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55KB ,
资源ID:77308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30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汇总.docx

1、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汇总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第一节 概论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是致病菌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内繁殖而引起的炎症。致病菌大多为革兰阴性杆菌。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且尿道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前者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 致病菌是引起感染的重要条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来自肠道细菌,6080为大肠杆菌,其他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铜绿

2、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此外,还有结核杆菌、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厌氧菌、真菌、原虫或病毒等。结核杆菌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特异性感染(见第五十四章)。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尿道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且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冲刷出去,故正常人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大肠杆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杆菌菌

3、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 kD,能产生粘附素。粘附素能与尿路上皮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菌粘附于尿路粘膜,并开始繁殖。不仅如此,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含粘蛋白、氨基葡萄糖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均有抵制细菌粘附和调节粘附结合力的作用。粘液为一层保护屏障,致病菌如能与粘液结合,损害保护层,就能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而引起感染。此外,有研究指出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与血型抗原、基因型特征、内分泌因素等相关。诱发感染的因素 由于泌尿、

4、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使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停留、繁殖,故不易引起感染。但是,一旦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感染的防御功能被破坏,致病菌乘虚而入,从而诱发感染。诱发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图53-1):1梗阻因素 如先天性泌尿生殖系异常、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或神经源性膀胱,引起尿液滞留,降低尿路及生殖道上皮防御细菌的能力。2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如糖尿病、妊娠、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营养不良、肿瘤及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3医源性因素 如留置导尿管、造瘘管、尿道扩张、前列腺穿刺活检、膀胱镜检查等操作,由于粘膜擦伤或忽视无菌观念,易引入致病菌而诱发或扩散感

5、染。4女性尿道较短,容易招致上行感染,经期、更年期、性交时更易发生。妊娠时由于内分泌与机械性原因使输尿管口松弛扩张,尿液排出滞缓,容易上行感染。尿道口畸形或尿道口附近有感染病灶如尿道旁腺炎、阴道炎亦为诱发因素。感染途径感染途径主要有四种,最常见为上行感染和血行感染(图532)。1上行感染 致病菌经尿道进入膀胱,还可沿输尿管腔内播散至肾。大约50下尿路感染病例会导致上尿路感染,因为膀胱炎出现粘膜水肿,使输尿管膀胱交界处功能改变,易发生尿液反流,致病菌可直达肾。如果细菌具有特殊的粘附力或输尿管正常蠕动受到阻碍,上行感染更容易发生。此类感染常发生于妇女新婚期、妊娠期、婴幼儿以及尿路有梗阻的病人。致病

6、菌大多为大肠杆菌。2血行感染 较少见,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因素促发下,皮肤疖、痈、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等感染病灶内的细菌直接由血行传播至泌尿生殖系器官,常见为肾皮质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3淋巴感染 致病菌从邻近器官的病灶经淋巴管传播至泌尿生殖系器官,如肠道的严重感染或腹膜后脓肿等,是更少见的一种感染途径。4直接感染 由于邻近器官的感染直接蔓延所致,如阑尾脓肿、盆腔化脓性炎症,或外来的感染,致病菌经肾区瘘管和异物的感染等。诊断方法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一般都有比较典型的I临床表现,尤其是急性期,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诊断中必须注意寻找病灶及其病理基础,对病原和病变程度要有精确的估

7、计。明确泌尿系感染首先取决于尿液内找到细菌或出现白细胞。由于留取尿标本时往往因污染而混淆诊断,采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尿标本是诊断中的重要环节。1尿标本的采集有三种方式:分段收集尿液,一般采用中尿段;导尿常用于女性病人;耻骨上膀胱穿刺,最适用于新生儿和截瘫病人,用此法留取的尿标本最为可靠。尿培养常采用清洁中段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标本。尿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处理,避免污染和杂菌生长。2尿液镜检 尿标本一般应立即进行涂片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美蓝染色一滴新鲜尿,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另一部分尿标本再送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此外,尿沉渣检查有无白细胞,如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则

8、为脓尿,提示有尿路感染。无菌尿的脓尿要警惕结核、结石和肿瘤的存在。3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这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如菌落计数多于10。ml应认为有感染,少于1旷ml可能为污染,应重复培养,10。10。ml之间为可疑。此值在急性尿路感染和未曾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意义,在慢性病例和已用过药物者则常常难以判断,必须与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分析,才可决断。4定位检查泌尿系感染有上、下尿路感染之分,上尿路感染以肾盂肾炎为代表,下尿路感染以膀胱炎为主,两者的治疗与预防均不同,临床上必须加以区别。其区别方法包括症状的鉴别、尿镜检、尿培养、尿荧光免疫反应、尿酶测定以及膀胱镜检查等;将在以后各节中分别叙述。5影像

9、学检查 包括B超、尿路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膀胱或尿道造影、CT、放射性核素和磁共振水成像(:MRU)等。这些检查的临床意义有:明确有无泌尿系畸形;有无梗阻性病变;是否合并结石、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尿流动力学功能有无减退;两肾功能有无损害并作左右比较;有无膀胱一输尿管反流存在;监测残余尿和肾盂、膀胱的排空时间。以上检查在慢性泌尿系感染和久治不愈的病人中有重要意义。治疗原则1明确感染的性质 临床上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时,必须明确其性质和致病菌,依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用药,这是治疗的关键,但尚无尿细菌培养结果时,可先根据尿沉淀涂片革兰染色来初步估计致病菌,选择恰当的药物。2鉴别上

