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0.02KB ,
资源ID:77945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945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1、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第四章 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第五章 设备配置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录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附录二 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件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附件 名词解释修订说明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2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192号)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负责编制。修编过程中,编制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以及“中西医并重”等一

2、系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中医医院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大量的有关中医医院建筑数据和资料,科学地制定和论证了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编方案,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部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院长,工程咨询,建筑设计和科研管理方面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了专家审查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建设标准共分六章,主要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设备配置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建设标准系首次修订,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地中医医院建设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对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国家中

3、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西路1号,邮编:100026),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4 年 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修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1000及1000以上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4、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第五条 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

5、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第七条 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550.65张床测算。民

6、族地区也可根据当地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医药服务量等因素测算具体床位数。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99床、100-299床、300-499床、500-799床、800-1000床、1000床以上六种类型。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大量(扩大比例,增加大量的日间治疗)。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综合传统诊疗区(室

7、)、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建筑面积单列。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根据其承担的任务量,增加相应的科研和教学等设施用房的建筑面积。第十五条中医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社会协作条件统筹解决。第十六条中医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病床分配比例,应按照医院规模、工作量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中医重点科室。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第十七条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的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表一 中医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建设规模床位60-9

8、9100-299300-499500-799800-10001000日门(急)诊人次3507001050140017501750建筑面积8082838687909194959798注: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下限。第十八条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见表二。表二 中医医院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床位60-99100-299300-499500-799800-10001000急诊部3.23.23.23.23.33.3门诊部21.522.222.522.523.523.5住院部30.533.034.535.535.735

9、.7医技科室13.513.012.612.012.012.0药剂科室12.19.48.58.38.08.0保障系统10.410.410.09.89.09.0行政管理3.83.83.73.73.83.8院内生活服务5.05.05.05.05.25.2注:1、使用中,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第十九条 当日门(急)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值与本建设标准取用值相差较大时,可按每一日门(急)诊人次平均2m,调整日门(急)诊部与其他功能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关系。(因以后往中西医结合发展,建议数据增加)第二十条 中药制剂室、中医综合传统

10、诊疗室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三。表三 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建设规模项目名称床位60-99100-299300-499500-799800-10001000中药制剂室小型600800中型10001500大型25003000中医综合传统诊疗室(针灸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35060050010006501500治未病区3006006008008001200第二十一条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11、。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表四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医院分类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面积指标8-1042.5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第二十二条 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第二十三条 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中医医院建筑宜以多层为主,医院改建、扩建用地特别紧张时,可采用高层建筑。中医医院建筑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顺畅。第二十四条 当中医医院作为抗震防灾的医院时,中医院主要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应按乙类建筑设防。第二十五条 中医

12、医院的建筑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第二十六条 中医医院50以上的病房,应有良好的日照。门诊部、急诊部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第二十七条 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和实验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一、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具;二、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四、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

13、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五、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第二十八条 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有相应的储存区。以上用房应有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中药制剂用房应设必要的通风、空调、除湿等设施。有条件的应设空气净化设施。室外下水道必须畅通良好,室内下水道应有可靠的液封装置。第二十九条 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医治疗室,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的设施和配备排烟设施,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第三十条 中医医院的诊疗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同气候区的中医医院应根据以上原则设置相应的采暖和空调设施。对空气洁净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

14、用房,应设空气净化装置。第三十一条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应少于二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四层及四层以上医疗建筑应单设污物梯。第三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蒸汽、冷热水和冬季采暖均宜采用分区专线供应。院内的管道应采取利于保养、维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卫生间下水管道口径应按一般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加大一级,并应采取防堵、防渗漏、防腐蚀措施。第三十三条 中医医院必须具备不间断供电条件,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院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第三十四条 中医医院锅炉设施应按蒸汽和采暖设备总容量乘以高峰同时利用系数设置,且不宜少于

15、二台。第三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第三十六条 中医医院的医疗废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及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第三十七条中医医院选址应在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卫生环境好、噪音较小、水电源充足的地方;并应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同时应考虑中医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三十八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停车用地;绿化用地及发展用地。第三十九条中医医院总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医疗、卫生、防火

16、、防灾、隔离等要求。至少应有二个出入口,以满足安全疏散和洁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内交通通道设置合理,标识清晰,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应符合医疗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第四十条建筑物布置应尽量使诊室、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第四十一条中药饮片、中成药及灭菌制剂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人流、物流、车流及医疗垃圾通道宜分开布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设施应分开设置,并应远离诊疗区域。第四十二条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别是避免交通噪声的干扰。第四十三条太平

17、间应设于隐蔽处,与其他功能区域相隔离。太平间宜单独设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与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线交叉。第四十四条营养食堂、锅炉房、厨房、煎药室、动物饲养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周围院外房屋之间应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四十五条新建中医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用车特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第四十六条中医医院的整体建筑风格应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底蕴,新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30-35%,改建、扩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25-30%。建筑密度宜为25-30%,新建建筑容积率宜控制在0.6-1.5之间

