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一、职业教育学 选择题1.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依据( C ) A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B人才结构理论 C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D社会人才需求和国民经济结构2.专业设置必须具有前瞻性,才能克服因人才培养周期性而导致的教育滞后性,这反映了专业设置的( D )原则。 A.发展性原则 B.需要性原则 C.统筹性原则 D.适度超前原则3.旨在了解学生学习一个课题、一个单元的结果,作为改进后续教学和学习的参考是( 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预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是( A ) A.癸卯学制 B.学徒制 C.壬戌学制 D.
2、壬子癸丑学制5.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是( B ) A.职业知识素质 B.职业能力的获得 C.职业意识的形成 D.职业道德6.既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属于德育原则的( A )原则 A.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知行统一 D.说服教育7.社会人才需求和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机构体系的( A )依据 A.现实 B.理论 C.内在 D.参考8.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方式不包括( D ) A.更新内容 B.拓展功能 C.推陈出新 D.专业规划9.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
3、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 C ),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A.技术教育法 B.巴尔福尔教育法 C.史密斯修斯法 D.魏玛宪法10.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多部门、多行业通过共同协作而完成的事业体现了职业教育的( A ) A.协同化 B.全民化 C.办学层次高移化 D.国际化1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 C ) A.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 B.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C.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制、学历 D.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人是( C ) A.卡斯维尔 B.坎贝尔 C.泰勒 D.斯腾豪斯13.求职者在初次就业或转
4、换职业时所出现的失业现象是( D ) A.短暂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技术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二、名词解释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受教育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为基础,选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某些活动组成活动单元,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设计各单元活动作业的课程类型。3.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指的是职业教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追求。4.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5.职业
5、教育科学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揭示职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活动。6.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多必须具备的并且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7.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內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8.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辑,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9.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准则、规范的理解和掌握。10.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三、简答题1.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
6、则(5个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整体性选择 3.开放性原则 4.发展性选择 5.可行性原则2.专业设置的步骤(6个步骤)(一)开展社会调研(二)职业专业分析(三)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五)教育资源分析(六)专业规划3.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规律(6点)一般来说,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三个,即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以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一)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二)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以真实性评价为主4.简述教学方法的类型(5个方法)(一)以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三)
7、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五)以情感熏陶为主的方法5.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4个方面)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多必须具备的,并且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职业能力的获得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个体自我意识在职业领域的体现,是个体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道德6.职业教育特点(5个特点)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7.专业设置的内容(一)确定专业培养的目标与培养规格。(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三)配置图书
8、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四)明确修业年限8.职业学校德育方法有哪些(5种方法)(一)榜样示范法(二)心里辅导法(三)职业指导法职业指导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四)行为训练法(五)自我修养法四、论述题1.论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依据学生答案可酌情给分)(8个化)一,课程导向能力化二,课程目标多元化三,课程范围广域化四,课程实施实践化五,课程结构模块化六,课程管理弹性化七,课程评价标准化八,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化1.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1)教学对象的复杂性(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以上三点分别进行论述,每一点满分5分,根据大体内容可酌情给分)1教学
9、对象的复杂性职业学校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象年龄、阅历层次的复杂性。职业学校有青年学生,也有青年从业者,还有工作多年的成年人;二是教学对象学习、心理状况的复杂性。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以及对所学专业(工种)的认识、情感等有着较大的差异,自然就存在着各种各样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增加了教学的复杂程度。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实践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展开都以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为标准。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从学习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
10、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因此,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实习、实践的环节与要素,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就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还是教学手段的选用,都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征。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获得一种能满足某一职业或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而不是追求理论水平,也不是学历文凭。因此,其教学内容应该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程序性知识涉及经验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该类知识也称为过程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涉及事实、概念、规律、原理方面的知识,主要用
11、于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未来工作岗位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使学生掌握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2.谈谈你对“双师型”教师含义的理解。围绕“双师型”的内涵进行答题,答出我国学者对此提出的三种观点(“双证书说”、“双资格说”、“双层次说”)并加以阐述便可得满分。关于“双师型”教师定义,许多学者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工程
