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4.90KB ,
资源ID:77585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585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耳机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耳机基础知识.docx

1、耳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汇总有不少网友提议开个新手入门区,以免老是出现一些重复多次的初级问题,考虑到版面管理和帖子定性的问题比较难处理,所以还是专门把一些基础知识汇总到一起,以方便查询,如有遗漏的基础知识,也请网友补充,这个贴会根据情况不断加以调整。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看评测的问题新手入门如何从不同的观点的评测中得到正确的结论?需要一点耐心分析:很多耳机的评论贴往往很矛盾,以至于新来的网友越看越糊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你不要着急,仔细分析一下,比如某人一直听HD600、K501,拿了KSC35听,狂贬一通很正常,而某人以前只听过配机的烂耳机,对KSC35赞美有加,也属正常。所以看清评论者本身的角度

2、和听音喜好,重点参考和自己发烧程度类似和偏好类似的网友所发的帖子,这样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点,要注意评价者的参考耳机,最好有自己曾听过的或档次接近的,没有任何参照而去评价某耳机,其中的那些形容词是很容易让人得出错误结论的。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看到赞美声就有购买的冲动,结果买来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档次接近的耳机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不好”去概括,而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用“适合”、“不适合”去考虑问题。第三点,从系统角度去看评测,评测者的前端器材往往对最终评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看评测要注意评测者的前端器材情况,包括音源、耳放等等,再结合自己的前端情况去考虑问题。类似HD600等中高端耳机

3、都是需要较大的前端投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如果自己没有好的前端,那就不不要指望能达到其他人评测中的那种效果。第四点,少看优点多看缺点,当某耳机令你心动时,一定要多了解它的缺点,人无完人,耳机更是如此,既使是顶级耳机也有它的缺陷,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会忽略或忍受这些缺点。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听说某耳机很好适合自己的口味,马上买来,虽然它的优点让你满意,但缺陷往往会越来越让你烦恼,最后出手了之。类似的问题常见于铁三角系列和不少监听耳机。第五点,不可随意跟“潮流”:某个型号的耳机在某个时期成为热点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价格因素、新产品问世,及某项特点鲜明等等。当然也有出现类似近

4、期的HP890人为恶意炒作的现象。甚至有人声称因为此产品最近很“热”而向人大力推荐。作为新手选择耳机千万不要跟“潮流”,不管这个潮流是正常的还是恶意的,因为热门而去盲从是最容易浪费金钱的,记住一条很多人重复过的话:评测是别人的感受,买耳机是自己来听的。大家真正做到这一点,则那些恶意炒作者也就没有可乘之机HIFI耳机基础知识入门af2000转移1:耳机是如何分类的?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动圈耳机原理:目前

5、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原理图: 2:按开放程度分 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 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 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

6、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Recording) 2: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1.耳机相关参数 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

7、和。 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2.音质评价术语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

8、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

9、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3: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 2.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 功率放大器 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

10、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前置放大器 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3.甲类放大(class-A) 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乙类放大(class-B) 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 甲乙类放大(class AB) 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

11、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4:关于耳机线材 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 TPC(电解铜):纯度为99.5% 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 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 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 5:关于前端器材 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 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

12、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 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 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 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以配合CD转盘使用,此时常常称为解码器(DAC)。什么是“煲机”? 煲机是一种快速使器材老化稳定的措施。有些元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容全新的时候电气参数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能逐渐稳定。对于耳机来说,煲机实际就是在煲振膜折环,新耳机振膜折环机械顺性差,导致失真比较大,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顺性逐渐变好,失真也会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煲机是人为的以非正常使用的方式加速

13、器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一般是让器材连续工作一定的时间。对于耳放,只要不关机就是煲机了,对于耳机,还必须馈以一定功率的信号使其振膜不停振动。以HP100为例,其最需要煲的元器件是内部的电子管,大概要累计工作100小时以后才能逐渐稳定。其它元器件的煲机时间都小于电子管。耳机的煲机时间要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功率决定。最好的方法是用专门的煲机信号(频谱很宽的噪声信号),以标称功率的2/3不停放4050小时,这相当于正常听音2-3个月的水平。如果找不到专门的煲机信号,用频谱丰富的重金属或摇滚音乐代替也可,音量以耳朵刚好不能承受为好。如果采用音乐煲机,连续煲机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不超过12小时,累计时间也要

