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51.06KB ,
资源ID:78254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25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汇总共18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汇总共18页.docx

1、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汇总共18页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植物受到 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 运动。 实例:植物幼苗的 、根的 、向水性、向化性 原因:与植物体内 的调节作用有关 意义: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 二、生长素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达尔文实验: 照射使胚芽鞘的 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时,会造成 比 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詹森实验:胚芽鞘 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拜耳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 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 造成的。 温特实验: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将此种物质命名为 。 郭葛实验:从高等植

2、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的化学本质是 (IAA)。总结: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 2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 造成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即感光部位):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 一侧向 一侧运输: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 向 运输,不能倒运:胚芽鞘或茎 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 一侧,因此 一侧的细胞伸长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产生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顶端分生组织,如幼嫩的 、 和发育中的 。分布部位:大多集中在生长 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运输

3、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发生在顶端分生组织 :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4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浓度较低时 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 生长甚至 植物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 。 ( mol/L)( mol/L)( mol/L)体现两重性的现象 根的 。 现象:顶芽 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 的现象。 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 部位,这里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 。茎的背地性的原因:由于重力作用, 较 生长素浓度高, 的细胞伸长生长得快,表现为茎背地生长。三、植物激素1概念:由 产生,从 运输到 ,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 作用的 有机物。2种类及其作用种类主要合成

4、与分布生理作用应用生长素生长旺盛的部位促进细胞的 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 促进果实的 防止 植物组织培养、无子果实、插枝生根、保蕾保龄、疏花疏果等 根尖促进细胞的 和组织的 ,延缓细胞衰老蔬菜、水果的保鲜植物组织培养赤霉素幼嫩组织和器官促进茎的 ,从而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种子 、促进 萌发促进矮生性植物茎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脱落酸将脱落的器官、组织抑制细胞的 和种子的 ,促进花、果实、叶的衰老和 储藏种子、提高植物抗冻抗旱能力、抗倒伏、增加小麦等穗重 成熟的果实促进果实的 、刺激叶脱落、抑制茎的伸长果实的催熟3相互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植物激素不是 发挥作用的,而

5、是通过复杂的途径 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 和 共同参与了顶端优势的形成; 可以降低植物器官对 的敏感度,减少脱落; 能促进生长素的积累和运输。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 应用 乙烯类似物:如 生长素类似物:如 和 防止 促进扦插的枝条 :应去除部分叶片以 ,同时保持周围环境的 获得 :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涂抹在 的雌蕊柱头上,如 作为 :如2,4D在一定浓度下可杀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适宜浓度、施用时间、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探究植物

6、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实验原理:1、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思考题1: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2、处理插条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三、探究活动:提出问

7、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参考案例如下:(一)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思考题2:什么是生长素类似物? (二)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三)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

8、不生根。(四)方法步骤: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萘乙酸(NAA)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3制作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并将插条随机分成等量10组并编号为110组。4处理插条: 用配制的上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浸泡19组插条,用蒸馏水浸泡第10组插条。处理一天。5培养插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6观察记

9、录: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完成该生理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 :就是感觉神经末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整理,是反射弧的核心 效应器: 指的是 要发生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强度的刺激。二、神经

10、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生物电现象在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产生和维持此不同的结构: 膜电位: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 。2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外液中 浓度高,细胞内液中 浓度高细胞膜内外的 不同 (1)膜电位产生的原因 转运离子的膜结构:离子通道 运输方式:协助扩散 离子的跨膜运输。 静息电位: 通道开放, 通道关闭 外流 的膜电位 动作电位: 通道开放 内流 的膜电位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当神经细胞的某一局部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后,该处将产生 ,于是在兴奋区与相邻的静息区之间,膜内、外将产生电位差并伴随有 。在膜内,电流由 流向 ,膜外电流流动方向相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

