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74.21KB ,
资源ID:78431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43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文化概论大纲参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参考.docx

1、中国文化概论大纲参考中国文化概论大纲参考发表日期:2007年7月1日 出处:河北省精品课程网站 已经有13081位读者读过此文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第四次修订) (燕山大学?)人文学院文化基础教研组 2003年9月编写说明本大纲是在五年多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中间经历了多次重大修改。大纲所、依据的教材是张岱年、方克立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本大纲是教学、考试大纲,大纲中所列内容是期末考试范围,所列知识点是教师讲课中应该涉及到的。鉴于本门课程极其浩博的特点,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作了一些调整,把前后交叉的内容作了统一安排,把学术性较强的篇章作了适合于教学的该编,对某些

2、章节作了微调。由于本门课设计教师、学生较多,课时也不统一,从45到68都有,所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强求一律。在把必要的知识点交代给学生、把重点突出、难点讲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厂对某些部分进行细化和深化。中国文化概论课时安排绪论 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2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3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2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6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2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 2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2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2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6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4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2第十二

3、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2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4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2总学时 51注:非51课时的课头可以在课时安排上进行调整,但知识点不能变。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目录课时安排绪论 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1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3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4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6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8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12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 13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4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16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17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22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27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28第十三章

4、 中国古代宗教 29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33总学时 51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目录绪论 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2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第十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3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2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6第十三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2第十四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 2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2第十六章 中国古代教育 2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6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4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2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2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4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2第十五章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2第十六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

5、精神 2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2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总学时 51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对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认识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内容:一、文化的涵义(一) 文化界说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要说明什么是文化,并不是一个经院式的学究问题 ,而是一个牵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具体问题。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文的本义,

6、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化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的原始提法。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有一种精神和人文的指向。而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英语中的Culture和德语中的Kultur均由拉丁语的Cultura转化而来。拉丁语系的Cultura则是从对物质文化的解说开始的。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二) 文化的定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

7、然的人化即是文化。二、 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犹如一具血肉丰满的肌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其内涵外延差异较大。为了深入了解文化的概念,将其分成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一)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称大文化。(二) 广义文化的结构层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3、行为文化

8、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还可分为以下两部分:(1)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风貌,是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2)社会意识形态: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门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三) 狭义文化指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

9、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也称作小文化。三、文化的功能(略讲)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和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文化功能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记录功能(二) 认知功能(三) 传播功能(四) 教化功能(五) 凝聚功能(六) 调控功能四、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一) 中国文化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1、中华民族: 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民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

10、少数民族的总称。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2、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二) 中国传统文化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1、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1) 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2) 中国传统文化是连续性与变革性的对立统一。(3) 中国传统文化又是独立性与通融性的统一。2、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开掘所应遵循的原则(1)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持彻底批判与摒弃的态度。(2)对传统文化中那些糟粕与精华并存的成分,则要善于辩证的扬弃,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内在

11、依据。批判的予以继承。(3)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则是我们必须着意继承并大力弘扬的。3、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 目的和意义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民族自身。2、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3、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4、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质。5、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二) 方法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2、典籍研究与社会考察相结合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3、广义文化是由哪几个层次构成的?4、结合实

12、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目的:通过对历史地理环境的介绍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教学重点: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关系。教学难点: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以讲解为主。课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一、疆域、政区(一)从秦统一到清乾隆年间的疆域状况,建立疆域变动的概念,区别目前国际法意义上的疆域观念与历史的疆域观念。(二)概略介绍中国古代政区二级制与三级制度的交替情况,可重点介绍清代的地方政

13、区情况。(三)省的出现及演变。元朝是一个转折点。二、民族、人口简单提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的融合与演化状况,可介绍民族打的多元一体观念。(二)提示人口的变迁。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数量一直居世界前列。南北人口构成比例的变化。历史上的几次人口的迁徙,提示在人口迁徙过程中伴随着文化的交融。三、地形、地貌这本分内容中学已经学过,这里以自学为主,提示学生思考多元地形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四、气候略讲,提示古代曾经有过温度与湿度的变化。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这部分详讲,一些理论问题要讲透。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一)1、与历史、文化相联系的地理环境地理的内涵。详细讲解2

14、、环境发生影响的范围与程度,这些哲学层面的问题要充分理解,讲透。(二)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要详细讲清楚下面三个问题:1、 中国早期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黄土的肥沃性与易开发性哺育了中华文明。2、 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原王朝的有效统治范围。3、 相对自足、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突出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延续性是指文化无突变、中断的稳定性。(1)幅员辽阔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缓冲的空间(2)周围高山、隔壁、大海使中国文化在一个相对对立的范围内成长。(3)其他大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系统的冲击不大。三、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介绍复

