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电电源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工程概述 1.1 设计依据. 1 1.2 工程背景. 1 1.3 设计水平年. 2 1.4 主要设计原则. 2 1.5 设计范围. 32 电力系统一次 2.1 电力系统概况. 1 2.2 电力负荷预测. . 1 2.3 工程建设必要性 . 12.4 接入系统方案及计算分析 .1a 2.5 电气设备参数选择. 2 2.6 间隔扩建工程. 2 2.7 电气一次部分结论及建议. 33 电力系统二次 3.1 系统继电保护. 1 3.2 调度自动化.1 3.3 系统通信. 1 3.4 电气二次部分结论及建议. 34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2 4.1 电气一
2、次. 1 4.2 电气二次.1 4.3 土建部分. 35 送电线路部分 6.1 线路工程概况. 1 6.2 风电场送出线路进出线路径方案.1 6.3 工程设想. 1 6.4 OPGW光缆部分. 16 节能、环保、抗灾措施6.1 系统节能分析. 16.2 变电节能分析. 16.3 线路节能分析. 16.4 环保措施. . 16.5 抗灾措施. . 17 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7.1 投资估算. 17.2 财务评价. 1图 纸 目 录序号图号图 名张数1附图一*地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2附图二*地区远景年电网规划图3附图三风电场升压站电气主接线4附图四风电场升压站电气总平面5附图五-线路路径方案一图
3、6附图六-线路路径方案二图7附图七110(66)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接入站)8附图八110(66)kV变电站电气总平面(方案一)(接入站)9附图九110(66)kV变电站电气总平面(方案二)(接入站)附图十110(66)kV变电站110(66)kV配电装置配置图(接入站)7附图十一110(66)kV变电站110(66)kV侧屋外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接入站)8附图十二杆塔一览图9附图十三基础一览图10附图十四.11附图十五.12附图十六.附件:1、工程接入系统设计报告评审意见; 2、地市公司关于该工程工程可研审查意见或纪要(正式盖章版);3、项目核准文件、路条等;4、相应部门和单位出具的线路路
4、径协议。模板编制说明1、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蒙东区域内电源接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统一电源接入系统可行性报告编制格式和内容,结合蒙东地区特点,组织编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2、内容深度标准及适用范围 主要依托国网公司发布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L/T 5448-2012,同时参考电力系统设计规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等规程相关内容。 本报告模版适用于蒙东区域内通过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扩建的电源接入系统可行性研究,通过其它电压等级的电源接入系统可参照执行。1 工程概述1.1 设计依据 1.1.1 说明工作任务依据,批
5、准的接入系统审查意见、纪要或指导性文件;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 蒙东公司、国网经研院接入系统审查意见。1.1.2 工程所在供电公司提供的工程设计原始资料,拟接入的变电站基本情况。1.1.3 业主提供的电源工程相关资料。1.1.4 设计单位与蒙东电力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设计单位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1.2 工程背景1.2.1 电源工程概况:简述电源项目的容量、具体位置,用具体数据说明该地区风能、太阳能以及其它支撑项目发展的资源分布情况。附电源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以及工程场址地理范围图。1.2.2 简述工程概况,包括远期规模、本期规模,以及工程前期工作
6、进度(已经核准、取得路条、已开工)情况。1.2.3 说明工程本体部分接线方式、升压变型式等基本情况。列出电源工程发电量估算,年利用小时数估算。1.3 设计水平年 项目计划 年开工建设,年投产。本工程设计水平年为 年,远景水平年为 年。1.4 主要设计原则1.4.1 国家的产业政策,参照的各类技术标准,1.4.2 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通用设计情况;1.4.3 “三通一标”、“两型一化”;1.5 设计范围1.5.1 说明本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及范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提出工程设想、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1.5.2 对有外部协作的项目,说明设计分工和责任单位;1.5.3 对扩建、改建的项目应说
