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32KB ,
资源ID:7808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08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对罪犯的无意识教育《监狱理论研究第三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对罪犯的无意识教育《监狱理论研究第三期》.docx

1、浅谈对罪犯的无意识教育监狱理论研究第三期浅谈对罪犯的无意识教育刘红斌【内容摘要】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无意识教育具有隐蔽性、平等性、灵活性等独特优势,它能作为罪犯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广阔的范围发挥重要作用。在对罪犯的无意识教育中,应坚持有意性、方向性、结合性、开放性的原则,通过主体人格感召、监区文化熏陶、传媒牵引和整体氛围影响等方法,使罪犯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关键词】罪犯 无意识教育 特点 原则 方法所谓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心理学认为,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外部世界

2、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无意识隐藏在人心理的深处暗中起作用,并不为人所意识。它或者暗中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使人产生无意识或下意识举动;或者暗中参与人的意识心理活动,干扰和调节人的意识行为。与此相关的无意识教育,指的是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地说,这种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新时期的大多数罪犯,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他们个性张扬、以我为主的特点,新的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犯罪意识、动机、方式和改造的意识和态度

3、,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适应社会形势,拓展思想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无意识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无意识教育能作为罪犯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广阔的范围发挥其重要作用。一、确认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自觉地实施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有意识教育的不足,而且有着有意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无意识教育具有隐蔽性,能够有效消除罪犯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实验证明,劝导性的教育如果劝诱性太显眼或强度太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于是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无意识教育不搞教育动员,不贴“安民告示”,是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无意识教育不是开门见山的直述道理,不

4、是引经据典的直率劝导,不是把道理和要求直接地告诉教育对象,而是把教育的意向、目的潜藏在与之相关的载体之中,论道而不说教,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教育对象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悄悄润入被教育者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顿悟,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性格气质。无意识教育是一种无总结性教育,教育对象不会产生“强迫接受”之感,也不会产生戒备之心。因此,无意识教育能使罪犯在陶醉、愉快、兴奋、暗示等情感中无意识地受到熏陶,不知不觉地走进教育的意向“境地”,因而不存在产生逆反心理问题。无意识教育具有平等性,能够有效激发罪犯的参与意识。新时期,罪犯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

5、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显著增强。他们的心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不仅影响着其身心发展,也制约着其参与教育改造的热情,左右着教育的最终效果。无意识教育是无讲台教育,整个教育过程中,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有形灌输,感觉不到“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权威训导,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被教育者,大家既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可以自由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每个罪犯都在无意识之间受到了教育,每个罪犯也都在无意识之间教育了别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地位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意识教育的平等性满足了罪犯的心理需求,它能够使罪犯减轻心理压抑,从而增强罪犯的情感参与意识。无意识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有效覆盖罪犯的生活时

6、空。无意识教育是依附载体进行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无意识教育的渗透性,决定了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随时随地地对罪犯进行教育。只要教育者事先设计好一定的意向,并将这些意向投置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之中,教育就会按照教育者的意向在罪犯的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相比之下,有意识教育就难以有效覆盖罪犯的生活时空,既无法不间断进行,也无法渗透到罪犯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罪犯思想教育离不开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具有灵活性,能够有效提高罪犯的认知水平。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的内容具有灵活性。进行什么内容的无意识教育,一般没有硬性规定,只要

7、教育的意向与有关精神相一致,就可以根据罪犯的认知需要、情感和行为取向进行自主安排,这样就可使教育内容与罪犯心理需求贴得紧,针对性强,有利于罪犯认知水平的提高。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的方法具有灵活性。无意识教育从满足“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的愿望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把教育渗透到罪犯生活和改造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增强罪犯进行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罪犯接受认知信息的程度;另一方面,认知活动一旦顺利进行,罪犯又会因才能的发展而愉快,最终形成继续认知的“情感定势”。如此反复的良性循环,必定会提高罪犯的认知水平。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的时机具有灵活性。何时进行无

