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3 ,大小:1.13MB ,
资源ID:78103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103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docx

1、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点 穴 解 穴 疗 伤 秘 诀点穴法功理要点一、点穴总论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之效。人体有穴365处,(秦朝以前),其中有大穴:108,小穴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遇不得施也。 先师遗训益教旨:“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

2、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它遍布于全身。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就是依靠经络luo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表入里,传入内脏。如素问缪miu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五脏即五脏。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

3、膀胱、三焦称为六腑。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po是六腑的功能。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赖于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假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而武林中的点穴术恰利用了这一原理。在人体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汇合的“处所”,或称人体内脏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处所”,“部位”就是人门所说的“穴位”,或“气血”,其学名为“ 腧shu穴”。 腧是输送的意思,就是可以于

4、一定脏器具有连系的意思;穴是说治疗穴位都有孔隙的样子。武术中的点穴术则是将人体力量(施予物理刺激的劲力)或体内内气(通过气功发放的外气)通过点穴者手指部(另外也有用手掌、肘拐、膝(xi)盖或脚尖,但属少数)快速猛烈的点击对手的穴位,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阻止或紊乱)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沿着经络途径运行的气)不通或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或逆乱(根据中医学气行血也行,气滞血也滞的原理)人体真气(又名元气、正气、精气、真元之气)不足脏腑之气虚弱ruo(根据中医学脏腑理论)人身动作机能

5、失调(产生痛疼、酸软、麻木,昏晕乃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丧失反击能力。所以,点穴术实具有”隔气穴之运转,使不流通”。2、 点穴术中人体穴位为什么有麻穴、哑穴、死穴及晕穴之分呢?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各个穴位均分属于各条经络,而经络又属于一定的脏腑,所以,某个穴位受伤后势必影响到某条经络,某个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病症。如用点穴术点伤少海穴后。因少海穴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心气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就会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ning的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昏睡、昏迷、痴呆、谵zhan妄、狂躁等精神失常的症状。另外心气不足时可使穴行淤滞zhi,出现面色青紫发绀gan(微带红的黑色

6、) 、四肢不温,甚至出现眩晕、神疲、气短、汗多等症状。如用点穴术点伤天鼎穴后。因天鼎穴属手阴肺经,势必导致肺气不足,影响肺功能,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qie也会影响真气的生成,从而导致全身气虚,出现体倦无力、气短、自汗等症状。如果肺气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就会形成腠cou(肌肤上的纹理)理闭塞无汗等症状;失于肃降,就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或尿少等症状。如用点穴术点伤乳根穴或腹结穴后。因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因脾升的是清气(水谷精气)胃降的是浊zhuo气。清气不升,可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也会影响清气的上升。因此,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饱胀、恶心、嗳ai气、消化不良,腹泻、舌苔

7、厚腻等症状。正由于点穴术所击之穴位不同,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症和后果也就不同。这就是武术点血中麻穴、哑穴、死穴及晕血区别划分的原理所在。3、 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武术中的点穴术,十分强调按时点穴,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人体一身的筋骨,都有一定的部位,所属的经络,也是丝毫不紊,而气血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即什么时候气血流至哪一经络,都有一定的顺序。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心脏,从子时起,按照日夜十二时辰周流于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首尾相贯,循行不已,阴经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周身。而人体的穴位在一天中随着气血的循

8、环(即时间的变化)或打开(开)或关闭(阖he:关闭 )。比如辰时(为北京时间七点至九点)人体气血走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着规律而打开,被称为“实穴”(所谓实穴,即指气血刚到达之穴)而此时其它十一经的穴位则 ,被称为“空穴”(所谓空穴,即指气血未达。或气血已过之穴)。若此时用点穴术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此两穴就由本来“开”转为“阖”,气血因受压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身各部位麻木,不能动弹。因此,在子时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比在其它时间点击此两穴技击效果就会明显得多。这就是点穴术中“按时点血”的原理。这在点穴歌决中也有类似说法:“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

9、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4、 点穴术的救治原则在点击某穴后可用手法将所闭之穴开启使受阻经络畅通,阻滞气血循行。中医学认为,人体平时营(指营养物质)、卫(指有卫外的作用)、气(就是人的真气)、血(指由水谷之精微变化而成的物质)保持着平衡,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营养和护卫着人体,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营、卫、气、血发生了偏盛偏衰,或者循行发生障碍,就可以发生疾病。如内径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即卫气虚弱的时候,人体容易被邪侵袭。又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这里指营、卫、气、血循行发生障碍时,产生痛的道理。针对这些疾病原因,中医按摩手法就应用各种手法,如:补虚、泻实、祛邪、扶正,以使营、

