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72.74KB ,
资源ID:78079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07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暨南大学鱼类生态学总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暨南大学鱼类生态学总复习.docx

1、暨南大学鱼类生态学总复习鱼类生态学绪论一、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研究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二、性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实用度大。三、特点:以鱼类生物为核心以鱼类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为对象与其它渔业科学不同四、基本任务:解决当代“三农”面临的鱼类生态问题,探究末来渔业业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模式与方法。解决当代渔业生态问题,确定未来渔业发展方向。第一章 鱼类与环境一、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水库、江河 海洋生态系统:沿海及内湾、河口、珊瑚礁、外海、上升流、深海二、水环境(一)水的性质:1.密度:水在4时比重为1。鱼类可自如沉浮的原因:表面积/体积较大

2、+体内有少量的空气和油脂。2.压强:深度压强 3.比热:高 4.透明度:不同光线的透射鱼类的体色:20m或更深含红色或橙色色素,无光线处无色或具深黑色 5.优良溶剂(二)水环境的类型1.淡水环境:仅占地表的1%,差异很大,已知种类的41%在淡水中,分流水环境+静水环境 静水环境:贫营养湖、富营养湖、沼泽、洞穴2.盐水环境:水面广阔、时空连续,多变,分海底区域+水层区域三、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1.水温:鱼是变温动物: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水温0.1-1.0(仅金枪鱼10)2.盐度: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划分:从纯淡水47的海水海水鱼类:盐度为16-47的海水水域咸淡水鱼类:盐度0.5-16的河口咸

3、淡水水域淡水鱼类:盐度为0.01-0.5的淡水水域过河口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溯河鱼类:在海水中生活,仅在生殖期入淡水中。大麻哈鱼、中华鲟、鲥等;降海鱼类:在淡水中生活,仅在生殖期入海水中。鳗鲡等。按对盐度的耐受范围划分:广盐性鱼类:能耐受的盐度幅度较广。咸淡水鱼类、过河口鱼类。狭盐性鱼类:对盐度要求较严,只能耐受有限范围的盐度变化。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但鲤、鲫能在10盐度中生活,草鱼能在14盐度中生活)盐度对鱼类的影响:渗透压影响分布、洄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如:四大家鱼在盐度3时不能正常繁殖。有些鱼类对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极大的耐受性3.溶解氧:影响鱼类生存和生命活动强度。海洋的D

4、O基本呈饱和状态,淡水的DO随水体不同有区别。(1)来源:大气溶入(溶入速度与水温成反比,与气压成正比)、光合作用(2)消耗:水生生物的呼吸、有机物分解耗氧(3)对鱼类的影响:直接影响:窒息死亡 间接影响:溶解氧充足天然饵料繁生;溶解氧不足厌氧细菌滋生产生有机酸、氨、硫化氢消耗溶解氧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如:“浮头”现象(4)一般概念:纯水溶氧范围:5.5410.23ml,在水温030内,与水温成反比。红血球的吸氧能力比水对氧的溶解能力大15-25倍。血液中氧的饱和度与外界氧分压有关。4.CO2:形态为游离态、碳酸盐、重碳酸盐(1)来源:水生生物的呼吸、有机物质氧化分解(2)对鱼类的影响:不会因C

5、O2过高引起鱼死亡,但CO2的增减会影响鱼的呼吸。CO2过高阻止血液CO2弥散鱼体积累大量碳酸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高导致缺氧柏氏效应:当水中CO2含量增高时,血液携带饱和氧状态所需要的水中溶氧量要比一般高得多才能达到。当周围组织含CO2较高时,血液向组织卸除氧的活动也相应加强。卢氏效应:当CO2的压力很高,pH值很小时,氧压即使大到100个大气压,也不能使血液携带的氧达到饱和。5.硫化氢H2S(1)来源:溶氧不足时,厌氧细菌分解、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2)消耗:溶氧增加,硫化氢即可被氧化(3)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而失去载氧能力。6.氨NH3 水生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1)来源:缺氧

