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48.79KB ,
资源ID:79008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00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数控加工技师论文典型盘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数控加工技师论文典型盘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分析.docx

1、数控加工技师论文典型盘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分析典型盘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摘要 本文对典型盘类零件-由多个端面、深孔、薄壁、曲面、外轮廓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盘形零件进行了详细的加工工艺分析,包括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选用机床型号、选用毛坯大小、确定走刀路线与加工顺序及主要部分程序编制等。关键词:盘类零件 图纸分析加工工艺 程序 MASTERCAM一、盘类零件概述.1二、零件结构工艺分析.1 1、零件图分析.1 2、工艺方案编制.2三、零件加工.3 1、毛坯选择. .3 2、机床选择.3 3、基准的选择.4 4、刀具的选择及工序卡片.4 5、编写零件加工程序.5 6、用masterCAM自动编程模拟加

2、工.11四、质量误差分析.12五、 结论.13六、参考文献.13典型盘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摘要 本文对典型盘类零件-由多个端面、深孔、薄壁、曲面、外轮廓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盘形零件进行了详细的加工工艺分析,包括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选用机床型号、选用毛坯大小、确定走刀路线与加工顺序及主要部分程序编制等。关键词:盘类零件 图纸分析加工工艺 程序 MASTERCAM一、 盘类零件概述 盘类零件是由多个端面、深孔、螺纹孔、曲面、沟槽、外轮廓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盘形零件。其特点是零件基本形状呈盘形块状,零件表面汇集了多种典型表面。加工时,装夹次数一般较少,但所用刀具一般较多,编制程序较繁琐。加工前需要做好

3、充分的准备,包括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选用机床型号、选用毛坯大小、确定走刀路线与加工顺序等,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复杂。二、 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是编程前的重要工艺准备工作之一,根据实际加工,利用数控加工中心具有高精度、高柔性、高效率,且适合加工具有复杂轮廓、端面的零件等特点。下面结合图(1)进行分析:零件的加工特点是由平面加工、孔加工、腔槽加工、轮廓加工、型面加工。1、零件图(如图1)分析。(1)4个异型轮廓的尺寸公差16mm。(2)未标尺寸公差均为0.10mm。主要加工部件上部,平面加工中要保证尺寸(40)mm,孔加工中有36mm和4-16mm孔,36mm孔是零件的基准

4、孔,4-16mm孔对基准孔36mm对称0.02mm,孔间距为(1420.02)mm,孔的尺寸精度都是比较高的,梅花形外轮廓120 mm壁厚2mm,尺寸40mm对基准对称0.02mm,四方异形搭子除要保证外轮廓尺寸外,还要保证2-164mm尺寸。零件轴测图图一2、工艺方案编制拟订工艺路线时首先要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表面加工方法的和方案的选择,应同时满足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是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安排原则是先加工基准面,划分加工阶段,次要表面穿插在各阶段间进行加工、先粗后精。再次在加工中除了要灵活运用数控系统中的旋转功能外,还要用半径补尝功能来保证2-(141.4

5、20.02)mm,2-(164)mm以及2-(40)mm等尺寸。根据以上原则对零件1的工艺路线可采用以下方案:(1)、用32 mm铣刀粗铣,切深不得超过5mm,薄壁可粗铣10mm深,注意各凸台之间及各凸台与薄壁之间由于空间的原因只能用20mm的立铣刀加工,所以在各凸台铣 至相应的深度时,换用20mm的立铣刀继续粗加工去量,然后用该刀精加工所有面,精加工四周凸台的轮廓部分及薄壁的外面。在这里除了要合理选择在加工不同刀具的切屑用量,更主要的是能灵活运用数控系统中的旋转功能。(2)首先用8mm球头铣刀对所有孔点窝。(3)用11的转头钻周边4-11mm孔,钻中心12mm孔至11mm。(4)用20mm的

6、立铣刀扩铣中心36mm孔至20mm,再用32mm的立铣刀扩铣至32mm.然后再用20mm的立铣刀圆弧插补周铣至35.8mm。(5)用12mm的涂层整体合金立铣刀精铣薄壁的外面,对于该工件的闭合薄壁为了克服加工过成中让刀现象,所以先精铣其外面,然后用该刀精铣四周凸台的轮廓部分;扩中心孔12mm孔至尺寸要求;扩铣周边4-16mm深20mm孔至15.95mm。(6)用25mm单刃粗镗刀,精镗中心(36)mm孔至尺寸。(7)用8mm球头铣刀加工加工中心的球面。(9)用16H7mm的铰刀周边4-16mm深20mm孔至尺寸要求。三、零件加工1、毛坯选择该加工材料45钢,调质硬度在200HRB左右,外形尺寸

