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77.30KB ,
资源ID:78121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121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docx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3.4册)习题及答案第八單元閱讀練習一、給下列片段加上標點符號:1.郅都河東大陽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于朝嘗從入上林賈姬在廁野彘入廁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姬等邪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也不傷賈姬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上亦賜金百斤由此重都濟南瞯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拜都為濟南守至則誅瞯氏首惡余皆股栗居歲餘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入太府都為人勇有氣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稱曰已背親而出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居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朴畏

2、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漢書酷吏傳郅都傳)2.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火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隕星)二、給下列文章加上標點符號,並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唯

3、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脫季布將軍之阸及布尊貴終身不復見也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史記遊俠列傳)2.王莽軍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光武將數千兵徼之于陽關1諸將見尋邑2兵盛反走馳入昆陽皆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光武議曰今兵穀既少而外寇彊大並力禦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會侯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陣數百里不見其後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光武復為圖畫成敗諸將憂迫皆曰諾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

4、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既至郾定陵3悉發主營兵而諸將貪惜財貨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敵珍珤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餘何財物之有衆乃從嚴尤4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矣邑曰吾昔以虎牙將軍圍翟義5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衆遇城而不能下何謂邪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後漢書光武本紀上)1.陽關:集鎮名,在今河南禹縣西北。2.尋、邑:王尋、王邑,分別在王莽手下任大司徒、大司空。3.郾、定陵:均為漢代地名。郾,即今河南偃城縣。定陵,在今河南舞陽縣北。4.嚴尤

5、:在王莽手下任納言將軍。5.翟義:曾起兵反莽,自號柱天大將軍。3.歌者不期於利聲而貴在中節論者不期於麗辭而務在事實善聲而不知轉未可謂能歌也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說也持規而非矩執准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以所不睹而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拒古文以應當世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難合矣孔子所以不用於世而孟軻見賤于諸侯也(桓寬:鹽鐵論相刺)4.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越余曾見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勝指而其聲愈清又嘗見越人陶道真蓄一張越琴傳云古冢中敗棺杉木也聲極勁挺吳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紋石為軫制度音韻皆臻妙腹有李陽冰篆數十字其略云南溟島上得一木名伽陀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斫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欲輕松

6、脆滑謂之四善木堅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喻也(沈括:夢溪筆談卷五琴材)三、注解下列加點詞語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公懼,召子韋問之曰:“熒惑在心,何也?”子韋曰:“熒惑,天罰也,心,宋分野也,惑當君。雖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韋曰:“可移於民。”公曰:“民死,寡人將誰為君也?寧獨死耳。”子韋曰:“可移於歲。”公曰:“民饑,必死。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盡也,子毋復言。”(論衡變虛篇)常用詞(八)練習一、閱讀常用詞(八),並查閱有關工具書,解釋下列各加點詞1.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2.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韓

7、非子五蠹)3.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循魏地。(史記陳涉世家)4.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韓非子說難)5.上免官,遣歸故鄉。(漢書孔光傳)6.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潛:桃花源記)7.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8.鐵騎突出刀槍鳴。(白居易:琵琶行)9.弼笑曰:“君等伏也未也?”(宋濂:秦士錄)10.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史記田單列傳)11.窮餓無聊,追購又急。(文天祥:指南錄後序)1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屈原:離騷)13.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張溥:五人墓碑記)14.擢賈之發以贖賈之罪,尚未足。(史記樊雎蔡澤列傳)15

8、.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戰國策秦策)16.天生烝民而樹之君。(資治通鑒淝水之戰)17.相如奉璧奏秦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18.手持文書口稱敕。(白居易:賣炭翁)19.捐余袂兮江中。(楚辭九歌湘夫人)20.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史記陳涉世家)21.無奪農時。(荀子富國)22.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史記李將軍列傳)23.因釋其耒守株,冀復得兔。(韓非子五蠹)24.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韓非子五蠹)25.老病篤,請免。(史記萬石君列傳)26.治國者貴民壹。(商君書壹言)27.秦始皇惜其善擊築稍益進之。(