6、状态下的含氮有机物分解、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2)决定因素:pH值和温度(3)毒害作用:极毒物质,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生长。四、鱼类与生物因子的关系1.鱼类之间的关系:竞争:饵料 共生:鲨和鮣 寄生:盲鳗、喜盖鲶 捕食:防御性适应2.鱼类的形态生态:环境条件的多样性 鱼类适应性的多样性 鱼类适应性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3.上层鱼类:体型多侧扁型或纺锤型。静水型体形高;外海性上层鱼类尾鳍呈新月形,适于高速运动;表层鱼类背部色深,腹部色浅;以视觉摄食鱼类视叶发达,纹状体不发达;滤食性鱼类触觉发达,延脑发达而分化;运动迅速的鱼类小脑发达,红肌发达;飞鱼以胸鳍滑翔,视叶和小脑均发达4.中下层鱼类:体

7、型多侧扁型,但与上层鱼类有差别。底栖鱼类多平扁型,体色似底质,游速慢,运动不太活泼,红肌不发达,小脑亦不发达;底层鱼类触觉较发达,延脑特别分化;海底匍匐爬行的鱼类胸鳍具有分化的指状游离鳍条5.深海鱼类:通常指栖息于300400m深海区的种类,也有指栖息于600m以下的种类。骨骼:缺乏石灰质,体柔软 眼:或很发达或退化。视力弱,触觉发达 体表:具坚硬保护物以适应强大水压 食性:200m处为肉食性鱼类,口大,胃能容纳比其身体更大的食物 繁殖:有特殊的适应。如雄角鮟鱇寄生在雌体上,其内脏退化仅剩下一侧精巢保证物种繁衍五、鱼类的洄游:鱼类因季节变化、寻找食物、生殖等原因主动所作的周期性集群长距离定向游

8、动。起因:鱼类长期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适应及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目的:摄食、生殖、越冬。洄游鱼类的类型(以方向分)(1)垂直洄游:由饵料生物垂直移动引起,在水层上下进行的短距离摄食洄游,呈日周期性形式。(2)水平洄游:鱼类栖息水域的变更。洄游鱼类:a.海洋洄游鱼类:长距离,离陆和向陆迁徙。b.过河口洄游鱼类:溯河产卵洄游鱼类鲑科、少数鯡科、胡瓜鱼科;降海产卵洄游鱼类鳗鲡半洄游鱼类:淡水鱼类从一种类型的水体到另一种类型水体的洄游,以及已经栖居在浅海区域或咸淡水区的鱼类,进入江河的洄游。a.江湖半洄游鱼类:四大家鱼 b.河口干流半洄游鱼类:刀鲚六、人类活动对水域环

9、境和鱼类资源再生的影响1.过度捕捞:人类欲望、人口增加、渔业科学发展、渔具改进2.水域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卫生防疫用药污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3.水利农田建设:兴修水利、建闸筑坝导致江湖隔绝、水源争夺4.外来种入侵:本地种:自然发生于原生地区的物种,或“自然发生于特定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外来种: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以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引入种:某一地区或国家由人类有意识地从外地引入的其历史上曾未有分布过的物种。 复原种:

10、从外地引入其历史上曾自然分布过,但已消失或灭绝的物种。麋鹿生物入侵:外来种在某地区定居、繁衍、扩散,并造成危害的物种。入侵种:已引起或很可能引起对经济、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外来种。外来种入侵种第二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年龄鉴定研究意义:研究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础 分析和评价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趋势的基本依据 查明鱼类寿命、生长和性成熟等特点以及种群结构及其动态,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生活史、发育期和寿命1.生活史及发育期的划分生活史:从精、卵结合开始,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命周期。发育期:胚胎期、鱼仔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胚胎(embryo)期:精卵结合至出膜

11、。特点:仔胚发育仅限于卵膜内,因此亦称卵发育期。营养:完全依靠卵黄与环境联系方式:呼吸及敌害掠食仔鱼(larva)期:仔胚孵化出膜卵黄囊吸收特点:体透明,血液无色,鳍薄膜状、无鳍条,口和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营养:前期仔鱼卵黄囊。与环境联系:呼吸和防御敌害掠食,但有避敌能力和行为特性。 后期仔鱼转向外界摄食,与浮游生物在同一水层。与环境联系:逐步转向以营养和御敌为主。稚鱼(guvenile)期特点:鳍条、鳞片开始形成完全形成。营养:早期仍营浮游生活方式,吃浮游生物,后期才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与外界联系:以营养和御敌为主。卵(胚胎)、仔鱼和稚鱼这三个发育期,统称为早期生活史阶段。幼鱼(young

