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71.27KB ,
资源ID:78071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071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管镇中学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管镇中学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x

1、管镇中学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盱眙县管镇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章2012年 10 月 18 日课题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4)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理解物质的微粒性;(3)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

2、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1重点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3微粒之间有空隙。2难点1帮助学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模型,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学用具学生用具:烧杯、水、滴管、浓氨水、酚酞试液、酒精、细玻璃管、注射器。教师用具:投影仪、酒、香水。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补充第一课时 微粒的性质新课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

3、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时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本章逐一解决。板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入一)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4放在餐桌上的鸡汤,我们不仅能闻到香味,还能看到热气腾腾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分析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并用这

4、一观点来解释上述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带大家走入微粒的世界。(导入二)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更小的物质来构成。本节课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析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物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物质能够被分割吗?如果我们对物质不断地进行细分,一直分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时候,物质还存在吗?根据前面的学习和已有的经验,你对物质的构成微粒有什么样的认识?可用哪些事实来解释你的认识?板书: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探究活动讨论 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

5、明什么问题?结论 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很小的,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板书:微粒的性质探究活动打开装有酒、香水的瓶子,让学生闻气味。现象:前排同学闻到酒和香水的气味浓,而后排同学闻到香水和酒的气味比较淡。提问为什么能闻到酒和香水的气味,且前排同学闻到的气味浓,后排同学闻到的气味淡呢?分析能闻到酒和香水的气味是因为构成酒和香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我们的嗅觉器官;前排同学闻到香味浓,后排同学闻到香味淡是因为微粒运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个过程。先到达前排,再到达后排。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了微粒能

6、够运动。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继续来讨论和验证这个问题。探究活动微粒的运动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下图),观察现象。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甲溶液为无色。滴加浓氨水后,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分析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人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酚酞又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有一个性质: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无色酚酞遇到浓氨水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实验2:

7、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下图),观察实验现象。你如何解释产生的现象?现象:甲溶液变红。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B烧杯中的氨气微粒运动到了装有蒸馏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所以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微粒是运动的。总结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板书: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提问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小结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提问1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8、? 2白糖、食盐等块状固体在开水中比在凉水中溶解得快。这是为什么?分析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水在高温时比低温时溶解物质的速率快。板书: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课堂练习1春暖花开,人们站在丁香树旁闻到阵阵清香。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物质微粒 。2有一诗人赞誉茅台酒曰:“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尽管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道出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一种特性,即 。3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脱脂棉,塞好后放在实验台上,如图所示:(1) 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15滴左右)

9、,A仪器名称是 ,其用途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了 。4右图中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走玻璃片后,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后上下两瓶中气体的颜色 ,此现象说明 ;当两瓶中气体混合均匀后,构成物质的微粒 (选填A继续;B停止)运动。答案:1是在不断运动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3(1)胶头滴管 滴加少量试剂 (2)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3)滴有酚酞的滤纸条变红 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4下瓶颜色变浅,上瓶逐渐由无色到浅红棕色 一致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A思考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

10、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过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实验取一根长约30cm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按右图进行实验。事先预测结果并与实际记录值进行比较。操作步骤: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12,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现象:把玻璃管颠倒数次以后,玻璃管内出现了空隙。思考原来玻璃管内装满了红墨水和无水酒精,为什么颠倒数次后,玻璃管内反而出现了空隙呢?这说明了什么?结论这说明了微粒之间有空隙。板书:三、微粒之间有空隙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当把玻璃管颠

11、倒数次后,酒精微粒和红墨水微粒会互相占据微粒之间的空隙,所以最后体积减小,玻璃管内出现了空隙。提问所有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一样吗?回答微粒间的空隙大小因物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分析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由此可见,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原因就是微粒间空隙大小不一样。提问微粒间的空隙与外界因素有关吗?若有,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回答根据物质存在热胀冷缩这一现象可知微粒间的空隙与外界的温度有关。关系是: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分析微粒间空隙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正因为如此。物质才存在热胀冷缩的

12、现象。思考为什么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过渡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继续来探讨微粒间的空隙与外界因素的关系。投影展示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现象:吸有空气的那支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思考这现象说明什么?分析由于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大,所以容易被压缩。思考气体压缩前和压缩后,哪一情况下的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压缩气体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回答压缩前的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压缩后的大,该过程说明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与压强有关。讨论气体微粒