9、史記刺客列傳)28.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史記信陵君列傳)29.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資治通鑒赤壁之戰)30.國人皆咎公。(左傳僖公二十二年)31.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32.昔魯穆公之時,公儀為相,子思、子原為之卿,然北削于齊,以泗為境,南畏楚人,西賓秦國。(鹽鐵論相刺)33.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史記李將軍列傳)34.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35.削株掘根,無與禍鄰。(戰國策秦策一)36.梗陽人有獄,魏戊不能斷。(左傳昭公二十八年)37.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38.楚有祠者,賜

10、其舍人巵酒。(戰國策齊策)39.武安由此滋驕,治宅甲諸第。(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40.侯生乃屏人間語。(史記信陵君列傳)41.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史記項羽本紀)42.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左傳成公十六年)43.故聖人以身體之。(淮南子氾論訓)44.犬兔俱罷,各死其處。(戰國策齊策)45.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商君書定分)46.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史記信陵君列傳)47.大將軍亦陰受上誡。(史記李將軍列傳)48.瑞穰穰兮委如山。(揚雄:甘泉賦)49.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資治通鑒魏紀)二、閱讀常用詞(八),並查閱有關工具書,解釋下列各組詞(1)置1.項王受璧置之坐上。(

11、史記項羽本紀)2.於是公子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信陵君列傳)3.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史記項羽本紀)4.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同上)5.置法而不變,使民安其法也。(管子任法)6.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呂氏春秋異用)7.鄭人有且置履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8.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史記項羽本紀)9.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史記淮陰侯列傳)(2)將1.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2.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將進酒)3.布稱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史記項羽本紀)4.項燕為楚將。(史記陳涉世家)5.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韓非子

12、五蠹)6.靜將鶴為伴,閑與雲相似。(白居易:和裴侍中尚園靜興見示)7.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史記孟嘗君列傳)8.將仲子兮,吾踰我裏,無折我樹杞。(詩經鄭風將仲子)(3)顧1.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戰國策楚策四)2.君臣相顧盡沾衣。(白居易:長恨歌)3.屈平顧反,諫懷王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4.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國志諸葛亮傳)5.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資治通鑒赤壁之戰)6.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文天祥:指南錄後序)7.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後漢書馬援傳)8.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9.顧舟入海,奔行朝。(李清

13、照:金石錄後序)(4)與1.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史記項羽本紀)2.齊人終繼五國遷滅,何也?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蘇洵:六國論)3.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與天下之事。(史記樊雎蔡澤列傳)4.仁陷於愚,故君子之所不與也。(馬中錫:中山狼傳)5.告廣曰:“胡虜易與耳。”(史記李將軍列傳)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史記孫子列傳)6.此猶文軒之與敝轝也。(墨子公輸)7.甘羅見張唐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唐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戰國策秦策五)8.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9.吳王夫差棲越於會稽,勝齊于艾陵,遂與勾踐禽,死於幹隧。(戰國策秦策)10.尤與中秋看月為宜。(柳宗元:鈷鉧

14、潭記)11.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5)至1.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史記絳侯周勃列傳)2.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至死弗恤。(清溪文軌方臘起義)3.及聽卿剖析,乃知社稷之至計也。(資治通鑒唐紀)4.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於書,甚淺者又不足於聽也。(史記樊雎蔡澤列傳)5.色愈恭,理愈至。(宋濂:送東陽馬生序)6.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公孫醜下)7.至攘人犬彘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墨子非攻上)8.輒奮擊折人手足至撞殺孕婦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6)止1.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止。(史記李將軍列傳)2.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史記信陵君列傳)3.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

