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1.45KB ,
资源ID:78120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120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东坡生平遭遇与思想特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东坡生平遭遇与思想特色.docx

1、东坡生平遭遇与思想特色第二章、東坡生平、交友與思想東坡一生遭遇坎坷,屢陷政治黨爭漩渦中,或自請外放,或身陷囹圄,遭貶流放。即便如此,他仍創作不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另外,東坡身為地方官,極關心民瘼,也在各地任職期間出現了不少政績,極受人民愛戴感佩。而東坡為人熱情豪邁,極愛交遊。自謂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可見東坡確是以其豪邁廣闊的襟懷去廣結朋友。東坡的作品,可謂是他生活與思想的反映。故欲了解其作品,除了了解其生平遭遇與生活外,應再探究其思想。其思想揉雜了儒家思想、道家道教思想及佛家思想。這些思想在東坡身上則出現了協調性的融合。第一節、東坡生平概略東坡

2、一生流離辛苦,外放及貶遷之地甚多,為方便陳述,將其生平分成早年生活、初入仕途、自放時期、遭貶黃州、元祐返京、晚年流放六部份來敘述:一、早年生活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誕生於四川眉州。四川號稱天府之國,不僅物產富饒,而且山川景緻壯麗。從古至唐之世,四川向是封閉的,以其高山阻絕了外界,也阻絕了中原的戰火。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使蜀人自有獨立天地的思想,進而化為熱烈的鄉土之戀,東坡筆下,時常流露濃厚的鄉愁,懷鄉之作,俯拾即是。東坡的父親蘇洵,年少時喜在外遊蕩,結交一些鬥雞走狗的少年。二十七歲始發憤讀書,謝絕素所往來的少年,閉戶讀書,後雖科舉考試失利,然其閉門

3、苦讀已使其大究六經百家之說,成為一古文名家。東坡的母親程氏,在蘇洵遊歷四方時,擔負起教育蘇軾的大責。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載: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勵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東坡少年時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薰陶,使其少時即奮勵有當世志,奠下他長大的報國壯志。終東坡一生,雖極熱愛自然,企慕陶潛,卻終生未歸隱,少年時代母親所給予他的這種忠君愛國愛民、視死如歸的精神,應該是永遠產生著作用的,化入其生命中,成為其人格特質之一。東坡七歲開始讀

4、書,八歲入學,因其聰明好學,深得當時老師-道士張易簡的稱美,東坡志林道士張易簡載: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子幾百人,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其少時,除了師事名師如劉徽之,還與弟轍從父學,蘇洵對兒子的教育十分嚴格,日後東坡憶及庭訓,仍心驚膽戰,如夜夢詩云:夜夢嬉游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另外,東坡自幼勤敏好學,其早年所讀之書,亦對其日後思想之發展起著作用,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記東坡初好賈誼、陸贄文章,既而讀莊子,乃喟然嘆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東坡日後,面對困境,能以超然物外的曠達精神去化解,是受著少時讀

5、莊子一書的影響。此外,東坡年少時,即十分崇仰歐陽脩、梅聖俞等知名學者,其上梅直講書中云: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東坡小小年紀即知天下知名人物,那種效慕之心,竟是從小就有的。至和元年,東坡十九歲,娶青神縣的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為妻。王弗賢淑溫良,不僅能伴著東坡讀書,終日不離去,亦能吟詠詩文,是東坡良偶。二、展開仕宦之途仁宗嘉祐元年,東坡年二十一,循前人仕進之途-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名動京師,禮部考試的主考官歐陽脩甚至對梅堯臣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他

6、出一頭地也。由於歐陽脩的讚譽,東坡聲名大噪。正當他要展開仕宦之路時,陡聞母親逝世的噩耗,他與父、弟三人匆忙返家奔喪,東坡依制守喪。嘉祐四年,母喪終制,東坡與父親、弟弟離鄉赴京,一路上貪看山光水色。壯闊奔騰的長江、秀麗嫵媚的巫山等景致無不激起他們心中那股創作的才思,父子三人一路上所寫的詩賦,後收錄於南行集中,其中東坡詩作有四十多首,前人多以為此是現存蘇詩中最早的一批作品,可視作東坡詩歌創作的起點。嘉祐五年三月,東坡與弟弟一起參加吏部流內銓考試及格,吏部銓派東坡為河南福昌縣主簿,弟轍為河南澠池縣主簿,兄弟二人俱不就。經歐陽脩推薦,兄弟倆同參加崇政殿制科考試,東坡得第三等,受大理評事鳳翔府簽判。嘉祐