8、意识教育,教育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象系统的有意识教育那样定时,“山不转水转”,教育在罪犯乐于接受的时间进行,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坚持无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正确实施无意识教育正确而有效地开展无意识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准则。有意性原则。无意识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对教育者来说则应该是有意识的。开展无意识教育绝不是放任自流,更不可随意胡来,那种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所谓无意识教育,与没有教育毫无二致。无意识教育是隐蔽性教育,教育者要使罪犯不知不觉地将思想注意力倾向于教育者含而不露的意图,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淡化教育痕迹。无意识教育是愉快性教育,它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活动,融思想性、趣味

9、性、娱乐性于一体,引发受教育者愉快的积极情绪,从而抑制、弱化消极情绪,达到提高认知水平的目的。如果没有教育者对载体的精心选择、环境的精心构筑和氛围的精心营造,不可能有愉快的无意识教育,也就达不到吸引更多的罪犯融入无意识教育实践之中的目的。坚持有意性原则,教育者必须增强实施无意识教育的自觉性、责任感,象对待有意识教育那样,抓好无意识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方向性原则。罪犯无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教育改造罪犯纲要相适应,不能与监狱改造罪犯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相抵触。罪犯思想教育的改造作用,决定着罪犯思想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必须与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任务相一致,不能脱离这一任务。监狱罪

10、犯思想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要坚持方向性原则,也是由无意识社会心理的社会功能的二重性决定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积淀于社会心理无意识深层的合理性、创造性等积极因素得到唤醒升发出来,成为人的普遍意识时;或者在人们无意识中接受了这些积极因素时,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会自发地无意识地与客观规律、社会规范及社会条件相吻合。此时,无意识社会心理对社会的作用就是积极的或无害的(例如民族文化心理的存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振兴)。如果沉积于人们无意识深层底蕴中的消极因素得不到改造,就会盲目地规范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导致人的思想落伍。这时,无意识社会心理的社会功能就是负向的。积淀、焕发、升华罪犯的社会无意识中的

11、积极因素,抑制负面因素,无意识教育责无旁贷。结合性原则。我们强调无意识教育,并不是说有意识教育不重要了。有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无意识教育无法取代的。离开有意识教育,罪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和法制观不可能真正形成,法制常识、道德常识、遵纪守法意识也不能真正深入罪犯心中。有意识教育不仅为无意识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指明正确的方向,而且无意识教育的效果也需要有意识教育去巩固和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罪犯的思想受到各种思潮冲击、需求日益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还是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有意识教育还是无意识教育,都难以较好地完成罪犯教育改造任务。要改进罪

12、犯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既重视无意识教育,又重视有意识教育,真正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外部灌输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教育同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把舆论的引导跟群体的同化结合起来。开放性原则。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频繁,对外部信息的了解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需求。同样,当今的罪犯也迫切要求了解新鲜的外部社会,无意识教育如果不能适应罪犯的这种心理需求,效果肯定会受影响。坚持开放性,就能调动狱外一切积极的社会资源参与对罪犯的改造,减弱监狱与社会的隔离程度,加强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使罪犯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易于其刑

13、释后自然性地融入社会,克服刑罚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感,形成一种良性的改造系统,巩固改造成果,减少预防犯罪。坚持开放性,无意识教育就可以借助地方、家庭的情感、政策、理论、经验、教育基地和精神产品的力量,把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与罪犯亲属加强对罪犯的亲情帮教。与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签订帮教协议,扩大社会志愿者帮教队伍,加强对罪犯的教育转化。利用社会教育力量整合、提升监狱师资力量,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队伍教学水平。通过新闻媒体对罪犯供给“有益信息”,用新鲜正面舆论影响教育罪犯。另外,要坚持从监狱特点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地方无意识教育的理论及经验,有分析地吸收社会机构无意识教育方

