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8 ,大小:70.96KB ,
资源ID:77778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778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招收攻读硕士学位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招收攻读硕士学位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docx

1、招收攻读硕士学位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241二外法语二外法语是为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定应试者对二外法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其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非法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法语课程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法语能力,以利于择优选拔。二外法语考试大纲参照全国高校非法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特作如下规定:一、考试目标本考试旨在制定统一的二外法语试卷,规范考试的各项指标,以科学地检验考生对二外法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本考试是

2、为考查考生的相关语言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而设立的,考试的结果为外语系录取硕士研究生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要求考生掌握法语基本词汇与语法,能够运用法语进行阅读和短文写作,并且具有一定的法汉互译能力。二、考试形式为了全面、有效地考核应试者二外法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确保考试的科学性,本考试采取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其中40%采用四择一的客观性命题,剩下的60%为填空、翻译题和作文题。三、考查内容本考试由法语语法单项选择、动词变位、阅读理解、法译汉、汉译法和命题作文这几大部分组成。(一)法语语法单项选择本部分不仅测量考生对用于法语语境中的语言要素的掌握程度,也考查考生对法语基本语法的掌握

3、能力等。本部分提出20 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的4 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题1 分,共20分。(二)法语动词填空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用于法语语境中的动词时态的掌握程度,也考查考生对法语变位的掌握能力等。本部分有15 个空,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对动词进行时态变位填空,每空1 分,共15分。(三)阅读理解本部分用三篇文章来测试考生的法语阅读能力。问题分为单项选择及填空形式,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选择或填空。本部份占20分。(四)法译汉本部分用一篇法文文章来测试考生的法语阅读理解及翻译成中文的能力。本部份占15分。(五)汉译法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单词、句型及中文翻译成法文的能力。本部

4、份有5个句子,共15分。(六)作文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法语撰写出1篇200 字左右的文章,满分为15 分。本部份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法语写作的能力。242 二外日语二外日语是为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定应试者对二外日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其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非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日语课程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日语能力,以利于择优选拔。二外日语考试大纲参照全国高校非日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特作如下规定:一、 考试目标本考试旨在制定统一的二外日语试卷,规范考试的各项

5、指标,以便科学地检验考生对二外日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本考试是为考查考生的相关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而设立的,考试的结果为外语系录取硕士研究生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应考学生应达到国际日语水平测试三级及以上水平,掌握日语基本词汇与语法,能够运用日语进行阅读和短文写作,并且具有一定的日汉互译能力。二、 考试形式为了全面、有效地考核应试者二外日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确保考试的科学性,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为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以主观题为主要考试方式,约占60%,另外40%为四选一的的客观命题。三、 考查内容本考试由日语基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日汉互译和命题作文几大部分组成

6、。(一) 日语基础知识运用本部分包括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运用两大内容。词汇考查形式为给日语汉字注读音假名、给假名注上相应汉字,各20个单词,每个单词0.5分共20分;语法运用部分为四选一的选择题25题,每题一分共25分。(二) 阅读理解本部分用两篇文章来测试学生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后面针对文章理解设有10道四选一的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三) 日汉互译。本部分用两篇日语文章考查学生对日语的理解能力和翻译成汉语的能力,占15分。汉译日部分共5个句子翻译,主要测试考生的单词、句型及中文翻译成日语的能力,要求单词书写规范、语法运用准确。共15分。(四)作文 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日语撰写出1

7、篇300字符左右的文章,满分为10 分。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日语写作的能力。243 二外德语 二外德语是大学生常选的第二外语,随着中德关系不断地改善与发展,德语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但是,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德语这一“二外”的教学质量、改善课堂学习效果,也成为我们德语教师关注的热点。它是为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体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定应试者对二外德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其评价的标准时高等学校非德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德育课程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被录取者具体有一定的的与能力以利于择优选拔。二外德语

8、考试大纲参照全国高校非德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特作如下规定:一、考试目标本考试旨在制定统一的德语二外试卷,规范考试的各项指标,以科学地检验考生对二外德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本考试是为考查考生的相关语言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而设立的,考试的结果为外国语学院录取硕士研究生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本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主要用来测试应试者对二外德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二、考试形式为了全面、有效地考核应试者二外德语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确保考试的科学性,本考试的35%采用四择一的客观性命题,40%为关于语法的各类型题目,剩下的25%为翻译和写作题。本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