10、卫、气、穴的偏胜得到纠正,循行得到畅通。所以在点穴术按摩(也称解穴手法)时,首先辨别出哪个穴位被点,哪条经络受阻,哪个脏腑受损。然后,随着经络的顺逆方向,应用各种补泻手法,推经络,走穴道,进行按摩,使经络畅通功能恢复,而调整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如用点穴术点伤左阳明胃经的乳根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后,如在其背部用按摩法按脾愈和胃愈,掐足三里穴,可使胃经小肠经络畅通,胃肠肌能得到调整。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按摩手法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经络闭塞时间长久的缘故,气血离开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人体各个部位

11、有所损害。所以,在用一系列按摩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使调和人体气血,按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十二经穴气血流注解 一、手太阴肺经穴歌: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山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亷,出其端。交手阴阳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二、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 五里近 臂腮肩 巨骨当天鼎扶突禾 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

12、于迎香。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孺外前廉上肩,出髑du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颚,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挾口,交人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手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阳之交。三、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脉起于鼻交人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挾口、环唇,下交承浆,循颐后下亷,出大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挾脐入气冲中;其

13、支者,4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会,以下髀bi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中趾外廉。上足跗fu(脚背),人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人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人大别,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四、足太阴脾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则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端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膈,挾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五、手少阴心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脉系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挾咽,系木系;其直者,

14、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nao)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六、手太阳小肠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则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亷,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nao)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zi眼角),却入耳中;其支者,别循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zi眼角)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七、足太阳膀胱经流注线:此经起于晴明,终于至阴。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di

15、an至耳角;其直行者,从巅如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挾脊,抵腰中,入循膂(lv),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挾脊贯臀,从胭yan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脾枢,循髀(bi)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shua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八、足少阴肾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脉起小指之下,斜驱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根中,上腨(shuan)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挾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九、手厥阴心包经流注线:此一

16、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肋,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腨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气端。多血少气,戍时气血注此。十、手少阳三焦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关中,终于耳门。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孺外,上臂,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膠(jiao胶);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毗。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十一、足少阳胆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瞳子 ,

17、终于窍阴。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鋭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出页)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xie),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跗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上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岐(qi同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气血,子时气血注此。十二、足厥阴肝经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大敦,终于期门。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18、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胭内廉,循股 、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挾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xie)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颓颡(tuisang),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与巅(dian);其支者,从目系下家里,环唇内;其支者,腹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此。十三、任脉(在前)起于两阴之间,行于腹部和胸部正中,经颈部到达下唇齿。十四、督脉(在后)起于尾骨下,行于腰背后正中,经颈后到达头顶,下入上唇中。(十五)人体穴位十二经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经足少阳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19、胆经。 习点穴的三层功夫 一、第一层功夫“点穴容易识穴难”。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抚之。否则,如盲人看马。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误差。具体练法是:习点穴之法,必须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的练法是: 取较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经络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35次,每次36回。熟悉之后,改为夜晚点之,继续月余。若能在暗处点中,初艺则成,可另换一经,依上法习之,依次增加。将人全身部位熟悉后,可合并通练,练到能在暗处准确地点中全身诸经百穴,功则已就。 习点穴之法,无论制人或救人皆身须有真功,手有高技。否则,制敌

20、人反而被敌所制,救人反而贻误人。 古人云: 点者出手暴客残 应指倒地一刹那 我若失技反被擒 他借我力杀人便 制人必先学救法 误伤良君可复原 能制无解非真功 还须从头把功练 习点穴法,切要“识透穴里”。凡穴者必须细心体会,随时习练,不拘形式,如床头、桌前、地边、途中等均可练。经常摸索点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气血之头在某时应在何穴,在某时经流何穴,始自何时几刻,又终止于何时等,皆须精推细摸,了如指掌。 习点穴之法,还须深知气血循行,行之某经是逆行还是顺行,是向上还是向下,是向左还是向右等等,都必须辩其明,知其详,方能得心应手,点之即中。若其前后,或误其左右、上下,则都不能奏效。

21、习点穴法,还应知人体诸经的血液循环轨道及其变化,血液循环在何时经何经络,注入何穴,顺逆凝滞,缓急多少等。 点穴之妙,在于选中穴位,击中要害,灵在眼疾手快,视其准,点其速,力之准,无不妙也。百点百中,点中要害。若无真功,皆会点偏穴位,着手是空,不仅不制于对方,反而给对方开了一个缺口,被对方击中。空穴之意另有一说,即“气未到,血已过”。换句话说,就是未点在气血头上,任你指头很有功夫,也难奏效。因气血之循行和气血之头所注入各经血的时刻、路线,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习点穴之法应深知气血循行的路线及气血循行之头,方可点之即效,致于敌人。先师云:“气血头者五枝也,上下两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诸穴者,

