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3.69KB ,
资源ID:77836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836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docx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第一单元 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具体编排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

2、础。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 (用数对确定教室里的座位的位置) 结合生活实例引出数对,使学生体会用数对可以准确、简洁地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时,有两个问题:(1)通过让学生找出哪个是张亮,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2)给出了用数对表示张亮同学位置的方法,并通过表示王艳、赵强的位置,比较有什么不同,强调有序数对中两个数顺序的重要性。 教学时,应使学生明确: (1)“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先说列,再说行;再从左往右数列,从下往上数行。这样就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是一致的。 (2)用数对

3、如何表示位置。 (3)两个数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做一做 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例子,如电影院座位、队列、书架、楼房房间号等等。本单元最后“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围棋棋盘用19条纵线19条横线确定围棋棋子的位置、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 例2 (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与例1的区别: 把具体环境中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也就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物体的平面示意图,这时物体用一个点代替。 具体化编排: (1)把动物园的各场馆的位置画在方格纸上。 (2)两个学生对话给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

4、法。 (3)下面两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掌握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提升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经验。 2(注意知识的综合性。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只要求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既可以是具体情境中的位置,也可以是方格纸上点的位置。不用区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

5、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具体编排 1(分数乘法(安排了6个例题) 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 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与运算顺序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 例1 (教学分数乘整数) 从分数乘整数引入分数乘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人的步距与袋鼠步距的比较这样一个实

6、际问题引入。分四个步骤安排教学内容。 (1)给出信息,提出问题。 (2)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实际上是求3个,为探究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3)探究计算方法。 先出示加法计算,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属已学过的内容。 再出示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将乘式转化为加法算式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同分子连加的形式转化为乘式,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4)讨论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说明分数乘整数,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

7、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把积化为最简分数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乘得的积的分子与分母约分,另一种方法是在乘的过程中将分数的分母与整数进行约分。教材突出第二种方法,说明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3 (教学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较难理解,所以本例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分两个层次教学,先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问题,再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具体说明) 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可分两步操作。第一步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看作一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直观得出的是。在此基础

8、上,根据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第二个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与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4 (说明分数乘分数应先约分再乘) 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这里还提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了像例2那样写成后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对比与联系。 例5: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观察计算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例6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结合具体计算,说明

9、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应用。 “做一做”安排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解决问题 教材共安排3个例题,分2个层次教学。 例1教学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2、例3 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1 (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以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这两个量的比较引入。 用线段图表示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要求的问题,用“想”这种形式来提示学生根据线段图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由于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求我国人均耕地面

10、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最后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最后针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国情教育。 “做一做”安排一道与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以巩固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例2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这是一个数量与它的部分量的比较关系,即知道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 教材选取了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这一环保题材,出示一幅情景图:公路上汽车的噪音有80分贝,在绿化隔离带后面,噪音降低了。提出问题: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解答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已知是总量几分之几的部分量,再用总量减去这个部分量,求出另一个部分量。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及解题的两个

11、步骤,并以学生叙述解决思路的方式提示出先求什么。然后列出算式,让学生求出结果。 另一种是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个部分量是多少。教材仅出示线段图,提示要找出先求什么,没有给出解答算式,意图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对两种思路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比较,加深对两种思考方法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例3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这是两个数量的比较关系,即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 教材以人心脏跳动次数为素材引入例题。 其中“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是解题的关键。教材由小精灵提出“

1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其含义。这句话可以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理解了这句话,就应该知道把什么看作单位“1”,就容易理解数量关系了,接着教材还是利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这题也有两种解答方法,教材只出现一种,另一种方法教材没有出示,只是用“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提示让学生结合例2的学习自己想出。 3(倒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安排了2个例题,分别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例1 (教学倒数的含义) 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

13、活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导出倒数的定义。 要让学生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即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倒数不能单独存在。如“不能说是倒数”。 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说出几组倒数,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例2 (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从而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要分三种情况: 一般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 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1和0的倒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到结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

14、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四、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的已有知识的复习。 本单元各部分知识都与前面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2(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 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不仅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关键,而且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由乘法意义的扩展产生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分数除法的应用;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与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

15、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具体编排 1. 分数除法 例1 (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材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首先由整数乘法的实际例子“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引入整数乘法,同时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得出两个相应的除法算式。然后将其中的100g改成k

16、g,引出一个分数乘法算式和两个分数除法算式。使学生看到这些问题无论涉及整数还是分数,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做一做”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分数乘法算式,直接写出两个相应除法算式的商,旨在通过练习,巩固对分数除法意义的认识。 例2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分两个层次教学,先解决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特殊情况,即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一般情况: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看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由此体会到用整数去除分数的分子的方法不是总能计算出得数,通常可以转化成乘这

17、个整数的倒数,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例3(教学分数除以分数) 例题以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引出两种情况。 首先列式的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与以前不同的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解决“谁走得快些”这类问题比较熟悉,所以由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算式,类推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其中计算小明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是探索的重点。教材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展现推算的思路: 已知小时走了2km,可以先求出小时走了1km,算式是;再求1小时即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

