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7.40KB ,
资源ID:77422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422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规划设计报告书 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规划设计报告书 2.docx

1、规划设计报告书 2 11008030128 吴笑之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前言1.1项目建设原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由于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万州李河镇大多数耕地仍然是在低效的状态下运行,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2.1 万州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边缘,位于东经 1075522-1085325 ,北纬 302425-311458 。东与云阳,南与石柱和湖北利川,西与忠县和四川梁平,北与四川开江接壤,东西广97.25 公里,南北袤67.25公里,面积34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100 万亩,其中田 58.49 万亩;大于 25 度坡地 50.14 万亩,其中旱地 32.49 万亩),城市面积 32.5 平方公里,直线距离重庆市 228 公里。2.1.2 地形地貌境内出露地层以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为主,形成时间距今 2.3-1.37 亿年,以侏罗纪分布最广,三叠纪次之,局部地方有距今 2.85-2.3 亿年的古生代二叠纪地层,也有距今 250 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境内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带武陵山褶皱带西缘与大巴山弧形褶皱带控制的四川菱形构造盆地。区内山丘起伏,最高点普子乡沙坪峰,海拔 1762 米,最低点黄柏乡处长江边,海拔 106 米。低山、丘陵面积约

3、占四分之一,低中山和山间平地面积约占四分之一,极少平坝和台地,且零星散布。2.1.3 土壤万州区土壤有四个土类: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以紫色土为主要土类,其养分状况为土壤PH值6-8,全氮0.06%-0.15%,有效氮25.3-97.7PPM,全磷0.04%-0.1%,有效磷1.3-10.5PPM,有效钾66-230PPM,土壤有机质0.88%-2.49%。2.1.4 气候万州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霜雪稀少。境内多年平均气温 17.7 C ,最高年平均气温

4、19.0 ( 1982 年),最低平均气温 176 ( 1974 年);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41 ( 1972 年 8 月 26 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3.7 ( 1955 年 1 月 27 日, 1975 年 12 月 15 日),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 1484.4 小时,最高年日照时数 1713 小时,最小年日照时数 924 小时,据境内大滩口水文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 1243 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 1549.6 毫米( 1982 年)。最低年降水量为 981.9 毫米(1976年),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为 620 毫米,年蒸发总量达 10.85 亿立方米。2.1.5 河流、水系境内河流

5、纵横,河流、溪涧切割深,落差大,高低悬殊,呈枝状分布,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南石柱、忠县交界的长坪乡石槽溪(海拔 118 米)入境,向东北横贯腹地,经黄柏乡白水滩(海拔约 106 米)流入云阳县,流程 80.4 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苎溪河、渡河、石桥河、汝溪河、浦里河,江南的泥溪河、五桥河、新田河共八条,溪沟 93 条,总水域面积为 16.3 万亩( 108.66 平方米)。2.1.6 森林植被万州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但因长期的人为作用,原生植被早巳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农作物和斑片分布的人工林。据统计,境内森林覆盖率为26.9,各类林地120.38万亩

6、,占幅员面积23。森林、植被以乔木、灌木为主,乔木、灌木树种有 99 科、 255 属、 505 种。其中裸子植物 7 科、 15 属、 24 种,被子植物 92 种、 240 属、 505 种,乔木中马尾松占 90 以上,灌木主要有杜鹃、救军粮、黄荆等。竹类以慈竹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楠生、斑竹、水竹、白英竹。区内天然牧草丰富,种类较多,有一批优良牧草种类和人工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区内已发现或种植多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珙桐二种,二级保护植物如荷叶铁线蕨等10余种,三级保护植物分布广泛。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胡豆、燕麦、小米、油菜、荞子、花生

7、、芝麻、棉花、蚕桑、油桐、茶叶、白肋烟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果品主要有柑橘、梨、李、桃、楷杷、葡萄、樱桃、苹果、杏、核桃、柿、枣、桂园、荔枝、板栗、猕猴桃、草莓、西瓜等。2.1.7 社会经济条件全区总人口168.8万,辖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和江南新区,92个乡镇街道。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9:48.5:37.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为31.6亿元、212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2元。2.2 项目区概况2.2.1 位置与范

8、围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地处重庆市东部,长江北岸,位于万州城区西北部,距万州城区10千米,幅员面积27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是苎溪河。项目介于10824E10827E,3410N341230N,涉及李河镇的十字村、李河村、平安村,土地整理总面积324.5公顷。项目区分两个片区,其中片区扑草头区涉及李河镇平安、李河村,介于10825E10827E,3410N311230N。片区桃树湾区涉及李河镇十字村,介于10824E10825E,3410N311230N。2.2.2 地形地貌及地质项目区地貌以丘陵河谷地貌为主,海拔200400米。出露有中生代三叠系和朱罗系地层,以紫色砂岩、页岩为主,在外营力作用下,形

