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65.39KB ,
资源ID:77630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630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掌握内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掌握内容.docx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掌握内容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平均含氮量。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 C、H、O N和S。有些蛋白质还 含有少量的 P、Fe、Cu Mn Zn、Se、I等。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 16%2、 20种氨基酸的结构及三字母英文缩写。 (P9)含羟基的氨基酸:Ser、Tyr、Thr,其易被磷酸化。含硫的氨基酸:半胱氨酸(-SH)、胱氨酸、蛋氨酸(-SCH3,又叫甲硫氨酸)。芳香族氨基酸:Tyr、Trp、Phe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酰胺基团 (-C0NH2)脯氨酸:属于亚氨基酸(-NH-)酸性氨基酸:Asp、Glu碱性

2、氨基酸:Arg、Lys、His3、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1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 在某一 pH的溶 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2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质: 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3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 570nm处。4、 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维系其稳定的化学键。1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of

3、 protein ):指蛋白质多肽链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即氨基酸的线性序列。在基因编码的蛋白 质中,这种序列是由 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一级结构主要的化学键:肽键2多肽链的局部主链构象为蛋白质二级结构 (seco ndary structure of protei n) :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 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维系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氢键3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主要的化学键 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 、Van der Waals

4、力。4含有二条以上多肽链的蛋白质才可能具有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是氢键和离子键-非共价键5、 肽单元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肽单元:参与肽键的 6个原子Ca 1、C、ON H、Ca 2位于同一平面,此同一平面上的 6个原子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peptide unit )。这一平面又被称为肽平面 (peptide plane) 或酰胺平面(amide plane)。肽单元是肽链折叠盘曲的基本单位。二级结构的类型: a -螺旋、3 -折叠、3 -转角、无规卷曲6、 蛋白质超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亚基、

5、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超二级结构: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被称为超二级结构。模体:是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分,其中一类就是具有特 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一个模体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亚基(sub un it):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 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单独的亚基一般没有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等电点:在某一 pH值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

6、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 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l )。7、 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概念: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 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 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本质:空间构象破坏,次级键(非共价键和二硫键) 断裂;一级结构不变,肽键不断裂。影响因素:物理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剧烈振荡。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生物碱、尿素及重金属离子等 。8、 蛋白质沉淀及维持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的水化层被破坏,使蛋白疏水

7、侧链暴露在外, 肽链融会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维持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水化膜、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电荷。熟悉氨基酸的分类(P8),肽的概念和基本结构(P11),生物活性肽(P11),蛋白质一级 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 (P13)。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作用 (280nm)。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是以核苷酸(nucleotide )为基本组成单 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核酸的水解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2、 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苷酸之间通

8、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多聚核苷 酸链。3、 DNA和RNA的一级结构和基本组成单位: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4、 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2.脱氧核糖 与磷酸位于外侧3. 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 4.碱基对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5、 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基因(gene):指携带遗传信息的 DNA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 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基因组( genome):指生物体的所有编码 RNA和蛋白质的序列及 所有的非编码序

9、列,即 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6、 mRNA、tRNA、r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mRNA:1.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特殊帽结构2.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尾3. mRNA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mRNA1、3末端为一CCA-OH 2、含1020%稀有碱基3、其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4. tRNA 的反密码子能够识别 mRNA密码子rRNA: rRNA的结构为花状,rRNA与核糖体蛋白结合组成 核糖体(ribosome),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rRNA单独存在不执行其功能。7、 核酶的概念:催化性小RNA亦被称为核酶(ribozyme),是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

10、一类 小分子RNA,具有催化特定RNA降解的活性,在RNA的剪接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8 核酸的紫外吸收作用:紫外吸收A260nm,单核苷酸 ssDNA dsDNA。DNA 纯品:A260/A280 = 1.8RNA 纯品:A260/A280 = 2.09、DNA的变性与复性:DNA变性(denaturation)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 pH、离子强度 等)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只改变其二级结构,不改变其核苷酸排列顺序。在去除变性因素,并在适当条件下,变性 DNA的两条互补单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

11、称为复性(renaturation)。10、DNA的增色效应和解链温度的概念: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在DNA解链过 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 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 。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 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 DNA的解链温度(融解温度),又称 Tm。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熟悉:DNA的超螺旋结构(P43)。核酸的分子杂交(P53)。第三章酶1、 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是机体内催化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2、 单纯酶:有些酶其分子结构仅由氨基酸