9、方式对应试者进行二外德语水平考试。三、考查范围本考试由德语基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中译德(或者德译中)和命题(非命题)作文这几个大部分组成,其中完形填空是作为阅读理解的一个部分而出题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德语语句和含义,并以汉语(或德语)予以正确表达的能力。(一) 德语基础知识运用本部分不仅测量考生对于德语语境中的语言要素的掌握程度, 也考查考生对德语语段特征的辨识能力等。而且还要求考生掌握语法基本词汇与语法。本部分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对德语的综合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中从4个选择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题。第二部分还是要训练考生在对德语语法知识

10、的掌握能力等。该部分是填空题,每题1分,共15题。(二) 阅读理解 本部分针对一篇约1000字左右的德语文章提出20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从而答出考生自己认为最佳选项,因为涉及到大量的语言、从句的组织和书写,因此本部分是针对考生对德语语法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更加深的层次。每题2分,共20题。(三) 翻译文段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德语的基本词汇与语法,能够运用语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德译中或者是中译德的能力。本部分每题3分,共5题。(四)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用德语写出一篇450-500字符的文章, 满分为10分。 244 二外英语二外英语是为招收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

11、考科 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量日语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在二外英语词汇、语法结构、 阅读能力、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写作和翻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外英语考试大纲参照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四级)特作如下规定: 一、考查目标本测试旨在制定统一的二外英语试卷,规范测试的各项指标,以科学地检验考生的英语 水平。本测试是为考查日语专业考生的二外英语能力而设立的,测试的结果为外语系录取硕 士研究生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本测试属于选拔性考试。考试范围包括阅读、词汇、语法知识、翻译和写作等多方面的 知识和技能,主要用来测试应试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测试内容是英语语言水平测试。重点测试考生英语的读、写

12、、译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获取并表达信息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形式为了有效地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既兼顾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又 考虑到考试的可行性,本考试采用多种试题形式,以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本测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对应试者进行英语水平测试。 三、考查范围 (一)阅读理解 1、测试要求: 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体裁和一般话题的文字材料(生词总量不超过 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 3%)。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4)既理解个

13、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测试形式: 采用多项选择题,由数篇阅读材料组成。每篇材料后有选择题。学生应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3、测试目的: 阅读理解部分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相关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程度。 4、选材原则: 体裁多样,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 (二)完形填空 1、测试要求: 此部分试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也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考生应能根据所选文章的上下文和所具

14、备的词汇、语法及篇章知识补全文章中的空缺。 2、测试形式: 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中留有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 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填空的词项包括结构词和实义词。 (三)词汇与结构 1、测试要求: 该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知识。考生应能够识别符合句子上下文的词汇,短语及正确的语法结构。 2、测试形式: 题目考查词和短语的用法或特定语法结构。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运用词汇、 短语及语法结构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词汇表及语法结

15、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 (四)翻译 1、测试要求: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英汉互译的能力。考生应能对给定英文或中文单句进行翻译,译文要 涵盖源文的全部信息,使用正确的词汇、短语及句子结构,并通顺流畅。 2、测试形式: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分为英译汉考生需要将所给英文单句翻译成汉语译文应准确,通顺。 (五)写作 1、测试要求: 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一定时间内写出约100个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义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2、测试形式: 本部分为主观试题,共一个作文题目。 611 政治学原理一、考试目

16、标通过考试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和逻辑结构,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和初步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考试范围1.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2.政治关系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3.政治行为政治统治(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

17、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4.政治体系国家(国家的含义,国家的形式,国家机构);政党(政党的含义,政党制度);政治社团(政治社团的含义,政治社团的类型,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5.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心理的含义,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含义,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6.政治发展

18、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含义,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含义,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政治民主的含义,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6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二、考试形式和试题结构(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总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题型1基本概念:共 5 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2简答题 :共 3 题,每小题 20 分,

19、共 60 分;3论述题:共 3 题,选答 2 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三、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70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50分;科学社会主义:30分。)(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功能;(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物质观;(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五)社会基本结构物、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观、价值观;(七)劳动价值论;(八)剩余价值理论;(九)经济危机理论;(十)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十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十二)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613 中国近现代史一、考试目标

20、 中国近现代史是为招收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攻读此一学位所应具备的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是否具有通过相关学习后能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和理论科学地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潜质。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总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具体要求与分值如下:1.名词解释(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所列名词题目进行具体解答。(2)共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简答题(1)

