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37.60KB ,
资源ID:777485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748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湛师岭师传播学概论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湛师岭师传播学概论复习.docx

1、湛师岭师传播学概论复习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的定义与特点传播的定义: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语言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4)人类语言具有巨

2、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2.文字发明的意义第一.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第二,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在统一的中

3、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印刷发明的意义(1)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3)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4)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带来的巨大影响。(5)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第三次浪潮信息爆炸: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信息两正在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洪流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

4、社会。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特点:1 产业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 主体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 交易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 贸易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革。第二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巨大变革。电子传播科技、遗传工程、太阳能等

5、新的高科技的发展。(美)社会学和未来学家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能指与所指能指:也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3、符号的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二是被符号涉指的对象,三是对符号的意义解释,也可以说成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即

6、:符号形式媒介关联物对象指称对象关联物解释意义解释关联物4、信号的特点:(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如冒烟是着火的信号,这种对应关系是客观的、具有因果性的联系。(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5、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需借助可感的物质形式。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传播者,传播对象。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2)传达功能。意义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形式,由符号承载,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3)思考功能。思考是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

7、的信息处理过程。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6、意义及其分类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符号的意义的分类:(1)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前者具有相对稳定性,后者较容易发生变化。(2)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区

8、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7、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 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但符号有时并不能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符号本体的意义与传播者的意义未必是一回事。(2)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受到的意义也未必是一回事。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受传者的意义既不等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3)情境意义。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还包括传播行为的

9、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总之,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8、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 G.H.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创始;60年代后H.G.布鲁默等发展。 象征行互动理论:把人看作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的象征行为看作积极、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对揭示人的本质、理解现实生活意义重大。 布鲁默: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三个基本前提:人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意义在“社会

10、互动”过程中产生;意义由人来“解释”。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的要素(1)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2)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可以通过反馈来影响传播者。(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

11、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5)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时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2、几种主要的模式(包括第二节的两幅图)(要能理解这些图说明的是什么问题 各要素间是什么关系)(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五W”模式,“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Who,says what,in which

12、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B、香农韦弗模式/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造源、接收到的信号、接收器、讯息、信宿。描述电子通信过程。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

13、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直线模式的缺陷:1、 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2、 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A、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1、没有传播

14、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2、模式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 (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缺陷:1、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现实情况不符。2、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

15、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个模式也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社会系统模式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这个模式告诉

16、我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模式说明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系统,这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的作用之中。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

17、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条件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2)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内容: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该系统各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a.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及媒介性质的约束力等);b.影响和制约受众的因素(受众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体影响、社会环境、媒介内容的效果、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c.影响和制约媒介和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

18、工、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受众对媒介的印象)。该模式表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解释任何一种传播活动都要全面系统分析,不能轻下结论。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两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互动的介质时信息“有意义的象征符”2、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

19、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3、库利镜中我理论(美)社会学家C.H.库利社会组织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它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多方面,个人的“镜中我”也越清晰,对自我的把

20、握也就越客观、准确。4、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4)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

21、条基本的生命线。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标和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2、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

22、什的实验。判断线段是否相等。原因:(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2)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3、组织的特点组织:广义上,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结合而形成的同一整体。狭义上,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组织的目标更明确、更系统,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23、组织的结构特点:(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指挥管理制度。4、组织传播的功能组织传播的功能:1)内部协调2)指挥管理3)决策应变4)形成共识5、组织内传播的渠道组织内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纵向传播分为下行传播(自上而下)和上行传播(自下而上)。横向传播: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特点:1、交流的信息广泛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正式渠道体现组织成员作

24、为“组织人”的特点,非正式渠道体现作为“社会人”的特点。6、组织外传播活动组织外传播,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信息输入: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是否拥有一个迅捷可靠的信息系统,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POS系统。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宣传(PR):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公共活动以引起大众传媒的注意和报道、主办新闻发布会等为传媒提供报道材料,是现代公关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组织体开展公关宣传的最终目的是广泛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

25、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非商业广告和商业广告。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企业标识系统(CIS) 宣传:企业表征系统。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三个要素构成: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行为规范标识;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CIS宣传主要是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第七章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定义与特点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

26、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任何人只要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意义的消费。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大众传播的单向作用的性质为它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赖

27、特的四功能说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提出“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2)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3)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4)提供娱乐。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这种地位赋予功能,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主要来自于它的公开性。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

28、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4、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人的行为也就是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1)客观环境本身2)人对环境的认知3)人的行为4)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人的行为决策是建立在环境认知的基础上的。变化:传统社会里,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建立在“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上。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现代社会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的范围,必须通过大型媒介系统去把握。大众传播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

29、,而是环境的再现,或叫信息环境。5、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1)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符号。2)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3)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传统社会,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处于重合状态。大众传播系统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则与客观环境产生了分离,成了不同于环境本身的“二次环境”,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

30、的优势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信息的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了解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地球村三个著名观点:1、媒介即信息2、媒介:人的延伸3、热媒介和冷媒介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2)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

31、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3)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局限:1、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2、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