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8 ,大小:80.19KB ,
资源ID:78540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540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docx

1、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一、队伍情况学科带头人:唐纪良教授本学科有教授13 人,副教授 32 人,讲师 10 人。 其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20 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4人。有1 人担任国家 863 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 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9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人入选广西高校跨世纪人才。二、实验室名称、主要设备和设备总价值 1、微生物- 植物相互作用、微生物基因组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 主要设备:全自动DNA测序仪,凝胶成像系

2、统,全自动发酵罐,基因枪,PCR仪,恒温摇床,冷冻台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光照培养箱/室、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温室网室等 2、发酵与酶工程实验室: 主要设备:中压层析系统、自控发酵罐、DNA合成仪、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仪、冷冻摇床、蛋白核酸分析仪、PCR仪、紫外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等 3、生物化学化工实验室: 主要设备:蛋白质纯化系统、微量元素分析仪、三联自动不锈钢发酵罐、500升发酵罐、台式超速冷冻离心机、管式超速离心机、三维骨密度仪、气相色谱、冷冻真空干燥系统、真空干燥装置等 4、林产品生化工艺实验室:主要设备:气质联用仪、糖层析测定仪、臭氧发生器等 设备总价值:227

3、0万元本学科研究用房面积达3700 M2,另外还有4个实验工厂,2个中试基地。三、科研工作情况(一) 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 1、分子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学术带头人唐纪良教授。 2、分子病毒学, 学术带头人陈保善教授。 3、食品微生物学, 学术带头人梁智群教授。 4、微生物生物技术, 学术带头人黄日波教授。5、林产品生化工艺, 学术带头人刘雄民教授。(二) 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经费数 科研经费总数:1858万元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病毒与寄主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寄主因子基因的功能性克隆 (2000- 2003, 陈保善,经费80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黄单胞菌

4、与黄原胶合成有关的基因的分子克隆(19982000,唐纪良,经费12万) 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1996-1998,唐纪良,经费10万) 茄假单胞菌寄主特异性毒性基因的遗传和分子分析(2000-2002,冯家勋,经费12.0万) 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结瘤效率基因的分子遗传研究(19992001,武 波,经费10.5万) MT基因在假单胞菌和苎麻中的表达及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1999-2001,何勇强,经费11.0万) 胞外多糖产量、结构对黄单胞菌致病性的影响(2000-2002,李有志,经费12.0万) 芒果保鲜作用机理的研究(1998-2000, 梁智群,经费14.0万) 微生物酶

5、系对美拉德反应调控作用研究(1996-1998,梁智群,经费10万) 糖蜜酒精废液对纤维素酶诱导机理研究(2000-2002,梁智群,经费18万) 松脂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1998-2000,陈小朋,经费12万) 3、国家“八六三” 计划项目:7项 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致病机理的研究(863计划专家课题经费)(1996 2000,唐纪良, 经费50.0万) 野油菜黄单胞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突变体库的构建(1999-2000,唐纪良,何勇强, 经费850.0万)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工程菌的研究(1996-2000,冯家勋, 经费80.0万) 重组大豆根瘤菌的研究(19962000,武 波,经

6、费70.0万) 用cDNA芯片技术作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和分离(19992000,李有志, 经费16.0万) 与病毒复制有关的寄主因子基因的克隆鉴定(1999- 2000,陈保善, 经费15万) 基因工程菌生产-乙酰乳酸脱羧酶的中试(1997-1999,黄日波, 经费95万) 4、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项目:4项 水稻和番茄RNA病毒寄主因子基因的克隆和鉴定(2000- 2001,陈保善, 经费120万) 水稻控制系统获得抗性的正调节开关基因的克隆鉴定(1999-2001,冯家勋,经费100万) 水稻广谱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分离(20002001,武 波, 经费70万) 转还海藻

7、糖合成基因和MT基因提高玉米耐旱能力的研究(2000-2001,何勇强, 经费50万) 5、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及“优秀青年青教师基金”项目:6项 病毒寄主因子的克隆鉴定(2000-2002,陈保善, 经费12万) 水稻增强其抗病性的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2000-2002,冯家勋,经费12万) 导入外源ipt基因提高水稻的产量(2000-2002,武 波, 经费12万) 3-脱氧葡萄糖醛酮代谢酶的研究(2000-2002,梁智群, 经费12万) 微生物酶系对拉美德反应调控研究 (1996-1998, 梁智群, 经费6万) 利用DNA“洗牌术”改造工业酶性能(1997-1999,