15、趙,畏秦,至於蕩陰,不進。(戰國策趙策)三年,有鵩鳥飛入一舍,止於坐隅。(賈誼:鵩鳥賦)4.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資治通鑒淝水之戰)5.止文殊院。(徐宏祖:游黃山日記)6.問其價,曰:“止四百。”餘憐而售之。(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舝)(7)略1.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左傳莊公二十一年)2.融馳騎略陳,欲以師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資治通鑒淝水之戰)3.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史記項羽本紀)4.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資治通鑒魏紀)5.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史記李將軍列傳)6.吾子欲復文、

16、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左傳定公四年)7.我略其舊過,嘉其後善。(資治通鑒唐紀)8.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9.加以一字太詳,減其一字太略。(劉知幾:史通敍事)10.三蜀略平,大王聽讒殺功臣可矣。(資治通鑒唐紀)11.客莆田徐生為予三致其種,種之,生且蕃,略無異彼土。(徐光啟:甘藷疏序)(8)要1.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史記扁鵲倉公列傳)2.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曹丕:自敍)3.張良出,要項伯。(史記項羽本紀)4.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5.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要譽于鄉党朋友也。(孟子公孫丑上)6.惟大辟無

17、可要,然猶質其首。(方苞:獄中雜記)7.晏含笑而贊之:“可謂要言不煩也。”(三國志管輅傳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8.凡先王之法,又要于時也。(呂氏春秋察今)9.又榮枯是一,何不先枯後榮,要先榮後枯,何也?(範縝:神滅論)10.要在安國家,利人民,不苟繁文衆辭而已。(鹽鐵論相刺)三、參照常用詞(八),舉例辨析下列各組詞1.拔、擢 2.怨、恨通論(十九)練習古代文化常識(一)天文,曆法,樂律一、填空1.根據現有可信的史料來看,殷商時代的甲骨刻辭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例如:_;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敍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 ,漢書有 。可以說,遠在漢代我

18、國的天文知識就已經相當豐富了。2.“七政”(或稱“七曜”)指_、_和_、_、_、_、_;“五緯”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_、_、_、_、_五個行星。3.古人經過長期的觀測,選擇了黃道赤道(天球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座標”,稱為_。它們分別是:四象星宿名稱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象”即指_。4.古代對星空的分區,除二十八宿外,還有所謂三垣,即_、_、_。古人為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把黃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_、_、_、_、_、_、_、_、_、_、_、_等十二等分,叫做“_”。5.北斗是由_、_、_、_、_、_、_七星組成的,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

19、酒的斗的形狀。北斗七星屬於大熊座。古人很重視北斗,因為可以利用它來_,_。6.史記天官書說:“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根據地上的區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使它們相互對應,說某星是某國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國的_,這種看法,便是所謂_的觀念。請填出星宿所分配的列國、各州的名稱:宿國州宿國州角亢斗氐牛房心女尾箕虛危室壁觜參奎婁井鬼胃柳星張昴畢翼軫7.陰曆是_;陽曆是_。我國古代的曆法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8.說文說“五年再閏”,指的是_;殷周時代置閏尚無定制,閏月一般放在_,稱為“十三月”;有時_,故有“十四月”。9.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

20、步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一年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四個節氣,以反映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時季節的經驗總結,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貢獻很大。10.“三正”是指_。11.“五音”(五聲)是_、_、_、_、_;加上_、_,稱為“七音”。“十二律”分為_、_兩類:奇數六律為_,叫做_(它指_、_、_、_、_、_);偶數六律為_,叫做_(它指_、_、_、_、_、_)。合稱為_。古書上所謂的“六律”,通常是包舉_、_各六的十二律說的。12.以“五音”配“十二律”,成為調式。例如,以

21、“宮”為音階起點的是,意思是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於核心地位的主音。用黃鐘所定的宮音(黃鐘為宮),比用大呂所定的宮音(大呂為宮)要低,前者叫做_,後者叫做_。13.唐燕樂用二十八宮調,南宋詞曲音樂只用七宮十二調,元北曲只用六宮十一調,明清以來南曲只用五宮八調。常用的通稱為“九宮”,即五宮(_、_、_、_、_)、四調(_、_、_、_)。14.尚書舜典說:“八音克諧”,周禮春官大司樂說:“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八音”是指上古的_,即_( )、_( )、_( )、_( )、_( )、_( )、_( )、_( )。15.古人把“五音”_、_、_和相配,閱讀古代作品是應予留心。二、推斷下