14、多一些,大概要6070小时。对于带有电子管的设备,煲机的时候要注意连续时间不能过长,每隔30个小时要停5、6个小时。经过煲机后器材的性能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基本上达到了最佳,此时用发烧术语就叫做“煲透了”。 关于煲耳机的探讨 发烧鱼:最近经常有网友询问我如何去煲耳机,其实我一直不太赞成刻意去煲一副耳机,因为煲得好的话只不过让它快一些进入状态,比如HD600,如果天天听2小时左右的话,原来需要1个月才能进入状态,但如果煲不好的话,有可能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对耳机会产生永久的物理损伤,比如不小心的功率过载、振幅过大导致振膜拍边等,我就发现过有人煲SENNHEISER耳机的时候,由于振幅过大导致音

15、圈引线固定胶水脱开撞击振膜而产生的啪啪声,虽然最后我和总代理协商免费维修好了,但是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是振幅过大引起的。所以我认为还是让耳机正常听音,慢慢进入状态比较好,而且这样感觉耳机声音慢慢变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烧的乐趣,当最后你拿一幅全新的同型号耳机和自己的耳机比较的时候,会发现音质变化如此之大,就象我用了多年的HD580,很多网友来听了再去听全新的HD580,都会产生一种怀疑难道新版的HD580和老版的HD580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新买的HD580听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和我老的HD580相差无几了,因为其实耳机只要是在使用,声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经过煲透之后声音就恒定不变了,肯定还是在一直

16、变化的,只不过可能变化很小罢了。我这付95年购买的HD580,声音就和现在新买的煲透的HD580声音稍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我的耳机更加松软,中高频基本无变化,更多的网友喜欢我这付HD580,甚至提出要购买,不过我舍不得!:) 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也许两副HD580声音就会变得基本一样了。 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喇叭一样,都会有使用寿命的,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要比喇叭的振膜振幅小得多,所以寿命要长很多,正常使用的话,也许你的儿子、甚至孙子也能使用呢!但是,如果想快速煲机,长时间大功率去驱动耳机,肯定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到时候可就追悔

17、莫及了! 所以,我还是建议没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还是让它慢慢进入状态吧,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慢慢聆听,自己的爱机声音在慢慢地变化,多奇妙!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网友讨论。无心睡眠:“煲机”的意思是音质的稳定需要经过一段使用期。如果每天听1个小时,大概4、5个月后声音才能基本稳定下来。那么这4、5个月就是“煲机”期。适当的煲机不会损坏耳机,只会加速音质的稳定。这里用了“稳定”这个词,而不是“改善”,有些耳机(喇叭)不见得煲开了比全新的好。对于耳机,可以采用如下的煲法: 1、采用粉红噪声或者白噪声做信号源 2、初期以正常音量连续煲24小时 3、停4小时 4、用大音量(耳朵刚好难以承受)812小时

18、 5、停4小时 6、正常音量煲24小时 7、如上反复,大约一周后耳机就“熟”了 煲机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你不能肯定音量是否过大,找个人帮你听,如果戴上耳机不能坚持10秒(非喜好原因),那么音量就过大了。amp:正好刚买了600,说说我的煲法。刻2张CD CD1:5min白噪音,1min摔玻璃,30min提琴、钢琴协奏,2min 80-25KHZ扫频,5min白噪音,3min 阿波罗13起飞,2min 80-25KHZ扫频,10min交响,5min白噪音,10min大鼓 CD2:15min粉红噪音,15min 20-20KHZ扫频,5min大鼓,15min白噪音,5min扫频,5min大鼓,15m

19、in交响 第一天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1,20小时 第二天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2,11小时,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2,11小时 第三天用正常听音音量4/3播放CD2,18小时 第四天用正常听音音量4/3播放CD1,11小时,用正常听音音量播放CD2,11小时 第五天,正常音量2/3播放CD2,15小时,收工。总计97小时 目前已能听出与580有一定区别低频与580近似,要稍微密实一点,中频平淡感觉不如580但细节多出,高频,没听出多大区别。纵深感比580强,左右近似。 估计还没有到位就慢慢听着到位吧 血色黄昏:基本赞成楼主的观点。 没有必要去煲, 我查了一下,煲外文是