8、黄日波, 经费13万) 6、国家经贸委“国家级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1项 淀粉制高纯度异麦芽低聚糖(2000-2001,梁智群, 经费30万) 7、广西科技攻关项目:1项 蒜头果深加工制环十五内脂中试 (1998-2002, 刘雄民, 经费104万) 8、广西科技厅项目:5项 淀粉异麦芽低聚糖工艺研究(1998-2000,梁智群, 经费6万) 甘蔗糖蜜发酵生产衣康酸研究(1998-2000,周河治, 经费10万) 臭氧化反应过程的传递研究(1999-2001,刘雄民, 经费4万) 甘蔗糖蜜生产微生物多糖研究(2000-2001,周河治, 经费28万)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维生素D(2000-200

9、1,黄时海, 经费15万) 9、广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 高产L丝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19992001,武波, 经费5.0万) 用拟南芥NPR1基因转化水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研究(2000-2002,段承杰,经费5万) 转海藻糖合成酶基因提高香蕉耐寒能力的研究(2000-2002,何勇强, 经费5万) 10、广西教育厅项目:6项 甲烷单加氧酶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999-2001,武 波, 经费5.5万) 青枯假单胞菌致病机理的分子生物学(1997-1999,冯家勋, 经费5.5万) 基因工程根瘤菌的开发利用(1997-1999,柏学亮, 经费5.5万) 利用DNA

10、“洗牌术”改造工业酶性能(1997-1999,黄日波, 经费5.5万) 甘蔗糖蜜生产衣康酸研究(1997-1999,周河治, 经费3.5万) 甘蔗糖蜜综合利用联合攻关研究 (19982000, 梁智群, 经费3.5万) 11、广西人事厅“十百千人才”工程项目:4项 细菌-乙酰乳酸脱羧酶在酵母中的表达(1998-2000,黄日波, 经费45万) 黄单胞菌与黄原胶合成有关的基因的分子克隆(1998-2000,唐纪良, 经费24万)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工程菌的研究(1998-2000, 冯家勋, 经费12万) 氨基酸系列产品(2000-2001,梁智群, 经费12万) 蒜头果生产人造色香研究(2000

11、-2001,刘雄民, 经费12万) 12、广西农业厅项目:1项 高效固氮根瘤菌的农业技术增产措施的开发研究(1997-1999, 柏学亮,马庆生, 经费25万) 13、广西财政厅项目:1项 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污泥制造生态有机肥(2000-2002,柏学亮, 经费14万) 14、国际合作项目:2项 水稻黄单胞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机理的比较研究(1993-1997,唐纪良,马庆生, 经费22万) 中国大豆根瘤菌基因资源的多样性和保存的必要性及其农业利用(1996-1999,柏学亮,马庆生, 经费25万)(三)获奖及成果转化情况 1、获奖情况 省部级奖3项 木薯变性淀粉(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9

12、96,古碧) 高效固氮大豆工程根瘤菌HN32的构建和应用(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柏学亮) 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污泥制造生态有机肥的开发研究(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柏学亮) 2、成果转化情况 (1)国家发明专利:3项 糖厂糖蜜酒精废液与甘蔗渣、植物秸杆生产畜禽饲料的方法(1999,梁智群) 荔枝龙眼保鲜剂及其保鲜方法(2000,梁智群) 糖厂糖蜜酒精废液脱钾生产畜禽饲料的方法(2000,梁智群) (2)国家新产品证书:2项 基因工程菌生产-乙酰乳酸脱羧酶 淀粉异麦芽糖 (3)国家西药二类新药证书:1项 玻璃酸钠原料药和玻璃酸钠注射液 (4)鉴定成果:3项 L丙氨酸生产新工艺(

13、广西科委鉴定,1996,粱智群) 一步发酵法生产高含量异麦芽低聚糖(广西科委鉴定,1999,粱智群) 蔗糖制取衣康酸(广西科技厅鉴定,2000,周河治) (5)成果产业化:4项 基因工程菌生产-乙酰乳酸脱羧酶 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污泥制造生态有机肥的开发研究 L丙氨酸生产工艺 低聚异麦芽糖生产工艺(6)产生经济效益:累计产值8000余万元。(四)学术著作出版和论文发表情况 1、唐咸来,武波,柏学亮,马庆生(2000),利用Tn5-gusA5对大豆慢生型根瘤菌lrp基因的诱变。微生物学杂志, 20(4):1821。 2、何勇强,陶勤南, 小火田仁 广濑和久(2000)高镉胁迫下大豆中镉的分布状况