15、杂的地形与多元的地理单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唯一原因。澄清中国文化并不能以开放与封闭一言以蔽之,而是随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这种观念一定要建立。思考题1、 中国文化是封闭型文化吗?2、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延续性?3、 如何认识古代各国疆域不断变化与现代领土神圣这一事实?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经济及其长期延续的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长期束缚与封建肌体、其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事实,进而对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

16、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江南得到开发。唐安史之乱之后,江淮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区,宋代以来,南方已经取代北方成为经济中心。对江南的开发。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经济成分重点介绍商业、手工业在西汉前期的发展状况,以及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等官方垄断重要商品的制度,讲透这种制度之下,商业已经完全被束缚在封建肌体之上,形成了与西方截然

17、不同的商业运作模式。联系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可以将第三、四节有关内容放在该处讲。较为全面地介绍古代的经济情况四、内敛的海洋贸易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一、地主、自耕农、皇帝三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一) 地主与皇帝在特权、地位上的相互依赖与对地租的争夺(二) 自耕农与地主的矛盾主要在于对于土地的控制,打破相对平衡,就会造成流民泛滥,引起动乱。(三) 自耕农与皇帝的矛盾与依赖。清官好皇帝的经济根源。(四) 三种力量的平衡与失衡是造成周期性治乱的原因所在。(五) 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从这种力量的动态平衡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周期性及其延续性。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萎缩(一)大一统的政治环

18、境、多样的自然条件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汉武帝的垄断政策与商品经济的萎缩(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对文化的影响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介绍学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介绍明清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以下内容自学:一、社会既早熟又不成熟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第四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一影响本节内容自学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思考题:1、中国周期性治乱的经济原因。2、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延续性。3

19、、汉武帝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因此在介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是本章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1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2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教学难点:1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渗透2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课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政治权力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

20、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以后的事情。创立者是周公。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只有天子的正妻之长子,即嫡长子有王位的继承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2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这是古代国君分封王族成员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地方进行分区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3宗庙祭祀制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家天下的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

21、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续到清代,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2封国制度不断封国制度本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废分封,建立郡县。汉代却又采纳分封制。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族是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个人的权利,家长却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力。4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一方面社会用自然的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

22、关系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宗法制度经历了一个渐趋完善的过程。周代的宗法制度,从上层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初步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的大格局。春秋时期孔子的孝悌思想则从亲情伦理道德的角度为其打下了坚实的民间基础。汉代董仲舒用天人感应、君权神受的幌子,又把人道和王道羼杂在一起,构建了一套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纲常规范。至此,宗法原则、孝悌思想和纲常观念,就象一组牢不可破的遗传密码一样,成为中国超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的遗传基因,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它的功能却历久弥新,每个统治者都心领神会。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是指

23、以古代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其特点如下:(一)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国的君主专制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它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延续到清末。它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宗法制度,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集权的皇帝制度。它的支柱是庞大的官僚集团和军队,以及宣扬君主神化和君主至上的宗教势力。在武力的征服下,中国的宗教势力不得不沦为君主专制制度的附佣。(二)经济基础稳定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曾进行过一系列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如商周井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均田制、唐朝租庸调和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等等。这些

24、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农耕经济。君主专制依赖于农耕经济,君主专制在农耕经济下愈演愈烈。(三)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经历过不同的形式。秦始皇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辅助皇帝料理国事;魏晋以后,随着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建立,三公九卿的权力逐渐被代替和分割;到了隋唐,三省六部取代了三公九卿的权力,成为实际的行政部门。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办事机构。(四)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人身控制主要是通过严密的户籍制度和颁布有关法令来实现的二、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中,宗法

25、制度和君主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正面影响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以亲亲为基础、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持久凝聚力的精神保障,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文化动力。即使在国家分崩离乱的时候,中国文化仍然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情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系统,这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其负面影响是:(一)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人们一生下来就固定在一定的名分之内,循规蹈矩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因而极易养成惟上、惟书、惟亲的奴性人格。(二)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机制。中国人往往对个人(主要

26、指统治者)的权威和权力存有盲目的崇拜心理,因此官本位现象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桎梏了人的个性发展。思考题:1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它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关系如何?2在现代市场经济与都市生活背景中,家族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3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通过对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传统文化形成系统认识。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及文化成就。教学难点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27、及诸子百家的学派特征;隋唐文化气派及艺术成就;两宋士大夫文化特征及成就;明清文化特征及成就。教学方法精讲、略讲与自学相结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略讲)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一、中国人起源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中国人人种类别: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二、原始物质文化工具(石器)是最早出现的物质文化。火的使用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农业、畜牧业的发明使原始物质文化更为丰富。陶器广泛出现。三、原始观念文化(一)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二)原始艺术:陶塑、陶绘、原始雕刻、岩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