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53KB ,
资源ID:77641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641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脑电图的基本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docx

1、脑电图的基本知识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频率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Hertz)。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

2、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 频率=30/波宽(mm)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

3、不易区分8Hz及7Hz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最好用专用尺测量。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此频率就是个波的频率数。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间。分为若干频率组叫频带(Frequency band)。用希腊字母为代表。频带(Delta band) 频带(Theta band) 4-7Hz频带(Alpha band) 8-13Hz频带(Sigma band) 14-17H

4、z频带 (Beta band) 18-30Hz频带 (Gamma band) 30Hz在临床上常将、及频带统称频带。这些频率的波均可见于正常人。因此仅就频率本身而言并无正常与否的含义。考虑到不同频带在头颅各区的分布及所占的百分比(指数,Index),再加波幅的差别,才能区分正常与否。波幅波幅(Amplitude)是电位差的大小,也就是电压的高低。单位为微伏(V),1V=10-6V。所以脑电活动是非常微小的电位。其测量应从波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波谷,其高度与定标的高度比较即可得出微伏数,即“从峰到谷”。一般常用的定标为5mm=50V,即1mm=10V此时用测出波高的毫米数乘以10即为此波的波

5、幅数。如波高为6mm,波幅为60V。如用1mm=7V的定标,则波高6mm时波幅为42V。就临床脑电图而言,波幅的具体数值不易准测定。临床上将波幅分为高、中、低三级:低波幅 50V或75V仅就波幅而言亦无正常与否的意义,应结合不同频率的波幅差别以及头颅前后波幅的不同才能考虑是否正常。波形波形(Form)指一个波的周期内电位差的变动形。简言之即波的形状。一、 单形波(Simple wave):由一个上升枝和一个下降枝组成的波。正弦样波(Sinusoidal wave):上升枝和下降枝光滑对称,波顶园钝类似正弦曲线。正常的波,快波,波均为正弦样波,形也可以是正弦波。棘波(Spike):上升枝陡峭,下

6、降枝稍有坡度,并有一小的正相成分,而后回到基线。如用莹光屏显示或计算机分析,在棘波开始前变有一极小的正相成分。周期100V),如为低中波幅者称之为小棘波(SSS,Small sharp spike)。根据位相可以分为负相、正相及双相棘波。负相棘波源于靠近记录电极的部位,因而有一定定位价值。而正相及双相棘波由远处或深部传导而来。尖波(Sharp):波形与棘波相似。唯一的不同是时限较宽80-200ms。其临床意义与棘波相似,但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在非快速眼动相睡眠(NREM)第期,在双顶出现同步对称的负相尖波,称双顶尖波,为此期睡眠之标志。正常新生儿在额部可以有尖波。而棘波不见于健康人,仅见于早产

7、儿或8周以内新生儿的额部或弥散性出现。棘波和尖波唯一的区别是时限长短,即大小或小于80ms(70ms),在纸速为30mm/秒时近似于2mm,所以在测量时以2mm为准。如波宽小于2mm为棘波,大于2mm则为尖波。在辨认棘波或尖波时应注意与背景活动有显着的差别,如难以与背景活动区分时,则不能确认为棘波或尖波,如背景活动为尖样波或高幅快波时。如果在全部描记(不少于30分钟)中仅出现一次亦难于肯定其临床意义。棘波或尖波最常见于癫痫。但亦可见于其他不合并惊厥发作的疾病如肿瘤、外伤、炎症以及变性疾病,甚至健康人。所以不能与癫痫划等号,必须结合临床才能明确其临床意义。棘波或尖波也不是诊断癫痫的唯一根据。所以

8、不能称之为“癫痫波”。三相波(Triphasic wave):此波三次通过基线,第一相为较小的负相波,常为尖波,第二相为正相波,波幅常较高,第三相为一负相波,波幅高于第一相。在三相中第二相波幅最高,频率为2-3Hz。三相波最常见于代谢性脑病如:肝、肾功能衰竭以及各种原因的缺氧。均出现于意识障碍时以及背景活动异常时。成节律的三相波有时易与棘慢复合波相混。故1950年曾以钝棘慢复合波(Blunted spike and wave)命名三相波。两者之区别在于三相波有明显的正相成分,亦即从基线向下的成分,而棘慢复合波全部成分为负相或正相。二、复合波(Complex wave):由一个以上单形波组成。应

