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26MB ,
资源ID:78884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884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灌溉与排水涝渍与盐碱耕地分布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灌溉与排水涝渍与盐碱耕地分布要点.docx

1、中国灌溉与排水涝渍与盐碱耕地分布要点 涝渍与盐碱耕地分布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虽然干旱缺水是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洪涝、渍害、盐碱问题。易受洪涝威胁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较大江河两岸、大江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湖泊周围低洼地区和一些天然洼地。山区、丘陵区农田也常遭受暴雨产生的山洪和泥石流危害。沿海地区还常受风暴潮威胁。这些地方的农田都需要有健全的排水系统和排水出路。渍害农田分布在低洼易涝地区。盐碱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部分地势平缓、排水不畅的冲积平原、滨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土壤含盐量高的地区(见图3-1、图3-2)。 中国易涝面积分布示意图3-1 图

2、 中国盐碱地分布示意图图3-2 222。hm,盐碱耕地760万 据统计,中国有易涝耕地2447万hm766.7,渍害田万hm 这些耕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灌溉的同时,也重视涝渍、盐碱灾害的治理,对骨干排水河道进 行清淤疏浚拓宽,开挖了大量田间排水沟系,建设排水闸和排涝泵站,采用灌溉洗盐、明 沟排水、暗管排水、引洪放淤、井灌井排、适应种植等方法进行治理。 幅员辽西部深入亚洲大陆腹地, 中国地处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 。1-1)阔(见表 4000m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海拔中国地形复杂,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1()的

3、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和2000m1000以上,向北、向东分别是海拔以下的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内蒙古高原,再向东是海拔500m原和松嫩平原。自南向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平原地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地势较平坦的平原和缓坡丘陵。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区灌排设施较完善,渠、沟、路、林基本配套成网,丘陵和山区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易受山洪、泥石流和干旱威胁,农业产量低而不稳(见图 )。1-2、图1-1 图1-1 中国地形图 图1-2 中国地形构成 (2) 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特点:一是类型多样,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滩涂等都有大面积分布

4、;二是山地、高原多,平原、盆地少;三是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草原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森林大多集中在东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 2,人均占有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hm,但有13004 这中国现有耕地万精耕细作传统,土地利用率较高,复种指数约为1.23。耕地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大部分为黑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水稻和甜菜;华北平原大多为褐色土壤,土层深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蔬菜、水果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和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主要的水稻、淡水鱼产区,素称“鱼米之乡”,还盛产油菜、蔬菜、水果、茶叶

5、和桑蚕;四川盆地多为紫色土壤,气 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小麦、油菜和蔬菜。 水资源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3,浅层亿m中国多年平均降水深648mm,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为27115 3,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部分,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亿m地下水年资源量为828833,约2200m,在世界各国中排第6为28124亿m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量的35%、人口占全国总数的53%,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而占全国耕地面积65%、人口总数47%的淮河、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6、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水土资源匹配严重失衡,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北方地区有较充沛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南方部分低洼地区经常受到洪水和涝渍威胁,农业要稳定发展,必须在做好防洪和排水的同时,解决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各流域水资源所占比例如图1-3所示,中国主要水系流域如图1-4所示。 各流域水资源所占比例1-3 图 中国主要水系流域图 1-4 图 (1)降水。受季风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中国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在时间上分布也极不均匀。东部地区降水多,西部地区降水少;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69月间,4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

7、;南方地区降雨多集中在47月或58月间,4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的60%(见表1-2)。 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对灌溉依赖程度很高,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降水较多,但季节性干旱也常对农业构成较大威胁,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措施。 2的河流5中国有流域面积大于100km万多条,流域面积大于 (2)河流。2的河流15001000km多条。流域面积较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七条主要江河情况见表1-3。部分江河流域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中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有的成为地上“悬河”,洪水给两岸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在适当位置兴建水库调蓄

8、洪水,建设和加固堤防,提高江河防洪标准,在江河上游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行有利于退耕还林的政策,是河流治理开发的主要工作。许多河流两岸兴建有自流引水或泵站提水等灌溉工程,发展了大片灌溉面积,成为粮棉生产基地(见表1-3)。 3,湖泊总面积亿m中国有湖泊约24000个,总蓄水容量7088 (3)湖泊。222的湖泊1000km的湖泊有280072000km。湖面面积大于1km个,湖泊面积大于有12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淡水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这些湖泊周围有较完善的圩堤抗御洪水,密如蛛网的灌溉排水系统为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排除内涝积水,成为农业产量很高的“鱼米之乡”。