7、六年十一月,赴鳳翔府任職,東坡兄弟二人面臨第一次離別。東坡寫了一首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詩云: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壟隔,但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童僕怪我苦淒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夜雨蕭瑟句是兄弟倆之間的典故。兄弟倆曾在一個風雨夜,讀了韋應物示全真元常詩:那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相約提早退出官場,早享閒居之樂。自此,夜雨蕭瑟對床眠,就成了兄弟之間祕密的約定,亦即在他們初入仕途就有早日歸隱

8、之盟約。以東坡言,他剛出仕,就有戀歸念頭,而歸隱閒居的想法就成其詩文作品中的一大軸心。東坡在鳳翔府任職三年,勤謹公務,治績不少。創作方面,除鳳翔八觀詩外,喜雨亭記、凌虛臺記亦列入其散文名篇中。鳳翔任期滿,東坡於英宗治平二年正月還朝,以殿中丞差判登聞院,又經過學士院的考試,以最高分入選第三等,得殿中丞直史館。東坡回京任職,得與父親同住,弟轍亦獲大名府推官職務,家人得以團圓。直史館為一掌管圖書的機構,故東坡能夠暢讀群書,過著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閑心對此君。大隱本來無境界,北山猿鶴漫移文(夜直祕閣王敏甫)的生活。可惜,好景不常,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很久,東坡就接連遭遇家庭變故。先是妻子王弗於五月卒於京

9、師,年僅二十七。王弗曾隨東坡至鳳翔府任職,照顧東坡日常起居,並時常提點東坡交友事宜,妻子去世,使東坡十分哀傷。十年後,還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首淒切哀婉的江城子紀念之。妻亡不到一年,父親也於治平三年去世了,享年五十八歲。是年六月,東坡與弟扶柩歸葬四川,守喪期間,著手整理父親遺作。神宗熙寧元年七月除喪,十月娶前妻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為妻 ,十二月時再度與弟轍還京。此次離蜀,從此進入坎坷的仕途,東坡後來再也沒有還鄉,日後思念起故鄉,亦只能借詩詞作品寄託鄉思了。三、自請外放時期熙寧二年二月,東坡第三度來到京師,面對的是一場新舊黨爭激烈爭鬥的風暴。神宗皇帝即位後,任命王

10、安石為參知政事。王安石開始進行一連串變法改革。東坡於是年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兩次上書,表明他反對變法的主張。在激烈黨爭傾軋與鬥爭中,東坡深感政治處境危殆,於是自請外放。東坡外放之地-杭州,風景自古冠絕天下,其湖光水色、旖旎風景撫慰了東坡因黨爭遭流放所生的鬱勃不平之氣。東坡對西湖有著相逢於前世的合契: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而東坡對西湖的詠讚,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更成為千古傳頌的佳句,與西湖同其不朽。在杭州的外放時期,東坡開始大量創作樂府,如記遊的行香子過七里瀨(一葉舟輕)、觀潮之作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海上乘槎侶),另外,也有很多友

11、情詞及送別詞的出現,以送別詞來看,東坡送別詞約莫有五十多首,散佈於他各期的創作中,其中,以熙寧七年於杭州任上寫的最多,共計二十四首送別詞,而送別的對象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一是陳述古(送述古之作有七首),一是楊元素(與元素間贈別之作有十一首), 形成其詞作的一大特色。熙寧七年九月,東坡罷杭州任,權知密州。密州位於山東東部沿海,其生活環境與杭州相差甚大,失去了湖光水色的陶冶,東坡頓感寂寞,竟曰寂寞山城人老也(蝶戀花密州上元鐙火錢塘三五夜)。但東坡沒有多少時間感慨,因密州蝗蟲肆虐,導致農作歉收,民不聊生,路上時見餓莩與棄孩,東坡親自加入救災的工作,甚至虔誠吃齋念佛,為民祈福,此可見他民胞物與、痌瘝在抱

