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30MB ,
资源ID:78795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795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苏教版四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超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超全.docx

1、新苏教版四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超全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第一单元 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报告记录。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实验设计:安装好测温装置。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实验记录:时间/分024681012温度/C983223191716152.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2.热胀冷缩研究液体、气体、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问题

2、一: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问题二:空气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放入冷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气球变瘪了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问题三: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加热铜球冷却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3.水受热以后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2.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冰融化时的温度

3、是0C。3.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3.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4.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4.水遇冷以后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4、,一直维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结成冰之后才会继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冰、水、水蒸气是如何相互变化的?在括号里填写变化条件。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在下图标注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主要停靠点。6.月球观察月相记录单。如实记录,可以画简单的示意图,也可以剪贴月相,日期以农历为主,也可以同时记录两个日期。此范例为2012年7月1日至31日(农历五月十三至六月十三)的月相记录,仅供参考。7.太阳测量并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8.太阳钟画出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时小棒的影子。记录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影子较长,然后逐

5、渐变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直至日落影子消失。第三元 昆虫9.庞大的“家族”把不是昆虫的找出来,在“”里打“”。描述一种你熟悉的昆虫,并画一画。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脚,全身呈黑色或棕色,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爬起来敏捷自如。10.养昆虫小组同学合作,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1.观察蚕卵和蚁蚕的样子。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凹陷。有的蚁蚕已经出壳,样子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2.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蚕宝宝身体长长了,我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然后连接两点,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了。我量了一下

6、,蚕宝宝3.2厘米长了。3.记录蚕宝宝的蜕皮过程。蚕宝宝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浅。有一天,它不吃也不动,好像死了一样,第二天一看,它蜕下了一层皮,还长大了不少,颜色更浅了。4.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蚕宝宝越来越大,蜕了4次皮,身长有6厘米了。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它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还有些透明。它开始摇头晃脑地练习吐丝啦!5.记录飞蛾破茧而出。蚕宝宝用茧丝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过了几天,茧上破了一个洞,有只飞蛾钻了出来。它全身都是白的,身体胖乎乎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它的样子跟蚕宝宝可真不一样。6.我们的养蚕体会。养蚕是一个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我们要精心饲养蚕宝宝,认真观察并且坚持不懈的记

7、观察日记,还要查阅一些有关蚕宝宝的资料,这样我们才能从养殖活动中有所收获。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1.探究昆虫的奥秘选择一个你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你的发现。研究的问题用纸包一些花椒放在盛米的容器内,大米是不是就不容易生虫?实验设计在两个袋子中分别放入同样多的大米,用纸包一些花椒放在一个袋子中,另外一个袋子什么也不放,扎紧口袋口。过一个星期,观察两个袋子中的大米有没有生虫子。我的发现放有花椒的大米比另一个袋子中的虫子少得多,说明花椒可以防止大米生虫子。第四单元 繁殖12.用种子繁殖按不同的方向摆蚕豆种子,观察它们的萌发情况。(分别用黑笔和绿笔画出根和芽的生长方向)观察结果:种子在萌发时,根向

8、 下 生长,芽向 上 生长。记录葵花子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出苗的打“”)编号埋种深度/厘米1234567第1粒第2粒我的发现:一般来讲,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长度、土壤硬度等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土深超过4厘米,葵花子就很难出苗。13.用根、茎、叶繁殖记录一种植物的繁殖过程。(任选一种用营养器官繁殖的方式)植物名称: 水仙 ,是 茎 用繁殖的。日期生长状况11月23日我把水仙放在碗里,然后拿到我的窗户旁边,我瞪着两个大眼看着它,觉得它越看越像一个洋葱,头上长着3厘米的芽。11月25日我去给水仙换水,看了看它上部的芽长了些,我用尺一量,5厘米,增长了2厘米,原来是3厘米。11月26日我

