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财政.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4.10KB ,
资源ID:78249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249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财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财政.docx

1、财政1、如何理解和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确定范围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规模结构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

2、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调节投资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效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或少征税,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

3、水平和福利水平。(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4)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并举;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或二者并举由此扩大需求。)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

4、都明显有这种作用。)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2、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意义,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答:(1)效率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来计量的。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综合地观察财政各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权衡。效率与公平是整个财政理论分析的基本价值判断标准,任何一笔财政收支

5、都应当同时从效率和公平做出评价,只择其一,则是偏颇的。(2)从我国改革开放得实践来看,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原则,根本问题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第一,公平与效率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必然失之偏颇。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总体上说,侧重于效率同时兼顾公平,是应有的选择。第二,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在公平分配方面,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工资、奖金、税收、补贴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并保证每个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福利水平。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

6、个居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效率),我国的剩余产品价值主要集中于公有制经济,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又集中由国家支配,所以财政在积累的形成和资源的配置方面应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和调节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会日益加强是无疑的,但这种基础作用要有一个转换和形成过程也是无疑的。第三,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拉开收入差距。但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指靠劳动致富;同时,收入差距要适度,防止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相对立。适度的合理的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7、差距过大,则会走向反面,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提高效率。其次,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差距,使之维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4、怎样分析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理论)。答:(1)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条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支出比重在改革以前也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在摆脱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上述下降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可能会在某一时期终止,转而趋于回升,达到适度水平则相对停滞。(2)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

8、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是指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公共支出呈阶梯状增长。内在因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

9、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倘若发生了外部冲突,比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这也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一个国家在结束战争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3)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在发展的中期阶段,

10、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4)官僚行为增长论。这里官僚特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部门的代理人集团。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利越大。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制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的支出水平。5、试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并简略说明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财政收支过程,就是将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并由政府支配使用,

11、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国家要考虑如何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就产生了一个效益评价问题。当然,只有当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能发挥更大的效益时,政府占有资源才是对社会有益的。财政支出要讲求效益,其根据就在这里。通常说,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结构应当合理,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所谓效益,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谓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

12、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成本效用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效应分析法,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的方案的方法。因素分析评分法: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最低成本法:也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引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6、论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意义及其对财政职能的影响。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

13、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后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

14、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难以换算。由于以上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和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生

15、产能力,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比重大些,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7、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及途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这一转换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体制,实现这一

16、目标的最佳方式是开征社会保险税。第二,要实现居民长期储蓄的积累、保值和增值。有必要培育和发展长期融资市场,促使居民长期储蓄向投资转化。从8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的改革拉开序幕,现在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有: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城市职工医疗保险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属初建,运行时间不长,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在进一步完善中应遵循以下思路:保障水平必须和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及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中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要害还在于人口众多,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较大,国家、社会、个人的承受能力比较低,保障

17、水平过高,将脱离实际难以实施,最终加重政府的负担。起点宜低不宜高。社会保障支出的特点是呈刚性增长趋势,起点一旦确立,只会升不会降。实行“两个挂钩”,重视资金的营运。从长远看,养老金的变动要同工资增长和价格指数挂钩,即所谓指数化,同时采取可靠的形式运营积累下来的基金,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建立防止保障基金贬值的屏障。加快制定和出台社会保障法,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强社会保障收支的管理。三大体系:1、 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 社会救济:城市低保(主要方面)、城镇低工资者的工资补贴、五保户和灾民救济。

18、3、 社会福利:福利院、军烈属等。我国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1、 现收现付制:征现在工作人的税,发现给现在被保障的人;2、 基金累计制:自我积累,自我养老,制度上对其进行优惠;两者结合,政府管一部分、个人积累一部分。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还存在不足和缺陷。改革方向: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和基金式。2)目前我国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筹资,模式上属于现收现付。现在,我国养老的个人账户实际上是“空帐”运行,他不能发挥记账功能,也不能发挥积累资金的作用。养老金转轨的主要矛盾是现有职工的双重负担问题,即为了积累储备基金,在

19、职职工既要为已经退休的或即将退休的老职工缴费,有要为自己今后的退休生活退休生活缴费。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养老和医疗。发向:发展农村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并“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社会保障制度”。8、何理解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如何正确运用财政补贴?答: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的意义有五个:(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

20、。(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正确运用财政补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在总量上,减少财政补贴项目,压缩财政补贴规模;在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3)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配套措施1)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系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4)改革工资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5)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9、如何理解税收支出概念,并论述税收支出的作用? 答:(1)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