7、明原有工程与本期工程的衔接。2 电力系统一次2.1 电力系统概况2.1.1 电力系统概况 1)说明工程所在地区行政区划、自然情况、地理面积等; 2)说明工程所在地区的电网结构,包括地区网架结构、电网规模、全社会用电量、最大供电负荷,附地区电力系统接线图; 3)说明工程所在地区的电源分布、装机情况、负荷大小、电量平衡、电力流向情况等;2.1.2 工程所在地区电网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工程所在地区自然及电力系统概况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现有电网内否满足现有负荷需要,能够适应负荷发展增长,能够适应大规模电源送出。2)现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能够满足要求。3)现有电网结构和设备是否需要更新、改
8、造。2.1.3 电源项目所在地区电网规划情况,附电网规划图。2.2 电力负荷预测2.2.1 简述本工程所在供电区及所在旗县情况概括,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温度、降水、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等。2.2.2 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简述该工程所在盟市、旗县区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情况。2.2.3 本工程功能分区及功能定位 详述本工程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叙述解决的问题和预计取得的成效。2.2.4 供电区供电负荷预测2.2.4.1 阐述工程所在供电区()电力负荷情况,一般应列出工程实施前10年左右的符合发展情况。电网供电量和最大供电负荷历史统计表 单位:年、亿
9、千瓦时、MW年份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供电量年均增长率年份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最大供电负荷年均增长率2.2.4.2 阐述工程所在供电区负荷预测结果(目前、投产年、达产年、远景年),要分项目说明(重点项目要有政府部门文字材料)。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预测表 单位:亿千瓦时、MW项目方案目前投产年达产年远景年(2015)远景年(2020)年均增长率用电负荷高中低1)项目一:2)项目二:3)2.2.5 电力电量平衡 根据权威规划,概括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景规划年的装机安排,列出110(66)千伏电压
10、层电力平衡表。地区电力平衡表 单位: MW序号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20年1冬大负荷2装机容量2.1火电2.2风电2.3水电2.4其他3备用4供电出力 (冬大方式)5电力盈亏(冬大方式)2.3 工程建设必要性该部分要重点论述,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合理利用风能,满足国家产业政策。2)缓解供电紧张局面。3)节能环保要求。4)节能降损方面;5)其他方面。2.4接入系统方案及计算分析2.4.1 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设计于*年*月完成,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于*年*月组织有关单位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并以蒙东电发策*号关于*接入系统设计报告评审意见下发了审查意见如
11、下:同意*工程采用*kV电压等级接入系统。*升压站出线*回,即以*回*kV线路接至*变。2.4.2 电气计算分析计算程序采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潮流程序。潮流计算水平年选为*年,计算方式选择冬大、小方式。2.4.2.1 正常方式潮流计算结果:*年冬大方式满发、冬小方式停发潮流分布均匀,各节点电压均在合理范围内。潮流如图*所示。潮流计算结果如下:附图一:附图二:2.4.2.2故障方式潮流计算结果:按*线路故障考虑*年冬大方式满发、冬小方式停发方式下潮流分布均匀,各节点电压均在合理范围内。潮流如图*所示。潮流计算结果如下:附图一: 附图二:2.4.3 短路电流计算短路计算水平年按远景水平年最大运
12、行方式考虑,进行三相、单相短路计算,列出电源工程升压变高压侧母线、接入站相应电压等级母线三相、单相短路计算结果短路形式年份母线母线母线母线三相基准年远景水平年单相基准年远景水平年 2.5 电气参数选择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法算出导线界面,确定本期推荐选择送出线路型号。根据短路计算结果,由电源项目升压变高压母线和接入站相应电压等级母线短路电流确定开关遮断容量。2.6 间隔扩建工程 按照接入站相应电压等级母线出线规模,结合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及分期建设情况,提出系统对主接线的要求。2.7 电力系统一次结论和建议2.8.1 线路工程:新建*电场接入站线路长度*km,导线型号为JL/G1A-*/*。 2.8.