12、残基组成,没有辅助因子。这类酶称为单纯酶(simple en zyme )。3、 结合酶:结合酶(conjugated enzyme)是除了在其组成中含有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部 分外,还含有非蛋白质部分。酶的分子组成,酶蛋白和辅因子的作用。4、 必需基团: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酶分子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 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5、 酶活性中心的概念: 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activesite)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 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6、 同工酶的概念: 同工酶(isoenzyme /? ais?uenzaim/)是指

13、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 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7、 酶促反应的特点:1、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2、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3、酶促 反应具有可调节性4、酶促反应高度的不稳定性8、 酶促反应特异性的类型: 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相对特异性 (relative specificity):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9、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10、 米氏方程及Km的意义:v=vmaxs/(km+s)S:底物

14、浓度 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Km :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1.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 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3.Km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Km越大,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Km越小,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4. 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11、 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12、 可逆性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 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

15、, 使酶活性受到抑制, 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和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 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酶和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和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但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 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 这种抑制作用称作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仅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 (ES)结合,使中间产物ES的量下降。这样,既减少从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的量,也同时减少从中间产物解离出游离酶和底物的量。 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13、 变构酶: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

16、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非共价可逆结合, 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此种调节方式称别构调节,又称变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受变构调节的酶称变构酶 (allosteric enzyme)。14、 酶原与酶原激活: 酶原(zymogen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 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酶原的激活: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15、 全酶的组成: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熟悉辅因子与金属离子和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P56-57)。酶促反应机

17、理一一诱导契合学说(P61)。第五章维生素和无机盐1、 维生素的定义和分类: 维生素(vitamin)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分类: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itamin)、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 B族维生素 和维生素C。2、 B族维生素:B1 :维生素B1形成辅酶焦磷酸硫胺素;TPP是a-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 在反应中转移醛基;TPP也是转酮酶的辅酶,参与转糖醛基反应。维生素 B1缺乏可引起脚气 病2B2:维生素B2是FAD和FMN的

18、组成成分;FMN和FAD是体内氧化还原酶的辅基;维生 素B2缺乏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3PP :维生素PP是NAD+和NADP+的组成成分; NAD+和NADP+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维生素PP缺乏可引起癞皮病4泛酸:泛酸是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的组成成分;辅酶 A和酰基载体蛋白参与酰基转移反应;泛酸缺乏可引起各种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5生物素: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基;生物素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 生物素缺乏也可诱发机体不适6B6 :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体内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的辅酶作用多种多样;维生素 B6过量可引起中毒7叶酸:四氢叶酸是叶酸的

19、活性形式;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 叶酸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8B12: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cobalamin /k?ub?:l?min/ ),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仅由微生物合成。体内活性形式是甲基钴胺素和 5-脱氧腺苷钴胺素。维生素 B12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维生素 B12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多种疾病3、 维生素C的性质与功能: 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是L-己糖酸内酯,具有 不饱和的一烯二醇结构,具有酸性和较强的还原性。维生素 C是对热不稳定的酸性物质,维生素C既是一些羟化酶的辅酶又是强抗氧化剂,维生素 C具有增强机

20、体免疫力的作用,维生素C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熟悉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缺乏症。第六章 糖代谢1.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糖分解代谢分为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2.糖酵解(概念,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关键酶及限速酶,主要反应步骤,生理意义)。概念: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 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glaik ?isis/)反应部位:胞液。反应过程: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G-6-P )、葡糖-6-磷酸转变为 果糖-6-磷酸(F-6-P )、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

21、磷酸(F-1,6-BP )、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 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 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 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 ADP生成ATP和丙酮酸、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关键酶及限速酶: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最重要,为限速酶) 丙酮酸激酶生理意义:1.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3.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及有关反应

22、。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 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糖酵解的第七步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3-磷酸甘 油酸产生ATP的过程为该形式。4.糖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阶段,进行部位,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及作用,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反应过程、生理意义,有氧氧化过程中ATP的生成)。概念: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 H20和C02的反应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反应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23、。关键酶:糖酵解: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1 (限速酶)、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限速酶卜a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及作用:组成:三种酶:E1 :丙酮酸脱氢酶 (12个)、E2 :二 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60个卜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6个)。五种辅酶:TPP、硫辛酸、 FAD、NAD+、CoA 作用:催化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经过五步反应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部位:胞液及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概念: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 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三羧酸循环的反应

