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62.96KB ,
资源ID:78146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14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

1、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3题)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答案】C【点拨】秦汉时期的“关东”在陕西境内,而明清时期的“关东”在山海关以东(即河北秦皇岛),可以看出位置向东向北移,而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恰恰相反,其实反映的是都城的迁移,如西安到北京。故选C项。【结束】2(2010年3月福

2、建省高三质检14题)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答案】A【点拨】扣住关键词“东汉”即可。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夜市形成于唐,而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时期出现。【结束】3(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5题)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中上游地区【答案】B【点拨】扣住关键词“机器力”即可。“机器力

3、”即用机器生产,说明近代工业的出现。而它的出现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最早应在东南沿海地区。【结束】4(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6题)如果要探究近代福州船政局的历史,下列方法最能接近其真实情况的是 A走访船政局遗址附近的居民 B查阅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C研究现存的船政局档案材料 D阅读船政局职员的回忆录【答案】C【点拨】注意“原始资料”与“非原始数据”、“一手数据”与“转手数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区别,船政局档案材料才是最原始资料、一手数据、直接证据。【结束】5(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7题)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

4、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答案】D【点拨】从“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可以明确看出阶级斗争的作用,并以此为准则。【结束】6(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8题)图5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答案】B【点拨】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只是趋势而非格局;建交不等于结盟;恢复联合国席位、中日建交、

5、中美建交都发生在70年代,此时中国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并不稳定。而恢复联合国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正反映了中国的影响力扩大,是多极中重要的一极。【结束】7(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9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答案】B【点拨】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和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不适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对三者皆不适合;三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即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结束】8(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20题)1871年,

6、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取消1825年对工会活动的限制令,但同时禁止罢工者组织纠察队。这反映英国A民主政治逐步发展 B劳资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C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D工人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答案】A【点拨】扣住题干中心,即议会改革,调整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其要反映的是民主政治发展与完善;劳资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只是法案内容的表面反映,而非实质问题;工人的政治地位不断有所提高而非下降;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以权利法案为标志。【结束】9(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21题)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包括以下三部著作。下表中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项目著作体裁作者特点评价诗经诗

7、歌屈原现实主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红楼梦小说曹雪芹古典主义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人间喜剧戏剧巴尔扎克浪漫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A体裁 B作者 C特点 D评价【答案】D【点拨】诗经作者非屈原;人间喜剧体裁是小说、特点是现实主义。【结束】10(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22题)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的“炉边谈话”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现的是 A“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答案】D【点拨】二战后形成两

8、极格局说明A、 C明显史实错;“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至今仍未实现;“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在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可说明。【结束】11(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23题)图6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答案】C【点拨】不能把年均增长率的差距赞同于经济差距;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增长缓慢而非负增长。

9、【结束】12(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24题)图7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它们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 B C D【答案】A【点拨】牌匾反映的是宗法制,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排除即可。【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13(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间事件出处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资治通鉴汉纪唐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贞观政要清雍正七年始设军机房清史稿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

10、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

11、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9分)(3)在对

12、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2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答案】(1)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6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进一步传播,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变法阻力大(或守旧势力强大)。(6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意图: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

13、新变法。(3分) (3)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6分) 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2分) 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评分说明: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仅回答“赞同”或“不赞同”,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第一层次:表明观点2分。仅从黄帝纪年或公元纪年的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4分。 第二层次:表明观点2分。能从黄帝纪

14、年、公元纪年两个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8分。答案示例: 答案一:赞同。(2分)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8分) 答案二:不赞同。(2分)理由: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变。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或融入全球化潮流)(8分) 【点拨】(1)本小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

15、息的能力。“中国古代”为其时空范围,“特点”为其求答内容,“材料一、二”则是其结构环节古代史籍中的纪年方式与康有为提出的纪年方式,“据材料”“概括”等则规定了作答的具体要求。还要发掘题目中的隐性信息要求回答的是中国古代“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的“特点”。(2)本小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的时空范围是“甲午战争后”,切入点是“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求答内容是其“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甲午战争后” 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关史实说明其时代背景,也要求考生结合康有为的身份地位、思想倾向、具体处境等因素去分析其真实意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等字眼则规定了作答的具体要

16、求。(3)本小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从清末民初新民族国家的纪年方式改革引起的新旧思想观念交锋切入,要求解决三个小问题:分析苏舆和宋教仁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的观点的“不同”之处,“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分析其历史意义”。纪年法答案从材料中即可直接找到;“历史意义”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关史实去说明。(4)本小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的能力。题目要求对是否改变现行纪年方式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具有开放性,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方式,体现了福建文综高考“稳中求新”的命题思想。作答时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

17、据,言之成理;评分标准采用分层次给分的方式,有利于体现试题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应变性、全面性、深刻性)方面的区分度。【结束】14(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

18、,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答案】(1)目的:增加政府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6分)(2)特点: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一律用现金(或货币)缴税;正税与附加税结合。(6分) 影响: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

19、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或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3分)【点拨】(1)分析目的可从农民、政府(国家)等角度入手,并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如“以求税负的均衡”等进行全面概括。(2)特点类试题要材料分析。“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可以看出按比例纳税;还要注意缴纳的载体,以及地税的构成等方面入手。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如近代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资金、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解决。【结束】15(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41题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霍布斯认为,人们在组成国家后已把

20、全部自然权利转让给了主权者,既然君主是主权的体现者,国民的总意志,那么他的利益便理所当然地体现了臣民的利益,他本人就是全体臣民的化身。如此,则臣民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意味着对自己的反抗。 材料二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以上材

21、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中霍布斯与洛克论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分)他们的观点有哪些不同?(6分) (2)为防止出现“侵犯人权的政府”,孟德斯鸠在材料二洛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学说?(2分)结合中外相关史实,指出这一学说的历史作用。(4分)【答案】(1)主题:权利归属(或人权)问题。(3分) 不同:霍布斯主张主权在君,人们把权利转让给君主后就必须遵守契约,不得反抗;洛克认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人民有权反抗暴政。(6分) (2)学说:三权分立。(2分) 作用:为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

22、点拨】(1)扣住材料一、二中的“已把全部自然权利转让给了主权者”“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即可看出二者共同的话题是权利的转移问题。从材料一可以概括出权利转让后,国民就意味着必须遵守,不能反抗;从材料二可以概括通过社会契约后的国家要保证国民的自由。(2)解析:为防止出现“侵犯人权的政府”必然要分权,同时分权也是洛克的重要思想,而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分析该学说的作用一定要结合中外的史实,如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进行分析论证。【结束】16(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41题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

23、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4、 摘自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与孟子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5分)在未来社会的设计方面,柏拉图和孟子的主要着眼点有何不同?(4分)【答案】(1)背景:希腊政治体制弊端显现;文化繁荣(或思想活跃)。(6分)(2)相同: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3分。此点必答);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2分。答出后两点中的一点即可)。 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4分)【点拨】(1)解析:时代背景要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关史实说明。如政治可从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局限入手,文化可从雅典的人文思想等方面阐述等等。(2)解析:柏拉图从政治角度出发,认为理性等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而这三者的和谐就构成正义,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统治者的作用。而孟子从民生的角度入手,希望中的理想社会应是远离饥饿,同时道德的高尚。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二者主张的相似之处,及各自出发点。【结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