9、有些湖泊周边过度围垦,湖泊面积缩小,降低了调蓄水量能力。近年来,国家实行退田还湖政策。西北内陆地区一些湖泊由于上游过量引水,造成下游来水减少,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国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正在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促使生态环境能够得到保护和改善。 (4)地下水。中国地下水含水层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1)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孔隙含水层,其分布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各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大型盆地、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区等;(2)岩溶含水层,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云贵高原、太行山区等;(3)裂隙含水层,主要存在于碎屑硝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主要分布在广大山区。地下水是农

10、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地下水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西北一些河流的冲积平原。部分地区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产生地下水降落漏斗。 目前已经采取节约用水等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 干旱与洪涝灾害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历史上,中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旱灾1056次,较大水灾1092次,每次大灾都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干旱灾害。中国不同地区的干旱出现时间和频率各不相同。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十年九春旱,有时也发生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

11、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华南地区常有秋冬春旱;西北内陆区常年少雨极度干旱,主要依靠高山融雪或河流上游来水进行灌溉,如果来水少或积雪薄,则会产生严重旱情。19491990年,中国农田平均每年22。每年粮食平均减产1011.3hm万万hm1959.2受旱面积万,成灾面积768.9 万人。4921.2,受旱人口t 甘肃省景泰川灌区 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在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兴建各种类型的蓄水、饮水、提水灌溉工程,改进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不断提高用水效率,不具备发展灌溉的地方,通过打井和集雨,解决春季播种和苗期补水水源,依靠雨季降水和旱作农艺措施努力稳定和提高农业产量,完善基层抗旱服务

12、体系。 干旱的土地 (2)洪涝灾害。洪水灾害分布范围很广,除荒无人烟的高寒山地和戈壁沙漠以外,从西部的崇山峻岭到东部滨海平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一般来说,山地丘陵区洪水来势迅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很大,常常导致建筑物毁坏和人员伤亡,但灾区分散,一次洪灾影响范围不大;平原地区洪灾由洪水泛滥造成,积涝时间长,灾区范围广,大片农田浸没;在滨海地区,天文大潮、台风、海啸以及江河洪水均能导致洪灾。1950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遭22;平均每年倒塌房屋190430.8万受洪涝灾害面积780.4万hmhm,成灾面积万间,因水灾直接死亡人口5500人。 洪水灾害 防洪减灾对策主要是:在规划上注意了统筹

13、兼顾、蓄泄兼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河流上中游兴建水库,拦蓄、消减洪峰,下游人口稠密地区加固堤防,建设蓄滞洪区;建立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尽量使洪水转化为能被利用的水资源,力争把洪涝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低洼地区灌排结合系统江都排灌站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中国南方平原地区湖泊和洼地分布较多,江河纵横,水位较高,影响了地表涝水和地下水的顺畅排泄,易产生涝渍。位于江苏省江都市的长江边上的江都排灌站,把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1961年开工,1977年建成。由4座大型电力排灌泵站、12座节制闸、5座船闸、2条输水干渠和1座变电站组成。4座大型泵站共装有叶轮

14、直径1.6m的轴流泵33台,动力设备总容量33 。/s400m同时还能自流引长江水。7m6净扬程,/s508m总抽水能力达,53000kW 江都排灌站 它的主要功能:灌溉,抽引长江水进入江苏省中部及北部地区,灌溉稻2,同时为部分农田提供抗旱补水水源;排涝,当江都排灌站以北万hm田20的洼地受涝时,抽排涝水进入长江;发电、航运及城市供水。 32农田抗hm长江水,保证了201978年大旱,江都排灌站共抽取63亿m万 3涝水排入长江,避免m23亿旱灌溉。1980年发生洪涝,该站在短时间内抽取了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涝灾,保障了农业获得丰收。 除 涝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15、 涝的产生涉及地形、土壤、气候、水文地质、农业耕作等多种因素。要达到除涝、改土、增产的目的,必须采取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灌溉技术与排水技术、治表与治本等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排涝标准。按照农田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农田排涝标准为510年一遇的暴雨重现期。旱作区一般采用13日暴雨,在13日内排到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为13日暴雨,在25日内排至作物耐淹水深以下。目前部分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较低,有的只有3年一遇。连续的干旱容易使人们放松对洪涝2,占易涝耕地总面hm万2114年,全国已治理易涝面积2003危害的警惕。到2年一遇的有10hm、5;其中除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的有892万积的86