12、或技术职称;二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技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三是“双素质型”或 “双能力论”,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或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认为是“双师型”教师。第一和第二种观点,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比较直观、简洁,一目了然,容易评价、判定、操作。但这种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简单地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 +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若依此指导实践,将会给职业院校“双师型”
13、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是一些职业院校将“双证”持有者首肯为“双师”。其实,有些教师持有的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如持有会计师证书的教师,讲的是市场营销课。二是有些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完全是通过书本学习,再通过理论考试获取的,缺乏实践性。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的证书就不一定代表持有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甚至有些技师、工程师也只是通过理论考试来获得。三是由于职业院校重视教师的“双证”,导致一些老师不择手段地获取另一不中用的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枪手”代考等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第三种观点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着手,对“双师型”教师概念
14、进行理性的准确解释,它概括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适用于所有课程和全体教师。缺点是内涵的实践性不明确,实践性的外延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不强,若是没有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必然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或“口号”上。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职业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职业院校情境中 学 与 教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2.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称之为 教学策略 。3.根据迁移的内容,迁移可以分为 特殊迁移 和 普遍迁移 。4.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 一定教材 三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
15、相作用的关系,三者构成一个“互动系统”。5.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 刺激 与 反应 之间的联结。6.威特金(H.A.Witkin)将个体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 场独立型 。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在给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呈现教学任务时,中等难度 的任务是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8.职业院校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要素概况为文化心理素质、 专业心理素质 、 人格心理素质 、和社会心理素质四个小方面。9.精加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例、推理或联想,以达到 长期保持 的目的。10.阿特金森将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 力求成功 的意向和 避免失败 的意向。11.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 。12
16、.内驱力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产生的力求恢复 稳态 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13.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矫治、 预防 和 发展 。14.职业院校学生情绪的内隐性与闭锁性,是他们 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的结果。二、名词解释1.常模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2.教师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其实是对学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有把握的判断,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注与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综合情感的表现,它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学生深沉的爱。
17、2.同化教学观奥苏伯尔在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渐进分化、综合贯通”的同化教学理论,即主张教学要遵循一般到个别,再呈现具体材料以重组学生认知结构要素的教学顺序,并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4.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素质测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综合利用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人才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能力、气质、个性特征、职业倾向等素质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估。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18、。6.强化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1)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2)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既有正向的(加给有机体环境刺激),也有负向的(从有机体环境中取走刺激)。共产生4种基本结果,加上没有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强化结果是引起行为出现频次大幅增加。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7.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
19、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三、简答题1.简述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6个途径)(P35)(1)营造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2)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宣传力度。 (3)把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4)进行专门的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进行必要的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 (6)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2.简述课堂管理策略有哪些(4个策略)(P165)(1)明察秋毫:指教师使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没有漏掉任何一件事。 (2)一心多用:同时跟踪和监督几个活动。 (3)整体关注:
20、教师使尽量多的学生投入适当的班级活动中。 (4)变换管理:教师采用适当而灵活地进度并多样化的变换活动。3.简述促进职业心理健康的策略(P213)(1)指导学生了解自我。帮助学生认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完善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理念。 (2)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毕业生做好定向、定点、定位、定心的工作。 (3)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开展就业技巧指导,心理辅导需要做到职业指导与思想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4)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4.简述新型的教师角色有哪些(4个者)(P61)(1)民主型的组织者。 (2)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3)学生学习的协作者。 (4)
21、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反思者和研究者。5.简述如何应对和矫正问题(P168)(1)教师积极地关注学生: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威严与高傲,理解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2)行为矫正:系统地应用先前的刺激及其后果来改变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3)发挥班级团体的作用:建立班级团体之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团体规范,引导班级团体成员彼此合作并承担责任。(4)积极争取与家长的合作:如家访、请家长到学校座谈、电话、互联网等方式,积极争取家长与学校的合作。6.简述职业选择的心理障碍有哪些(6种心理)(P209)(1)自我认知失调。 (2)焦虑与恐惧心理。 (3)悲观怯懦。 (4)消
22、极冷漠与自卑。(5)依赖心理。(6)从众心理。四、论述题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一、教师教学思想的新定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揭示的客观事物与人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原有的知识观、学生观。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1)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2)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3)随机进入教学: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2.某职业学校4名计算机专业
