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57.11KB ,
资源ID:78969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969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docx

1、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赵利 张红霞 王振兴 2012-12-14 11:18:34来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摘要: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量与就业结构两方面。从就业量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与就业破坏效应共同发生作用,最终表现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下降。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产业、行业间兴衰交替。另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高低

2、技能就业岗位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关键词:技术进步,劳动就业,就业量,就业结构一、引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已成为国家“以民生为本”的重要战略。而就业问题仍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国际劳工组织于2012年1月23日在日内瓦发布了年度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报告认为,世界面临着今后十年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的严峻挑战。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全球劳动力市场连续三年不振,2011年全球范围内失业人数达2亿,这一数字较金融危

3、机爆发初期增长了2700万。2011年我国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达4.1%。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提出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为我国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框架,以促进我国的劳动就业。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机理的研究中,Pissarides1以及Aghion和Howitt2分别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就业创造及破坏机制。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创造和失业率下降;Aghion和Howitt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将导致失业率上升,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总体影响效应,取决于物化技术进步和非物化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中

4、的构成。Vivarelli3和Petit4等人综合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就业的补偿机制。Mortensen5在外生增长背景下,运用技术进步的“执行成本”概念,研究了物化技术进步与非物化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Bernd Ebersberger和Andreas Pyka6将就业补偿效应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诸如通过创造出新机器、新产品和新产业,直接促进就业增长而直接实现的就业补偿;第二种诸如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间接实现的就业补偿。Fernando del Rio7认为,在内生增长背景下,经济的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率决定的,经济

5、增长速度减缓是由物化技术进步的“磨损”效应所导致,以至于有效资本增长率下降,从而降低工作分离率,减少失业;在外生增长背景下,物化技术进步的“磨损”效应具有抑制就业创造、加速就业破坏的作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由物化技术进步和非物化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中的构成比例决定的8。国内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机理的研究中,张军9认为技术进步及相应的“资本深化”过程,使企业资本密集程度迅速提高,排斥大量富余人员,导致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失业压力增大。瞿群臻10在分析技术进步、就业和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技术进步对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压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齐建国11提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

6、业的影响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即技术进步的就业减少效应和技术进步的就业增加效应。龚玉泉和袁志刚12认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是双重的,从短期效应看,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从而产生技术进步的就业排斥效应。但从长期影响看,技术进步能提高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在长期又促进就业增长。杨淑华13得出了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效应的结论,分别是吸纳效应和排斥效应。同时认为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不一定带来失业率的增加。陈泽聪14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短期内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挤出效应,而长期呈现积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大小受资本深化程度影响显著。陈桢15

7、认为技术进步既可能扩大就业,也可能增加失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在总体上取决于双重力量的对比和权衡。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应从就业量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破坏效应和补偿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效应、行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素质结构效应。二、技术进步影响就业量的作用机理分析技术进步影响就业量的影响,主要是破坏效应和补偿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效应和补偿效应同时存在,二者交织在一起,最终表现为技术进步对就业量影响的总效应。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

8、量增加,失业率下降。(一)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以及人口“相对过剩”等的出现,从而对就业产生冲击效应。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效应,表现为就业量减少,主要体现为机械化效应、管理效应、生命周期效应、波动效应、滞后效应等方面。1.机械化效应:技术进步革新劳动手段,机器替代劳动力,劳动需求减少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手段,其过程为手工劳动生产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部分劳动力由先进的劳动工具和机器设备所替代,企业减少了劳动力,继而降低了劳动力使用成本,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技术进步表现为以机器代替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

9、济效率为目的。每单位产量需要的劳动减少,必然导致同等生产规模所需要劳动力下降。生产规模扩大情况下亦如此,因为技术的大规模化应用既增加生产量又节约劳动力。因此,技术进步必然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图1 技术进步对就业破坏的机械化效应2.管理效应: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裁减冗员,降低劳动力需求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与科学技术一样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管理能够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很好地协调组织起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理论指导,使得管理理论、管理技术不断完善。现代科技革命引发了管理环境、管理模式、管理理论等方面的

