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04.52KB ,
资源ID:777176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717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docx

1、版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阶段特征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时空坐标整体感知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2、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一、政治上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1夏、商、西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约公元前2070年前770年)(1)王位世袭制: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2)分封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3)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

3、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血缘为标准)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改革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3.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君主专制制度秦朝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

4、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君主专制得以加强。(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3)选官制度战国、秦朝和汉初: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这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

5、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4)监察制度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监理国家监察事务。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二、经济上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1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6、、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土地制度: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2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3商业(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

7、垄断。(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5)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2)秦汉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三、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2春秋战国时期(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

8、、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3)文字、文学艺术: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小篆成为官方文字。4两汉(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科学:造纸术、九章算术(数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学)和氾胜之书(农学

9、)等。(3)文学: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1先秦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1)与经济:分封制是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两者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支柱。(2)与思想文化: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克己复礼”成为孔子主要的政治诉求。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反映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1)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出现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2)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

10、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3)思想文化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反映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1)从经济上看: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正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2)从思想上看: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

11、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4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

12、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5从社会现象角度考查统治政策的调整(1)从抑商政策角度考查对秦汉商业措施的认识。如汉代推行盐铁官营及专卖制度,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要从统治稳定与商业发展角度,辩证地评价统治者实行专卖制度的影响。(2)从土地兼并角度考查汉代统治政策调整与庄园经济的特点。如汉武帝时通过刺史制度监督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汉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扩大和集体耕作模式的形成等。6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改革官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中外朝的中央机构;地方上,设置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颁布“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

13、决;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封建王朝达到鼎盛。(2)经济: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从经济上巩固了政治统治。(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考向一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真题引领已考视角1命题点:周代青铜器铭文的历史价值(2019全国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

14、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2命题点:运用时空逻辑分析周代的历史文化现象(2019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

15、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C项。3命题点: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战国时期经济的影响(2019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

16、,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预测演练待考视角1预测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9濮阳二模)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 B家国同构C神化王权 D忠孝同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西周

17、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家国同构,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王权,略带部族色彩,故C项错误;忠孝同义是在中央集权建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预测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实行分封制的目的(2019怀化三模)下表是关于古代分封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原文 出处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记黄帝本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荀子儒效篇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

18、番君芮为长沙王。” 汉书高帝纪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棡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 明史本纪太祖A.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B分封的依据是要有功于王朝C分封时主要赐予封地和爵号D推行分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D根据材料“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不能确定是分封制,且分封制实行于西周,故A项错误;“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不能体现有功的表现,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人口,故C项错误;分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3预测点:以

19、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古代传统文化价值(2019合肥三模)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强化了人伦秩序 D发展了小农经济B根据题干“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可知,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与当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故B项正确。考向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明的转型真题引领已考视角1命题点:以家国情怀为引领考查传统科技文化的特点(2019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

20、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2命题点: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2019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

21、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C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

22、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产,故排除D项。3命题点: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2019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23、预测演练待考视角1预测点: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2019新疆二模)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礼贤下士,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吴起为西河郡守。战国时期的招贤养士之风,可以说是由魏文侯开启的。这体现出当时的发展趋势是()A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唯才是举取代德才兼备D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度B材料说明任人唯贤的现象开始出现,故A项错误;任人唯贤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科举制的建立说明唯才是举取代德才兼备,故C项错误;启继承王位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D项错误。2预测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春秋战国时代

24、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D根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3预测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2019荆州质检)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A集

25、权行政体制建立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B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司法体制,与集权行政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传统治国政策“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体现出“礼治”,而新法“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是“法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新法内容体现统治者利益,商鞅治国立足于赢得争霸战争,故D项错误。考向三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真题引领已考视角1命题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对古文献史料的认识(2019全国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

26、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C从官修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2命题点:以家国情怀为引领考查传统科技文化的特点(2019全国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B材料中的“文书”泛指古代的国家档案文献,文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

27、的文书,意味着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B项符合题意。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前代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排除D项。3命题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从儒学经典认识儒家思想的渊源(2019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28、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

29、,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4命题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汉代地方吏治(2019全国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A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材料体现了汉宣帝高度重视郡太守的作用,而郡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所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郡太守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没有提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宣帝的观念而非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C项;D项内容在材料中未提及。5命题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汉代外戚干政(2019全国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