16、%22 万hmhm。、超过10年一遇的有380万842 )典型涝区治理。 (2 海河下游平原易涝区治理。历史上海河下游平原地区洪、涝、旱、碱1) 年代后期开始,陆续在河流上游兴建5020世纪灾害严重,农业产量很低。从一批大型水库和中小型水库,拦蓄山丘区洪水,减轻洪水对下游易涝地区的威胁;与此同时,针对下游部分地区地势平缓,排水出路不畅问题,先后开挖、条,有的直接排水入海;结合不同地区地形条件,按照17疏浚骨干排水河道分片排水、洪涝分开、高低分开、自排与机排结合、干支排沟并重、健全田间排水系统等原则,开挖、疏浚一大批中小河道,兴建一批排涝闸和泵站。这些措施的实施,加上以后为了发展灌溉,大规模打井

17、,降低了地下水位,使这一盐碱耕地脱盐,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到易涝耕地得到初步治理,2/3地区80% 31%。耕地的 泵站 2) 淮河中下游涝区治理。淮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和低洼地区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农民生活贫困。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在淮河几大支流上游山区兴建了5座大型水库和一批中小型水库,同时整治疏挖排水河道,加固培高河道堤防,拆除阻水障碍,使大水年份洪水漫流局面得到扭转,大大改善了田间除涝排水条件;在中游,开挖几条分洪排水河道,分减一些支流洪水压力,拓宽行洪河道宽度,提高下泄洪水能力,利用天然洼地湖泊设置蓄滞洪区;在下游,开挖直接入海的人工河道,增加洪涝水入海能力,仅苏北灌溉总渠和入海水道3

18、/s800 m;同时疏挖排水干河,沿海地区建设挡潮闸,防止海就增加入海流量潮顶托与倒灌;电力提排建设大大增强了排水能力,仅1977年建成的江都电3/s排涝能力;在田间,健全排水沟道和桥涵建筑物,力排灌站就增加了400多m联圩并圩,预降内河水位,增加中小型电力排水设备,建设旱涝保收农田。目前淮河中下游易涝地区的排水标准普遍达到35年一遇,部分超过510年 一遇。有些地方已成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田间渠系建筑物排灌泵站 在淮河涝区治理过程中,曾出现过认识和指导原则的失误。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以蓄为主,以排为辅”,建平原水库和开挖过密的人工河网。这些措施打乱了原有水系,节节拦蓄当地径流,加重

19、了涝渍灾害。以后重新认识这一地区洪、涝、旱、碱之间的关系,按照客观规律,抓住洪涝这一主要矛盾,排、引、蓄、滞综合治理,才使涝的危害逐步减轻。 渍害田治理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渍害是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长期过高,排除困难,造成作物长势不良,产量低。渍害田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健全地表明沟排水系统,在田间铺设暗管或开挖鼠道,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同时配合采用土壤改良、深翻等农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排水治渍标准。田间排水治渍工程要求和标准见表3-1;南方黏质土 。3-2地区排水治渍工程一般规格见表 (2)渍害耕地治理。在

20、渍害耕地治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分级控制,协调发展,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沟渠配套,排灌分2。 333年底,全国已不同程度地治理渍害田万hm开。到2003 如: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属长江流域。农业长期遭受长江洪水、山区洪水和当地雨涝威胁。从20世纪50年代起,首先进行防御外来洪水工程建设,建成荆江分洪、杜家台分洪和东荆河固岸工程等,为内涝治理创造外部环境条件。同时在平原地区内部,合并圩垸,加固圩堤,疏通河道,开沟排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系调整,开挖改造数十条骨干排水河道;在排水河道尾端建闸,既能排水,又能防御长江、汉江等外河洪水倒灌;进一步合并圩

21、垸,加高加固圩堤;在上游丘陵山区修建了38座大型水库,126座中型水库,减轻山洪对下游平原的压力;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又陆续兴建了上百万千瓦的泵站,它们以排涝为主,一部分兼有灌溉功能。这一系列措施加上田间干、支、斗排水系统,配合农艺等措施,使江汉平原基本解除洪涝威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盐碱地改良 小】【推荐】【打印】【关闭】【字体:大 中 页面功能 盐碱耕地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hm2在中国760万 。占比重最大的盐化土壤中的盐分,易随降雨、40%和8%、别占总面积的52%灌溉或冲洗等水流入渗,从根层下移,同时也容易受蒸发影响上升到根层或地土壤次生盐碱化有

22、缓慢的发展过程,因此,灌水可压盐,灌排结合可脱盐。表。黄河中下游两岸许多引黄灌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不易被人们重视。20世纪50溉区曾因过量引水灌溉,不重视排水除涝,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灌区一度被 迫停灌。 盐碱耕地治理必须因地制宜,采用水利与农业、灌溉与排水、治标与治本 等多种措施,关键是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主要措施有:健全明沟排水系统;提高除涝治渍排水和排盐能力;在明沟系统基础上增设田间暗排;在水文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方打井,实行井灌井排,把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防止下层土壤盐分返到表层;灌溉洗盐、压盐;种稻洗盐碱,水旱轮作。还有一些 辅助性措施,如:开挖浅而密的宽沟,用挖沟的土垫高台面,