7、180mm*180mm*40mm。2、机床选择 VMC0650h型立式高速加工中心采用高刚性点主轴结构,功率大,转速高;三轴采用大导程精密滚珠丝杠,可实现高速传动;三坐标均采用精密直线导轨副,动静摩擦系数低,动态特性高,可满足高精度模具加工;3、夹具及基准的选择 毛坯形状比较规则,所以用平口钳装夹。 机械加工中基准的选择,工件的找正和定位对于工件最终加工质量影响很大。毛坯最好选择规,加工部位对外形没有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较为简单。由于是平口钳夹紧,在粗加工外形时,工件容易产生微量移动,为了保证销孔和型面间位置精度,首先进行型面粗精加工,最后精加工销孔。如果不采用这种做法,型面精度可能保证,但销

8、孔配合可能不好,原因是销孔相对于型面位置精度有误差。零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定位基准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工件定位时要限制的自由度个数来确定定位基面的个数,然后根据基准选择的规律正确地选择每个定位基面。粗基准应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精基准的选择应该便于工件的安装和加工,最好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即“基准重合”原则,另外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同一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4、刀具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对于金属切屑加工,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加工材料45钢,调质硬度在200HRB左右,外形尺寸180mm*180mm,平口钳夹紧,刀柄夹紧形式有侧固,弹簧夹

9、头夹柄,分为强力和普通ER刀柄 ,32机夹立铣刀切屑参数推荐如下:端铣刀V=150200/min,单齿轮进给量0.10.15mm/r。20机夹端铣刀V=150200m/min单齿进给量0.10mm/r。,12整体合金立铣刀为精加工用刀具,尽量不要用于粗加工。 加工工序卡及刀具表切削参数工步号工步容刀具编号刀具名称主轴转速/(r/min)背吃刀量/mm进给量/(mm/min)1用平口钳找正加紧2粗铣梅花形凸台及周边预留0.3mm的余量T0132mm平底铣刀100052003粗铣周边凸台和中间薄壁外轮廓 预留0.3mm的余量T0220mm平底铣刀20000.33004对所有孔点窝及加工R10的球面

10、T038mm球头铣刀120021005钻11的4个孔T0411mm转头钻4000.3506精铣薄壁外及周边凸台轮廓T0512立铣刀30001.53007精镗孔36mmT0625mm单刃粗镗刀20000.32008 加工4个16的孔T0716铰刀800505、编写零件加工程序主程序O0001; (主程序号)G94 G17 G21 G49 (程序初始化)T01 M06; (换1号刀)G54 G90 G00 X0 Y0; (定位于G54原点上方安全高度)S600 M03; (主轴正转)G00 Z5.0 H01; (快速下刀至工件5mm处)G00 X40.0 Y23.0 (定位于正上方)G01 Z-5

11、 F100.0 (Z向下刀至切深5mm)G41 G01 X32.0 D01 F100 (刀补建立)Y-32.5 (定位)G02 X-32.5 Y50.5 R33.5 (加工圆弧) G01 X32.5 (直线切削)G02 X32.5 Y-50.5 R33.5 (加工圆弧)G00 Z5.0 (抬刀)X15.0 Y5.0 (重新定位)G01 Z-10 F50 (下刀)Y-5.0 (直线切削)G02 X-12.0 Y12.0 R7.0 (加工圆弧)G03 X-54.0 Y-1.6 R20.0 G02 X-76.5 Y-3.1 R10.5G02 X-32.5 Y95.25 R76.5G01 X32.5

12、(直线切削)G02 X32.5 Y-3.1 R76.5 X54.0 Y-1.6 R10.5G03 X12.0 Y12.0 R20.0 (加工圆弧)G02 X12.0 Y12.0 G01 Y-15.0 G01 Z5.0; 提刀至安全高度G40 G00 X0 Y0; 取消道具补偿Z100.0 M05; 主轴停止M30; 主程序结束 %梅花曲线外轮廓%O0243G21G0G17G40G49G80G90T2M6G00 G90 G54X-52.735 Y-97.413 S1500 M03G43H2Z50. Z10.G01Z-10.1F7.2 G41 X-49.8Y-77.629F100D02G02X-2

