除B。题干并未体现出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想法,而是坚持持续抵抗,排除D。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0.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土地兼并B. 废除土地私有制C. 巩固民国政权D. 减轻农民负担【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则民可以大苏”可知,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反对剥削农民,可以减轻农民负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抑制土地兼并,而是强调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反对剥削农民,可以减轻农
12、民负担,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废除土地私有制,而是强调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反对剥削农民,可以减轻农民负担,排除B。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1.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A. 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 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D.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材料“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国人大同思想有契合之处,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西方东西,故A错误;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国民心理认同度,不是
13、国情,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影响,故D错误。12.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A.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序幕B.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 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D.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捷【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上海”、“日本垂涎已久”、“中国必以死力抵御”、“战况之烈”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指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
14、亡中国”的迷梦,故选B;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序幕,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台儿庄大捷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所以不是淞沪会战,故排除C;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捷,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
15、海地区。南宋高宗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粵四海关。1757年,除粵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摘编自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美、法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据此,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首位海关总税务司。总理衙门成立后英国人赫德接替李泰国。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做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
16、立新的会计制度。由于管理严密,海关财务很少发现舞弊现象。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增长了58倍。海关还为京师同文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并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作用【答案】(1)特点:出现早,各朝均有设置;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制度化;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唐朝以前政治色彩较为明显;宋代发展到高峰,经济职
17、能突出;清代前期改设海关,逐步限于广州一地。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的需要;专制主义皇权的控制和影响;唐宋鼓励海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2)不同: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作用:(积极)一定程度提高了关税收入,为清政府统治提供了财政支持;参与近代教育、外交、邮政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消极)具有半殖民地性,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近代海关与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以及近代海关的作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出现早、有专业的管理机构、主要位于沿海地区、不同时期的职能也有所变化。中国近代海关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
18、,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中国近代海关产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增加清政府的关税收入,在近代教育、外交、邮政方面均有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等信息归纳概括,以及材料反映的管理机构职能的变化等方面来回答。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需
19、要、专制主义皇权、政府外贸政策等方面来回答。(2)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根据材料中的“英、美、法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作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分析得出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近代海关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增长了5.8倍”“海关还为京师同文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着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分析得出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4.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记录一鲁迅眼中的辫子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辫子。但是,更多的留日学生不敢剪辫子,拖着辫子又怕人笑话,所以流行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戴上学生制帽,被鲁迅戏称为“富士山”。记录二黎元洪眼中的辫子(1911年10月13日)在剪辫的那天下午,黎元洪表示:“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半天还未决心,这时是已决心了。”记录三百姓眼中的辫子吴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记录四辜鸿铭眼中的辫子一次在北大校园里,正好辜鸿铭走在前面,他们小声
21、议论他的辫子,没想到他回头说,别看我留着辫子,你们身后还拖着一条精神辫子呢。摘编自傅国涌辛亥百年:亲历者的私人记录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观点: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论述:对待剪辫,辛亥革命前后除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毅然决然外,其余的立宪派、旧官僚、旧知识分子、百姓等展现了或犹豫、或被迫、或留恋、或冷淡的心态。留日学生对剪辫的纠结心态,反映了在西方思想冲击下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黎
22、元洪的痛苦剪辫,显示了封建旧官僚在革命形势下无奈的妥协;百姓被剪了辫子,惹得家人痛哭流涕,体现了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辜鸿铭用自嘲的口吻道出了国人剪掉有形辫子容易,剪掉无形辫子难的现实。这些都昭示着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启蒙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如,第一、根据材料“记录一鲁迅眼中的辫子”“记录二黎元洪眼中的辫子”“记录三百
23、姓眼中的辫子”“记录四辜鸿铭眼中的辫子”等信息,可以折射出不同阶层或身份的人,对待鞭子的态度各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观点为“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第二、分别用四则材料的内容论证该观点,如材料“记录一鲁迅眼中的辫子”可知留日学生对剪辫的纠结心态,反映了在西方思想冲击下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如材料“记录二黎元洪眼中的辫子”可知封建旧官僚在革命形势下无奈的妥协;如材料“记录三百姓眼中的辫子”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如材料“记录四辜鸿铭眼中的辫子”可知国人剪掉有形辫子容易,剪掉无形辫子难的现实。总之,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必须进行思想解放。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严复
24、(18531921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也。”翻译天演论,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主办国阐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并通过按语一抒胸臆。他是个很好的学问家,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1915年他列名筹安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喊出“以筹一国之治安”的口号。其时,“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正因为有像杨度、严复这样知名度高的人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袁世凯才能够做成皇帝梦,尽管好梦不长。严复等人这样做,我想他是以历史为
25、镜鍪,不愿意看到中国历史怪因转动得更快,把更多的生灵裹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既然如此,不如权且拥袁称帝,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其后的历史演化的事实证明严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洪宪皇帝”驾崩后的一茬茬总统,一个比一个专制,一个比一个独裁,一个比一个草菅人命,并不见哪一点优于袁世凯。他们与袁世觊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打着共和的旗号罢了。王澍中国近代著名人物败笔拾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历史贡献和地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严复晚年的政治活动的态度并予以说明。【答案】(1)贡献:翻译西方著作,宣传近代思想文化;阐述变法道理,推动维新变法。地位:近代西方文明
26、的传播者;中国近代文明的开拓者。(2)态度:既对其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造势感到惋惜,又对其意图予以肯定。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因而严复的行为不可取;但是,严复的行为又符合其渐进改良、君主立宪的维新主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贡献”,依据材料“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得出阐述变法道理,推动维新变法;依据材料“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翻译西方著作,宣传近代思想文化。第二小问“地位”,根据其贡献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者;中国近代文明的开拓者。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
27、“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得出既对其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造势感到惋惜,又对其意图予以肯定。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材料“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加以说明。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行八铢钱,又行五分钱。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亦作半两使用;并放民私铸,经铸造的铜钱,自与生铜不同。几种货币并行于市,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所以物价因之增长。汉武帝即位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又将鹿皮造成皮币,又用银锡造作白金三等,纷扰者久之。后来乃将
28、各种铜钱取销,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谓水衡都尉属官均官、钟官、辩铜三令丞。币制至此,始获安定。直至唐初,才另铸开元通宝钱。自此以前,历朝所铸的钱,都以五铢为文。五铢始终是最得人民信用的钱。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统一币制;禁止民间铸造货币;成立专门的铸造机构。(2)意义: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制与钱币重量挂钩,有利于物价稳定;方便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长期的标准性币制。【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后来乃将各种铜钱取销,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币制至此,始获安定”、第一小题总结出的措施,再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