10、变革。技术进步使得管理水平提高,简化了管理过程,传统的生产管理也随之由现代的科学管理替代,通过裁减冗员,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人员配置更加合理。技术进步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降低劳动需求,对就业形成排斥。图2 技术进步对就业破坏的管理效应3.生命周期效应:技术进步导致企业生命周期缩短,企业投资利润回报期缩短,投资减少,就业量下降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变化最有威力,因为它将导致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一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都要求必须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创新,适应变化,迎接挑战。企业的技术进步使得生命周期缩短,每个时期将会有大量的工

11、人被释放出来处于失业状态。由此所形成的高速失业流将导致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的升高,产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性毁灭的直接效应;企业生命周期缩短也会同样缩短创建企业的投资回报期,等于降低了投资的净收益贴现率,必然阻碍新企业进入的愿望,社会的就业岗位就比较少,失业者重新就业的速度就要被放慢,最终也导致较高的稳定状态均衡失业率,产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性毁灭的间接效应。4.波动效应:技术进步导致经济波动,投资风险增大,投资减少,就业量下降技术进步是波动式的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与此相关,就业率或失业率也会随经济增长的周期而出现高速波峰或低谷的反复。在重大普适性技术成熟阶段,经济高涨到来就业繁荣;而在

12、新技术取代发生阶段,企业破产解雇工人以及劳动者对新技术的不适应性等都会造成技术性失业队伍扩大。图3 技术进步对就业破坏的生命周期效应按照熊彼特的观点,由于技术进步是波动式的推动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的,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也呈现周期性。在技术进步初期,规模有限的核心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扩散效应很小,就业量的增长很慢,甚至有所下降。在技术进步中期,规模迅速扩大的核心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扩散效应也逐步显现,就业量增长迅速。在技术进步后期,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逐渐减弱,直到下一个技术进步周期的到来。技术进步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不断地由不协调到协调,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由弱至强,由强至弱,再由弱至强,循环往复。

13、图4 技术进步对就业破坏的波动效应5.滞后效应:技术进步改变劳动需求和产业结构,其效果滞后,就业量下降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在短期内,由于劳动力素质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会呈现硬性排斥和滞后效应。首先,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内会导致失业,劳动者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技能职业教育和再培训等均需要时间,因此,存在着劳动者对新兴技术进步的适应和再次就业的时间上的不同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兴起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由于新兴产业在组织结构、资本积累等方面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造成了技术进步与增加就业之间的相对滞后16。图5

14、 技术进步对就业破坏的滞后效应将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机制分解成各个效应,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它的形成过程。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就业破坏机制的形成过程,技术进步会导致企业生产机械化、管理水平提高、生命周期缩短、带来经济波动、改变劳动需求以及产业结构,从而使得机器代替部分劳动力、裁减冗员、投资的减少、技术进步效果滞后,最终会在劳动需求减少和投资减少的双重影响下,使就业量下降16。图6列出了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效应的形成过程:图6 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效应(二)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品价格的降低所引起的对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都会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对就业产生补偿效应

15、。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表现为就业量增加,主要体现为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时间效应、资本化效应、国际化效应等方面。1.价格效应: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价格降低,消费需求增长,相关产业劳动需求增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导致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加,拉动社会总需求,生产规模扩大,最终增加就业。如果技术进步影响价格水平,技术进步则必影响需求及就业等要素的使用。假如给定名义收入水平,技术进步导致商品生产成本下降,导致商品价格降低,进而刺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商品需求的上升,又增加了重新吸收那些暂时失业的劳动力。再者,当需求随相对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部门之间的产出也会发生变动

16、。另外,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成本,取决于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倾向超过资本密集的速度与否,所以相对价格同时也随着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成本变化而变化,从而发生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如果劳动力的相对成本降低,经济对劳动的需求将上升;如果劳动力相对成本上升,经济对劳动的需求将会减少17。图7 技术进步补偿就业的价格效应2.收入效应: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相关产业劳动需求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财富效应扩大了就业需求。一方面,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居民需求层次从基本的生存需要转向享受和发展需要,要求生产新材料,开发新能源,营造更便利人类生活的人居环境。另一