12、)期特点:鳞片、鳍条、侧线等发育完备,体色、斑纹、身体比例以及栖息习性等和成鱼基本一致。卵胎生或胎生的种类,往往以幼鱼形式由母体产出。幼鱼期常为体长生长快速期,随着鱼体迅速长大,自然死亡率逐渐下降。成鱼(adult)期性腺初次成熟开始,若有第二性征,此时已出现。与外界联系:营养和繁殖。营养物质大部分用于生殖腺发育,并积累脂肪等物质,以供洄游、越冬和繁殖时所需。自然死亡率降至最低,而捕捞死亡率急剧上升。衰老(aged or senility)期没有明确的界限。特点:性机能衰退,体长生长缓慢或几乎停止,营养物质主要用于维持生命活动,自然死亡率上升。2.寿命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取决于遗传特性

13、和环境条件。生理寿命:在自然界,只有极少数个体能正常完成整个生活史。生态寿命:极大多数无法完成整个生活史实际所活的寿命。各种鱼的寿命差距大,个体大通常寿命长。最大鱼类:鲸鲨;欧鳇:寿命大于100龄;长江白鲟:2030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生殖后死亡。种间差别大,但绝大部分介于220龄。60左右在520龄之间,30龄以上鱼类不超过10,大约5的鱼活不到2龄。我国淡水鱼类多为24龄,海水鱼类的大黄鱼,最大寿命可达29龄。不同地理种群间也有差异。二、年龄的鉴定方法1.依据渔获物的长度组成依据:同一水体、同一世代的鱼在相近的条件下生活,生长率相似。而不同世代的鱼即具有明显不同的长度范围。因此通过测定

14、大批渔获物,点画出其长度的频率分布,可以分析其年龄组成。2.依据骨化材料鉴定:鳞片(最常用)、耳石以及各种骨骼组织上留下的轮纹标志(年轮)来鉴定。年轮的形成与水温及食饵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存在个体差异。在赤道和热带水域亦有年轮标志。有一些鱼类,年轮形成并非总是以一年为周期。例如,黄鲷在一年中可以形成两个年轮。年轮:鱼体内在遗传特性、生理机能与外界生活条件共同作用,鱼体重新建立适应性代谢过程,开始新的生理周期的结果。常见的年轮标志: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疏密型:最常见。环片在一年中通常形成疏和密两个轮带。见于小黄鱼、牙鲆和刀鲚等。切割型:同一年形成的环片往往互相平行,与不同年份形成的环

15、片群走向的不同而形成年轮标志。许多鲤科鱼类均为此型。碎裂型:在一个生长年带临近结束时,由于生长迟缓,常有23个环片变粗、断裂,形成短棒状凸出物而形成年轮标志。间隙型:在两个生长年带的分界处,有12个环片消失,形成间隙,即为年轮。3.其他年龄鉴定的方法:运用耳石、脊椎骨、鳍条、鳃盖骨、匙骨等鉴定年龄。4.副轮、生殖痕和再生鳞副轮:又称假轮、附加轮,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的变化所引起,如饵料不足、水温变化等外在原因和诸如疾病等内在的原因,使它们生长速度突然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在鳞片留下的痕迹。特点:没有年轮清楚、只出现在鳞片的某一区域、仅在某些鳞上出现、宽带在副轮前后较正常的狭窄。幼轮:副轮