18、,当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2.5。具体指标应以当地规划部门所规定的指标为准。第五章设备配置第四十七条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并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需要。第四十八条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制剂设备及质量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药监部门的有关规定。第四十九条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机网络及通讯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并预

19、留发展余地。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第五十条中医医院的装备标准,应以实用、耐用为原则,满足功能要求。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五十一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估算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参照工程所在地办公楼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标准执行。第五十二条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可参照表五。表五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月)建设规模床位60-99100-299300-499500-799800-10001000建筑面积(m2)5000-83008700-2600027000-4490048000-7670080800

20、-101000101200建设周期16-2422-3028-3636注:1、建设工期指从基础工程破土开工起至全部工程结束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止的时间。2、严寒地区可适当延长工期,但最多不超过规定工期的20%。 3、本建设工期为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值。由于各地施工条件不同,允许各地在15幅度内调整。当有一层地下室时工期增加12个月。第五十三条 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床位数与人员编制的比值,一般应控制在1:1.31.7,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以临床编制人员数量为基数,可按适当的比例另外增加编制。各中医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医疗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各类工作

21、人员的比例,以适应中药调剂、专科建设、医院发展等需要。附录: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1、急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2、门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中医综合传统诊疗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3、住院部:住院病房、产房、

22、示教室等。4、医技科室: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5、药剂科室: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院内调剂室、办公室、休息室等。6、保障系统: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室外厕所、总务修理、污水处理房、垃圾处置房、汽车库、自行车库等。7、行政管理:办公室、计算机房、中医示范教学培训室、图书室、档案室等。8、院内生活服务:职工食堂

23、、浴室、单身宿舍、小卖部等。附录二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本建设标准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附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修订)条文说明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2年建设标

24、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192号)要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负责编制,现发布施行为便于有关部门和咨询、设计、科研、建设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建设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的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寄交国家中医药管理规划局财务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 月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第四章 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第五章 设备配置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 则第一条 本条明确编制本建设标准的目的。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了中医医院建设

25、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在全国施行。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全国各级中医院的规划、设计、基本建设和业务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标准施行至今已有五年时间,跨越了“十一五”五年计划,而这段期间是市场经济发育成长和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满足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这些都对中医院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标准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在总结“08标准”的施行情况和对全国28个省市1200所中医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修订了中

26、医医院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本建设标准”),以指导今后中医医院建设工作。本条阐明了本建设标准的编制目的。第二条 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的作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投资的中医医院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本建设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审批发布的,是中医医院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中医医院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中有关政策、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宏观指导文件。本建设标准规定的内容为强制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对涉及建设原则、贯彻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方针、行业发展政策和有关合理利用资源、能

27、源、土地以及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以强制性为主,在项目建设中有关各方面应认真贯彻执行。对涉及建设规模、项目构成、装备标准、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和其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规定,以指导性为主,由投资者、建设中医医院的有关各方在项目的决策和建设中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本建设标准的作用是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决策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也是有关部门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 本条规定了本建设标准的适用范围。此条由原标准60500张床修订为601000张及以上病床。中医医院建设规模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医医疗卫生资源现

28、状和中医医疗服务现有需求及增长趋势等影响因素。中医医院各项设施均与机构内的床位数直接相关,故本建设标准仍以床位数确定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本条修订时同时对比分析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相关建设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和医院功能需求,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而制定。在本建设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采用现场调研与函调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截止2012年底的现状调查,共调查中医医院1200所。调查数据反映出中医医院经过建设和发展,规模已普遍扩大。在此次被调查医院中,被调查单位的编制总床位数为707262张,占全国中医医院编制总床位12.36%。其中省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数为1315床,市(

29、地区、州)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数为1020张/所,县(含省辖县)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数为562张,且大多数的医院开放床位数已超过编制床位数,无开放床位数小于编制床位数的医院。各级中医医院编制床位具体情况如下表:床位数60以下6050050010001000张以上省级医院数0035101所占比例0.000.0025.774.3市级医院数02626296所占比例0.006.0068.124.3县级医院数050916547所占比例0.0070.6022.796.51综上说明,以往的中医医院床位标准偏低,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数均已超过原标准的最高限定床位数(500张),且开放床位数均已超过编制床

30、位数,故应该对原标准进行修改,这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也有利于中医医院的发展。同时,因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仍然保持60张床位档,增加1000张及以上床位档。第四条 本条主要强调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思想。中医医院的建设要贯彻勤俭办事的原则,并着眼于中医医院发展的长远要求,在设计上体现适度的前瞻性,更好地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条件。第五条 本条提出了改建,扩建的原则。随着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增加,特别是我国现有中医医院床位,建筑面积都比较紧张,在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更面临大量的改建,扩建任务。中医医院建设在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具体标准确定上,既要能够正确履行政府职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提出了从国情出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