9、作为一个波测量其波幅、频率。复形波:波上重叠有或频带内的小波。见于健康人枕部单个复形慢波以及皮层下病变使丘脑皮层投射受到损害,而皮层的损害相对较轻时。棘(尖)慢复合波(Spikesharp and slow wave complex,spikesharp and wave):由一个棘(尖)波及一个1-5Hz的慢波组成。典型者波幅100-200V,最高可达500V。棘(尖)成分在前,其后紧跟一个园顶正弦样慢波。但棘(尖)波变可在慢波之后或叠于慢波之上升枝或下降枝。不同频率的棘(尖)慢复合波有不完全相同的临床意义。3Hz棘慢复合波:最常见于失神发作,呈节律出现于两半球,两侧同步对称。也可见于癫痫其

10、他类型发作,偶见于非癫痫性疾病。棘(尖)慢复合波:曾称之为异型小发作或小发作变异型。这个名称现已不用,因其包含了临床意义而且对此种频率较慢的棘(尖)慢复合波的误解。实际上与小发作无关。最常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4-5Hz棘慢复合波:常见于癫痫。6Hz棘慢复合波:波幅较低,棘波常夹杂于两个慢波之间,呈小的尖波状多见于健康人尤其是青少年困倦时。多棘慢复合波(Poly spike and slow wave complex,polyspike and wave):一个以上棘波与一慢波组成。常为散在单个出现,两侧同步对称。多见于肌阵挛发作。K复合波(K-complex):为一高波幅1

11、Hz右慢波,继之以12-14Hz节律。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相睡眠、期受到声音刺激时,亦可自发性出现。两侧应对称同步。手套型波:出现于睡眠中由额部最后一组睡眠纺锤组成的复合波,其最后一个波为6-12Hz,类手套之拇指。亦可见于锥体外系疾患。位相位相(phase),亦称极性。以基线为准的波幅随时间而变的相对关系。位于基线以上称为负相,位于基线以下者称为正相。由于脑电图描记所表现的正相或负相并非皮层电活动的真实极性,故不宜称之为阴性或阳性。脑电图仪所用的放大器为差分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er)。其输出信号的位相不仅与输入信号的位相有关,而且也与进入放大器的那一个输入端有关。下列

12、规则决定描记时脑电活动的位相。进入放大器输入端1的负相信号使记录笔向上偏转(负相)。进入放大器输入端2的正相信号使记录笔向上偏转(负相)。进入放大器输入端1的正相信号使记录笔向下偏转(正相)。进入放大器输入端2的负相信号使记录笔向下偏转(正相)。两个位相相反的信号分别进入输入端1和2,其输出信号为两个输入信号的和。两个位相同的信号分别进入输入端1和2,因互相抵消没有输出信号。如两个信号位相相同,而波幅不同,此时输出信号为两个信号之差。由此可见脑电图所表现的负相或正相为放大器对信号处理的结果,并不能代表皮层电位的真正极性。虽然如此,位相在双极导联的定位中是相同的。但从额到枕可以有900的位相差,

13、即相差半个波。位相相同称之为同步,位相不同为不同步。在双极导联时如相邻两个放大器(记录笔)间有公共电极,而分别进入一个放大器的输入端1,及另一个放大器的输入端2(双极导联时:Fp1-F3,F3-C3,P3等)。在有限局性电活动异常时(如占位性病变,限局性癫痫灶)可能出现位相倒置。即在相邻的两笔间出现的慢波或异常波的位相差达180O,位相完全相反。出现方式正常各频段的脑电活动以及异常脑电现象均存在以什么方式出现的问题,不同的出现方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一、 波(wave):以单个形式出现。二、活动(Activity):数个相邻的波在频率、波形及位相上有相似之处时称为活动。三、节律(Rhyth

14、m):三个以上频率、波形及位相均相同的波连续出现,波幅可有周期性变化。健康成年人清醒安静状态下枕部节律以及睡眠中的睡眠纺锤,波幅从低逐渐增高,又从高逐渐降低呈纺锤状。从持续时间上分为:1 短程:持续时间在1秒以内。2 中程:持续时间1-3秒。3 长程:持续时间在3秒以上。四、散在(Random):以单个波的形式无规律的出现。五、偶见(Episode):在全部描记中仅出现1-2次。六、周期性(Period, Cycle):某种脑电现象呈有规律的间隔出现。七、同步性(Synchronous):两半球相应区或同半球的各区内脑电活动的出现或消失在时间上完全一致。八、非同步性(Asynchronous)