16、之一,位于鳞片的中心区的一小环圈,容易与第一年轮相混。不一定每个个体都存在。与幼鱼入河降海和食性转变等情况有关。鉴定方法:用鳞片上的第一个年轮推算出一龄鱼体长与实际长比较。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在鳞片侧区形成的环片断裂、分歧和不规则排列的轮圈,鲑科鱼类中最为明显。再生鳞:由于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而脱落,在原有部位又长出的新鳞。不适用于年龄鉴定。5.年龄计算:以阿拉伯数字、年龄组表示。有几个年轮标志即几龄,如年轮标志外有新的环片,加+。6.渔获物年龄结构分析的意义渔获物:用某种渔具在某一水域的渔捞物,不同渔具即使在同一水域得到的渔获物也不同。 年龄结构:指各年龄组的个体占渔获物的百分比,常用年龄金宇

17、塔表示。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最直接的意义是判断捕捞强度和渔具渔法的合理性:高龄鱼比重过大资源利用不足;低龄鱼比例过大捕捞过度、资源衰退。3、鱼类的生长 1.鱼类生长特点:不确定(永恒性):连续生长、性成熟年龄和大小不确定。可变性:地域差异。阶段性: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的表现不同,一般先长体长后长体重。季节性:时间差异。雌雄相异性:一般雌大雄小。等速和异速性:鱼体各部分的生长速率可以等速或异速。2.生长表示方法:(1)生长率:单位时间内体长和体重的增加值。计算:绝对生长率: 相对生长率: 瞬时增长率: 单位: 重量/时间 %/时间 测定方法:a.实测法:饲养法、野外采集法、标志放流法。b.年龄鉴

18、定统计法:鉴定年龄+测量。c.退算法(重点):原理体长和鳞片生长具有相关性,故可根据鳞片的长(鳞径)来推算生长。一般可用直线L=bR、L=a+bR或曲线L=aRb步骤:测量体长、鳞片的半径拟合得出a、b,得到L-R的关系式用得到的L-R关系式退算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幂指数关系W=aLb (a、b指数根据实测数据由最小二乘法lgW=lga+blgL求得)(2)肥(丰)满度:通过鱼类丰满程度说明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如太湖的似刺鳊鮈。计算: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 不同体型鱼类的K值差别很大,所以肥满系数不能用于比较不同种鱼类的生长状况。(3)含脂量:鱼类不以人工饲料作为主要食物来源时,鱼的含脂量也可反

19、映生长状况。方法:野外目测法和化学分析法 计算:(F为脂肪系数,G为脂肪重,W为去内脏体重)3.生长规律的数学描述生长方程:一般为指数函数Lt=L0eat、Wt=W0ebt (a、b为生长系数,即瞬时生长率)生物能量方程:C(食物能)=E(排泄能)+M(代谢能)+G(生长能)4.影响生长的环境因素(1)外源因子:食物(可能是最主要因子) 能量收支公式:C(食物能)=E(排泄能)+M(代谢能)+G(生长能)温度(控制因子):水温影响代谢改变摄食强度影响消化吸收。每种鱼都有最适温度,温水性鱼类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10-15时生长慢。温度过高则消耗大。四大家鱼的最适当水温为23-28。溶解氧

20、(限制因子):溶解氧影响生化反应影响代谢速率影响食欲影响消化吸收影响生长。每种鱼都有临界氧浓度。光照(指导因子):光照影响光合作用食物多少;光照影响温度影响代谢;光照影响性腺发育。盐度:渗透压的调节具有一定的限度,渗透压的调节也需要消耗能量。pH值:鱼类一般喜欢生活在微碱性的水体,过高、过低都压制生长。集群:由于集群,鱼类在空间和食物等方面存在竞争,导致生长的分化。但对习惯于集群生活的鱼类,集群可以减少警戒,增加摄食时间,分开生活时,反而降低生长。(2)内源因子:不同种类的鱼具有不同的生长方式,生长具有遗传性。5.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概念: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是种群基本属性之一。单龄结构:寿命1年

21、内;多龄结构:不同龄组,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年龄结构简单寿命短,2-4龄;年龄结构复杂寿命较长,6-8龄;不断繁殖的种群的年龄结构稳定。自然灾害、过度捕捞、种群迁移影响年龄结构的稳定,破坏因子消失或改善后年龄结构恢复原状,种类不同、条件不同恢复时间的长短不同。年龄金字塔:年龄组成的金字塔结构年龄结构简单幼体龄组占数量百分比大,年龄金字塔低平,种群生产量大年龄结构复杂幼体龄组占数量百分比小,年龄金字塔高耸,种群生产量小增长着的种群必有一个增长着的相对数量较大的幼体群体衰减着的种群必有一个衰减着的相对数量较小的幼体群体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种群数量变动第三章 摄食和营养一、营