9、去给水仙换水,看到它的上部左边的根上,原来才一个叶子,什么时候又多长出了一个呢?我就想:水仙肯定能长很大。12月1日早晨,我给小水仙换水,看到它左边的里边又多出了一棵小芽,我高兴极了。12月4日中午,我回来给小水仙浇水,小水仙不知道什么时候右边的芽中又长出了一棵小芽。12月6日小水仙今天算是到了茂盛的时期,左芽、右芽、中边里的芽全部长高了,还不说,中间的芽里边又长了一棵小的。14.动物的繁殖下面动物中,是胎生的在“”里涂红色,是卵生的涂绿色。查资料,了解有趣的动物繁殖和养育后代的方式。许多蚜虫只在冬季将要来临的时候才产生雄zhi蚜,进行雌雄交配,产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

10、殖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完全没有雄蚜。蚜虫在孤雌生殖时(产性蚜时除外),它的后代都是雌的,经两性交配后产的卵到第二年也都发育成雌蚜,唯有产性蚜时才出现雄蚜。雄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每当繁殖季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幕奇特的景象:刚刚孵化出来的小海马,随着大海马的身躯不停地做伸值与弯曲的摇摆动作,然后,大海马便把这些小海马一个个从腹部排放出来。其实,生出小海马的并不是海马妈妈,而是海马爸爸。原来,当生殖期来临的时候,雌海马就把成熟的卵子悄悄地产到了雄海马的育儿囊内;雄海马在给卵受精后,便把育儿囊的口封闭,从此就担任起孵卵哺乳的重任,带着这个“包袱”辛苦度日。由于育儿囊内的血管能提供充足的氧气

11、和营养,胚胎在这里度过20天左右,便孕育出小海马了。小海马在刚开始学游泳时,若遇到危险信号,还会再进入囊中,而海马妈妈一旦离开,就再也不回来了。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生物的共同特点: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2.需要营养;3.会生长变化;4.会繁殖;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用红笔写出生物的名称,用蓝笔写出非生物的名称,并用黑笔将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连线。生物有松树、山羊、青草、鱼、乌龟、老鹰等等。非生物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等等。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与松树有关系的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

12、空气、雪、溪流、土壤。与山羊有关系的有白云、阳光、空气、溪流、土壤。与青草有关系的有阳光、空气、溪流、土壤、白云。与鱼有关系的有阳光、空气、溪流。与乌龟有关系的有岩石、阳光、空气、溪流、土壤。与老鹰有关系的有高山、白云、阳光、空气、溪流。16.动物的庇护所填写观察、设计记录单。我观察了 蚂蚁 的家位置筑巢于地下或树上,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大小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包含一系列彼此du连通的地下小室,与地面经通道连通。 地下小室包含育儿室,食物贮藏室,交配室等。材料野外蚂蚁基本都是挖洞,还有用树叶的。搭建方式蚂蚁窝由工蚁们负责建筑和维护,由工蚁从地表开始一粒粒地把泥土、沙搬开,慢慢挖出一下地

13、底世界。平时,工蚁们将窝里小颗粒状的脏东西叼到出口附近,形成常见的蚂蚁窝“土堆”。周围环境对动物的影响蚂蚁建巢是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建造的,只有周围的环境有利它们生存才会进行筑巢类我设计的鸟儿的家17.环境变化以后思考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如何修建一条铁路,画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说明:藏羚羊迁徙时,从铁路上面经过。小组交流修改后的方案:说明:藏羚羊迁徙时,从铁路下面经过,保证藏羚羊迁徙时不被影响。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我的研究报告。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越慢;摆长越短,摆越快。保持不变的是:摆幅、摆重保持不变。需要改变的是:摆长实验记录:改变的条件10

14、秒摆动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结果摆长8厘米9888摆长17厘米7677摆长23厘米5555我的研究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越慢;摆长越短,摆越快。听其他同学的汇报,把他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记录下来。改变的条件10秒摆动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结果摆角30度9999摆角60度9999摆角90度9999他的研究结论:摆的快慢与摆角大小无关。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赠品)【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验“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再次引用上一节课加

15、热牛奶的例子,引入问题“喝汤时金属勺变热现象中,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的实验,直观观察一根金属条上热量的传递;接着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从而对热传导过程和方向产生新的认识。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分别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第四部分拓展,通过一张综