13、间的空隙与压强的关系是什么?结论压强越大,微粒间空隙越小。分析由此可见,对于气体我们还必须考虑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微粒间空隙越小,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课堂练习1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应打得太足,为什么?2为什么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空隙?3为什么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4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说明受热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速率 ,且间隔也 。答案:1因为夏天气温高,微粒间空隙大,若气打得太足,容易爆胎。2防止铁轨因受热膨胀而损坏铁路。 3因为气体间空隙大,容易压缩,所以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4加快 变大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微粒的特性:第一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第二微粒之间有一

14、定的空隙。掌握微粒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某础。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补充第二课时 分子 原子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们大家已经知道些什么呢?小结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导入新课既然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这些微粒又都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微粒是否还能再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索充满奥秘的微观世界。评讲与拓展 讲授新课图片展示P63图3-6讲解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

15、子、原子、离子。板书 分子:O2 、N2、H2、H2O、CO2、SO2物质 原子:金属(Cu、Fe、Al)、金刚石、石墨、稀有气体(He、Ne、Ar) 离子:氯化钠(NaCl)、高锰酸钾(KMnO4)讲解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分子这种微粒。板书一、分子图片展示 P64图3-7、图3-8、图3-9、图3-10 提问根据学过的微粒的基本性质和这几副图,你能说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吗?板书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空隙 3.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提问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态氧也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气体却不能支持燃烧,这是为什么呢?板书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思考从分子

16、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原来的水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而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了两种新物质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在此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反应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提问分子很小,是否可以再分呢?水氢气 + 氧气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 二氧化碳 + 水小结可见,分子尽管很小,但是在化学变化中还是可以再分的投影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图板书二、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17、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分子 原子新分子 新物质 3.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图片展示 P65图3-11、图3-12、图3-13 板书4.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很小原子之间有空隙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5.分子、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1 分子、原子都很小2 分子、原子之间都有空隙3 分子、原子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的4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5 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发生化学变化中的不同变化。由此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

18、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课堂练习1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 和 ,每两个 又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 又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所以,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分子间的空隙变小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之间去答案:1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原子 2C教学反思板书5.从微观上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呢?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分析要重点说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不变。若某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

19、由其他微粒构成的。则此说法失去了它的化学意义。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板书6.从微观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板书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发生化学变化中的不同变化。由此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原子的构成 离子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

20、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不变,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呢?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讨原子的构成。板书:一、原子的构成思考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想象一下原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可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比拟。举例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原子像个乒乓球;图片展示分析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可能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之中。过渡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投影展示电

21、子发现的事实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确认了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electron),表明原子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粒子的微粒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请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结论1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粒子没有受到阻挡。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反弹回来,只能推测是碰到了坚

22、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说它小是因为只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分析根据大家的回答及猜测,并结合教材上关于原子构成的叙述,思考下列问题。投影展示关于原子的讨论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回答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分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

23、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过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讨论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得到哪些信息?结论从挂图可知,原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很小其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内有如此大的空间供电子自由运动。回答2尽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但原子核带的是正电荷,核外电子带的是负电荷。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区别是: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相同点是:质量

24、几乎相等。1个质子的质量为1.67210-27kg,1个中子的质量为1.67410-27kg。讨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结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来自于质子所带的电荷。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质子上。而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具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而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有如下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25、 = 核内质子数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H101C666O888Na111211Fe263026小结1、原子的构成情况:中子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回答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26、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比较简单。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这样,电子就可以看做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的排布以后,我们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图315是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1)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则:A.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B.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

27、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排8个电子C.每个电子层上最多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经科学研究证明,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316。图316部分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图316可以看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都各有特点: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也曾叫过惰性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通常认为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这里所说的稳定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2金属元素,像钠、镁、铝等,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

28、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成为阳离子。3非金属元素,像氟、氯、硫、磷、碳等,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获得电子,也使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成为阴离子。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二、氯化钠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钠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钠和氯的单质都很容易跟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互相起化学反应时,生成化合物氯化钠。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相互结合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图片展示钠与氯气的反应示意图

29、。 结论 从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看,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从而使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当钠跟氯反应时,气态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气态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去,这样,两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成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图317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了1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了1个单位的负电荷。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钠离子(Na+);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氯离子(C1)。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就形成化合物氯化钠。它呈电中性。这一反应可以表示为:分析我们把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叫离子。通过讨论我们应该明白,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结果。思考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呢?回答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并且我们把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叫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的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