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94KB ,
资源ID:78136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136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全生产培训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docx

1、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共1-23页)案例回放:上午 小食堂吴菊芳工伤上午 五金莫进波工作上午 朱景祝车祸 一例脑梗塞第一章 安全生产概况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安全第一”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安全与生产、效益和速度相冲突时,必须首先保证安全。2.“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各环节,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流程,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3.“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

2、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安全:人们没有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一种状态,或受到威胁或伤害在5%以下危险:有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一种状态,或受到的威胁或伤害在5%以上安全是相对的5%危险是绝对的100%第二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一、公安机关、安监局、消防局、村委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其原则1.“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预防为主”4. 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5.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6. 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第三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法

3、1、安全生产法五项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权责一致4.社会监督5.综合治理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6、职业病防治法二、行政法规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实施2.工伤保险条例三、规章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1)不得以货币或其他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用品,(举例:多给点钱不发劳动用品),劳动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2)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

4、 举例:防护用品质量要求?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举例: 1)国家安全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四、国家标准1.设计、管理类标准1)作业环境危害方面(设计卫生标准、体力劳动强度、高低温作业、有毒作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等)2)事故管理方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致残程度等)2.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安全

5、生产设备、工具设计原则及安全卫生标准,易发生事故的机械类安全卫生标准,压力机械类安全卫生标准)3.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粉尘防爆、氢气使用、水泥、陶瓷、玻璃防尘技术)4.防护用品类标准(安全帽、过滤式防毒面具、焊接眼面防护具、手套、静电工作服及鞋第四章 安全生产主要法律制度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安全生产保障制度3.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4.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5.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第五章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1.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刑法坐牢”,(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等)2.行政责任

6、: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由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处罚”,(挪用保险金、挪用公款、违规操作、违章指挥、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拒绝检查等)3.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造成民事损害,由人民法院宣判“赔偿”,举例?4.纪律责任:是指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除了“处分”以外,“没收”违法违纪所得、追缴、退赔(弄虚作假,骗取安全生产相关证照、贪污受贿等)第六章 人员安全管理1.人员安全素质:指安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安全知识与技能要求的总和包括: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心理应变能力、心理承受

7、适应性能和道德行为约束能力.2.人员安全行为:指安全素质的外在表现,安全素质决定着安全行为包括:情绪、气质、性格、社会知觉、价值观、风俗、环境及物等影响、调节、激励、控制人员安全行为3.一般作业安全管理:4.特种作业及人员安全管理特种作业包括哪些岗位?电工、切割、焊接、起重作业、爆破作业、高空作业、矿山作业、危险品运送、锅炉作业等5.人员安全培训1)达到“应知、应理解、应会”2)三级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3)四新: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第七章 安全警示标志1.安全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黄色:表示 注意、警告的意思绿色:表

8、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2.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主要分成四大类: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共有66个3.安全线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毫米4.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和安全标志水:艳绿色, 空气:淡灰色, 酸或碱:紫色, 液体:里色,水蒸气:大红,气体:中黄色,可燃液体:棕色,氧:淡蓝色第八章 作业现场材料码放管理一、 通道要求1. 通道要用黄色线明显标识:通道宽度、高度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办理2. 安全通道上不得堆放作何物品3. 通道应平整,不得凹凸不平,无积水、无油污4. 导线、管道不得横穿通道,防止磕碰二、 操作场所地面的要求1. 操作场所地面不应存

9、放不用的物品2. 导线、管道不得影响作业员的生产活动3. 各种用品根据定置管理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4. 严格整理整顿:特别注意货架上、车间角落、柱子四周、操作台下面、垃圾箱四周等盲区 三、 物料、材料码放要求达到的目标1. 合理地分类存放、减少和缩短运输操作2. 存放过多是一种浪费,应限量定置码放3. 材料堆放在生产区周围会减少生产作业空间4. 采用多层货架以节省空间5. 避免地面摆放材料四、 易燃易爆物品的现场存放要求1. 存放在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实施定置管理,并分类存放。2. 有机溶剂必须盖上瓶盖,以防蒸发和泄漏,保管地点要定期点检,配备消火栓,并有“严禁烟火”安全标识;使用场所必须通风