22、最为要害。出手点时,应视准而力猛,中者必应。气血还有正头和直冲之说,气血正头为猛,气血直头为冲。其实都是指正中前一枝诸穴而言,仅说法不一而矣。歌诀云:点穴之妙在穴头 何时点打须追求何时正头注何处 何时气血经血流五枝血头须详辩 丝毫偏误不可有更考时辰多幻变 悉知五枝血注头切记交手抢直头 若是良机命要休劝君切莫忘练气 点穴无气功白丢习点穴法,应将实效,其密法有三:一则精悉经络、穴道和气血循行之理;二则深知气血流注于五行、天时的关系;三则熟悉并牢记先师所著的点穴诸诀。习点穴法,还必须采用考问法、来验证自己所学之法,何者正,何者误,何者优。正者持之,误者改之,优者扬之。其考问之法有四:1、考问穴位制一

23、木人,绘出人体全部穴位,用手指或教尺指点木人诸穴,学者一一答之。教者可先问致命穴,次问大穴,最后问小穴。也可先考问经穴,次考问经外奇穴,或任意考问。2、考问经络乃似木人考之。在木人体表绘出经络和奇脉,教者考学者:伤人者点何经络?此经络引连何脏?被点者当时有何症象?救治者用何手法、何药?效果如何?等等,逐经、逐穴、逐日考问。3、考问人体气血、诸穴于脏腑之关系习点穴之法,必须深考人体的气血循行、肢体百穴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对气血某时循行流注何穴、路线,某穴与某脏腑的生理关系,都必须了如指掌,对答如流,方能于出手点打时,选中要穴,百发百中。4、考问才德历代名师在授徒时都严行法规,慎重行事。凡对随徒

24、未经十年之考和不具备高尚德行的门徒,概不传授点穴技法,免暴徒得技,损国害民。另对只有德而无真才的门徒,也不传艺,扶值成才。 良师教徒要严守三则:其一,平日与人交手不可乱点要害穴位;其二,遇到死穴,点时要有分寸,不可冒点;其三,持之以恒,刻苦研练,不可半途而废,困难再大也要坚持到最后成功。 三十六穴 江考卿在江氏伤科穴中提出:“凡人周身,一百零八穴,小穴七十二处,大穴三十六,打中小穴,重也无妨,打中大穴虽轻也死”。这种致命大穴的理论也是继承前辈而来。公元1770年(清代乾隆三十五年),朝廷颂布检骨图格总结历代检骨验伤的经验,确认致命的部位共二十四处,用硃点标出,基本上包括在三十六大穴之内,三十六

25、穴位除个别穴位之外,主要是在人体的颅脑及重要脏器所在处,如受重伤则可危及生命,故称之为三十六要穴,应予重视。三十六大穴分属头面部四个穴名七个穴位,胸腹部十四个穴名,二十个穴位;背部六个穴名九个穴位。除两涌泉穴在足底心外,其余均在头、面、驱干部,兹参照针灸学俞穴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分述如下:头面部重要穴位一、眉mei心穴在两眉中间,针灸穴称为印堂穴,属经外奇穴。位于额骨与鼻骨交界处,其深面为筛骨,它是一含气骨,故质地脆弱,重损者易造成骨折,发生眼眶,鼻腔出血。二、太阳穴(二仙传道)左、右位于头额二侧颈部。针灸学与其同名。属经外奇穴。其深面为脑膜中动脉行走处,并且又是额骨, 骨、顶骨,蝶骨四骨交界处

26、,故受重打击,很容易发生骨折,造成脑膜中动脉破裂,而大量出血。三、头额前属心经位于额骨前方正中。相当于针灸学中上星穴下方。此处为额骨水平位的眶部,此部较薄,外伤后也易发生骨折,影响脑组织。四、脑后属枕骨穴、厥阴穴,藏血穴分别位枕骨粗隆上方,其右侧为藏血穴,左侧为厥jue阴穴。相当于针灸学中强间穴及其二侧。此内面是脑膜静脉窦dou沟所在。若外伤骨折后,可发生大量出血,压迫脑组织。此外,在头部的顶部尚有百会穴(五大要穴,属死穴),其左右各一寸处有四神聪,两耳下半分处为听会穴,当这些部位发生骨折时均可影响脑组织,发生严重后果。故亦应重视。胸腹部重要穴位:一、华盖穴(正心穴)心口上,属心经,针灸学的华