12、的精神。密州時期,東坡生活雖十分清苦,然在創作方面,卻有著重大的豐收。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出現,初步形成其豪放詞風,為詞史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而懷弟名作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則寫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深刻哲理,另外,散文名作超然臺記則將其面對困境所抱持的超然物外的襟懷表露無遺。密州任罷後,東坡又移任徐州、湖州。終於在湖州任內,遭遇到一生中最大的磨難-烏臺詩案。四、烏臺詩案,貶官黃州烏臺詩案是御史臺對東坡個人進行大規模的政治迫害。御史臺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從東坡所作詩文中斷章取義而羅織罪名,說他訕謗新法,又說他愚

13、弄朝廷,宋神宗終下令御史臺審理,於元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派皇甫遵至湖州追攝東坡。東坡於獄中受盡嚴刑逼問,自度不能倖免,恐將死於獄中,其給子由之詩: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予以事繫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二首)寫得淒惻悲愴。正當魂驚湯火的東坡於獄中自度將死之際,獄外蘇轍亦展開營救,蘇轍上為兄軾下獄上書給神宗:非敢望未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其他如張方平、宰相吳充等人也極力營救。幸賴這些人大力營救,也適逢太皇太后曹氏去世,東坡終於免除死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東坡從神宗元豐

14、二年八月十八日赴獄,至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獄,恰好四個月時間,經過烏臺詩案的牢獄磨煉,讓他跨向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虎口餘生後,東坡的個性卻轉向曠達與超脫。黃州五載的歷練生活,竟成為他人生觀的轉捩點。元豐三年二月,東坡到達黃州,時年四十五歲。他先寓居定慧院,生活清苦,發為詞作,亦呈現出冷清孤高之氣,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後來其家眷至黃州,全家遷居臨皋亭,住在江邊的驛舍。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江水帶著岷峨雪浪,也帶來家鄉情意。東坡在臨皋亭的生活依舊清苦,此時賴其友人馬髯助他向官府求來一塊廢棄之地,他得以躬耕其中,解決其困匱與乏食。這塊荒地在郡城舊營地之東,因名為東坡,故他自號東

15、坡居士。次年二月,他在東坡山腳下築舍,因其在雪中完成,故取名曰雪堂。東坡自遷貶黃州以來,深自反省,自忖平生為文字所累,以前的種種事端,皆因自己太過露才揚己,於是他將自己封閉起來。其答李端淑信云: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這是東坡以罪臣身份的自白。即是如此,貶官黃州,卻是東坡創作的黃金時期。如小品文記承天寺夜遊以精妙簡練之句,將情、景、議濃縮在八十五字中。別開生面的方山子傳除寫方山子的任俠豪氣與歸隱山林外,又以其不遇與東坡己身遭遇聯繫起來。遊歷赤壁時,寫下了深富人生哲理的赤壁賦、後赤

16、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一詞也借雄姿英發的周瑜,一吐自己困頓失意之抑鬱。而最能表露東坡曠達超脫精神的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亦作於此時。在他政治生涯最低落時期,卻正是他文學上有長足進展之際。政治上的困厄,造就了一代文豪。元豐七年,東坡改授汝州團練副使,於是告別了生活五載的黃州,前往汝州。赴汝途中,與友人參寥等遊覽廬山,寫下了著名哲理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年七月,東坡抵金陵,已罷相的王安石野服乘驢,謁於舟次,以往曾是政敵的二人,此次相聚卻十分融洽,甚至有結鄰