15、:两半球相应区或同一半球的各区内脑电活动的出现或消失无固定的时间关系而且不一致。九、爆发(Burst或Paroxysm):某种脑电现象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并突出于背景。频率,波幅及波形与背景活动明显不同,波幅显着增高,与背景差异明显。可以是异常波的爆发如棘波、尖波或棘(尖)慢复合波。也可以是慢波、快波甚至波。十、高度节律失调(Hypsarrhythmia):杂乱出现于两半球的不规则不同步高波慢波、尖波及棘波爆发。主要见于婴儿痉挛。出现部位一、 广泛性(Generalized):遍及两侧半球区,基本对称。二、弥散性(Diffuse):遍布两侧半球各区,非对称性。三、对称性(Symmetry):两侧

16、半球对应区的某种脑电活动呈同步性出现,而且在波幅、频率及波形方面两侧相似。四、非对称性(Asymmetry):两侧半球对应区的某种脑电活动在波形、位相、频率及波幅等方面均不相同。甚至出现次数亦不同。五、一侧性(Unilateral):仅见于一侧半球的脑电活动。六、限局性(Localized):仅见于一侧半球某一区域或某些区域的脑电活动。生理反应性(Reactivity)在描记脑电图过程中给予生理性刺激或令病人心算观察其脑电图的变化。最常用的声光刺激。以睁眼作为光刺激已成为常规观察项目。在描记中令病人睁眼前视10秒,而后闭目,反复三次。睁眼可以认为是单一刺激。在睁眼时由于光刺激使皮层电活动去同步

17、化,表现节律消失,代之以低波幅快活动。称之为节律抑制或节律阻滞,是正常反应。健康人节律阻滞之程度可以不同,并且与年龄密切相关,如下表年龄 3 7 12 20 60部分阻滞(%) 100 100 72 29 30完全阻滞(%) 0 0 28 71 70健康人两侧阻滞之程度相同,少数健康人于节律阻滞的同时在中央区出现7-11Hz节律。盲人睁眼时节律不受阻滞,反之癔病性盲的病人其反应与正常人无异。异常反应有:一、 节律受阻滞的程度两侧不一致或一侧无阻滞。节律阻滞程度轻或无阻滞侧为异常。二、睁眼后波波幅对称性增高或不对称性增高。三、睁眼后或闭目后即刻出现癫痫样波。四、有限局性多形性慢波的病人,在睁眼时

18、不受影响。而继发于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时的双额节律性活动(FIRDA)或双枕节律性活动(OIRDA),在睁眼时常受阻滞。因而睁眼可使限局性异常为突出。五、健康成年人节律阻滞的潜伏期为秒,闭目后节律立即恢复或经秒的后作用期后方恢复。如潜伏期或后作用期延长为异常。但在临床脑电图描记中由于检查方法欠精确,因而此项指标无实际意义。诱发(Activation)在描记脑电图过程中给予非生理性刺激,使诱发前未出现或不明显的异常变为明显。过去曾有很多诱发方法针对癫痫,脑血管疾病或颅内占位性疾病。近年来由于CT、MRI的出现以及脑电图监测技术的应用取代了很多诱发方法。一、 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

19、n HV):在描记脑电图过程中嘱病人闭目用力深呼吸,每分钟20-30次,大约每分钟换气约20-50立升。2-30分钟后血浆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至毫升%,产生轻度呼吸性硷中毒。呼吸时头及肩尽量保持不动以减少伪迹。健康成年人过度换气中节律更有规律,波幅增高,持续时间更长。一分钟后部分健康人(成年人约为10%,儿童约为80%)在额及中央区或全头出现节律,可逐渐变慢至节律,波幅亦可逐渐增高(可达300V),此种反应称为慢波建立(Build up ),儿童更为明显。此种反应不应视为异常,更不能作为癫痫的诊断依据。过度换气停止后30秒内应恢复至背景活动。此种反应除与年龄有关外与血糖水平有关。在过度换气中部分人

20、可有头昏、手足麻木等不适感,停止后即消失。除严重心肺疾病及颅内压增高为禁忌外,过度换气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但婴幼儿及意识障碍病人因不能合作亦不能作此项检查。下列表现为异常:高波幅慢波在过度换气开始后30秒内出现,或停止后30秒仍未消失。慢波两侧不对称或仅出现一侧或仅出现于某局部。过度换气中或停止后即刻出现癫痫样波如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其中尤以3Hz棘慢复合波最为敏感,时常合并临床失神发作。但在健康儿童中%在过度换气中可以出现异常波。二、闪光刺激(Photic stimulation):病人安静闭目,于眼前30公分置1只10万烛光的白炽闪光灯,每次光照持续10毫秒,以不同的频率顺次刺激。每