27、盖穴是为于胸骨正中线伤,属任脉,平第一肋间。膻shan中穴的总称。其深部为主动脉,肺动脉和心底部。故此部受到重伤者,可影响重要血管和心脏功能及血液运行。轻者胸闷不适。重者可一厥不振而死亡。二、黑虎偷心穴(鸠尾穴)位于心口中,属心经。他相当于针灸学中的鸠jiu尾穴处。其深部为横膈ge,食管,心尖部和肝左叶上部。因此重打者可造成肝脏破裂。肝藏血,其质柔软,一旦破裂,可引起大量出穴,发生上腹疼痛,面色苍白,脉细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三、巨阙que穴心下一寸五分,与针灸学上同名。此深部为下腔静脉,肝左叶下方,胃体等重要脏器。此部受重打者,可发生心窝部疼痛,吐血不食,冷汗不干,夜间烦躁等重症。

28、其预后常较严重。四、膺ying窗穴(左、右)左乳上一寸六分,属肝经。右乳上一寸六分,属肺经。江氏伤科方书列有左乳上一寸三分的上气血,右乳上一寸三分的上血海穴,针灸学中与之同名,其位于锁骨中线第34肋间。深部为二肺门处,内有支气管、血管、淋巴、神经等组织。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打重者,肺部受损,可出现胸闷,气虚、咳血等症状。五、乳根穴(左气穴、右血穴)位于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属肺经。江氏伤科方书列出左乳下一寸四分为下气穴,右乳下一寸四分为血海穴。针灸学上,左乳头直下第56肋间骨间有与之同名的穴位。其深部为二肺中下部,左下方为脾脏,右下方为肝脏。脾统血,肝藏血,此部受重伤者可有胸闷?气急,

29、呼吸不利,上腹疼痛,当发生肝、脾破裂时,可致大量出血休克而死亡。六、幽门穴(左、右)位于心下巨厥穴两旁各旁开五分,左属肝,右属肺,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为二肺下部。左右侧为净脉,肝右叶上部。左侧为肺左叶部,重伤者可致肺、肝受损伤。七、期门穴(左、右)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属肝经,右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为肺经。针灸学上与之同名。深部右侧穴位下为肝脏,左侧穴位下为脾脏,肝脏质地柔软,脾脏脆弱。重伤者,易发生肝、脾破裂,出血不止而死亡。 八、水分穴位于脐上方,属小肠、胃二经。针灸学中脐上一寸,有同名穴。跌损妙方列有肚脐和听宫穴。其深部为腹主动脉, 总动脉,十二指肠等脏器。受伤者可发生腹痛,吐泻

30、,汗下如雨,两肢麻木,两气不接等。九、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五分。针灸学中有与其同名穴。救伤秘者续刻列有丹田穴。其深部为乙状结肠,直肠。故伤者可有腹痛,拒按,便血等。十、商曲穴位于左、右肋近脐处,左为穴门,右为气门。针灸学中有其同名穴。其深部为腹主动脉,十二指肠。该部受伤,如发生主动脉破裂,可因大出穴而休克,甚至死亡。十一、章门穴左、右位于肋骨处软肉边。针灸学中有与其同名穴。其深部为二肾下极,左右为结肠,左为肋下神经,重伤者可引起二下腹部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肾挫伤。十二、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针灸学中有同名穴。其深部为膀胱,故受伤者,轻者仅有少腹痛,重者可因膀胱破裂,发生料液外渗,小便不利,腹腔感染等

31、。十三、中极穴位于脐下四寸,针灸学中有同名穴。其深部为膀胱。重伤者也可造成膀胱破裂。十四、腹结穴(左、右)位于二肋梢shao骨下一分。左为血囊,右为气囊,针灸学中有与其同名。其深部为回肠,结肠。轻伤者仅有腹部疼痛,重者可因肠穿孔,使其内容物外流,污染腹腔,引起严重并发症。背部重要穴一、命门穴:(小腰穴)位于第二三腰椎zhui间。与针灸学同名。其深部有脊髓,腹主动脉等,二侧有左右肾脏。伤重者可致脊髓损伤,发生截瘫等重症。二、肾俞穴(左右)位于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为二肾下极,输尿管等。故重伤者可造成肾挫伤,输尿管断裂,发生血尿,小便不利,尿液外外渗等。三、志室穴(左、右)位于命门旁三寸处。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为肾下极。重伤伤者亦可发生肾挫伤。四、气海穴(左、右)位于肾俞穴下两旁,与针灸学中同名。深部为肾下极。五、鹳guan口穴位于尾骨下两腿骨尽处中间,相当于针灸学中会阴穴与腰俞穴之间。其深部为直肠和尿道。重损者,可引起尿道损伤。六、前后阴中间海底穴位于粪门前,阴囊后。相当于针灸学中会阴穴。该处皮下组织较薄,深部为尿道,故受重伤者可使尿道破裂,尿液溢入会阴浅袋处,导致局部感染。点穴指要习武点穴,必须熟知气血经行之途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