10、、局部排风系统正常运转。3. 废旧油棉纱存放在带盖的不燃容器内,油污不得洒落在地面,一旦洒落立即擦掉。4. 油类周围严禁烟火。5. 油漆保持常温下室内储存,如露天存入需有遮阳防雨措施。6. 乙炔包装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无可燃物存在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7. 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用户要做到“五会”、“五不准”。 (1)“五会”: a、会点火。要掌握火等气的原则,使用时先点火,后开气。 b、会装卸减压阀。安装前首先检查连接杆头部的胶皮密封圈有无变殂、脱落;安装时手轮对准钢瓶阀口

11、放正。逆时针旋转上紧。 c、会调风门。火焰调到兰色为最佳。 d、会试漏。对灶具开关、胶管、减压阀、钢瓶角阀等易漏气部位,要经常检查。试漏时应用皂液,不准用明火试漏。 e、会处理紧急事故。 (2)“五不准”: a、不准将钢瓶放在露天烈日下曝晒、雨淋及潮湿场所。 b、不准用明火或热水、蒸汽对钢瓶加热。 c、不准将钢瓶倒置或卧放使用。 d、用户不准私倒残液。 e、液化气不准与其它火源同室使用。液化气瓶堆积“如山”液化气瓶与杂物混放8. 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第九章 常用安全防护技术一、 机械伤害类型1.绞伤 2.物体

12、打击 3.压伤 4.砸伤 5.挤伤 6.烫伤 7.刺割伤二、机械伤害原因1.机械的不安全状态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上的因素冲床启动须空运行2-3分钟,检查离合器及制动器违规操作不肯定发生安全事故,而是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所以有些人往往认为戴了手套反而感觉更有安全感。三 、电气安全技术1. 触电事故的分类:电击与电伤安装空调触到万伏高压 身体冒烟死亡(图) 事故现场 27日上午8点左右,在山东省济南经一纬三路附近,一位年仅20岁的安装工在安装空调防护栏时,不慎触到万伏高压电,右侧小腿被烧断,当场身亡。这已是10天之内发生的第二起电击人事件。 2. 触电事故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

13、步电压触电3. 预防电场技术: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电体封闭起来屏护: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四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凡能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的物质2)助燃物:凡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2.火灾:1)热传导 2)热对流 3)热辐射3.火灾的产物:1)火焰 2)热量 3)烟气 4)缺氧4.爆炸分三类:1)物理爆炸: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如压力容器的破裂形成爆炸 2)化学爆炸: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

14、炸,如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炸药爆炸等 3)核爆炸:核裂变、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巨大核能引起的爆炸5.爆炸的危害:直接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造成火灾6.防止产生燃烧的基本技术:1)消除着火源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7.防止爆炸的基本技术:1)以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 2)加强通风排气 3)隔离存放 4)采用密闭措施 5)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6)隔绝空气 7)安装监测报警装置例:小榄紫荆加油站选址?(方圆5公里内不能有居民及学校)五、灭火1.灭火方法:1)隔离灭火法:把可燃物与点火源或助燃物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举例: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体和液体的通

15、道;拆除与火源相连的易燃建筑物。 2)窒息灭火法: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举例:石棉布、湿棉被、湿帆布 3)冷却灭火法: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自会中止。例如:水、固体二氧化碳 4)抑制灭火法: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2.常用灭火器:水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1211)、消火栓系统逃生自救要点了解自救逃生关键期:出现火情的最初3分钟火势一般不大,此时可尽力进行有效扑救。但如果超过3分钟,火势依然没能被及时控制,则需要抓住时机迅速撤离火场。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灭火器使用方法:灭火器使用四字要诀拔、握、瞄、扫1、拔保险插销(注意不要把上压把和

16、下握把握紧去拔,不然不容易拔开。握住下握把轻轻一拽插销就拔开了)。2、握握住胶喉的前端,如果是喷嘴灭火器可直接握住瓶体底部。3、瞄、扫瞄准火焰根部,15米以外,压住上压把,左右扫射。第十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2月16日拍摄的发生爆炸事故的货车。 当日,一辆装有1吨多化学品的货车在广西柳江县成团镇一家化工厂卸货时,不慎造成两种化学品混合后发生爆炸,造成司机和装卸工人共8人不同程度受伤。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后认为,爆炸是由危险化学品混装、未采用专用运输车辆等违规行为造成的。 新华社发12月16日,爆炸事故中的伤者在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1.国家哪些部门管理监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1)安监局:直