14、面的成功做法和可取之处,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我们对罪犯的无意识教育。三、掌握无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灵活地实施无意识教育适应无意识教育的特点和原则,罪犯思想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可采取如下方法。主体人格感召。所谓主体人格,指的是教育者的品性、道德情操、修养境界等。社会心理学认为,被教育者可以通过耳闻目睹,了解和收集教育者发出的各种信息,通过内心感觉,内化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态度。事实也证明,不论主体人格是崇高还是卑劣,都会在罪犯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监狱警察的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罪犯改造质量的高低。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主体的人格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主体的人格影响本身就是一堂无形的教育课。作为教

15、育者,如果自己不注重道德修养,不能做到正人先已正,对罪犯说一套,自己却另外做一套,那么自己对罪犯的教育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引起罪犯的反感和鄙视。作为教育主体,监狱民警必须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地追求人格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公正廉洁”,让罪犯对你肃然起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自身的道德、品行、作风、知识等去启迪罪犯的思维,控制罪犯的言行,矫正罪犯的价值取向。监区文化熏陶。这里所说的监区文化,是指监狱的文化娱乐、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监区文化是适应罪犯的特点和需求,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

16、喜闻乐见的活动。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罪犯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罪犯在娱乐当中能够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受到教育。比如,唱一首从头再来,可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增长知识,启迪人生;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可以培养罪犯改造的毅力和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可以唤起一种爱国热情等等。监区文化的无意识教育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鉴于此,我们应该重视监区文化的熏陶作用。一是要开展文体活动。通过形式活泼、具有极强吸引力的读书演讲、影视评论、球类比赛等活动,激人奋进,催人向上。二是举办知识讲座。把教育意向融入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生活常识之中,培养罪犯健康的情感、习

17、惯和兴趣。三是要注重影视感染。结合教育,组织罪犯观看健康有益的影片、电视片,让他们在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银幕形象中受熏陶,从而实现对罪犯理想、信念的导向。四是要激发罪犯改过向善的愿望。要积极从罪犯身上发现和捕捉人性的闪光点,激发其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和动机,充分发挥罪犯自我改造和主动改造的积极性;认真落实接见、亲情电话、亲属帮教等制度措施,把亲情转化为改造的动力,实现罪犯由法律的外在强制改造,转为内在的自觉改造。传媒牵引。大众传媒是信息的载体,其提供的信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具有无形的牵引作用。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形象性,它集形、声、象、美于一体,能使受教育者在一种陶醉、愉悦、激动的情绪中

18、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它的思想观点并不常常标明自己的身份,而是隐蔽在一篇篇文章、一个个通讯、一部部作品、一场场报告等具体形式的背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把其提供的信息变成舆论导向,又会对罪犯的言行起到“软约束”作用。如组织罪犯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赛况直播,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拼搏进取精神。通过收看汶川特大地震系列报道,使罪犯切实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愈挫愈勇、坚韧不拔”伟大民族精神的感染,尽其所能地向灾区捐款捐物。我们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牵引作用,让罪犯及时了解党的现行政策及日新月异的祖国新貌,使其从

19、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整体氛围影响。是指通过组织对集体风气的整合,使个体接受组织倡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一时偏离集体风气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就会受到群体的惩罚。这种惩罚,不仅在于有明文规定的措施,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群体大多数成员对个体的疏远和孤立。这种无所归属、无所依附的失落感,是群体风气对个体施加的最直接威胁。由于每个人生活在群体中,都希望群体喜欢他、接受他,而不希望群体冷落他、排斥他,为了追求内心的平衡和获得群众的认可,罪犯个体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约定俗成的集体风气靠拢。这说明,集体的风气直接影响个体的思想行为。因此,我们要善于通过组织手段,营造良好的改造风气,以此来影响罪犯。严明监规纪律,在日常管理中大力表彰自觉遵守监规监纪的罪犯,及时处分故意破坏监规监纪的罪犯,培养服刑人员自觉维护监规纪律制度的集体舆论。引导罪犯确立集体奋斗目标,指导罪犯齐心团结,相互配合,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通过集体目标的实现培养集体意识,形成一种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让罪犯感受努力奋斗取得成功的喜悦,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形成自觉改造、积极改造的良好风气。参考文献作者:龚志宏,润物细无声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2-0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