21、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2)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第一,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这类税收支出明显带有财政补贴性质,目的在于扶植国家希望发展 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以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保持基本平衡。 第二,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增进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

22、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等。这类税收支出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方面,税收的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也主要表现于此。(3)税收支出的形式。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4)税收支出与其他政府支出一样,必须经过国家预算控制程序方可实施。税收支出预算控制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以及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11、分析制约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因素,他们的规模怎样才是适度的?(1)行政管理费1)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

23、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2)行政管理费的规模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3)从长期观察,前两个因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与行政管理费规模应呈正相关和比较稳定的关系,否则,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行政管理费的弹性系数(行政管理费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理应维持在01之间。政府职能范围及其相应的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费的使用效率有直接关系。行政管理费由人员经费和公

24、用经费两部分组成,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机构设置的多少,以及由此决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多少,是决定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关键因素。对此,要转变政府职能,削减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此外,行政管理费理应向公用经费倾斜,明确界定公用经费,杜绝变相私人消费,防止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4)总之,行政管理费应当维持多大规模,最终还是要通过正常的政治程序来完善和解决,要进一步完善政治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透明度,使公民能得到充分信息并实施有效监督。可行的办法,是对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之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

25、监督。同时,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察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2)国防费 1)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2)国防支出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以一贯之的增减变化规律。国防费的合理规模需要从国际与国内形势进行战略性思考。根据“国防经济学”的理论,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不受侵犯,侵犯之敌或可能的侵犯之敌位于何方,可能动员的侵犯力量有多大,有效地遏制这些侵犯所需的军事力量要有多大,都可以估计出来,并可以量化为

26、若干指标,就为确定国防费奠定了基础。一国可以首先确定所需的军事打击力量规模,然后为此制定军事措施计划,再为执行各个计划项目拟定各种可以替代的实施方案,对各个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比较,选定成本最小而效益最大的方案,最后,根据被选定的方案所需资金,编制国防支出的预算。这被称为“计划方案预算”制度。这一制度被认为可以广泛运用在军费预算上,尽管尚有缺陷,但毕竟为制定国防预算提供了若干可以遵循的规则。)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国防费比例小,结构不合理。而国家财政困难,就很难保证国防建设跟上世界各国国防现代化的步伐。国力增强了,而国防力量却相对弱了,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2、分析和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

27、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1)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从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看,财政收入占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而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则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总体上说,增长形势良好。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隔年的增速虽有波动,但增长速度不算慢。然而,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 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2)1978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影响1)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同时,财政支

28、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政府一直为财力分散和财力短缺所困扰,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看,由于预算内财政资金拮据,难以满足各部门正常的公共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公共投资,于是各部门纷纷出台各种收费和基金项目,预算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政府资金被分散化了,国家预算的统一性被肢解了,各部门代替财政职能,特别是代替了财政的配置资源职能。 3)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制,财政收入增量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分税制改革后由于达到中央集中财力的预期目标尚待时日,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的调控上也显得软弱无力。

29、 4)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当时由于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拮据,而银行资金充裕,于是银行扩展业务领域,代替了部分财政职能,这是财政职能弱化的一种表现。我国财政收支(指预算部分)的增长变化存在两种反差,一是财政支出增长慢于GDP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产生两种结果,一是预算内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二是预算内支出不能满足应由政府开支的正常需要,预算外开支导致国家财政不断被肢解,国家资金分散化。可以预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随着经济秩序的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

30、入占GDP的比重将停止下降并缓慢回升,从数据来看,1996年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3)“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1994年实行工商税改革和分税制改革,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了财政收支的大幅增长,并导向良性循环。一个重要标志,是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 近年财政支出的增长来自2方面:一是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二是来自靠增发国债为支撑的财政赤字的增加。前者更为主要。(4)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1)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前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实行统收统支体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所以市场化改革以后有所下降是必然的,只不过下

31、降的速度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目前已经回升到近20%的水平,至于到什么水平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合理水平,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 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仅就预算内财政收入的规模而言,目前仍然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也还略低于发展中国家。 2)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规模水平 如果根据我国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判断,实际上已经接近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收入规模的水平,也接近财政收入规模比较低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水平,已经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判断,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虽然仍存在继续提高的余地,但结合全部政府收入规模来考察,则继续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研究符合我国实际合理的财政收入

32、规模水平,已经提到战略性安排议事日程。3)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需适当增大国家财力,健全国家财政。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大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因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适当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必要的、可能的,但又不应高出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水平和发达国家较低水平的国家美国的水平。由此判断,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可定为30%上下的区间为宜,如果加入社会保障收入则最高不宜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