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A.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 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这些分封都是为了稳定统治,所以材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是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
2、料未涉及到宗法等级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2.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世官制与读书无关
3、,仅与血缘关系有关,故A错误;察举制看似与读书无关,但是其注重才能,并且最终强调该制度导致的结果是“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所以该制度应该是察举制,故B正确;九品中正制主要与门第有关,与读书关系甚小,故C错误;科举制与读书有关,主要依靠才学来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员的垄断,故D错误。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朝的城市管理水平落后于唐朝
4、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 商业发展必然严重影响城市交通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可以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管理制度,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
5、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4.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A. 强调正心诚意B. 倡导知行合一C. 论证心外无理D. 宣扬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可知,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心外无理,故答案为C项。材料论述的是“心”与“理”的关系,A、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均排除;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点睛】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6、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5.顺治帝曰:“今后各衙门及科道各官本章,俱著于每日午时进奏,候朕披览,次日发下拟旨,以便详阅批发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顺治帝提到的大学士A. 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官员B. 与明朝内阁有继承关系C. 负责审核政令参与中枢决策D. 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可知,清朝内阁也拥有票拟权,但是没有决策权,这和明朝内阁如出一辙,故答案为B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清朝也未明确,排除A
7、项;材料未体现内阁大学士参与中枢决策,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办事方式,排除。6.下图是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1842年以后的变化说明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 盐税在税收中比例最大C. 清朝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D. 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示信息来看,关税收入在国家财政税收结构中的比例有较大增长,说明清朝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故答案为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排除A项;从图示来看,1842年后仍然是田赋占比最高,排除B项;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解体,D项排除。【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
8、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7.“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由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A. 首要目标是“打倒孔家店”B. 必须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并重C. 应该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D. 要力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伦理问题”“根本思想”需要改变。联系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思想和伦理纲常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因此陈独秀主张的“变更”实际上表明他认为新文化运动首要目标是“打倒孔家店”。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的主张是首先打倒旧的“伦理”和“思想”,排除C项;陈独秀没有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排除D项。8.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
10、.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近畿及山东等省”可以看出战争发生在北方。香港岛、广州在地理位置上不符合,排除A、B两项;C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发生在朝鲜海域的丰岛海战,并非在中国境内,也不符合“五尺童子”参战的史实,C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符合材料中“近畿及山东等省”,且“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也符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义和团的抗争史实,所以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
11、“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
12、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据此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概况及影响【名师点睛】关于五四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3、10.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 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 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答案】D【解析】材料明显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实际上是扩大了当前革命形势,故D项正确;材料是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不属于革命道路选择问题,故A项错误;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
14、村包围城市道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和国民党进行大决战,显然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11.下图是著名画家米谷对某一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斗争的描绘。蒋介石在短短三年中形象急剧蜕变(由右至左),初期“意气风发”,进而“浑身受伤”,最后长刀换成了“匕首”。这一时期是A. 北伐战争期间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红军长征期间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因此漫画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为D项。北伐战争期间进程顺利,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从1927
15、年开始,红军长征从1934年开始,其后的“短短三年”进程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点睛】解放战争从进程上看包括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从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到1948年秋三大战役的发动。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其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相继发动并取得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此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6、。12.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A. 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 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C. 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D. 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反映的对万隆会议参会国进行“和平中立国家”“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和“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的划分来看,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受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倾向于从参会国与两大阵营的关系来认定其对于和平中立的态度。故答案为B项。三个世界的划分与材料中的分类无关,排除A项;这种划分受当时国际格局的影响,不是客观公正的,排除C项;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的提出已经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D项。13.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1993年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又再次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理论界A. 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B. 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C. 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 彻底放弃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答案】B【解析】【详解】杂志名称由“计划经济”“经济改革”到“宏观经济”的改变,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说明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故答案为B项。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排除A项;实行市场经济,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C项;D项说
18、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4.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民法大全在婚姻法中体现的原则是A. 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对婚姻的定义B. 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C. 契约以当事人合意为生效主要条件D. 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等信息可以看出,民法大全在婚姻法中体现的原则是契约应当以当事人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民法
19、大全对婚姻的规定不同于罗马早期法学家,排除A项;这一规定并非只针对罗马贵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排除D项。15.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A.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B. 责任内阁制政府名存实亡C. 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D. 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来看,说明当时尽管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早已确
20、立,但仍然未能阻止王权的滥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责任内阁制的权力行使状况,排除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已经确立,排除C项;国王采取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平息政党政治危机,而是巩固自己的权力,排除D项。16.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A. 主张国家权力要分权与制衡B. 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个人权利C. 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D. 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说明当时联邦政
21、府的权力较为弱小,为此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即该论断的意图是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排除A项;材料强调强化政府权力,B项不符合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社会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排除D项。17.共产党宜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该序言认为原来的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与此判断密切相关的是A. 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C.
2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D.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72年”和“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等信息来看,该序言认为原来的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是由于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早于1848年产生,因此不会是导致1872年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修改的理由,排除B、C、D项。18.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A. 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
23、理论B. 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C.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D. 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发展和综合,B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更多的来自于工人的生产实践,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运动对科技发展的影响,C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理论的继承和综合,没有涉及科学实验的作用,D不正确。19.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这表明二战后初期A. 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B. 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C. 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D. 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
24、】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苏联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下降,联系所学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可知,美苏之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故答案为A项。从表格数据来看,苏联对西方国家的进口有较大提高,但出口变化不明显,难以说明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排除B项;C项“依靠”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只反映美苏之间的贸易状况,不能说明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排除D项。【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
25、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作答。20.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这说明A. 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B. 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C. 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D. 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缺陷【答案】B【
26、解析】没有“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说明了政治一体化跟不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即欧盟政治一体化是滞后于经济一体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债务问题而不涉及货币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
27、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
28、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明末李贽的哪些主张体现了反封建礼教和个性解放的要求?(2)据材料并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汤一介教授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主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2)论点启蒙运动反封建礼教运动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时期;顾炎武提出经世
29、致用思想,王夫之提出了唯物思想,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一些民主思想。结果不同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科学基础建立;美国、法国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制国家。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被打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李赞的反封建礼教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和主张、明末反礼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论证说明问题的能力。(1)李贽的体现反封建礼教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和主张,应当联系所学,从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思想、批判程朱理学的道德观、强调人的正当欲求等方面来回答。(2)从材料信息来看,汤一介
30、教授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在表现形式、实质内容和结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表现形式、实质内容和结果等三个方面论证说明二者的不同,如从结果来看,启蒙运动导致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科学基础建立,以及美法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制国家;而明末的反封建礼教运动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最终的结果是在清军入关后被打断。论述过程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2.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
31、”,“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提出: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中国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1924年)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家国观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