21、个频率刺激10-20秒,两次刺激间休息20-40秒。常用的闪光频率为1、3、6、9、12、15、18、20、25及30Hz。闪光刺激中的反应有:节律同化或光驭(Photic driving):在闪光刺激中枕部脑电活动的基本节律可以变为与闪光频率一致的频率。也可以呈闪光频率的1-2倍,叫谐振节律同化(Harmonic driving),或为闪光频率的1/2、1/4叫分数谐振节律同化(Subharmonic driving)。健康成人的节律同化常出现在闪光频率为频带范围内,儿童则多在频带范围内。正常人出现率在68%-100%。如两侧节律同化不对称或一侧无同化为异常。非爆发性慢波:5-8岁健康儿童1

22、2%于闪光刺激中出慢波,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爆发性反应:在闪光刺激中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或多棘慢复合波。可见于健康儿童,1-15岁出现率为,亦有高达%的报告。健康成人的%在额部出现棘波,%顶枕部可有慢波爆发。光肌阵挛反应,光肌源性反应(Photomyoclonic response, PMR;photo-myogenic response)于闪光刺激中头面部肌肉、主要在眼睑出现肌阵挛,同时在脑电图有多发棘波或肌电伪迹,神志清楚。同时有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闪光停止上述表现消失。可见于5%的健康成人及焦虑病人。可能为肌阵挛的唯一证据(不一定是癫痫性肌阵挛)。光搐搦反应,光

23、阵发反应,光惊厥反应(Photoconvulsive response,PCR;photo-paroxysmal response,photo-convulsive response):在闪光刺激中意识不清、惊厥或肢体阵挛发作。脑电图可有三种变化:1 额、中央区出现棘慢复合波爆发。69-75%有此反应者为癫痫。4-10%的 癫痫病人及25%的失神发作有这种反应。不见于正常人。2 颞顶枕部慢波爆发,47%癫痫,53%为非癫痫性疾病。亦可见于%的健康人。3 可疑棘波、棘慢复合波。闪光刺激中波幅不等,如两侧相差50%为异常。增高侧还是降低侧为异常则应参考背景活动。三、药物诱发:癫痫的基本机理为“惊厥

24、阈”低下。50-60年代曾根据此机理,静脉缓慢注射小量致痫药如戊四唑(Cardiazol)或贝美格(Bemegride Hegimide)作为诱发方法用于癫痫的诊断。但惊厥阈个体差异明显,某些健康人也可能出现爆发反应。所以目前认为在药物诱发中出现两侧同步症关才有诊断价值。目前24小时磁带记录监测以及录像和脑电图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诱发已很少应用。录像脑电图技术video-EEG脑电图概念 脑电图:记录神经元的生物电。 脑电图的作用: 癫痫病: 诊断、鉴别、治疗、随访 重症脑病监测:床旁、手术室、ICU 麻醉:手术、治疗(戊巴比妥昏迷) 睡眠研究重要概念 癫痫与发作:epilepsy,se

25、izures 癫痫样波epileptiform wave:与癫痫病人 的特异性脑电图改变相同的脑电图异常。棘(尖)波、棘(尖)慢发作间期与发作期 不完全相同,各 有特点脑电图异常的方式1.背景异常:记录过程、清醒、睡眠 2.癫痫样波录像脑电图的发展 有纸录像合成 无纸录像合成 全数字化70年代: 有纸录像合成80年代: 无纸录像合成90年代后期:全数字化录像脑电图24小时数字化动态脑电图的优点(1)传统AEEG采用盒式磁带记录仪,只有48个电极。 数字化AEEG就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采用18个导联; 其次,使采集时间随意控制,可以持续记录超过24小时;数字化动态脑电图的优点(2) 第三,脑电波均以数字化储存于移动硬盘中,描记过程仅采用参考导联方式 ,而在回顾时却可以随意切换导联,调整波幅和扫描速度,使癫痫样放电等异常EEG的确认和定位更为方便。 可很方便引入智能脑电图分析技术,如应用棘、尖波自动分析软件,偶极子定位软件等。数字化动态脑电图的优点(3)? 第四,脑电图与常规记录的数字化脑电图质量无异,可用普通数字化脑电图软件分析。 第五,脑电资料保存方便,可永久保存,所需存放介质少。 第六,脑电资料很方便在计算机网络上远程分析、会诊和交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