17、方面,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和享受生活,从而促进教育、保健、体育、娱乐旅游、文化、餐饮、旅馆、商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随着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工作时间减少也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人均收入的提高对劳动就业产生的影响有三方面:首先,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者预算线外移,社会有效需求旺盛,社会供给增加,就业增加。其次,人均收入的提高后,居民的储蓄倾向加强,从而为投资需求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支持下新兴企业的开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再次,高技能劳动者成为先富之人,懂管理和善经营者直接兴办公司或间接投资,从而增加了就业16。图8 技术进步补偿就业的

18、收入效应3.时间效应: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知识结构变化,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缓解就业压力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劳动者知识结构的变化,这就要求劳动者延长受教育的时间,从而适应技术进步的变化;另外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受教育条件改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这些都将延缓劳动者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减缓了就业压力。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从而改善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中技术需求结构的变化。由于一部分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使许多岗位空缺或者竞争力度减弱,降低了失业率;另外大部分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由于进行再培训、再教育,从而降低这部分人的

19、失业率16。图9 技术进步补偿就业的时间效应4.资本化效应:技术进步导致人力资本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刺激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就业岗位技术进步使人力资本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也使机器、生产工艺更加先进,从而会提高生产活动的收益净现值,使更多的新企业进入增加和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另外,由于技术进步的影响,人均资本装备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以及生产协作关系也会日益复杂。这样,就创造出更多新岗位和就业机会,使就业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短期上会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但长期上却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第一,虽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吸收劳动能力下降,但它并不

20、排斥劳动就业量的绝对增加,因为资本有机构成反映的只是对劳动的相对需求。资本的增长超过了资本对劳动的排斥,就业就会上升。第二,一些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增加了资本积累,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就业。当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都能增加。第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产品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增加,扩大了实际有效需求,促进了产品产量的增加以及对劳动的需求18。图10 技术进步补偿就业的资本化效应5.国际化效应: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拓宽就业领域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国际化,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和配置得到优化。技术进步为

21、经济关系国际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前提,其导致的分工细化也使各国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参与到国际分工、协作和竞争之中。一方面,国际贸易扩大化可以有效增加就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额逐年递增,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口商品中高附加值商品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与此相适应形成高科技产业和就业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对外劳务输出直接扩大国际市场的劳动力就业。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对外劳务贸易发展对劳动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另外,利用外资扩大就业16。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以及中国的发展经验都证明,利用外资可以弥补国内资金不足,可以促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在中国的扩散,可以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出口,增

22、加就业。图11 技术进步补偿就业的国际化效应机制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就业补偿机制的形成过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价格下降、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劳动者知识结构变化。这就使生产规模得以扩大,延缓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了新产品新产业的发展,这就必然促进新的需求,扩大了生产领域,创造新就业岗位。最后通过国际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拓宽了就业领域。这些都将最终导致就业量增加。图12列出了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的形成过程16。图12 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三、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结构性效应是由技术

23、进步所产生的对劳动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引起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或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加速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二是技术进步导致企业内部工种结构变化,从而产生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一)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根本力量。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即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两个方面。其中,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属于供给结构中的禀赋性要素,是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但绝非首要或充分条件;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除了与消费习惯、人口结构、民族宗教等因素有关之外,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

24、则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于技术水平。制度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的发展战略差异对产业结构形成总体效率水平上的差别。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由于新旧技术的交替,总是随之引起一些产业、产品衰退,进而,一些采用新技术的产业和产品兴起16。产业结构的变动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11)。在生产力结构中,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这在就业结构中能够反映出来。因此,产业结构对就业容量产生重要影响。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容量。图13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产业结构效应(二)行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通过行业结构变动影响就业结构变