20、run in。 sony E888这个耳机,香港是38美金, 和当地的水准,基本大约就相当于, 大家月工资3000,花30-40元买个耳机。 我不太可能因为一个30-40元的耳机去进行几个月的run in 原因是: 1) 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根据自己的耳朵? 2) 耳机震动是有寿命的,煲的方法是玩家的说法还是制造商的说法 我喜欢摄影,我知道很多玩摄影,甚至所谓摄影大师关于器材的保养或者 摄影镜头的感觉,对于专业光学人士来说都是非常可笑的。 3) 我相信现在发达国家的工艺制造水平和成品质量。 说道音频, 我知道的不多。 但我知道 人耳朵对于20-20000hz的音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就是说同

21、样振幅,不同频率对于人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不同型号的耳机,对于不同频率的相应也是不一样的。 B就如同没有一种胶卷可以正确反映人眼对色彩的体会一样。 也没有一种耳机可以正确反映对人耳对色彩的反映。/B 因此,我觉得如果任何一个煲耳机的人,如果没有对这个耳机进行 全频率的扫描,同时没有对自己耳朵进行全频率的扫描。 而且对耳机震动部分机械损耗进行计算。 单纯用个什么频率,或者用某个曲子进行煲。 这个不是太简单了么? 举例来说,用800Hz的进行对E888的煲。 那么这个频段上,可能对于800Hz的响应 有了变化,那评什么决定煲多少时间,多少振幅, 才能达到最好的机械性能? 而且确保以后800

22、Hz并不对这个耳机有过量的影响? 不知道各位赞成煲的人考虑到这个没有。 即便是原来的老汽车,需要run in,其实是当时设计和材料 工艺处理的问题,现在汽车好像已经需要run in了。 我是学工的,因此对这个煲,可能有着教条的理解。 谢谢各位:)血色黄昏:TO:amp 现在的汽车,一个是在加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上已经不像原来那样的。 声明,我一没有汽车,二不会开车。 不过不时的坐坐车。 对于AMP朋友的认为奇谈的观点 下边的链接可能对你有帮助 重申我个人的观点,高档民用耳机,不需要煲。 煲的结果,就是使得每个人的耳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磨损。 如果各位认为煲的,不服气, 可以找两个都认为煲开的同类型耳

23、机记性频谱响应测定。 我觉得结果绝对是每个耳机响应曲线各不相同。 而不是达到一个一致的真实音频再生还原的效果。发烧,我觉得如果是发烧,只要有个态度要有的 认识有对有错,但至少需要有专业精神。 gywolf:我觉得还是慢慢品尝的好,我刚买S4.1音箱的时候就对它的音质不满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好多了,刚买KOSS35的时候也觉得就低音翁翁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慢慢的听出这款耳塞的真正声音天风海涛:呵呵!不错。赞成楼主的意见。不过快餐、点菜各有所好,还是各人各选吧。 我昨天买了付KOSS35,当时没试,想想是自己考虑了很长时间才买的就直接拿回来了。可回到家里刚听就吓了我一跳:怎么低音如此之差

24、!当时真想大哭一场。 静下心来听了整张的惠威试音碟,接着听了15首的经典吉它曲,然后听了英格玛的第一张CD、最后睡觉时听的是小说连播侠客行四段(这四段大概两个小时)。今天再听时,已经可以很好地听Dvorak From the new world & Czech Suite了。已经完全没有昨天的低频嗡嗡声了。 我一个朋友原来打算买一付十米的耳机,今天听了我的KOSS35后,要我三十米卖给他,我晕啊。不过由此可见一斑。要知道他可是认为要十米的耳机是非常棒的了。术语解释:(laodobaggio)白噪音: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Hz-20KHz)内都是均匀的。由于人声对高频相对

25、敏感一些,所以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吵耳的“沙沙”声。收音机在无信号的频率所听到的便是这种声音乐。 粉红噪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噪音。粉红噪音频率分量的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从波形角度看,粉红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音频数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能量。从功率或能量的角度来看,粉红噪音的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曲线为1/f,通常为每8度下降3dB。粉红噪音是进行声学测试最常用的声音。瀑布声或雨声就属于粉红噪音。 褐色噪音:褐色噪音频率的分量功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其能量下降曲线为1/f2,其波形是非常相似的。工厂里的“轰轰”的机器声就属于褐色噪音。(汇总)从技术角度理解耳机放大器从个人听感出发,每个