16、合的图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口部分,然后又从勺口部分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热传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对热传导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还不能理解抽象的热传导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热

17、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3.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

18、为依据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 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

19、】一、聚焦1.出示图片:教科书 65 页图片 问题一: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 问题二:你们还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2.聚焦问题: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金属勺变烫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二、探索 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 (1)出示记录单,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2)小组交流,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 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出示实验材料、装置图,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观

20、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或在金属条上涂上感温油墨,加热金属条,观察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 (2)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引导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3)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记录,师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3.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金属片,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 (2)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按照教科书 66 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变化情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变化情况。 (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

21、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过程,希望学生能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化,对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有一定的铺垫。其次,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希望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一定的启发。三、研讨 1.全班进行交流研讨:(1)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3)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热点? 2.整理、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和梳理,进一步比较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

22、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四、拓展 出示图片或课件,学生进一步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板书设计】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进一步根据生活经验推测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质,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匀而产生宏观上相对位移的一种物理现象,是热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探究活动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探究试管中发生的

23、热对流现象,二是探究烧杯中发生的热对流现象。教材中还拓展了冬天在房间使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空气是怎样变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画出空气受热后的运动路线图。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使用了感温粉末、红墨水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对流现象,使探究活动显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他们已经知道水受热后温度会升高。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他们不清楚在加热试管和烧杯底部时,热量在水中是怎样传递到各个部分的。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中,学生将在感温粉末或红墨水的帮助下,观察、了解到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进而分析热在空气

24、中传递的情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发现热对流的应用。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能够熟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3.形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思路的习惯,

25、愿意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明确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难点:热对流的形成机制,冷水受热后,密度变化而向上运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大烧杯、滴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架、感温粉末、红墨水、清水、湿布、护目镜、实验记录表。教师准备:热在水中传递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聚焦。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我们常常把一壶水烧开,你知道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吗?与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相同吗?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做出猜测。师生交流后,完善猜

26、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烧开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做过水的沸腾实验了,学生对于热在水中的传递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但是学生还不了解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热在金属中传递方式,他们可能会把这个认识迁移到热在水中传递上,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聚焦“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这个问题。2.探索。(1)加热试管里的水。想象一下,在试管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给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上面的水是否也会热起来?学生研讨热在试管中的传递。教师介绍加热装置,学生说说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因为水是无色透明的,很难观察到水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思考

27、有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学生提出,既然金属上面可以涂感温油墨观察,往水里加感温粉末或红墨水,是否有助于观察?师生交流:往水里加感温粉末或红墨水,能有助于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提问: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递热的?师生交流: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2)加热烧杯里的水。提出问题:如果在烧杯底部加热,烧杯里的水都会变热吗?学生研讨热在烧杯中是如何传递的。根据出示的示意图,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师生交流:冷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

28、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设计意图:水是无色透明的,在实验前需要重点探讨“怎样观察清楚水中热的传递”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上节课借助的感温油墨,教师适时提出感温粉末或者红墨水的使用。在实验中,学生还观察到水会流动,这与上节课的金属传递热的情况有所不同,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记录好。3.研讨。根据实验现象和观察记录,师生交流:热是怎样传递到烧杯的各个部分的?师生小结:(1)水受热后向上方运动。(2)上方冷水向下方运动。(3)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小结并板书:热对流。设计意图:因为水是流体,会流动,所以跟金属中的热传递不一样。在研讨中,根据热的传递方向和水的运动的情况,师生

29、研讨小结出三点情况,学生达成共识后,明白了水中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4.拓展。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过这样的热对流现象吗?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家里煮汤圆或馄饨时,在加热过程中汤圆的运动情况。空气跟水一样,是会流动的。冬天,我们在房间里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的空气是怎样热起来的?将我们的推测在示意图上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证实我们的推测。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生活中煮汤圆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中的传热方式为热对流。探究学习可以继续迁移到各种流体,如,空气是无色透明的,也会流动,在使用空调或取暖器时,热是怎样在空气中传递的?学生除了假设和推测,还可以交流如何证实这些推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