17、之約,可惜此約終成空,王安石一年後卒於金陵。元豐七年年底,東坡到了泗州,上乞常州居住表,特請於常州居住,此請獲准,東坡折回常州,已有買田養老的想法,但不久又奉派至登州任知州。才當了五天的登州太守,被召返京,終又被捲入一場政治紛爭。五、元祐返京元豐八年三月,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年僅十歲,由祖母高太皇太后(神宗母親)垂簾聽政,高太后本是保守派人士,聽政後,復起用司馬光為相,盡廢新法,又大量起用曾因新法被貶謫的官員,東坡亦在拔擢之列。哲宗元祐元年,東坡從登州入京,任禮部郎中,尋升為起居舍人,三月後,又升為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為翰林學士,知制誥。一年內數度升遷,可謂平步青雲,官運扶搖直上。東坡雖因曾

18、是舊黨人士的身分被升官,然司馬光主政時盡廢新法之舉,並未獲得東坡的支持,尤其二人對於免役法的存廢起了激烈爭辯,二人政治主張的不同,導致東坡在政壇上的孤立,因其言論激烈,被視作是第二個王安石。司馬光死後,東坡又陷入洛蜀黨爭中,為避禍遠謗,東坡上書乞郡外任,經一再請求,終在元祐四年三月獲准出知杭州。這是東坡二度到杭,距前一次任杭州通判已有十五年。第二次知杭共二年時間,為民請命賑濟杭州旱災,整治西湖、修築蘇堤,其治杭功績,令杭人永誌難忘。東坡於元祐六年被召回京任翰林學士。回京後深感於黨爭之傾軋,又請調外任,出知潁州,後又徙知揚州。元祐七年,又以兵部尚書回京。其繼室王閏之卒於元祐八年八月,死時年僅四十

19、七。元祐八年九月,高太皇太后去世,哲宗親政,東坡遭遇生命中第二次的貶遷,而且流放之地更遠。六、晚年流放,生命的終站哲宗皇帝親政,改元紹聖,意在紹述先帝(神宗)新法,變法派又登上了政治舞臺,掌握大權,打擊元祐黨人,東坡兄弟首當其衝。東坡在出知定州不久,朝廷以東坡知制誥期間譏刺先朝的罪名,撤掉其翰林學士之職,貶知英州,詔命甫下,又以處罰未當,又被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紹聖元年十月,東坡抵惠州,已是五十九歲高齡了。由於歷經連番政治災難,東坡已看淡世情,隨遇而安,他甚至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并引),願於惠州終老。東坡侍妾朝雲,自十二歲起,一直追隨他轉徙大江南北,顛沛流離,始終無悔

20、。東坡遠貶惠州後,也因有朝雲相伴,能稍慰貶謫之苦,朝雲成為他忠實伴侶,精神的支柱。惜朝雲在紹聖三年七月病卒,死時年僅三十四。這對東坡是一大打擊,年老的東坡更加寂寞了。他後來作了一首詠梅詞西江月梅(玉骨那愁瘴霧)來哀悼朝雲。只因發出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縱筆)的悠閒喟歎,京師的章惇以東坡日子太過快活逍遙,於是又將他貶到更南方的儋州。儋州荒遠偏僻,東坡以六十二歲之齡,垂老投荒,竟無復生還之望。紹聖四年七月,東坡抵達儋州。儋州的生活,甚至比在黃州、惠州時,更加艱困。他在答程天侔書中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屋,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耳。這是他於海南島生活困窘的寫

21、照。適應了儋州的荒涼與貧瘠後,東坡愛上了此地的山川風土與熱情待他的黎民。他鼓勵黎民耕種,欲改善其貧窮的生活。他又授徒講學,吸引遠地之人來向他請益問學。他在儋州所寫的詩詞,則呈現出他個人獨特、成熟的風格。東坡在惠州時,已大量創作和陶詩,至儋州後,續寫和陶詩,並將其一百有九首的詩作輯錄成冊。東坡晚年從事和陶詩之寫作,實與其心境、遭遇有極大關聯。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中說:蘇軾一生凡九遷,他的坎坷的生活遭遇,使他對陶詩產生了深刻的思想共鳴。他的個人的品格和氣質也與陶潛相似,加之他的揉雜儒道佛的複雜的思想更促使他熱衷於寫和陶詩,所以後期的和陶詩的創作,不是一般的詩歌創作,這是蘇軾後期思想和生活的寫照,也是