17、接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全面化管理2)公安机关:核发购买许可证3)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4)环境保护:破坏环境进行处理5)交通运输部门:道路、水路运输许可6)卫生主管部门:化学品毒性的管理7)工商行政部门:经营8)邮政部门:查处邮递某些化学品经营、销售具有禁止性:例如:麻醉剂、安眠药等 限制性:清洁剂、天拿水购买限量 受控性:液化气、氧气(运输:固定驾驶路线、核发张贴特别危化标志、只能晚上运输、只能走外环等) 2.化学品的危害: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特性,所以必须隔离存放通风、防晒、防潮、防碰撞、防火防热等;必由专人专库管理,双人运输。3.危险货物分为9类1)爆炸品:液化气、氧气、天燃气(不

18、能受热、受摩擦、受撞击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追踪报道 临安一小区边的“定时炸弹”(图)2011-01-20 13:07:37消费头条网市区居民楼下的气体门市部两种不能混放在一起的气体被放在了一起2)压缩、液化、加压溶解或冷冻的气体(如空压机、储气罐等必须与爆炸品、氧化剂、易燃品、自燃品、腐蚀性物品隔离储存)3)易燃液体:天拿水、工业酒精、油漆、动力燃油(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等储存)4)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5)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装饰材料、塑料等不能与还原性氧化剂存放)6)有毒和感染性物质(芒果浆、漂白剂、细菌等)7)放射性物质(X光、CT)8)腐蚀性物质(电

19、池、硫酸等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共存)9)杂项危险物质第十一章 事故报告及处理原则一、事故等级分类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30人内死亡,或50-100人内重伤,或5000万元-1亿经济损失3.较大事故:指造成3-10人内死亡,或10-50人内重伤,或1000万元-5000万元经济损失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损失二、事故报告和处理的原则1.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要求1小时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20、门报告)2.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3.遵循事故“四不放”的原则1)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3)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4)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绝不能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第十二章 职业病与安全防护管理一、职业性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废气、废水、废渣及工业有毒物和粉尘2.物理因素:(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异常、噪声、振动、辐射等3.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时间过短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

21、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4.不良的工作体位,长时间使用不良的一种坐、站姿三、生产过程的有害因素1.生产场所的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门窗设计等2.车间布局不合理,如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在办公、住宿区域,有毒工序同无毒工序安排在同一车间内,有毒、有尘工序安排在低洼处等3.通风条件,如缺乏通风换气设备4.照明条件,如照明暗淡、采光不符合卫生要求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涉及到的用品或设备过期失效或重复使用6.安

22、全防护,如安全防护措施或个人防护用品(禁用医用口罩,口罩不能太稀,如果是,则进行干搓后用)有缺陷或配备不足,造成操作者长期处于有毒有害环境中。四、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害1.出现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觉着、起老茧子等)2.抗病能力下降3.引发职业病五、职业病的种类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六、职业病危害与防治一)、生产性毒物1.气体 2.蒸气 3.雾 4.烟 5.气溶胶尘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二)、常见的职业中毒1.铅中毒:油漆、砂磨、熔割、

23、焊接“必须戴口罩或塞鼻孔”(可导致肝、脑、肾的改变)2.汞中毒:温度计、气压表、血压计的制造过程中,口腔科用的银汞剂补牙(可出现口腔炎、全身皮疹、肺水肿、肾脏受到伤害)3.苯中毒: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制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4.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化气、光气、氮氧化物、氨气等(喉头水肿、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等)5.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5人深夜留车过夜全死”、硫化氢中毒等(剧烈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乏力、昏迷、死亡等)三)、尘毒危害防治1.组织管理措施:加强领导、改造劳动条件、宣传教育、经常检查2.技术措施:生产设备密闭化、自动化、远距离控

24、制、通风排毒3.个人防护措施:自觉使用劳保用品4.卫生保健措施:食品、定期检查、讲究个人卫生第十三章 高温作业危害与防治1.概念:高气温(35-38以上)伴有强辐射热,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2.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1)、先兆中暑:出汗、口喝、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等状2)、轻症中暑:面色苍白、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3)、重症中暑:出现突然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第十四章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一、噪声种类:1.机械性噪声:如织机、冲床、切割机、电锯等2.流体动力性噪声:如通风机、空压机、汽车喇叭、瀑布等3.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发出嗡嗡声二、对健康的危害: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工作场所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8小时,不得超过90dB(A)4小时,93dB(A)2小时,96dB(A)1小时,105 dB(A)1分钟,115 dB(A)不能停留1分钟(相当于重型卡车上坡)三、防止噪声危害措施1.吸声2.消声3.隔声4.隔振5.个体防护6.定期体检7.全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制定/日期:姚 华 林2011/7/3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