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8.25KB ,
资源ID:78194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194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理学.docx

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理学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 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第一章教育: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学为形式,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1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2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提供教育3 )2006(规,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4 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

2、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5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独立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孟子、论语、中庸、大学(“四书”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容主要是:6诗、(“五经”; ) 书、礼、易、春秋(杜实用教育学,斯普朗哥)(狄尔泰、文化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教育学的四个派别:7(,批判教育学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阿普尔、吉鲁 。卡亚、凯洛夫、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 。教师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结合的“双专业”8 接受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凸现教师专业化,

3、这是区别于只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的重要标志。9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对教育的斫狻?10强调民本主义与教育美国杜威的11 。“现代教育派”开创了的方法,“做中学”提出了,“儿童中心” 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12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13 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14 瓦根舍因:例方式教学理论。1516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五经”“四书”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容主要是:17 教育、学校与学制 第二章 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已经出现。1 正式学校的

4、产生2 时间:奴隶社会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政治基础: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3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学校特点:学校教育的容逐渐丰富,学校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现代学校特点: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学校教育容极大的丰富。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摒弃呆读死记的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 神。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创痛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学校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学制建立依据:社会生产5真题)2007(学制:广义上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制度。4力

5、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人口状况青少年儿童的身 心发展状况。吸取原有制度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6 真题)2007(师教育等几个部分。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7 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容、教育方法

6、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与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教2 )2006(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3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政治,通过传播 思想、形成舆论作用域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4资料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更 )2008(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

7、的交流与融合。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6 挖掘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7 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进而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8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也对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格赛尔的爬楼梯实验和皮亚杰的认知建9 构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 教育目的 第四章)2004(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1 ,人的社会价值。教育目的的构成:人的身心素质

8、(核心部分)2 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 本名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4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5 )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劳动者和建设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 确定教育目的的两论:个体本位论(卢梭)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7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8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

9、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不排斥。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个性。 )2007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要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6 又要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1)2008(民素质的使命。

10、 教师的德性:善心;责任心;公正。2 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识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3,特殊能教师的能力结构:一般能力(观察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4 。力(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的职责和角色: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5 进者。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多样性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学生是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创造性的人、6 )2007(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中学生的基本特征:身心状态的剧变、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

11、加强。7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8如何解决师生冲突:建立积极的冲突观。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师生9 )(托马斯提出五种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回避策略、强制策略、可知策略、合作策略和妥协策略。冲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承认学生10 的个性差异。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的社会作用: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经11 济发展的作用。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2 教师的劳动任务:搞好教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

12、健康、推动社会发展。 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性、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13 课程 第六章 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1、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学科课程(主分科教学)2。)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主“做中学”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3 教学 第七章 教学: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1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2 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

13、,是师生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课堂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06(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4 制定进度教学计划的顺序: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6 烈。 上课的基本技能:讲述、教学对话、板书、布置家庭作业。78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9 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选答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

14、配式试题)试题类型:供答型(简答式和述式)10 测验种类:论文是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性测验、标准化测验。11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示模仿教学方法、文理科教学方法。12教学策略可分为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13 班级授课制:指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14 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有利于发15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使学生形 成社会性素质和人格特征。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学生学习的

15、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于探索、创新能16力的培养。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体现灵活性特色;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整体 感知。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师生可以充分互动。17(4)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2)备课;(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8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课外辅导;19作业分量(2)作业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具有代表性。(1)教室布置作业的要求:教师应经常检(4)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3)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常见的教学策略:奥伯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布鲁纳发现学习策

16、略;布卢姆掌握学习20策略;卡尔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策略;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策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 ;克拉夫斯基例教学策略。论为基础) 德育 第八章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1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学生的知、情、形、意等诸因素统一发展的2规律。学校德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促进学生思想部矛盾积极转化 的过程。多方面教育影响实施优化组合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德育理念: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知行

17、统一。整合各方面的4 教育影响。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法。5 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社区教育、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基地。67我国中小学德育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 。指导) 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第九章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1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德育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美育都离不开体育,都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锻

18、炼身体。美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下愉快的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以美育代”1912蔡元培于2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十章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1班级组织的特点:教育性、社会性、平等性、准自治性。2 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得到充分、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3 )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200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让学生听从老4师。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

19、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且越来越好;学的差的,受到批评,并且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而多数学生希望为班级做点事断管理的活动过程。班干部相对稳定,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 却没有机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荣誉的象征,但是缺乏主人翁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5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活动组织:设计(活动资源的挖掘、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主题的提炼、活动标题的拟定、活6。开展。准备(撰写计划、落实人员、准备材料、选择场地、活动的外部联系)动形式的选择) 后续。

20、 班主任辅导的主要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班主任的角色作用:7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8得力助手,对全班学生的健康和学发展负主要责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还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社 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9 对社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对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对同事,协调

21、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 对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 班主任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法、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和契约法。10 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11 理论。ABC艾里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12课外、校外教育 第十一章 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校外教育的意义:课外、1 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2 家庭教育的特点: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3学校、社会、

22、家庭的关系: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加4 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课外活动的容: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5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个人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性活动(基本组织形式)6 )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普通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这标志着科德国心理学家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年,18792 学心理学的诞生。 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3 从外部

23、行为推测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5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6 感觉和知觉 第二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2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脏感觉。3 )2006(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4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5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6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 第三章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 。注意的

24、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2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3 注意的种类:4 ,即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即自觉地、有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即有预定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以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5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事先是否具有转移6 注意的信号。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 不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防止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 )

25、2008(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明确目标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正确组织教学。 记忆 第四章 记忆是人脑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现的过程。1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从信息加工上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2 )2006(记忆的主要类型:根据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3、长时记忆(一分分钟)2秒5、短时记忆(秒)2秒250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 。钟以上到许多年直至终身)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45 )200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26、,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6 的态度。 、提取失败说。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7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增加信息加8 工的深度。有效的复习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复习容。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9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10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27、。 注意数学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思维 第五章1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 思维的类型:2)根据逻辑性2009(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划分: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分:分析思维、知觉思维。 根据指向性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方式。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5 。)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问题解决的阶段:提出问题6。检验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提出假设 。)通过理论

28、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人的知觉特征。定势与功能固着。个体经验水平。情绪与动机。7 )2008(个性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酝酿、社会因素。8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10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11 分:幻想、理想、空想。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吉尔福特把思维

29、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12 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13 情绪与情感 第六章 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伤、愤怒、恐惧。1 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分类。2激情: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迫状态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 紧的情绪状态。3 )2004(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009(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4 压力与心理反应:抑郁、焦虑、恐惧、狂躁。5 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只觉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合理宣泄负面情绪。6 健康情绪的培养:7 培养

30、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8 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9需要与动机 第七章 需要是机体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 )2009、2006( 动机产生的条件:人的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相结合而产生的。3 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4 :学习动机的激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5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

31、式教育。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进行奖惩。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 学习。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能力 第八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1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32、 能力的分类:2 按功能的倾向性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按能力的功能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按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模仿能力、创造能力。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遗传、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和幼教、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3(性) )2008 :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2006多元智力理论(4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智力的涵是多元的,100观点: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 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5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