26、人感觉不同,永远争论不出什么结果,但是对于理论的推导应该是科学的,而不是个人的想象,最近很多的讨论中一些技术派的人士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埋没了太可惜,所以整理出来,让大家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耳机放大器。至于能否听得出差别,听出多少差别那是主观的事,和个人发烧经验与程度有关,这里不予讨论。【曹营名将】 first,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音量足够大说明什么?从电的角度来看,说明输出的能量够大,对于某种特定阻抗的负载来说,就是电压峰峰值够大。对于输出的音质来说,音量几乎不带有任何意义。因为任何的模拟放大电路都有其线性工作区间,过了这个区间,电路仍然有放大作用,只不过变成了非线性放大,什么交调、杂散都起

27、来了。因此单纯地音量够大,并不能说明此时输出品质是最理想的。secend,任何电路只有在理想负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工作状态。设计输出阻抗600欧的系统拖32欧的耳机不一定好,设计输出阻抗32欧的系统拖600欧的负载也肯定有问题。为什么?因为阻抗匹配。任何一个放大器系统在设计时都不是针对任意负载的,一般来说都有个理想的负载。通常来说负载跟系统的工作点是直接挂钩的,负载的改变会导致工作点的偏移,如果系统工作点偏移出线性区,或者处在很边缘的位置,那么在进行信号放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失真。设计良好的放大器系统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因而能够驱动许多阻抗不同的负载,但从设计的角度考虑,过多考虑负载的变动,势必

28、引入一系列外围器件,导致电热噪声的放大累积。所以负载范围不可能无限制地大,一般来说只有在理想负载的情况下,放大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指标。因此即便是很好的系统,我觉得也不应该随便挂不匹配的负载,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之前最好还是考虑一下阻抗匹配的问题。这也就解释了耳放也好,随身听也好,功放也好,不一定上了就好。如果阻抗不匹配,那么就会出现失真,加了放大器可能反而不好。如果阻抗匹配,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真的影响,产生纯净的放音效果。本质上,如果忽略音效处理和功率匹配和放大的问题,随身听/台机+放 的系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一个阻抗变换匹配系统。根据自己的耳机负载特性选择放大系统,就可以获得

29、较好的效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呵呵呵)与诸位兄弟共勉。【DAVID_LIN】 (電光火石廠工) 電子學,聲頻電路上所謂阻抗匹配良好,不是指放大器的輸出阻抗(Zo)=負載電阻(loading)而是應該Zo遠小於負載,這樣才能作出良好的匹配.不至產生失真.負載/輸出阻抗=阻尼係數(Damping Factor)多少DF才算夠?下面這篇翻譯文章可作參考:個人不同意可用DF的量來調音,因為這樣做(指降低DF)很容易造成失真-而且是源自驅動力不足,完全背離採用耳機放大器的原意,請參考.一些音響雜誌常傳出錯誤的觀念,阻抗匹配一辭便是誤解,請大家明察.【曹营名将】 電光火石廠工 兄弟的话正解。输出阻抗与负

30、载的确不是一个概念,俺在这里乱说,有失严谨,道个歉,希望没有影响大家的理解。至于“阻抗匹配”倒不一定算是错误,尽管也不算严谨。一般的概念上,我们提到的“阻抗匹配”经常是指通过某种办法改变某个网络或者系统的输入输出阻抗,使之符合前后级系统工作的需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系统要求后级系统的输入阻抗为50欧姆,常用的办法就是在两级系统之间串联一个双端口网络,使得该网络满足从前级向后看时,输入阻抗约为50欧。因此我们也不太严谨地把“合理地选择前后级器件(如耳放/耳机或者功放/音箱),使得后级器件的电气特性符合前级器件的带载要求”这样的做法称为“阻抗匹配”。如果后级器件符合得很好,则称为“匹配良好”的,

31、反之则为“匹配不好”。事实上“阻抗匹配”到处存在于电气网络的连接中,任何输入输出管脚之间的连接都可以用网络的互联来描述,因此也就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因此个人以为用“阻抗匹配”来描述放大器和后级器材的部分电气特性应该是可行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探讨一下)。電光火石廠工 兄说的用DF来调音的问题,我支持兄弟的看法。在我所接触过的放大电路中还没有听说过哪种是通过改变整个系统的状态来进行调节的,一方面是兄弟说的失真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这样的设计是不稳定的,不但单系统难以调节性能,而且无法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在工业上根本不可能使用这样的方案。【DAVID_LIN】 (電光火石廠工) 在高頻與射頻(RF)下探討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那與音頻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聲頻電子訊號(20KHz以下),我們還可將導線,電阻等物視為純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