13、2 变电工程:扩建接入变电站间隔*个。3 电力系统二次3.1 系统继电保护3.1.1 联网方案 描述系统一次推荐的联网方案3.1.2 与工程相关的系统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包括保护配置、通道使用情况,保护使用年限和配置情况,是否满足接入间隔要求,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1.3 保护配置方案提出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提出继电保护配置方案,附系统保护配置方案图。3.1.3.1线路保护 根据联网线路特点以及接入电网的运行要求提出线路保护配置原则和方案。3.1.3.2母线保护 对接入变电站现有母线保护是否满足接入后运行要求进行评价,包括母线保护备用元件数量、保护原理、
14、设备投产及运行情况、工程接入引起的主接线变动等因素。3.1.3.3故障录波概述本工程相关变电站现有故障录波装置情况是否满足本次联网线路故障信息的接入,说明是否需要新增故录装置,如需新增说明用途及录波信息上传情况。3.1.3.4 保护及故障信息子站概述本工程相关的电网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配置情况 ,按照国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确定子站配置原则。3.1.3.5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系统对于距离较长以及巡线条件不好,易发生故障的中长线路,考虑配置线路故障测距。3.1.3.6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3.1.3.7 相角测量装置3.1.3.8 有功功率控制系统3.1.2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根据系统安全
15、稳定控制要求开展安全稳定专题研究,根据研究结论配置安全稳定控制装置。3.2 调度自动化3.2.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网调、省调、地调、调度数据网络等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3.2.2 调度组织关系说明工程所在地区调度关系以及本工程建成后变电站相关信息远传方式。3.2.3 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子站包括远动信息、远动信息传输和通信规约、远动化范围(包括扩建部分)、远动装置配置等。还应包括对端自动化设备配置情况。3.2.4 工程所在区域地调自动化主机系统核实工程所在区域地调自动化主机系统是否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3.2.5 电费计量系统和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方案,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
16、。3.2.5.1 关口点设置根据各相关电能量相关计量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风电场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配置原则,明确关口电能计量装置(主要包括:计量用CT、PT、电能表、专用计量屏柜等)精度要求。3.2.5.2 电能量计量远方终端配置说明接入变电站已配置了电能计量采集终端配置情况,可否满足本工程的接入要求,如不满足提出电能计量采集终端配置要求。3.2.5.3 电能计量信息的传输电能量计量远方终端装置数据采集方式,通信规约。3.2.6 调度数据网接入(包括对端扩建工程)根据相关调度端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提出本工程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3.2.7
17、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包括对端扩建工程) 提出二次系统 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配置要求。3.2.8 调度端增容 为接收本期工程远动信息,相应的调度机构需增加的硬件设备、增容、设备升级情况,费用计列情况。3.3 系统通信3.3.1 系统联网概况 简述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提出相关调度端的调度关系和调度通信要求。3.3.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通信传输网络、综合数据网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附光缆现状图、网络拓扑图。3.3.3 调度组织关系及通道需求 根据各相关的电网通信规划,分析风电场在通信各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电量计费)对通道数量和技术
18、的要求。3.3.4 系统通信方案根据通道需求,提出本工程通信建设方案,包括光缆建设方案、光通信电路建设方案、组网方案、载波通道建设方案、微波通道建设方案等。一般应提出两个以上建设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提出推荐方案。附光缆建设方案图、传输网建设方案图、光传输设备配置图、话路配置图、通信电源供电示意图等。3.3.5 通道组织按通信推荐方案组织本工程新增通信通道,附通信通道组织图。3.3.6通信设备配置方案从光传输设备配置、PCM接入设备、配线系统等方面考虑配置。3.3.6 站内通信综合考虑调度和行政电话、通信电源、市话通信进行配置。提出通信机房、电源等的设计原则。3.3.7 综合数据网 提出本工