23、相对降低地下水位;引洪放淤,汛期洪水中泥沙 和养分含量多,引入洼涝盐碱地落淤,起到压盐、增肥和淤高地面的作用;精耕细作,如平整田面,深翻土地,沟种垄作,适时中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盖沙换土和刮除地表盐分等。 如:宁夏银北灌区,在改善原有明沟排水系统基础上,使用从荷兰和美国引进的现代暗管排水技术,建立起超过21万hm的田间暗管排水系统,发挥了控制地下水位和调节土壤水盐的作用,减轻了盐碱对作物的危害,在大范围内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益。 又如:灌溉面积56万2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地hm势平缓,排水不畅,在漫长的成土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类活 动的不良影响,造成土壤含盐过 盐碱地改良前

24、后对比多、肥力低。在确定治理措施时,兴建大型电首先是挖骨干排水沟,力排涝泵站,解决排水出路问题,对灌区内部,实行分区治理,各有侧重。灌区西部地势较高,排水条件相对较好。在一些土质较粘,田间排水沟道开挖后边坡较稳定的地区,采用以明沟为主、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的田间排水措施;在地下水水质较好,又具有浅明沟建设条件的地区采用明渠、机井与浅沟结合,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治理模式;而在灌区东部下游地区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盐碱重、排水条件不好,采用竖井排水,水利、农业、林业、牧业等综合治理措施,改造盐碱地。 治理涝渍、盐碱中低产田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促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

25、展,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农田林网建设,防风固沙,改善田间小气候;结合开沟挖河,畅通水流,改善水质,使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灌区管理体制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1)灌区管理体系框图如图4-1所示。大中型灌区目前多采用“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灌区建成后,由当地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组建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对灌区取水枢纽、干渠、支渠等骨干工程运行维护和灌溉供水进行经营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部分灌区设有由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有关部门、受益乡村、用水户代表等组成的灌区代表大会或灌区管理委员会,它是灌区实行民主管理的组织

26、形式,有关灌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水量分配、灌溉秩序、水费计收与支出等,由灌区代表大会或灌区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支渠或斗渠以下的工程和田间灌溉服务通常由受益农户推选代表组成支(斗)渠委员会或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有一些灌区习惯采用以乡村行政区为单元的农村集体管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众多小型灌区绝大多数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民用水小组负责管理。 (2)灌区管理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新情况,各地灌区开展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排工程维护管理状况,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中型灌区的专业管理机构改革

27、做法主要是:实行精简机构,规范管理单位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通过对重要负责岗位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建立人事管理上的竞争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职责,对 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提高办事效率等。 对于量大面广的小型灌溉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设施,目前各地多由村民委员会统一负责管理,或采用承包、“租赁”、“竞价承包”经营管理权等方式,将灌溉服务和工程运行维护责任落实到有能力、有经验的农民个人或小组,提高了水费实收率,改进了灌溉服务,减少了用水纠纷,工程管理维护状况得到改善。 近年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更加引起重视,正逐步推广,国家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

28、合作组织。到2004年,全国已建立约6000多个用水户协会,它们对于改进支、斗渠以下工程设施维护和灌溉服务、水费征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水 费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推荐】【打印】【关闭】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些灌区水费标准很低,导致已建工程维修养护和管理经费不足,老化失修破损严重。1985年,国家制定了水费改革政策,要求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按成本核算和计收。许多地方在确定农业水费标准时,采用分阶段逐步缩小与供水成本差距的方法。目前大多数灌区水费占供水成本的1/32/3。北方旱作物区多采用斗渠口计量,按用水量计收,水费标准多在3之间;南方水稻产区多按灌溉面积计收,大约在300

29、7500.20元/m元0.052。各地灌区规模、工程设施、作物状况不同,水费差异很大。水费改革增/hm强了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对改进工程养护状况、改善灌溉服务、稳定灌溉管理队伍起了很大作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文化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有二重性,既可以兴利,也可以为害。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灌溉与排水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用人工手段克服自然降水不足或过多而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节区域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状况,防治旱、涝、渍、盐碱等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优质、高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洪涝干旱灾害频繁,灌溉排水事业在促进

30、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年代以来,灌溉排水事业在中国进一步受到重视,取得了很大成绩,使农业50世纪20 生产、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为数亿农民摆脱贫困、收入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基本自给,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使中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宏伟目标。作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灌溉排水事业,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保障。在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既要保障10多亿人口的粮食基本自给,又要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支撑。这对灌溉排水事业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