13、7.082Y-60.78R20.G03X-2.357Y-56.49R40.G02X2.357R5.G03X49.497Y-49.497R40. X56.49Y-2.357R40.G02Y2.357R5.G03X49.497Y49.497R40. X2.357Y56.49R40.G02X-2.357R5.G03X-49.497Y49.497R40. X-56.49Y2.357R40.G02Y-2.357R5.G03X-49.497Y-49.497R40. X-27.082Y-60.78R40.G02X-10.233Y-83.498R20.G01G40X-13.168Y-103.282 Z10.F

14、7.2G00Z50. M05G91G28Z0.G28X0.Y0. M30%四方凸台O0430 (主程序)G00 G90 G54 X-130 Y-20 (建立工件坐标系,绝对编程,X 轴Y轴定位)G43 H01 Z10 M03 S3000 (Z轴快速定位,调用刀具1号长 度补偿)M98P0001G68X0Y0R90M98P0001G69G68X0Y0R90M98P0001G69G68X0Y0R90M98P0001G69G00Z50X100Z100M30%O0001 G91G00Z-5G01Z-12F100G42X40 D02 (建立右刀补) X9G03X7 Y7 R7G01Y26G03X-7 Y

15、7 R7G01X-9 Y-40G40X-40 Z12G00Z5G90M99% 四个角的异形凸台%o234 (主程序)G21G17G40G49G80G90T2M6G00 G90 G54X-130Y-90. S2000 M03G43H2Z50.Z10.M98p0002G68X0Y0R90M98P0002G69G68X0Y0R90M98P0002G69G68X0Y0R90M98P0002G69G00Z50X100Y100M30%O0002 (子程序)G91G00Z-5G01Z-12F100G42X40D02X29.36X6.94 Y12.01G03X-2.38 Y18.11R15G01X-3.79Y

16、3.79G03X18.11 Y2.38 R15G01X-6.94 Y-12.01 X-29.36G40X-40 Z12G00Z5G90M99%R10mm球面用mastercam自动编程(1) 、曲面加工等高外形粗加工刀具路径如图(2) 图(2)2、曲面加工等高外形精加工刀具路径如图(3) 图(3)6、用masterCAM自动编程试加工效果如图(4) (图(4)四、质量误差分析在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以下几种误差:(1) 近似计算误差:主要产生在加工列表曲线、曲面轮廓时,采用近似计算法所发生的逼近误差。(2) 插补误差:这是由于用直线段或圆弧段逼近零件轮廓曲线所产生的误差。减少插补误差

17、的方法是密化插补点,但这会增加程序段数目,增加计算和编程的工作量。(3) 尺寸圆整误差:这是将计算尺寸换算成机床的脉冲当量时由于圆整化所产生的误差。数控机床能反映出的最小位移量是一个脉冲当量,小于一个脉冲当量的数据只能四舍五入,于是就产生了误差。(4) 操作误差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工件的安装引起的误差和寻找工件坐标原点过程中容易引起误差。首先安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工件面与定位面之间靠不紧,解决办法:在安装过程中四个压板要同时压紧,不能其中某个压紧。先让四个螺栓稍微拧一下但是不要彻底拧紧,并且用尼龙棒或者木棒在工件上轻轻敲打,使工件底面与定位面之间靠实。并且拧紧顺序为对角拧紧。寻找

18、坐标原点过程中,由于使用的设备的精度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误差。解决办法:使用精度高的仪器,如:千分表、寻边器等等。五、结论通过对盘类零件的工艺分析,合理制定了其加工工艺过程,选择了合适的加工刀具及切削参数,合理的编制了加工盘类零件的数控程序,经过独立的分析、计算及改善加工过程,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使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出的盘类零件,精度较高,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即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对我个人的数控技术及独立完成加工的技能有了很大的帮助,并且使我更加喜欢数控技术专业。是我充分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是我的技术有了一次跨越性的提高。参考文献1 袭洪浪主编.数控加工工艺学M. :科学,2005.6 2 鸿鸾主编.数控加工技师手册.机械工业 ,2005.43 红主编.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M. :大学,2005.8 4 超主编.数控加工实例M. :科学技术, 2005.36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