23、实习生,学校为其联系了福建某电子电器公司定岗实习。这4名学生实习不到3个月时,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流水线作业单调,工资待遇低,想找一份工资收入高或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在不给企业打招呼的情况下,擅自离职到别处自找工作,但屡屡碰壁。根据上述材料和你自己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了解情况,试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的现状,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现状:当代的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价值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只是其中的少部分学生受到家庭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偏离了方向和轨道。当前不少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审视自己,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24、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能力的实际情况,追求超越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的职业。求职过程中很少考虑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更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求解决眼前问题,从而造就了择业意愿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原因:(1)家庭影响:家庭对孩子职业态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素质等方面都对孩子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父母的职业是影响青少年职业选择的直接因素,父母的职业态度不同,使得孩子的择业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学校教育:学校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职业态度的主要场所,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职业态度教育,他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继续与提高
25、(3)社会环境:社会作为一种客观因素,它对态度的改变起着强有力的作用。(4)个体心理因素:个性与工作越匹配,人们就越能获得满意,个性的结构决定了一个人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偏向不同的个性。3.试述如何利用学习活动以外的诱因促进学生的学习。一、有效实施外部强化:(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2)采用小组强化(3)把握强化的度(4)变化强化程序(5)针对学生的需要强化二、合理使用奖惩 :奖励和惩罚是两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三、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了解自己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的愿望。四、开展适度的竞赛活动:学习竞赛是用来鼓励进取,战胜懈怠,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
26、获取良好成绩的一种学习方法。五、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学习过程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这主要依赖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4.刚入职的使用生在心得单位有时因人面不熟遭冷落、受排挤,甚至受委屈。有些试用生往往克服不了这些暂时的困难,受不了这份气,于是思路动摇,又听说别的单位报酬高,别人在那儿干的很好,不妨去试试。没料到那儿一试也不过如此,于是又觉得很后悔。这样一来二去,不仅耽误了宝贵时间,更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你掌握的心理理论,如果你是一名试用生,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有哪些心理调适技巧?心理准备:首先要清楚试用期究竟“试”什么。一试工作态度、二试工作方
27、法、三试职业毛病。另外熟悉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企业、部门、岗位。这主要包括:(1)了解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2)了解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关注公司战略发展(3)关注职业机会,熟悉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4)熟知工作程序和环境。心理调试技巧:(1)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努力“享受”压力。其次是为自己做好职场压力管理。最后是要学会使用“减压法”(2)妥善处理人际关系(3)调整就业心态:行动的心态、给予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包容的心态。(4)正确定位自己:要学会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5)勇于承担责任:在工作中保持一份高度的责任心,千万不要采取消极的态度。期末复习题职业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职
28、业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职业院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2.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称之为教学策略。 3.根据迁移的内容,迁移可以分为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4.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 职业教学环境 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三者构成一个“互动系统”。 6.威特金(H.A.Witkin)将个体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 场独立型 。 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在给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呈现教学任务时, 中等难度的任务最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8.职业院学生情绪的内隐性与闭锁性,是他们 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的结果。9.职业院校教
29、师心理素质的结构要素概况为文化心理素质、专业心理素质、人格心理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0.精加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例、推理或联想,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11.阿特金森将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意向和避免失败的意向。 12.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称之为教学策略。 13.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 。14.内驱力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或者不平衡状态而产生的力求恢复 平衡状态 的一种内在推动力。15.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矫治 、 预防 和 发展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所谓个性差异,是指人
30、们在 与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 A 】A.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 B.智商与情商 C.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D. 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2.职业态度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 ABD 】A.顺从 B.认同 C.执行 D.内化 3.职业院校教师心理素质结构要素概括为 。 【ABCD 】A.文化心理素质 B.社会心理素质C.专业心理素质 D.人格心理素质4.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包含 。 【 ABC 】A.对教师角色有合理的认知 B.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C.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D.在纷繁复杂的角色中不存在角色冲突5.自我实现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提出的。
31、【 B 】A.班杜拉 B.马斯洛 C.阿特金森 D.杜威6.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 B 】A.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C.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 D.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7.职业兴趣测验是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主观性方向,反映了和个体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 【 A 】A.职业特点 B.能力特点 C.兴趣特点 D. 环境特点8.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包含 。 【ABCD】A.较强的独立性 B.兴趣定向较早 C.自我效能感低 D.注重技能性 9.职业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职业院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A 】A.学与教 B.教师和学生 C.学习 D.教师10.运用复述策略对学习陈述性知识有极大好处。以下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