22、蘇軾藝術風格臻於成熟的集中表現。元符三年,哲宗病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於是東坡九死南荒後終得北歸。離海南島時,東坡以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為海南三年生活作了一個總結。北歸途中,因病卒於常州,卒年六十六歲。東坡一生迭遭流放、貶遷,凡二次外任(熙寧元豐年間在杭、密、徐、湖,元祐紹聖年間在杭、潁、揚、定)、二次貶官(黃州、惠儋)。除了嘉祐、治平間初入仕途,還有二次在朝任職(熙寧初、元祐初),即使二次在朝,也是處境艱困,時陷黨禍,這樣的人生遭遇,卻始終無損於他的文學創作:散文,他是受人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洋洋灑灑二千餘首,卻是以散文入詩,充滿議論化的創新風格;受人

23、注意的詞,則是首開豪放詞之先聲,於擴大詞境、開展詞的內容上居功厥偉,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再如書法,後人推他為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駕齊驅;而其畫,則是湖州畫派的代表。這樣豐富的文學、藝術成就,卻是在憂患的一生中誕生的。正如東坡詩所說: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東坡曾為自己一生作了總結,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三地都是東坡謫居地。觀察東坡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明顯可以看出,當他在京任職時不僅是他作品的貧瘠期,而且所作多為官場中送往迎來的應酬之作;於外放、貶官時期,反而能見其真性情、真感情的流露

24、之作。可見東坡是欲以立言來代替立功,當政治不遇,無法施展平生抱負時,轉而在詩文世界中寄託身世感懷,或譏刺時政,或作政治抱負的舒展,詩文就成為他發洩情感、苦悶的管道了。第二節、東坡交遊情形東坡待友人誠懇熱情,推心置腹,故他一生雖顛沛流離,轉徙各地,但他都能在當地交到一些知心好友。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中說:蘇軾一生,無論是處於春風得意的氛圍裡,還是被棄置於逆境中,他都是生活在友誼的海洋裡。底下試從鳳翔簽判、杭州通判、黃州貶謫、元祐任職、惠儋流放時期來陳述東坡與友人交往的情形。一、鳳翔簽判時期鳳翔府是東坡仕宦第一站,他在那裡結識了文同、陳希亮、陳慥等人。文同,字與可,自號笑笑居士,梓州梓潼人,宋代著名

25、畫家,為東坡的表兄,宋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曾知洋州、湖州,史稱文湖州。二人是東坡到鳳翔時才認識的,自此之後,結為知交。後來東坡在密州時,文可自京徙知洋州,嘗將洋州林園池湖之盛,一一歌詠,得詩三十首,寄給東坡,東坡亦次韻唱和,宛如同遊。東坡嘗稱文可有四絕,詩一、楚辭二、草書三、畫四;文可亦嘗謂:世無知我者,惟子瞻一見識吾妙處。(書文與可墨竹詩敘)文與可善畫竹,東坡曾師事文可學畫竹。其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稱讚文可畫竹技巧: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文可畫竹的技法,後衍成為文湖州派。元豐二年,文可卒於陳州,東坡十分哀傷,云:

26、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東坡後來亦寫了數篇祭文以悼之,如祭文與可文、黃州再祭文與可文。陳希亮,字公弼,是東坡於鳳翔府任簽判時遭遇的長官,陳希亮其人面目嚴冷,語言確切,好面折人。(陳公弼傳)東坡當時年輕氣盛,與之意見不合,就不顧輩分,與之爭議,陳希亮亦有意對這個鋒芒外露的晚輩端起架子。東坡中元節不過知府廳,被陳希亮上疏彈劾,罰銅八斤,又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陳希亮必塗墨改定數往返。至東坡為陳希亮作凌虛臺記,在文中批評

27、他: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希亮讀完,笑曰:吾視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乎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耶?於是不易一字,命人刻於石上。後來,東坡應其子陳慥之請,作陳公弼傳,文中有一段話: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形於言色,已而悔之。東坡後來已深知陳希亮要矯其少年早達此弊病的苦心。陳慥,字季常,為陳希亮之子,四川眉山人,自號龍丘子、靜安居士,即東坡方山子傳中的方山子。洪邁容齋三筆中曾說一段陳慥事:陳慥,公弼之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凶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東坡在鳳翔任職時,初逢陳