14、及其籽粒品质,环境科学学报,20(4):510-511 3、何勇强,陶勤南,唐纪良(2000)酵母耐铜蛋白基因CUP1的克隆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19(4):234-238 4、陈晓斌,张丙欣,何勇强(2000)基因工程改良根围生防菌株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 4:293-296 5、何勇强,陶勤南,小火田仁 广濑和久(2000)高镉胁迫下大豆中镉及主要营养元素的分布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版),3:107-108 6、蓝乐夫, 冯家勋, 段承杰, 马庆生, 唐纪良 (2000)茄假单胞菌寄主花生特异性毒性基因的定位。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3):440-44

15、5 7、李有志,张永丽,唐纪良,(2000)DNA芯片技术概况,江西医学检验,18(3):170-172 8、武波,唐纪良,马庆生(1999)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的rpfA基因的定位和次级克隆。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8(1):1-6 9、何曙光,武波,柏学亮,马庆生(1999),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GX201的脯氨酸脱氢酶基因(putA)的分子克隆。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8 (1):2428。 10、周刚林,武波,唐东阶,柏学亮,马庆生(1999),慢生型大豆根瘤菌nfe基因的分子克隆。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18 (1):2932。 11、韦柯,唐纪良,冯家勋(1999)互寂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

16、病型T113突变体胞外多糖产生的DNA氏段的克隆。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8(1):15-19 12、陆光涛,唐纪良,冯家勋(1999)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rpfC(缺失突变体在感病和抗病水稻品种中的繁殖和扩展。)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8(1);10-15 13、李有志,唐纪良,冯家勋,查冬兴,马庆生,(1999)“与黄原胶生物合成相关的1.9kb EcoRI DNA 片段的序列测定分析”,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18(1):6-9 14、李有志,冯家勋,武波,唐纪良(1999)“可降解糖蜜酒精废液黑褐色素细菌菌株的筛选及其效率的测定”,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8(4):281286。 15、李有志,冯

17、家勋,唐纪良(1999)“甘蔗糖蜜酒精废液治理现状及关键环节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p245-246。 16、马庆生, 武 波, 唐东阶,柏学亮,(1998)外源nfeC基因导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GXN0l的行为分析,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版)37 (4): 445-448 17、查冬兴,唐纪良,马庆生(1998)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DNA序列的克隆。微生物学报38(4):251-255 18、何勇强,陆申年,(1998)桂东北某矿区复垦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7: 241-246。 19、陈超君,张广芸,何勇强

18、(1998)生物工程固氮菌肥对大豆农幅1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广西农学报,1: 10-14 20、李有志,唐纪良,马庆生(1998)胞外多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气孔入侵能力的影响。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7(3):216-221 21、李有志,唐纪良,马庆生,(1998)不同接种浓度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胞外多糖突变体致病性的影响,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7(3):211-215 22、王汝贤,杨之为,李有志,王瑶(1998)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连作田微生物数量变化棉花枯萎抑病土成因,西北农业学报,7(3):5458 23、查冬兴,唐纪良,马庆生(1997)不同接种方法对甘蓝黑腐病菌胞外

19、多糖突变体症状产生的影响。植物病理学报27(4):338 24、查冬兴,唐纪良,马庆生(1997),转座子诱变甘蓝黑腐病菌所获胞外糖突变体的类型。广西科学4(1):21-24 25、何勇强,陆申年(1997)菠萝黄化的原因与对策,广西热作科技,1:1-3 26、李有志,唐纪良,马庆生,(1997)植物病原细菌无毒基因(avr)研究进展,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6(3):215-219。 27、李有志,唐纪良,马庆生,(1997)植物病原细菌hrp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6(4):331-335。 28、李有志,唐纪良,马庆生,(1997)细菌信号传递-TCS系统,广西农

20、业大学学报,16(4):328-336 29、刘涛,周俊初,柏学亮,马庆生(1996)高固氮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的研制及其增氮效应,广西农业大学学报Vol,15(1),38-45。 30、陈荣基,唐东阶,武波,柏学亮,马庆生(1996)抗福美双假单胞菌株的NTG化学诱变及分子探针鉴定”,广西农业大学学报,Vol.15(1),5358。 31、查冬兴,唐纪良,马庆生(1996),转座子诱变甘蓝黑腐病菌所获胞外多糖突变体的验证。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5(4):279-284 32、查冬兴,唐纪良(1996)转座子报告基因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菌分离与致病相关的突变体。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5(1)