18、3 。 由于数据简单,便于口算,整个推算过程处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加上线段图的直观效果,因此降低了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的难度。 找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可以依次类推,再来解决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即通过,求出小红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 最后教材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示。 例4 (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以小红剪彩带做花送同学为题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2. 解决问题 例1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9、,求这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条线段上表示;另一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画出两条线段加以表示。它们是同一种数量关系,教材把它们放在同一题里,用同一个问题情境串联起来,比较自然,便于展开教学,也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以人体中水分与体重的关系为素材,引出问题。教材以插图的形式给出条件,图中医生介绍人体中水分与体重的关系。小明讲出两个已知条件。进而分别提出求小明、爸爸体重的两个问题。这里“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是一个多余条件,需要学生通过审题、分析加以识别。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往往需要我们从各种信息里筛选出来,所以像例1这样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情

20、境,比较接近真实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教材分别画出了线段图。可分步出示条件和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用方程解的优势。 例2 (教学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由学校兴趣小组为题材,引出“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对话方式给出条件,再给出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材提示“先画线段图看看”,并给出了完整的图示,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然后由图得出等量关系,并据此列方程解答。 解决这种数量关系的问题,可以列成形如的方程,也可以列成形如的方程,前者仍然要经历从“多几分之几”到“是几分

21、之几”的转化,实际上是方程的形式,算术的思路。后者只要根据一个数加上增加部分等于增加后的数,就能列出方程。这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教材选择最简捷的思路,给出解题的全过程。 3. 比和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过去是安排在小学最后阶段进行教学。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学习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材分成三段。 比的意义 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如路程和时间的比(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密

22、度)等。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通过这一富有时代性的情节内容,引出同类量的比(介绍飞船里的两面长方形小旗,给出真实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非同类量的比(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 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明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并计算出其中一个比的比值,说明

2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明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最后,由小精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思考比的后项可不可以为0。 做一做 第1题是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比值的练习,用以巩固比的概念 第2题是求未知的前项或后项的练习,旨在通过求比的未知项,从另一侧面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 在比较两个量的关系时,可以把除法、比、分数看作是形式的不同,它们可以互相转化。比的基本性质可由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出。 教材先让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启发学生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思考:“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教材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

24、系进行研究,然后让学生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也可先猜测后验证。 作为比的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例1教学化简比。例1有两道题。第(1)题,化简整数比。仍采用“神舟五号”有关旗的题材,但讨论的是两面一大一小的联合国旗。题目已知两面旗的长和宽,要求这两面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这里的两个答案相同,渗透了两面旗按比例缩小的相似变换思想,同时也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数量关系更加简单明了。选取这一素材,既有思想性、趣味性,且数据真实,又有数学内涵。 第(2)题化简分数、小数比。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总结:当一个比不是整数比时,如何化简比。 比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比

25、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由于比例尺与比例的联系更多一些,且标准把比例尺归入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因此留在后面教学,这里只教学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2,以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 例2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稀释清洁剂浓缩液的问题情境。教材首先通过一段文字说明稀释瓶上用不同颜色条形标明的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由阿姨说明稀释的配制要求,并提出问题,再由两个同学讨论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另一种是把

26、比转化成每种成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变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黄金比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即 黄金分割具有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例如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国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因为在五角星中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符合黄金分割比。又如舞台上的报幕员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 黄金比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

27、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 本单元很多内容都与前面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新内容。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 第四单元 圆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三、具体编排 主题图 主题图呈

28、现了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如喷水池、花坛、车轮等等,从而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 教学时,可以把主题图作为认识圆的起点来讲授,如可把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点击凸现其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利用圆的基本特性(如易滚动、外形美观等)来理解这些物体设计成圆形的道理;也可结合后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穿插进行教学,如车轮、花坛的周长,喷水池的面积等,都可以作为后面相关教学内容的素材。 1(认识圆 主要教学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用圆规画圆以及圆的轴对称性等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 例1 (用一般物体画圆) 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并且画出的圆可以作为

29、认识圆的学具。 教学时,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例2 (认识圆、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主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的。 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由圆心出发,定义半径和直径。然后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关系。通过画和测量等活动,学生发现: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圆规画圆:呈现了三个学生画圆的情境,以对话的形式给出了画圆的三个步骤,每个学生说出

30、一个步骤。 做一做 第3题,让学生找出圆的圆心和直径,由于这两个圆都是画在纸上的无法通过折叠的方法来确定,所以较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正方形的对称性来找圆心,只要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即可。 第4题,主要说明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这一特性,故车轮常做成圆形的,而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则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故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例3(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轴对称图形,说明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通过例3,让学生在给出的两个圆内画对称轴,看能发现什么。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

31、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 引出圆的周长。 教材呈现了一个学生绕圆形花坛骑车的情境,提出问题:“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让学生思考求的是什么,引出圆的周长概念。使学生明确:围成圆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周长的概念,知道怎么测量一个一般图形的周长,可以自己完成这个任务。如用一根绳子或纸条绕圆一周,再来测量这段绳子或纸条的长度,也可以在圆形硬纸板上做个记号,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 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上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圆很大的时候,就

32、不具有操作性了。因此,需要寻找一个一般化的方法来求圆的周长。 在此基础上,教材为学生直接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即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发现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你知道吗 教材通过介绍了圆周率的一些历史材料,特别指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这方面的伟大成就。 例1 (圆的周长的计算) 圆的周长计算情况。 关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多种情况: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圆的周长,或者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或直径。教材安排例1教学知道直径求周长的情况,其他一些情况,如已知半径求周长或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则安排在练习中让学生计算。 例1具体编排。 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二是计算小自行车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