9、成河谷丘陵区。坡地面积大,丘间谷地面积小,地势相对平坦。因此,区内坡耕地面积分布广泛。2.2.3 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41.4,最低温度-4.4左右,年无霜期为304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27.7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5mm,年相对湿度80%。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条件较好,但雨热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1%以上。2.2.4 水文地质苎溪河是项目区的主干河流,水量充沛,灌溉条件较好。支流坡度陡,洪水汇流迅速。新华夏系构造制约了本区山系河流的延伸,地处方斗山

10、背斜北翼开阔的向斜内。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的砂岩、页岩、泥岩,表层有0.51.0米的第四系坡残积层耕作土。项目区地质岩层连续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基底稳定,适宜进行土地整理。2.2.5 土壤与植被项目区内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地树种以柏、松、杉、油桐、竹为主。项目区内林木稀疏,多为农耕种植,森林覆盖率低,植被较差,林草覆盖率为7.4%。项目区土壤以紫色土、黄壤土为主,宜种性较广,田土集中成片,土层厚、耕性好,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多田少,最益种植柑桔、柠檬的理想地区。2.2.6 自然灾害项目区地处山区。由于山区河流具有陡涨陡落的特性,在河道的一些宽浅低洼地带,常

11、年发生洪涝灾害。洪水完全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的季节与雨季变化一致。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5-9月,其中6、7月份最多。常有暴雨、风灾、冰雹、洪涝灾害发生,有年年有干旱,3-5年一大旱的特点。各种自然灾害是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2.7社会经济条件2001年项目区所在的3个村,总人口5597人,占全镇人口的34.98。人均粮食产量3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97元,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二、三产业薄弱,有待大力发展。2.2.7自然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平均气温17。水资源有苎溪河,水量充沛,年降水量1225mm,年均降雨日数156天,集雨面积25平方千米,除此之外,有数十座大小不同的

12、坑塘和水池。生物资源较丰富,森林树种以松树、竹为主,经济林木品种多,主要栽培的有柑桔、梨树,还有杜棕、天麻等中药材。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约30余种。主要栽培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等粮食作物和花生、油菜、蘑菇、葡萄、西瓜、油桐等经济作物。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坑、塘、水库蓄水,坑塘只能作为干季时的应急用水,由于多年未整治,淤泥淤积严重,蓄水量少,调节能力低,有待整治。项目区目前有坑塘15口,总面积56亩,由于水利设施有限,加之渠系不配套,有限可供蓄水量利用不充分。项目区的排灌渠道也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基本上处于未利用状态。所以,

13、改善项目区水利条件是项目区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之一。(2)交通条件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318国道横穿项目区南边,村级公路贯穿项目区南北并与国道相连。(3)电力条件项目区内农村电网已建成,农村电网改造正在进行中,电力供给有保障。2.4 土地利用现状2.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数据并结合万州区2003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确定项目区所围面积346.29公顷,其中农用地327.44公顷:耕地256.03公顷;园地3.45公顷;林地16.55公顷;其他农用地4.14公顷。建设用地11.09公顷:居民点与工矿用地8.9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98公顷;水利设施用

14、地0.12公顷。未利用地7.76公顷:未利用土地5.98公顷(荒草地);其他土地1.78公顷。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其他农用地、荒草地,整理规模268.23公顷(4023.45亩)。项目区参与整理的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情况详见表1。2.4.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壤普查资料,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限制因素:(1)自然灾害多,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由于山地沟谷深切,且多暴雨,山地灾害频繁,以至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日趋下降。(2)降水量空分布不均,洪枯矛盾突出。一方面冬干和春旱严重,另一方面夏季洪水非但难以利用,反而破坏耕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项目区地处山区

15、,河流多穿流于山谷之间,河床深切。水位低而扬程高,除河两岸和较低地势以外,大部分田土灌溉利用有较大困难,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效益。(3)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差。在农业生产上,农业投入不 村名合计农用地未利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小计旱地水田小计沟渠坑塘养殖水面农村道路田土坎荒草地十字村69.8942.5127.0615.4526.610.120.550.321.2024.420.77李河村102.4163.2345.9717.2638.1110.671.040.0736.331.07平安村95.93956.87033.9522.9234.9251.230.310.7132.674.1

16、4合计表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足,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耕地保水性差,特别是抗旱能力不强。为改善这种状况,李河镇坚持开展土地整治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资金匮乏,土地开发整治只能在点上开展,无法实施大规模的综合整治。(4)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管理粗放,土地收益较差,影响到现有耕地的有效利用。项目区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是:土地质量不高,土地利用不充分,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2.5 土地适宜性分析根据万州区李河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万州区李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主要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建设目标。因此,对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分析,主要

