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30.18KB ,
资源ID:78526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52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docx

1、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教六楼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报告编写人:许世强学号:201101060220指导老师:秦岩宾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 第六教学楼位于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北面依靠东风渠,南临砚湖,西靠第二教学楼,东至理工南苑教职工宿舍。是学校建筑面积最大,楼层最高,教学设施最完善的教学楼。其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主体分为A、B、C三个部分。其中A、B两栋教学楼为6层,C座共11层。现因需要对其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国家一

2、、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成都理工大学北校区六号教学楼1:500平面设计图5、六号教学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 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 低高度(m)基辅或红黑面读数较差(mm)基辅或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mm)二DS150130.50.50.7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

3、长度(km)仪器类型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 线平地山地二2DS1因瓦往 返各一次往 返各一次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二)基

4、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的特点,教六楼共布设了26个沉降观测点(如下图)。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50米外的坚固地方,本次采用独立

5、高程系统。根据教六楼的建筑物的现状结构特点,可确定观测顺序如下:J3J2J1J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J1。 (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1、观测仪器:DS05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

6、,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7、测站要求视线长度50米、前后视距差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8、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1).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D.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2)

7、.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D.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返测时,奇、偶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9、测站观测限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毫米、 基辅分划读数差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毫米(说明: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10、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序、观测数据、

8、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11、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12、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四)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本次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50米外的坚固地方,经分析,该区域地基已属稳定。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

9、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3、按设计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4、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7、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8、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五)施测方法(1) 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2) 沉降观测: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四、沉降观测应提交的资料1、沉降观测(水准测量)记录手簿。2、沉降观测成果表;3、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及基准点图;4、沉降量(s)、地基荷载(p)、延续时间(t),即p-t-s三者的关系曲线图;5、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成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测绘二班测量队 2014年12月13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