2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列题目进行一定理论解答。(2)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材料分析(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所列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解读与分析,根据材料后的具体要求作出相应的回答。(2)共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4.论述题(1)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所列题目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理论阐述。(2)共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三、考试内容 本课程考试范围主要覆盖了18401949年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论、线索、事件和人物。1.从历史演化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近代中国社会的开

22、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2)新社会结构的发生(清政府政治体制与政策的局部调整、洋务运动的展开、私营资本企业的产生、城乡社会的变化)(3)民族危机的加深(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4)民族运动的递进(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爱国运动的高涨、共和革命的兴起)(5)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清政府谋求政治改革、民主革命运动与立宪运动、清政府的覆亡与中华民国建立)(6)社会与文化的新变化(社会阶层的新变动、城市化和社会风俗的变化、文化变革)(7)民初的政治与社会(袁世凯柄政下的民初政局、军阀派系政争与护法运动、社会动荡中的

23、经济与教育发展)(8)社会转折的新取向(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9)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建中外关系、教育、科研与文化的发展)(10)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受挫(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革命的严重受挫与红军长征、左翼文化运动)(11)抗日战争(日本入侵抗日战争的准备、全国抗战的实现、抗战相持阶段的战局和政局、抗日战争的胜利)(12)历史的新转折(战后的政治局势、全面内战的演进、南京政府的败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从专题而论,主要包括下述诸方面内容:(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

24、略,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过程、结果、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4)中国反动统治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阻止中国社会进步。(5)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6)资产阶级革命派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7)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及成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以农村

25、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如全面抗战路线、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三三制政权建设、减租减息、新民主主义理论、整风运动等。(10)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11)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革命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及其活动。(12)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26、13)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成就。6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考试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哲学各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其考试目的在于:第一,考察考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知识状况;第二,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理解、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专业素质和培养潜力。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考试范围(一)哲学的对象、特点、性质和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

27、时代(三)实践的本质与特点;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及其克服途径(四)物质概念;物质的存在方式;意识的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五)辩证法的演变及其变革;唯物辩证法的客观基础与批判本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六)实践与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社会有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七)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文化的分类和一般结构;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八)科学的一般特征

28、和社会作用;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当代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九)认识的本质、结构和基础;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十)价值的本质、基本特性和形态;价值评价的实质、结构和标准;价值评价的合理性;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十一)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发展 615 社会学原理一、考试目标1.考察学生对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思想、主要范畴的了解程度。2.考察学生运用社会学理论把握和分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考试范围(一)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视角(包括与其它学科视角的区别)2.社会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29、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要求:(1)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对象、研究视角有正确认识;(2)能精准把握基本概念。(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4.功能理论、结构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相关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5.互动理论、交换理论(相关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要求:能够围绕“秩序”/“行动-结构”的关系这条主线,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并做到:(1)了解各个理论的发展脉络;(2)了解各个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同一理论内部主要阵营的异同;(3)了解各个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迪尔凯姆、韦伯、齐美尔、帕森斯、达伦多夫、科塞、米尔斯、米德、霍曼斯、布劳等)(三)社会学的主要范畴6.社会化

30、、群体、组织、社区、阶层、制度、文化、社会控制7.社会行为、互动、地位与角色、集体行为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失范与越轨、社会问题、社会发展要求:(1)能精准把握概念;(2)了解与范畴相关的中层理论; (四)社会学知识应用8.社会、城市、乡村、单位制、城乡二元结构9.社会关系、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要求:能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616 法学基础(法理学部分)一、考试要求法学综合课是法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接受法学基础测试的入学考试科目,要求所有的考生对法理学、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

31、际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一)法理学部分1、法学的性质、体系与历史法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法学体系的概念和构成、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法学的基本范畴、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学流派。2、法的概念与体系法的定义、法的基本特征、法的现象与本质、法的渊源和分类、法的要素、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法的效力、法律体系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3、法的起源与发展法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全球化的基本理论。4、法的作用、法治与法治理念法的作用与局限性、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实践。5、法的制定与实施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立法原则、立法程序、司法原则、当代中国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状况、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法律职业的资格和伦理。6、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和权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的变化、权利的涵义、权利的分类、权利行使的原则、权力的涵义、权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