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1 ,大小:213.47KB ,
资源ID:77497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49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docx

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在“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能初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全面析学情: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能力从直观

2、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在中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学习、分析扇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打下了知识基础。除此之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已萌芽,他们喜欢对教师提供的图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恰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心理基础。提炼目标点:知识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数学思考:经历数据的分析探究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量的数学信息,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问题

3、解决: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认识到三种不同统计图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解题。情感态度: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时巧划分:1.扇形统计图1 课时 2.统计图的比较1 课时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课题:扇形统计图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

4、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二、交流共享 1.课件展示教材第 1页例 1。介绍:用一个圆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称它为扇形统计图。师(指着任意小部分提问):说说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提问:“平原 12.0”表示什么?生:平原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 12.0。2.你还能从扇形统计图

5、中了解到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汇报预测:(1)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2)每个扇形分别表示各种地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3)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 33.3,丘陵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 9.9 教师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3.计算每种地形的面积。提出要求,用计算器算出每种地形的面积,填入下表。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页“练一练”。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明白中

6、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珍惜土地,珍惜资源的教育。2.完成教材第 5页“练习一”第 1 题。要求: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引导学生从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等方面进行分析。3.完成教材第 5页“练习一”第 2 题。让学生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果盘的 20”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占百分之几。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五、课堂作业 补 课题:统计图的比较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

7、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各种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体会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教学重点:对比各种统计图,并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扇形统计图?学生回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举例。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认识的三种统计图。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 2: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个

8、班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1)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 中的扇形统计图。说说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哪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学生思考后回答:六年级一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种类和所占的百分数。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些什么?(2)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 中的折线统计图。说说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学生进行分析:六年级一班同学不同月份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3)出示教材第 3 页例 2 中的条形统计图。说说这个统计图反映的又是什么情况呢?学生观察、分析: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了什么?2.综合分析,讨论交流。提问:

9、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学生看图回答。追问: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与同学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结果进行小结: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4页“练一练”。(1)观察讨论。提问: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生:条形统计图是统计 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的情况,扇

10、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 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 2012 年李大伯家每年收入的变化情况。(2)讨论交流: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2.完成教材第 6页“练习一”第 4 题。(1)分析:第一个统计表,反映的是 16 年级视力不良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的比率也在增高。所以我们应该用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分析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分析:这个统计表主要统计的是学生左右眼视力情况的具体人数,所以应该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

11、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学生要保护视力。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

12、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建议: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实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数学活动。2、充分关注猜想和估计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精心设计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活动线索。3、重视所学知

13、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 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 课时 3.圆柱的体积3 课时 4.圆锥的体积2 课时 5.整理与练习2 课时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 9页例 1 的情境图。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

14、体的形状是圆柱?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二、交流共享(一)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底面 侧面 圆柱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曲面 3.探究圆柱的高。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15、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2)认识圆锥 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介绍: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2.认识圆锥的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1个圆和一个顶点 1 个曲面 3.圆锥高的认识。(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2)师生归纳总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16、圆锥只有一条高。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10页“练一练”。(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小结: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2.完成教材第 13页“练习二”第 1 题。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学生自己先独立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及圆锥的底面、高和顶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讲解。注意: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圆柱的表面积(1)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

17、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2.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 11页例 2。谈话:罐头的侧面有一张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例 2。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1)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

18、论。(2)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3)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2、出示例 2中的罐头。(1)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2)出示数据:底面直径 11厘米 高:15 厘米 (3)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4)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

19、的侧面积。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试一试:运用我们的发现,口答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面周长 7cm,高 5cm;底面直径 4cm,高 10cm。(2)教学例 3。1、出示例 3中的圆柱。(1)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2)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长:3.14 2=6.28(厘米)宽:2厘米 (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板书:直径 2厘米 半径 1 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1)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2)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

20、别画多大?(3)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4)交流:你是怎么画的?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1)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2+圆柱侧面积 (2)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12页“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2.完成教材第 12页“练一练”第 2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3.课后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21、获?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各种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3页“练习二”第 6 题。先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汇报,

22、并说说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2.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习二”第 7 题。讨论:求这根通风管需要多大铁皮,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习二”第 8 题。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积是求圆柱的哪些面积?从题目中哪个条件可以看出?学生各自练习。小结:求彩纸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下底面和侧面的面积之和。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习二”第 9 题。说说这个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2.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习二”第 10 题。出示“博士帽”模型。观察一下,这个“博士帽”包括哪几部分?做一顶这样的“博

23、士帽”需要多少材料?3.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习二”第 12 题。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1)油漆是刷在柱子的什么地方?(2)根据已知条件,怎样算出一根柱子要油漆的面积?(3)5根柱子要刷的总面积又该如何计算?(4)每立方米用油漆 0.5千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4.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习二”思考题。(1)实物演示:切成两段以后表面积增加的是哪些部分?切成三段呢?增加的面积与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有关系?(2)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订正,发现规律。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了圆柱表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 课题:圆柱的体积(1)第 1

2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2.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呈现例 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

25、体积计算公式。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 4。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 4 的三个立体,提问: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 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 16 份

26、,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3、推出公式 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 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16页“试一试”。(1)让学生读题后交流算法。(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集中评讲。2.完成教材第 16页“练一练

27、”第 1 题。(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2)让学生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3)对照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 16页“练一练”第 2 题。(1)提问: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怎样求体积?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求圆柱的底面半径,再求出体积。(2)学生练习。(3)教师小结,提醒计算过程要仔细。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圆柱的体积(2)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

28、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718 页“练习三”第 47题。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第 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第 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 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什么?第 6题:要求 1 枚 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 50枚 1元硬币的总体积。第 7题:(

29、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2.完成教材第 18页“练习三”第 8 题。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3.完成教材第 18页“练习三”第 11 题。第(1)、(2)小题独立完成。第(3)小题: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4.完成教材第 18页“练习三”第 12 题。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些面?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8页“练习三”第 13 题。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是求什么?

30、动手操作:所用的彩带是几个高?几个直径?2.完成教材第 19页“练习三”第 14 题。这个大棚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塑料薄膜?它的空间大约是多少与什么有关?3.完成教材第 19页“练习三”第 15 题。长方体和圆柱的什么相同?已知体积和高,怎么求底面积?4.完成教材第 19页“练习三”第 16 题。要求水面的高度,需先求出什么?知道体积如何求高?5.完成教材第 19页“练习三”思考题。下降 4厘米水的体积就是 8 厘米钢材的体积。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根据上升 9厘米的水的体积就是钢材的体积,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即钢材的体积。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

31、新的认识?五、课堂作业 补 课题:圆锥的体积(1)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2.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 20页的情境图。谈话:这个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能估计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吗?二、交流共享 1.提出猜想。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比比看,它们有

32、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等底等高”。(2)既然这两个立体图形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的体积一样,用“底面积 高”来求圆锥的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小。)教具演示: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里。教师:是啊,圆锥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学生可能会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的猜想,教师此时不作评价。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沙子、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参照教材第 20页的做法,动手操作

33、。(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圆锥的体积正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你的估计对吗?(小结: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板书: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高 如果用 V表示圆锥的体积,S 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Sh 3.拓展。教师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展示给学生。比较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体积大小,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4.归纳总结。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师生总结:(1)从已经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想起;(2)比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先观察、猜想,再验证;(3)实验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1页“试一试”。直接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2.完成教材第 21页“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