11、区膜电位 而产生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产生后又会按相同的方式影响与它相邻的区域,于是神经冲动传遍整个神经元。特点: 传导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的概念: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 ,该结构与其他神经元的 、 或肌肉细胞、腺细胞等接触,共同构成突触。 突触的结构 :实为轴突末梢的细胞膜 :其中充满了细胞外液(组织液) :实为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大量的 进入突触小体内,使 想突触前膜靠近,并以 的方式将其中的 释放到 ,释放的物质再通过

12、 的方式到达 ,与 其上的 相结合,使后者发生 。 特点: 传递 具该特点的原因: 突触的类型:轴突树突式、轴突胞体式 突触小泡的形成有细胞器 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 ,体现了细胞膜的 。5.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等)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排尿、排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等)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 ,其中 的功能最强大。1躯体运动中枢(第I躯体运动区)位于 除头面部以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 关系 特点 支配 躯

13、体的随意运动功能皮层代表区大小与所支配器官运动的 程度有关2言语区 (说话中枢):位于颞下回后部( 区),若受损会出现 失语症 (阅读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V区),若受损失去阅读能力 :位于颞上回后部(H区),若受损会出现 失语症 :位于额中回后部(W区),若受损不能书写文字和绘画等四、体液调节1概念: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 、 、 等)通过 途径(血浆、组织液、淋巴)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这些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反应。其中 是体内最重要的体液调节物质。2内分泌腺和激素 激素的概念 激素是 或 分泌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14、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 或 激素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及化学本质合成器官激素名称化学本质生理作用下丘脑 蛋白质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蛋白质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垂体 蛋白质促进生长,主要是长骨的生长及蛋白质合成催乳素蛋白质刺激乳腺分泌乳汁,照顾幼仔的行为促( 、 、 )激素蛋白质促进靶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靶器官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激素催产素蛋白质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单胺类促进 ;促进 ,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 胰岛A细胞 蛋白质促进 和 B细胞 蛋白质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肾上腺皮质 固醇类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的重吸收,对 的分泌

15、髓质肾上腺素单胺类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提高心率、血压等,应急反应性腺睾丸雄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维持女性正常的性周期)卵巢雌激素 探究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常用实验方法 饲喂法:适用于固醇类激素及单胺类激素 注射法:适用于蛋白质类激素 切除法:3激素分泌的调节 最普遍的调节方式 直接作用于内分泌腺 通过 系统间接调节内分泌腺反馈调节 正反馈: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以迅速达到需要的状态水平 负反馈:能使激素的释放不致发生过大波动()TSH(3)内环境理化因素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

16、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区别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时间短暂时间较长联系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与内环境 (细胞内部的液体,约占2/3)1体液 ,即 (细胞外部的液体,约占1/3) 2内环境的意义 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 。 体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淋巴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3内环境的成分 无机物类:水、无机盐、O2、CO2 有机物类:营养物质

17、(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维生素、核苷酸等)、血浆蛋白、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稳态1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 的状态叫做稳态。 如:血浆pH、血糖含量、水的含量、无机盐的含量、内环境的温度等2稳态维持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在 调节、 调节和 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的 ,保证细胞行使正常的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4血浆pH的调节 血浆pH: 原因:血浆中含有很多的 ,

18、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若机体产生乳酸:HL(乳酸)+NaHCO3NaL(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乳酸钠由肝脏回收利用,多余的H2O由肾脏排出,多余的CO2由肺排出) 若机体摄入大量Na2CO3:H2CO3+ Na2CO32NaHCO3 (多余的NaHCO3由肾脏排出)三、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 血糖的来源 血糖的利用氧化分解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转化血 糖( ) 转化 mg/dL 尿糖2.血糖平衡的调节 特点: 调节为主, 调节为辅 激素的作用:胰岛素:是惟一的降血糖的激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促进血糖合成 ,促进血糖转化为 ;抑制 分解,抑制 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

19、:靶器官为 。促进 分解和 转化成葡萄糖。 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血 糖 升 高 胰岛 细胞 某一区域 胰岛 细胞 另一区域 血 糖 降 低3血糖平衡的意义 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 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5糖尿病(型)病因: 细胞受损, 分泌不足。 :对血糖的利用发生障碍,能量供应不足病症及原因 : 葡萄糖随尿液流失,同时带走过多的水分 (三多一少) : :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治疗:药物+饮食:不吃糖果;少吃含糖食物及脂类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二、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的平衡 来源: 、 、 去路: 、 、 、 2Na+、K+的平衡 来源: 去路: 、 、 肾脏对Na+的排出