22、养类型1.食物的多样性和食物基础:食物的多样性:所有动、植物,包括水中的和外来的。食物资源:水中的和外来的所有动、植物及其衍生物。食物基础:食物资源中被现有各种鱼类经常利用的部分。2.营养阶段与食性分化:内源性:卵黄(吸收卵黄期)混合性:卵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期)外源性:天然或人工食物(食性分化期)3.食性类型主要食物的类群:草食性、肉食性(初级肉食性吃浮游动物,温和肉食性吃底栖动物,凶猛肉食性吃鱼)、杂食性、碎屑食性。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周丛生物和碎屑、水生植物。按食性类型分类:广食性(杂食,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狭食性(只食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摄食和消化器

23、官特化,难适应环境改变)、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如青鱼、草鱼)。二、摄食行为1.摄食方式:掠食:凶猛鱼类。穷追不舍、伺攫。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刮食:刨刮着生生物。可据刨刮痕迹判断种类与大小。翻掘:将可伸缩口伸入泥中,翻起泥再拣食。吮吸:水和食物。摄食效能低。按摄食方式划分凶猛鱼类:伏击型(乌鳢、鳜)、诱饵型(鮟鱇)、搜索型(狗鱼)、追击型(鳡、金枪鱼)、寄生型(盲鳗)、特殊型。按摄食方式划分温和鱼类:滤食型(鲢、鳙)、吮吸型(海马、海龙)、刮食型(鲴类)、吞食型(青鱼)。 2.摄食的形态学适应与对策:鱼类对其喜好食物有特定的形态适应。食物

24、类群相似,形态趋同演化。如视觉摄食鱼类、嗅觉摄食鱼类;摄取:口、齿、鳃耙的适应;消化:胃、肠构造的适应。反捕食对策: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适应。抵御天敌:被捕食者的适应a.集群:不易被捕食者发现(群体被发现的概率小);及时发现捕食者(增强警惕性);集体的力量巨大(共同御敌、集群而成庞大体);减轻捕食压力(稀释效应:每一个体被捕食的概率小);集群中央的个体比边缘个体更安全(捕食者进攻时,集群更紧密);减少个体用于警戒的时间与能量。b.隐蔽:增加捕食者搜索的时间,减少被发现的可能;但不利于吸引异性和保护领域。c.多态:捕食者对食物形成搜索影像。种内与种间的多态,降低捕食者的识别能力。d.警戒色:色

25、彩鲜艳者味道差且具毒素。三、食物组成及其变动1.食物种类喜好食物:最优先选取的食物,依之完全能生存,是主要食物。替代食物:喜好食物缺少时选取的食物。依之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要,是次要食物。强迫食物:喜好食物和替代食物都不存在时为维持生存被迫选取的食物,平时不会摄取,是应急食物。偶然食物:偶然出现的食物。 2.食物组成:食物种类组成的总和。食谱:消化道中所有食物种类的比例。3.食物选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不绝对选择,选喜食而又易得的食物。喜好性:长期摄取某种饵料生物所形成的固有属性。易得性:摄取某种饵料生物的难易程度。影响饵料生物易得性的因素:形态结构(有刺、棘、壳易得性低)、大小(适口性,大容易

26、发现,易得性高)、运动特性(善躲避、隐藏和运动能力强易得性低)、栖息和分布场所(背景反差大小)、其他(体色、气味、可消化性、环境因子等)。选择指数:消化道中某种食物所占百分比与水体食物基础中该种食物所占百分比的比值,表示鱼类对某种食物的喜好性和选择能力。常用: ri:某种食物所占百分比 pi:该种食物在食物基础中所占百分比E0:无选择性 0E1:有选择性 0E-1:避而不喜食数据测定:ri容量法、重量法、计数法;pi较难使之准确,涉及水生生物的采样技术和方法。变动性:季节、地区、环境中食物易得性;摄食鱼的密度;饵料生物的分布和密度;捕食者与被食者的相关大小;摄食鱼的饥饿状况等。影响食物选择性的