25、动。技术进步带动了传统行业的发展,同时创造了许多提供相应配套服务的行业。如信息化的推广,创造了许多诸如信息服务业、信息流通业、软件业等新的行业,增加了劳动力需求。短期内,技术进步减少了传统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会促进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此外,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也可能会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岗位的增加。因为技能偏好型的技术进步带来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工的细化,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倾向于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19。图14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行业结构效应(三)劳动力素质结构效应通常将技术进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技能偏好

26、型技术进步,另一种是技能退化型的技术进步。技能偏好型的技术进步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雇佣,技能退化型技术进步倾向于吸纳低技能劳动力,两者共同作用影响就业结构。但是,技术进步的长期性倾向于降低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最终导致低技能劳动力失业率较高(12)。图15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劳动力素质结构效应综上分析,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素质结构变化也会使就业岗位数量发生变化;最后,伴随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就业模式改变。这些都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19。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概

27、括如图16所示。图16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四、结论总之,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量与就业结构两方面。从就业量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与就业破坏效应共同作用,最终表现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减少,失业率上升;当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小于补偿效应时,就业总量增加,失业率下降。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产业、行业间兴衰交替,另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高低技能就业岗位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20。注释:所谓“执行成本”不仅包括更新技术设备所需成本,还包括再培

28、训工人以适应新技术要求所需的费用。Mortensen指出,当更新技术的执行成本很低时,企业将选择在职更新技术,而不是破坏现有工作,这样技术进步就表现为非物化的技术进步形式,对就业的影响以“资本化效应”为主;随着更新技术的执行成本的不断上升,物化技术进步的“磨损”效应逐渐增强,对就业的影响以创造性破坏效应为主。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动化设备,如汽车生产线、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应用等,必然会使大部分汽车生产工人、农民失去工作。即使是考虑到研究与开发和制造机器设备会增加新的劳动力就业,情况会依然如此。因为增加的就业不足以补偿因为应用机器而减少的就业劳动力。发生于20世纪中叶以微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革

29、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经济等综合研究的技术及各类专家系统、宏观控制系统等飞速发展,高新科技在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工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同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也相应地随之加大。比如: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使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熊彼特通过分析创新过程的发展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繁

30、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周期过程,并认为决定这个周期过程的主要因素便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往往表现出技术进步作为新兴生产力的推动力量对就业实现的滞后效应,而间接影响往往表现为长期性、战略性的发展前景和展望。这种长期、战略性效应在短期内无法发挥出来,使技术进步不能适应社会对就业的需求,表现为突出的滞后效应。例如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快,它将降低制造业商品的相对价格,扩大其需求,从而减缓就业向服务业的流动。例如服务部门日益劳动密集化,从而降低了服务相对于制造业商品的价格,因此增加对服务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就业。如提高了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增加了对外劳务输出的国际竞争力;劳务输出换取的大量外

31、汇,投入国内建设又可创造大批就业岗位。如我国1985年、1992年和1994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46.47亿元、192.02亿元和432.13亿元,而外商投资创办企业的从业人数上述三个年份的数据分别是5.36万人、137.67万人和191.32万人。(11)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分析以及其他许多研究均已表明各产业的产出结构变动必然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同向一致性调整。在经典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中,通常认为生产效率不同及由此决定的收入水平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转移的先决条件。事实上,生产效率的变化是由技术进步所决定的。当某一产业部门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并被首先采用时,其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企业赢利水平增加,同时,行业内的劳动报酬率上升,这会诱致新企业进入和劳动力进入;当另一行业中更新的技术被发明和采用时,这一行业又会产生大量的就业需求。(12)从微观层面上看,对于企业来说,在低级劳动力市场解雇职工和招录新人的机会成本要比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低得多;对于劳动者来讲,低工资待遇下的职业选择与流动发生的概率要比高级劳动力市场高得多。因此,技术进步下的技能退化型工种岗位交替的可能性会增大,导致低技能劳动力失业率相对要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035);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2RKB01313)。作者简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