19、程综合数据网络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3.4 电气二次部分结论及建议从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电能计量、数据网及安全防护、系统通信几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响应的建议,4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4.1 电气一次4.1.1 概述 说明变电站间隔扩建的必要性和基本情况。4.1.2 本站现状4.1.2.1 变电站现有规模主变容量、相应电压等级母线布置情况,出线远期规模,目前占用情况及明细。4.1.2.2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形式及配电装置 本期、远期相应电压等级电气主接线形式以及屋外配电装置布置情况。4.1.3 本期扩建内容本期扩建间隔*个,主要内容如下:1) 新增间隔内具体设备。2) 新增设备
20、相应的支架和基础。4.1.4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说明主要设备的短路电流水平,提供该地区污秽等级图,确定污秽等级,根据主要设备选择原则和依据对主要电气设备提出要求。(未采用通用设备需详细说明原因,或作专题说明)1)断路器:2)隔离开关:3)电流互感器:4)电压互感器:4.1.5 相应电压等级电气主接线 维持主接线形式不变或完善。需要完善母线的说明理由,并完善相应的设备和保护配置。4.1.6 配电装置及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说明各高压配电装置型式选择和断路器布置方式,各电压等级出线方向规划、主变压器、无功补偿以及各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全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说明配电装置型式选择和布置方式。(
21、附配电装置及总平面布置图)4.1.7 避雷器选择选择避雷器型式并列出避雷器参数表。 4.1.8 绝缘配合 确定110(66)kV设备保护水平配合系数、选择悬式绝缘子串片数。4.1.9 站用电系统及站区照明 提出站用变压器数量、容量、接线方式以及一、二次配置方案,如有外引电源详细论述,提出户外照明方式。4.1.10 防雷接地 说明变电站防直击雷保护方式4.2 电气二次部分4.2.1 电气二次接线 根据电气一次接线, 本期工程扩建出线间隔,补充需增加的设备和安装位置。4.2.2 同期装置确定同期点位置及作用实现方式。4.2.3 图像安全监视系统提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说明必要性、可行性和作用。无需增
22、加说明理由。4.2.4 同步时钟对时系统同步时钟对时系统配置方案。4.2.5 逆变电源论述不间断供电电源UPS配置数量及供电方式。无需增加说明理由。4.2.6 直流系统论述直流系统电压选择,提出直流电源系统配置方案。4.2.7 简述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配置要求。4.2.8 对于智能变电站,简述合并单元、智能单元及智能控制柜的配置原则和安装方式。4.2.9 其他4.3 土建部分4.3.1扩建内容说明扩建内容。1)断路器支架及基础。2)隔离开关支架及基础。3)CT、PT支架及基础。4)端子箱基础。5)其他4.3.2结构设计及地质情况 说明设备支架结构形式设想4.3.3 地质情况说明扩建站地质
23、情况、地基处理方案。5 送电线路部分5.1 工程概况 线路起止点、电压等级、回路数、导线截面、进出线方向、与拟建和已建线路的关系、导地线形式,接入系统方案见下图。5.2 两端变电站进出线5.2.1 电源侧升压站说明该电源项目自升压站始进出线方向,占用间隔,线路走向,附图。5.2.2接入端变电站说明接入端变电站进出线方向,占用间隔,线路走向,附图。5.3 线路路径方案及规模5.3.1 线路路径方案 重点考虑线路走向的可行性,杜绝出现颠覆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应不少于两个路径方案5.3.2 路径方案概述方案一:论述路径走向(自升压站至接入站)。说明转角塔塔号,线路长度、沿线地形、航空距离、曲折系数、沿途跨越情况,并附线路路径图。方案二:论述路径走向(自升压站至接入站)。说明转角塔塔号,线路长度、沿线地形、航空距离、曲折系数、沿途跨越情况,并附线路路径图。除此之外两方案中还应说明说明以下情况:1)沿线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城镇规划、市政设施、自然保护区、重要交叉跨越等作详细论述2)各方案对电信线路、无线电台、微波发射台、雷达站等通讯设施的影响情况进行说明。3)各方案要论述树木砍伐、设施拆迁简要情况初步分析,跨越树木应确定林业部门关于树高的证明。5.3.3 路径方案技术比较对比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说明各方案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征林征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