20、原则: 肾脏对K+的排出原则: (-)3水平衡的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相关器官摄入适量的水 饮水不足 ,产生渴觉兴奋 感受器 细胞(+)机体失水释放合成食物过咸 激素 激素(-)(+)4Na+、K+平衡的调节:体液调节(-)(+) 升高 降低 皮质 升高 降低(-)(+)肾小管、集合管对 和 的重吸收减少,对 的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 和 的重吸收增加,对 的分泌增加5水盐平衡的意义 维持了内环境中 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于机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是必需的。 大量丢失Na+, 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血压下降、 、四肢发冷等。 大量丢失K+, 渗透压下降,心脏自动节律会出现异常,导致 。三、体温调节

21、1体温的概念:体温指人体 的温度。2恒温的维持是产热和散热保持 的结果 产热:依靠各组织、器官 所产生的热能,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 。 散热 (占85%)通过皮肤血管的血流将热量带到体表再散发到外界环境。 与汗液分泌有关,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唯一的散热方式。3恒温的意义:是维持机体 稳定,保证 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4体温调节的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分泌增多传出神经传入神经 分泌增多 增加产热寒冷刺激 收缩 收缩 皮肤 减少散热 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传出神经传入神经 分泌加强 炎热刺激 舒张 增加散热 皮肤 四、免疫调节1免疫的种类 :先天具

22、有,不针 第一道防线:由人体的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 对特定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细胞 :后天形成,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主要由 和 组成第三道防线2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主要包括 、 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对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场所): 、 、 、 等 免疫细胞:所有参加免疫反应的细胞,如 、 等 免疫活性物质:各种 和 等3.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4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 抗原刺激 发育成 少量转移至免疫器官骨髓骨髓中的 发育成 少量转移至免疫器官 5抗原与抗体 抗原概念:可以引起人体内

23、 免疫反应的特殊物质,包括各种病原体,外源器官、组织、细胞,自身癌变的细胞和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等。 特点 :大多数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表面具有 ,每一种只能与特定的抗体或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 抗体概念:机体受到 刺激后由 细胞产生的,并且与该抗原发生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分布:主要在 、 中,少量分布在 和 中。6特异性免疫过程 阶段: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和呈递阶段 阶段: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阶段 阶段:效应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1)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少数少数摄取处理呈递 增殖分化呈递 多数 抗原 抗体抗原结合 阶段 阶段 阶段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

24、使其失去 的能力免疫效应的实现 抗体可中和某些病原体产生的 ,使之丧失毒性 抗体可以与相应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溶解性而 或凝集成 因而更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少数(2)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摄取处理呈递 增殖分化 抗原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靶细胞裂解 分泌 (如 、 ) 阶段 阶段 阶段细胞因子的作用: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增强多种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外的 及其产生的 ,对于已经进入细胞内的 (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由于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这就需要通过 的作用才能消灭这些病原体。另外

25、, 免疫反应的产生亦需要 免疫的辅助。(4)二次免疫记忆细胞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二次免疫特点: (产生抗体 )6.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免疫细胞来源功能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非特异性免疫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增殖分化为效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靶细胞接触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快速分化成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7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因: 病毒主要特异性地侵犯 细胞,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HIV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主要传播途

26、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34 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的 的所有成员称为生物种群。2种群的特征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指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 调查方法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可用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3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的增长条件增长率有无K值J型曲线S型曲线K值: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增长速率增长率K/2种群数量 J型曲线 S型曲线 J型曲线增长率 S型曲线增长速率 种群的波动和下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实验目

27、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二、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基础知识】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单细胞 核生物。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 ,增殖速度 ,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我们还可以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 。2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 等,而“J”型曲线与“S”型曲线都只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该曲线有一个K值,即 。种群数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