21、:23-29 33、奚传武,冯家勋,唐纪良(1996)水稻白叶枯病菌赖氨酸-tRNA合成酶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分析,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5(1)17-22 34、王兴达,唐纪良(1996)水稻白叶枯病菌rpfF基因的定位及其在致病调控中的作用。广西农业大学学学报15(1):14-16 35、武波,Wilson GTJ, 唐纪良, 马庆生, Daniels MJ. (1996)水稻白叶枯病菌rpfA基因的鉴定。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5(1):1-6 36、唐纪良,赵东玲,黎起秦等(1996),水稻白叶枯病菌一个毒性相关基因的鉴定。广西科学3(40):22-24 37、冯家勋,唐纪良,马庆生(1996),

22、水稻白叶枯病菌rpfC基因DNA序列的测定分析,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5(4):273-278 38、冯家勋,唐纪良, Wilson GTJ, 马庆生, Daniels MJ.(1996)甘蓝黑腐病菌rpf基因簇对蛋白酶I基因的表达调控,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5(1):7-13 39、何勇强,陆申年,黎耿碧(1996)废矿还耕红壤上菠萝锰毒害的研究,农业环境保护,15:15-18 40、Baoshan Chen., Lynn M. Geletka, and Donald L. Nuss. (2000). Using chimeric hypoviruses to fine-tune the inter

23、action between a pathogenic fungus and its plant host. Journal of Virology 74:7562-7567 41、Baoshan Chen, Lynn M Geletka, and Donald L. Nuss (2000). Engineering hypoviruses to fune-tune fungal-host pathogenic interactions. In Biology of plant-microbe interection, Vol. 2. P.J.G.M. deWit, T. Bisseling

24、and W.J. Stiekema, eds.,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St. Paul, Minnesota, pp.390-395 42、Feng Jia-xun, Karita Shuichi, Fujino Emi, Fujino Tsuchiyoshi, Kimura Tetsuya, Sakka Kazuo, Ohmiya Kunio. (2000) Cloning, 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a c

25、ell-bound multi-domain xylanase from Clostridium josui,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anslated product. Bioscience Biotechnolostry Biochemistry 64(12):2614-2624 43、Feng Jia-xun, Li Yi-rong, Duan Cheng-jie, Tang Ji-liang. (2000)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rp gene from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

26、yza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p.10,Full paper is in print 44、Dow Maxwell, Feng Jia-Xun, Barber Christine, Tang Ji-Liang, Daniels Michael. (2000) Novel gene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athogenicity factor production within the rpf gene cluster of Xanthomonas

27、campestris. Microbiology 146: 885-891. 45、Norbohiro Suzuki., Baoshan Chen, and Donald L. Nuss (1999). Mapping of a hypovirus p29 protease symptom determinant domain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to potyvirus HC-Pro protease. Journal of Virology 73:9478-9484. 46、Baoshan Chen and Donald L. Nuss (1999). Inf

28、ectious cDNA clone of hypovirus CHVI-Euro7: a comparative vir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virus-mediated hypovirulence of the chestnut blight fungus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Journal of Virology 73: 985-992 47、Baoshan Chen, Lynn M Geletka, and Donald L. Nuss (1999). Engineering hypoviruses to fine-

29、tune fungal-host pathogenic interactions. In: Gary Stacey and Peter M. Gresshoff (eds). Biology of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Saint Louis. 48、Sandra L. Anagnostakis, Baoshan Chen, Lynn M. Geletka and Donald L. Nuss (1998). Hypovirus

30、 transmission to ascospore progeny by field released transgenic hypovirulent strains of the chestnut blight fungu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Phytopathology 88: 598-604 49、Wilson TJ, Bertrand N, Tang JL,Feng JX,Pan MQ,Barber CE,Dow JM,Daniels MJ. (1998) The rpfA gene of Xang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31、 campestris,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athogenicity factor production, eccodes an aconitase. Mol Microbiol. 28(5):961-970 50、Tang JL,Feng JX,LU GT,Xi CW,Li QQ,Wei PX,Ma QS. (1998) A potential way to biocontrol of rice bacterial diseases.J. of Zhejiang Agric.Univer.24(5);528-536 51、He Y. Tao Q. Tang J.(1997)The biotechnological modification of heavy metal tolerance in plants. The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Bioresources, Mie University, 19:57-69 52、Barber CE,Tang JL,Feng J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