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课文解读】 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为了丰富历史教训的内容,从“六王毕,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写秦,又不忘六国。就章法说,以秦为主,以六国为宾。就思想意义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阿房宫中的无数美人,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阿房宫中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取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辙,又将怎样呢?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难道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吗?写到这里,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接下去,还不肯正面说破,却以
2、无限感慨揭示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既指出六国与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爱其人”(作者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故以“人”代“民”),就不会亡。这才将笔锋移向“后人”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年就被宦官杀害,可
3、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教学说明】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教学设计的步骤是:第一步:反复
4、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课文、两段: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附录: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重
5、点词语:“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采的丝织品,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
6、,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妃嫔媵嫱”“嫔”(p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构成四音节词语。“辇来于秦”“辇(ni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
7、“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疑难语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
8、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缭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
9、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先提示两点:基本上按上面两段内的层次押韵,其所以不完全按层次用韵,是因为还须兼顾骈散结合相比喻、排比的运用等具体情况;所用韵脚依据的是中古音韵,不是明、清以来的音韵,和现代语音更有区别;押韵的方法也和律、绝句诗不同,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中途转韵。具体用韵情况如下:第段:“毕、一、兀、出、日”押韵;“阳、墙”押韵;“阁、啄、角、落”押韵;“龙、虹、东、融”押韵;“凄、齐”押韵。第段:“孙、秦、人”押韵;“妍、蔫
10、、年”押韵;“营、英”押韵;“年、山、间”押韵;“石、砾、惜”押韵。中间“明星荧荧”至“查不知其所之也”六个分句是一组排比句,迭用“也”字代韵,增强了排比一气呵成的气势。二) 指导自读课文、两段: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附录:关于词语、文句的点拨:“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
11、住。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
12、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
13、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第段:“奢、家、沙”押韵;“女、缕、语”押韵、“怒、固”押韵;“举、炬、土”押韵。第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韵。关于思路、手法的点拨: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简答,然后教师点拨。简答和点拨,三言两语点明即可,不要过多阐析,要留给各个学生自己思索的余地。问题;(1)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第段是怎样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明确:()第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
14、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第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段则纯为演绎、推断。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第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三) 指导通读全文,归纳、拓展:关于思想内容。提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与过秦论、六国论比
15、较,三篇有何共同特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各篇立论的独创性是: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这议论非常精到深刻,以后历代的兴亡,都证明了贾谊的卓识远见。苏洵六国论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像旧时代许多作家那样,总是从鞭挞强秦暴行的角度立论,而是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