27、因子:饵料生物的形态、构造、行为和运动特性、栖息和分布场所、体色、可口性和可消化性等;鱼类视野反应容量模型、食饵外观大小模型;捕食鱼的形态(口裂大小、鳃耙间距等)、游速、捕食方式和摄食经验等;区域局限性搜索、区域回避性搜索。应用:定点投饵技术。4.食物的稳固性和可塑性:在摄食种类和摄食数量上。稳固性:保持原营养特性而食物组成变化不大的属性。凶猛鱼类食物的稳固性高。 可塑性:改变原营养特性的能力而食物组成易发生变化的属性。受环境条件和饵料生物组成影响。稳固性和可塑性并存:a.鱼食性、草食性:稳固性较高,也具可塑性,摄食不同种类的鱼和草。b.杂食性:可塑性较高,稳固性较低。5.食物组成的变动生长:

28、不同发育阶段的摄食形态学适应和生理要求不同。 发育阶段:食性转化和分化,摄食、消化器官发育扩大食物组成的生态适应季节变动:广食性改变种类组成;狭食性改变各类食饵的比例。昼夜变动:食饵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节律。栖息场所:食物资源不同。以栖息水域中数量最多、出现时间最长的饵料生物为主要食物。年份:环境条件的年间变动导致的食物基础变动。性别:如鮟鱇。思考:举例说明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和选择能力?如何查明某种食物是鱼类的喜好食物?6.最适索饵理论 观点:自然选择决定摄食的形态、感觉、行为、生态和生理特性。 摄食生态适应性:追求最大净能量得益。衡量:净能量得益所获食饵的粗能量获得该食饵所消耗的能量食饵选择:

29、选择净能量得益大的食饵。最适口食饵的捕捉成本最小最适口食饵丰度减小食物组成扩大新食饵的净能量得益原食饵。索饵成本与食饵大小的关系:U形曲线。捕食者有其捕捉成本最小的食饵大小,可预测最适食物组成。理想化自由模型:a.食饵呈不同密度层片分布时,鱼类分布食饵分布。b.食饵层片及层片内的食饵大小和密度发生季节性变化时,鱼类分布会自由地随之变化,故无竞争。 四、研究鱼类食性的方法:食性分析材料的收集、胃肠内食物的处理、材料数据整理、材料图表整理。1.出现率法摄食率 100%出现率 100% 某有饵料成分的实胃肠数 有某饵料成分的实胃肠数 摄食胃肠数(不含空胃肠) 解剖胃肠数(含空胃肠) 2.个体数量法个

30、数法:计数饵料生物各类群在肠胃中的个数,算出占全部饵料生物个数的百分比。不能反映鱼类摄食情况,应结合重量法使用。个数粗糙法:分五级:零星、少(+)、中(+ +)、多(+ + +)、很多。3.其他方法体积法(容积法、排水法):多用于食浮游生物的种类。重量% 100%重量法: 该饵料成分的更正重量a.还原重量法: 食物团更正重量b.饱满指数与分饱满指数C.消化程度系数五、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1.充塞度和充塞指数充塞度:以肉眼区分和鉴别鱼类消化道内食物充塞的程度和等级,是衡量鱼类摄食强度的一种指标。季节变化:生殖季节时产卵群体摄食强度低,非产卵群体摄食强度则不减低。昼夜变化:摄食时间不同。a.有胃鱼类:00级胃肠中均无食物;0级胃中无食物,肠中有残食;1级胃肠中有少量食物;2级胃肠中食物适中;3级胃肠中充满食物,胃壁不膨胀;4级胃肠中充满食物,且胃壁膨胀。b.无胃鱼类:0级空肠或有极少食物;1级肠中食物占肠体积的1/4,局部有食物;2级肠中食物占肠体积的1/2,全部肠管有食物;3级肠中食物占肠体积的3/4,食物较多;4级肠中充满食物,肠壁不膨胀;5级肠中充满食物,肠壁膨胀或食物十分饱满。记录:有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