24、过程: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 a -酮戊二酸;a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 CoA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加水生成 苹果酸;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生理意义:1.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2.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3.柠檬酸循环为其他物质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有氧氧化过程中ATP的生成:由1分子葡萄糖总共获 30或32 ATP5.磷酸戊糖途径(概念,反应部位,限速酶及生理意义)。概念: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糖 -6-磷酸开始形成旁路

25、,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反应部位:胞液 限速酶:葡糖-6-磷酸脱氢酶(NADP+)生理意义:为核苷酸的合成提供核糖 -5-磷酸;提供NADPH+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6.糖原合成与分解(概念,反应过程,限速酶,肌糖原与肝糖原分解的不同点)。 概念: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糖原合成时,葡萄糖先活化,再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反应过程:(一)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2.葡糖-6-磷酸转变成葡糖-1-磷酸 3葡糖-1-磷酸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4.

26、 a-1,4-糖苷键式结合 5糖原分支的形成肌糖原与肝糖原分解的不同点: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同,但是生成G-6-P之后,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糖 -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 G-6-P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限速酶:糖原合酶7.糖异生(概念、原料、组织和细胞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生理意义)。概念: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原料: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组织和细胞定位: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反应过程:(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二) 果糖-1,6-

27、二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三) 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关键酶:葡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1、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生理意义:(一)维持血糖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 原储备的重要途径(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8.乳酸循环(概念及生理意义)。概念:肌肉通过糖无氧氧化产生的乳酸, 经血液进入肝脏而糖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这种乳酸、葡萄糖在肌肉、肝脏组织间的循环互变称为乳酸循环 (lactatecycle, Cori cycle )生理意义:1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2避免乳酸的浪费(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3促进

28、肝糖原的不断更新9.2, 3- BPG支路。红细胞内的糖酵解过程中, 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经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的途径,称为 2,3-BPG旁路。该过程需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BPGM)和2,3-BPG磷酸酶(BPGP)催化。 2,3-BPG功能: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10.血糖及其调节(血糖的概念,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血糖来源和去路,激素对血糖 水平的调节)。血糖的概念:血液中葡萄糖称为血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3.896.11mmol/L(邻甲苯胺法) 血糖来源:食物糖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肝糖原在肝内分解、非糖物质在肝和肾内糖异

29、生 血糖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转变成其 它糖及衍生物、血糖 8.9mmol/L形成尿糖 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降低血糖:胰岛素 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glucagon);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熟悉】糖的生理功能 (P111),糖酵解的调节(P115),巴斯德效应(P125)。血糖水平异常(P139)。糖化血红蛋白(P140)。糖的消化吸收(P112)。第七章 脂质代谢1.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其种类。人体需要,但又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 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2.脂肪动员(概念及过程,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概念和作用,脂解激素和抗脂

30、解激素) 。概念: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三种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 FFA)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称脂肪动员。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过程:甘油三酯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分解产生的甘油二酯被甘油二酯脂肪酶进一步水解产生 脂肪酸和甘油一脂,甘油一脂被甘油一脂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概念和作用: 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故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有水解甘油三酯的作用。脂解激素:增加脂肪动员限速酶活性,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等。对抗脂解激素

31、因子:抑制脂肪动员。 胰岛素、前列腺素 E2、烟酸。3.甘油的代谢。甘油转变为3-磷酸甘油后被利用,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甘油转变为 3-磷酸甘油,然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循糖代谢途径分解或转变为葡萄糖。4.脂肪酸的3 -氧化。3 -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核心过程脂肪酸氧化的定义:脂肪酸在胞液中活化成脂酰 CoA,在肉碱帮助下进入线粒体基质进行3 -氧化,每次3 -氧化可产生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1分子NADH和比原来少 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偶数碳脂肪酸最终产生乙酰 CoA,奇数碳脂肪酸除乙酰 CoA夕卜, 还有1分子丙酰CoA。部位:脑和成熟红细胞不行。肝脏、肌肉最重要。亚细胞:胞液、线粒体过程:(1)脂肪酸的活化(胞液)(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3)脂酰CoA的3 -氧化(线 粒体)5.酮体(概念,酮体的生成、利用及意义) 。概念: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的产物乙酰乙酸、 3 -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的总称为酮体。酮体的生成:酮体在肝生成: 肝脏的线粒体 ;原料: 乙酰CoA ;限速酶:HMGCoA合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