28、慥,當時的陳慥是一位任俠好酒,用財如糞土的豪傑之士,作於黃州貶官時期的方山子傳記二人初識經過: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見方山子從二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這樣一個豪傑人物在黃州岐亭東坡與之重逢時,竟成為一個棄車馬,毀冠服,庵居疏食的山林隱士, 過著十年不見紫雲車,龍丘新洞府,鉛鼎養丹砂(臨江仙細馬遠馱雙侍女)的隱士生涯。二、杭州通判時期杭州通判時期的東坡,生活圍繞著詩、酒、西湖美景與朋友。如杭州太守陳襄、以及後來接任的楊繪,都與東坡成為知交,另外如張先、李常亦是東坡好友。陳襄,字述古,福州侯官人。於熙寧

29、五年自陳州移知杭州。陳襄於杭州頗有治績,與東坡感情甚好,喜招東坡與會飲宴,東坡作與陳襄之詞有九首,多是送別之作。如熙寧七年作於丹陽的行香子丹陽寄述古(攜手江村)寫東坡思念陳襄之情: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而菩薩蠻西湖送述古(秋風湖上蕭蕭雨)則藉詞作表達陳襄離去,東坡心中的不捨與哀戚: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從應天府調來杭州的楊繪,字元素,四川綿竹人,神宗時應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遂罷為侍讀學士、知亳州、應天府,後調任杭州知州。東坡任杭州通判時,楊繪剛好與杭州知州陳襄兩易其任。三

30、個月後,又以翰林學士被召回京,故在杭州只待了三個月的時間。楊繪於熙寧七年七月抵杭,九月東坡受朝廷詔令,罷杭州任,改知密州,二人只相處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但即在這短短時間中,遊宴不絕,交情漸深,東坡有關楊繪之詞有十三首之多,而且亦多是送別之作。由於東坡與楊繪相聚日短,故其作與楊繪之送別詞作多表達匆匆相聚、相逢恨短之憾,如浣溪沙: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仔細更重看。在東坡離杭赴密之際,楊繪也以翰林學士被調回京,所以送楊繪的詞的特點,是別途中送別。楊繪還與東坡同舟離杭,同行的還有陳舜俞、張先,他們一起至湖州訪湖州太守李常。李常亦為東坡好

31、友。李常,字公擇,南昌軍建昌人,是黃庭堅舅父。宋史李常傳載:李常,少讀書廬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李氏山房。後來東坡於密州時,應李常之請,寫了李氏山房藏書記。熙寧七年,東坡與元素等六人過吳興,適李常生子,設饌招待賓客,求為歌詞,東坡作一首減字木蘭花(惟熊佳夢)戲之,詞云:利市平分沾四坐。多謝無功。此事如何到得儂。以晉元帝生子之典來戲笑李常,無怪乎當時舉座讀了此詞,盡皆絕倒。東坡於杭州任職時,還有一位忘年之交張先。張先,字子野,為北宋著名詞人,有張三影之號。居於錢塘時,年已八十餘,然身體康健,視聽尚精強,家中猶蓄聲妓,東坡曾作詩戲之: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東坡著名的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即是與張先遊於西湖,於湖上聞彈箏所作。後東坡離杭,張先亦從之往湖州,於湖州連日歡宴,張先作定風波詞,有見說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旁有老人星之語,謂之六客詞(六客為東坡、張子野、劉孝叔、李公擇、陳令舉、楊元素)。十五年以後,東坡再過吳興,其餘五人皆已亡,東坡不勝唏噓,再作定風波(月滿苕溪照夜堂),是為後六客詞。從第一首詞作至到任密州前,東坡共寫五十首詞,尤以熙寧七年這一年所作的詞最多。此時期的詞以送別詞及友誼詞居多,送別詞以送陳述古(七首)、楊元素(十一首)最多,可見東坡與二人真摯之情誼。而此時期的友誼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