22、列句中干支紀日的夏曆日期(用干支表或其他方法。日期寫在括弧內)1、冬十二月,丙子朔( ),晉滅虢。(左傳僖公五年)2、夏五月,癸丑( ),衛侯朔卒。六月,辛未朔( ),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春秋經莊公二十五年)3、春,王正月,壬寅朔( ),二師圍郊。癸卯( ),郊鄩潰。丁未( )晉師在平陰,王師在澤邑。王使告間,庚戌( )還。(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三、利用陳垣的二十史朔閏表或薛仲三等的兩千年中西曆對照表,查檢下列句中夏曆和陽曆的日期(寫作括弧內)。1、地皇四年二月辛巳( ),設壇于淯水上沙中,陳兵大會。(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2、淳化五年二月甲申朔( ),上始聞成都陷,甲辰( ),命正為六宅使

23、(宋初低級將領名稱),劍州刺吏。(楊仲良:皇朝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四、利用中國歷史年代簡表、中國歷史紀年表等,查找下列句中西曆的年份(寫在括弧內)1、文公元年( )冬十月,楚世子商臣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諡之曰“靈”,不瞑;曰“成”,乃瞑。(左傳文公元年)2、十二年(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長樂宮。五月丙寅,葬長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廟。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漢書高帝紀)3、陽嘉元年( ),復造候風地動儀。年六十二,永和四年( ),卒。(後漢書張衡傳)另請推算張衡的生年( )4、陶潛詩庚戌( )歲九月中

24、于西田獲早稻。五、利用歲陽、歲陰表和年表等,並查找有關曆表,給下列句中太歲紀年法加注中西曆的年份(寫在括弧內)1、粵在永元困頓(即困敦)( )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許慎:說文解字敘)2、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隋紀十下注:“高祖文皇帝開皇起屠維作噩( )盡重光大淵獻( ),凡三年。”3、顧炎武元旦詩紀年是“屠維赤奮若”( )。4、魯迅祭書神文的紀年是“上章困頓”( )。(可利用紫金山天文臺編二百年(18212020)曆表六、閱讀舊注,解釋下列文字中的天象(加者)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于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謠雲:丙之晨,龍尾伏辰,袀服振振,取

25、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焞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左傳僖公五年)通論(二十)古代文化常識(二)地理,職官,科舉一、填空1、禹平天下,分天下為九州。尚書禹貢所說的“九州”指_、_、_、_、_、_、_、_、_。2、郡是行政區域。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分天下為_郡;秦末增至_郡。漢代諸侯王的封域稱為_,也是行政區。3、唐代的道是監察區。唐太宗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分全國為_道。當時的福建屬_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西元733年)增至_道。4、宋代的

26、路最初是_,_。最初全國定為_路。5、省,本來是_的名稱。_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明代改為_。6、軍,是_代的行政區域;一個軍等於一個州或府,直轄於_。縣_是行政區域。秦漢的縣屬於_;後代的縣屬於_或_。7、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除尚書禹貢外,還有班固的 ,北魏酈道元的 ,唐玄奘的 ,明徐宏祖的 等。8、戰國時代,各國國君之下分設_,分掌_二柄。秦代的中央官制,皇帝之下設_、_和_。西漢末的三公指_、_、_。宋代的正相稱為_,副相稱為_。9、秦漢時中央行政長官,稱為“九卿”,即_、_、_、_、_、_、_、_、_。10、隋代的六部為_、_、_、_、_、_。11、歷代監察官的首長,或稱為_,或稱為_。12、秦代一級政區是郡,行政長官稱為_,漢代改為_。宋代派中央官員出掌州政,則稱為“_”,簡稱_。明清沿用之,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