17、以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通过土地整理,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取得最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政策要求。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条件较好,但因地形比较破碎,灌排条件差异较大,故农田水利状况及其光热条件在土地适宜性分析中予以考虑;此外,该区雨量多且集中,地表多为易风化母质,存在水土流失,故分析中应考虑侵蚀因素。据此,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分析主要选取耕作难易性、防止侵蚀难易性、土壤条件和水热资源四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适宜性分析。(1)水热资源项目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1225毫米,年平均气温17C,大于10C年积温549

18、1.30C。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 1227.7 小时。项目区水热资源丰富,促进了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循环过程,土地质量高度适宜,若从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优选作物品种入手,提高土地产出率仍有很大潜力。(2)土壤条件该区成土母质以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富含钙、镁等盐质物质,经机械破碎成土,风化发育形成钙质紫色土。紫色土壤成土过程以物理风化为主,土壤中性,通透性好,矿物养分丰富,宜种性广,适宜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项目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6-20坡度的丘陵地形上,垦殖系数大,复种指数高,多为一年三熟,但由于坡度大,加上人为过度的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肥力降低。项目区水田多

19、属淹育型水稻土,水热状况比较稳定,pH值呈中性,有机质积累多,磷、钾有效性高,发展水稻生产基础条件好;但由于灌排条件不完善,目前多以冬水田为主,年种植一季水稻。该区土层厚度在20-30厘米,土地质量中等适宜。(3)侵蚀难易性当地土壤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紫色土由富含粘粒质的页岩风化而成,厚泥岩抗蚀弱,呈块状风化,土壤结构松散,颗粒易流失。项目区属中、强度流失区,水土流失主要通过降雨对坡地的浸蚀产生的。项目区通过对25坡度以下的土地整理,兴建坡改梯工程,并通过生物措施在土坎上育林种草,是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地质量中等适宜。(4)耕作难易性根据项目区现有耕地调查统计,项目区耕地坡度小于2的仅有5

20、5.6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1.72%;2-6的耕地18.0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04%;6-15的耕地40.3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2.13%;15-25的耕地142.0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5.47%。项目区对小于25坡地在原有耕地条件下进行整理,其耕地耕作条件适宜。项目区现有坡耕地经过多年耕种,表层土壤熟化,具备一定的耕作基础,结合项目区现有耕地条件、作物产量等综合分析,项目区土地为三等地,通过土地整理,完善和达到基本农田的耕作条件,可望成为二等地。通过坡改梯、薄改厚工程的实施,耕作田面坡度一般小于5,通过加固坡地土埂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基本做到整理后的耕地无明显侵蚀,土层厚

21、度大于60厘米,适合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2.6 水资源平衡分析2.6.1需水量估算 由于本项目的规划目标是把农地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改造成能灌、能排、保水、保肥、保土、旱涝保收的稳产农田,所以整理后项目区供水对象主要是区内的农用地,因此,这里只考虑农业用水需求。2.6.1.1农作物品种整理后的农用地主要种植粮经作物和柑桔。参照当地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考虑种植的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2.6.1.2 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的规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需达到75%-85%。经实地踏勘,并综合分析项目区地形、水文地质条

22、件,并多方征求农业、水利等部门意见,本规划确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75%(中等干旱年)。2.6.1.3农作物需水量预测2.6.1.3.1确定项目区灌溉面积项目区土地分布相对集中,灌溉面积涉及整理后的耕地面积。项目区灌溉净耕地面积确定为229.68公顷,根据当地实际,水田面积61.88公顷,旱地面积167.80公顷。2.6.1.3.2农作物需水量计算 (1)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的确定项目区耕地为水田和旱地,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根据项目区灌溉农业综合需水资料,项目区内旱地的综合灌溉定额见表2。(2)全年灌溉需水量计算灌溉需水量计算公式: M需=MA/ (立方米)表2 各水平年项目区

23、农业综合需水定额分析表 单位:立方米/亩各 水 平 年50%75%90%灌旱地综合净定额5685129灌水田综合净定额147210344合 计203295473M需灌溉需水量(立方米);M综合灌溉定额(立方米/亩);A灌区面积(分水田、旱地)(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项目区旱地面积167.80公顷,折合2517亩;水田面积61.88公顷,折合928.20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旱地综合灌溉净定额为85立方米/亩,水田综合灌溉净定额为210立方米/亩,故75%的灌溉保证率下,作物需水量为:旱地需水量为M需=852517/0.9=0.23106(立方米)水田需水量为M需=210928.2/0

24、.9=0.22106(立方米)75%水平年农业综合需水量为: 0.45106(立方米)2.6.2供水量计算2.6.2.1有效降雨量项目区降水多集中在每年49月份,降雨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25毫米。常年降雨量四季分布情况是:春季占26%、夏季占46%、秋季占24%、冬季占4%,反映出项目区年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雨稀少。本规划设计取典型年(中等干旱年)降雨量为920毫米,降雨量可被作物所利用的部分和坑塘、蓄水池拦蓄下来使用的部分,可以作为有效降雨量,经实地调研,项目区有效降雨量约为总降雨量的30%,则年有效降雨供给量为0.89106立方米。2.6.2.2 河流供水量苎溪河是项目区的主干河流

25、,水量充沛,灌溉条件较好。按理论供水量计算,河流年供水量为0.54106立方米。项目区可利用的水资源概略估计为1.43106立方米。2.6.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经过以上计算得知,项目区农业需水量为0.45106立方米,而项目区内可供利用的年有效供水量可达1.43106立方米,可见,项目区年度水资源供给量远大于年度需水量,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用水的需要。但水资源利用量取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技术水平以及环境的要求。由于项目区水利设施不配套,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故项目区急需配套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水量需求问题,同时搞好水土保持。2.7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参与土地整理的面积268.

26、23公顷(4023.45亩),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其他农用地、荒草地。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零星荒草地,二是田土坎。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如下:(1)零星荒草地。项目区现有零星荒草地5.98公顷,分布于旱坡地、水田之间,通过整理,可新增耕地5.20公顷。(2)田土坎。项目区耕地田土坎系数较大,据土地详查资料,现有田土坎面积93.42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实施坡改梯,田块、地块归并,减少田土坎面积,降低田土坎系数,可新增耕地61.86公顷。综上所述,通过零星荒草地、田土坎的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为67.06公顷,净耕地系数为0.8953,新增耕地率25%。2.8 环境影响

27、分析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小气候,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美化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但项目区涉及大面积挖土方工程和建设工程,因而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田间道路及渠道的开挖和修筑,改变地表形态和质地,不但阻塞土壤的自然呼吸,影响田间气温变化,且草木不生,小型动物和微生物无法栖息。第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能源和化学农药、肥料使用的增加,导致项目区空气及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第三,对地表水体的大量农用化,加大旱涝发生的可能性,对生物栖息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如下措施来抑制和解决土地整理中对项目区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1)田

28、间道以碎石材料铺面,使路肩花草生存容易,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所,改善农田小气候。(2)田间道旁和沟渠周围规划植树,营造防护林带,提供阴影。(3)整理后的耕地以使有机肥为主。总之,该工程在尽可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旱涝保收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使各种生物在人类的维护下持续繁衍。2.9 公众参与分析项目区人多地少,土地生产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现有的耕地状况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特别是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发展,使农民尽快奔小康,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本项目在可研阶段就得到了当地干群的

29、大力支持,特别是从事基层工作的干部,凭借多年来在当地的组织农业生产的经验,为项目工程的规划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还将他们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方案提供给本项目的规划设计者,群众急盼项目的实施。3.1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1.1 项目实施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统一规划,归并丘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栽植防护林,有利于建设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现就项目实施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土地平整对水土保护的影响。项目区由于地势平坦,耕地整理除小量取土场地表植被一时难以恢复如初,短期内水源涵养能力差外,一般不会造成水土流失。(2)土地复垦有规划的专用取土

30、场(城镇建设已规划的山头,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阐述),故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破坏。(3)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无废水、污油排出,只有少量的弃土弃石,从而对环境产生有限的影响。但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项目的实施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都不会造成污染。(4)施工过程中对生物资源的影响。项目区无珍稀动植物,项目的实施,对一般动植物生存环境无明显影响。此外,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历史古迹也无影响。3.1.2 对策措施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该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作业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争使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或尽量避免

31、。(1)水土保持措施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水土保持法“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的方针。坚持治理与开发整理并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原则。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达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其防治措施:一是严格圈定取土范围,杜绝随意毁林取土。主体工程完工后,其弃土场、弃石场、取料场,临时施工场地采取回填、整平、覆土程序进行场地清理和土地整理,能开田的开田,不能开田的覆土厚0.5m,表土植草种树保护。二是耕地平整,先剥移30cm以上耕作层表土,待田块整理平整后再回填表土做耕作层。田埂需夯实、加固,以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在适宜地段种植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农田生态保护林。(2)土地沙化、潜育化防治措施改良土壤,主要是客观、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地力,防止土壤沙化。区内主要以河与一些小河、溪沟为主要排水水道,其地势一般低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