10、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在治疗上二者有所不同,前者症状重、预后差、易复发;后者症状轻、预后佳、少复发。3明确血行感染还是上行感染血行感染发病急剧,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用血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常静脉给药;而上行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应用尿液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和解痉药物。4查明泌尿系有无梗阻因素 泌尿系梗阻常为尿路感染的直接诱因,同时感染后若有梗阻存在,则不易治愈,易产生耐药性菌株,亦易复发。5检查有无泌尿系感染的诱发因素(见上述),应加以纠正。6测定尿液pH治疗前应测定尿液pH。若为酸性,宜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等,使尿液碱性化以抑制病菌生长,并用适合于碱性环境的抗菌药物。反之,尿液为碱性则宜

11、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加乌洛托品等,用适应于酸性环境的抗菌药物。7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目的,是要达到尿液无菌。由此,治疗时必须注意尿液中要有足够浓度的抗菌药物,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血液中药物浓度,而且尿液中浓度要比血液浓度高数百倍,才能达到治疗目的。一个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数小时即应使尿液无菌,这种治疗需维持710天,再确定尿细菌培养是否转阴;如菌落数被抑制在每毫升几百或更少,停药后会很快复发。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应持续到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后2周。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细菌会发生变异,由对某一抗生素高度敏感突变为有抗药性的耐药菌株,为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同

12、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若有感染史、尿路梗阻等诱因者,必须延长用药时间,同时适时消除诱因,如手术引流或解除梗阻,不能单纯依靠药物。第二节 上尿路感染一、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及革兰阳性细菌,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极少数为真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尿道进入膀胱,上行感染经输尿管达肾,或由血行感染播散到肾。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数倍。女性在儿童期、新婚期、妊娠期和老年时更易发生。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尿潴留等情况可以造成继发性肾盂肾

13、炎。病理 急性肾盂肾炎时肾肿大及水肿,质地较软。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脓肿,呈黄色或黄白色,周围有紫红色充血带环绕。切面观大小不等的小脓灶不规则分布在肾组织各个部分。肾盂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小出血点。显微镜下可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出血。早期肾小球多不受影响,病变严重时可见肾小管、肾小球受破坏。化脓灶愈合后可形成微小的纤维化瘢痕,吸收后无损于肾功能。病灶广泛而严重者,可使部分肾单位功能丧失。在致病菌及感染诱因未被彻底清除时,肾盂肾炎可由病变迁延、反复发作成为慢性。临床表现1发热突然发生寒战、高热,体温上升至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热型类似脓毒症,大汗淋漓后体温下降,以后又可上升

14、,持续1周左右。2腰痛单侧或双侧腰痛,有明显的肾区压痛、肋脊角叩痛。3膀胱刺激症状由上行感染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时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以后出现全身症状。血行感染者常由高热开始,而膀胱刺激症状随后出现,有时不明显。诊断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液检查有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管型和细菌,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有菌落10。以上,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确定诊断不困难。临床上急性肾盂肾炎常伴膀胱炎,而下尿路感染又可上行感染累及肾,有时不易区别。然而,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常有下腹部不适、酸胀,很少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在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应对病人作进一步检查,查

15、明有无泌尿系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异常,以便进一步治疗。治疗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输液、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达15 L以上,有利于炎症产物排出。注意饮食易消化、富含热量和维生素。2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药物有:SMZTMF对除绿脓杆菌外的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有效。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毒性少,除不宜用于儿童及孕妇外,临床已广泛应用。青霉素类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可用于产酶葡萄球菌感染。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对严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作用显著,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作用。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他定、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对绿脓杆菌及其他假单孢菌等感染有效。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多重

16、耐药的肠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病人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亚胺培南一西拉司丁钠(泰能)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杆菌杀菌活性好。这两种尤适用于难治性院内感染及免疫缺陷者的肾盂肾炎。以上的治疗宜个体化,疗程714日,静脉用药者可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尿细菌培养转阴后改口服维持。3对症治疗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钾,降低酸性尿液对膀胱的刺激,以缓解膀胱刺激症状。Ca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或盐酸黄酮哌酯(泌尿灵)可解除膀胱痉挛和缓解刺激症状。二、肾积脓肾实质感染所致广泛的化脓性病变,或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感染而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称为肾积脓(pyonephrosis)。致病菌有革兰阳

17、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或结核杆菌。多在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积水等疾病的基础上,并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临床表现 主要为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高热,腰部疼痛并有肿块,病程长者可消瘦、贫血。如尿路为不完全性梗阻、脓液沿输尿管排入膀胱而出现膀胱炎症状,膀胱镜检查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脓尿。B超显示为肾盂积脓。排泄性尿路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肾图提示患侧肾功能减退或丧失。右侧肾积脓需与化脓性胆囊炎鉴别。治疗 应注意加强营养,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施行脓。肾造瘘术。如患肾功能已丧失,而对侧肾功能正常,可作患肾切除术。三、肾皮质多发性脓肿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小脓肿,称为肾疖;小脓肿融合扩大而成大块化脓组织称

18、为肾痈(renal carbuncle)。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大多数病人由于疖、痈、龋齿、扁桃体炎、肺部感染、骨髓炎和前列腺炎等远处炎性病灶,经血运播散引起。在病理上与典型急性肾盂肾炎不同,病变发展可从肾皮质向外破溃形成肾周围脓肿。临床表现 主要为畏寒、发热、腰部疼痛、肌紧张、肋脊角叩痛,无膀胱刺激症状,病程约12周。如肾痈破溃侵入肾周围间隙,则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加重j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尿镜检无脓尿或菌尿。但是,当脓肿与集合系统相通后可出现脓尿和菌尿,尿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致病菌,尿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培养有细菌生长。B超和CT均可显示脓肿,在超声引

19、导下针刺抽吸取得脓液则肯定诊断。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有推移受压,患侧肾功能减退。若肾痈形成或并发肾周围脓肿,需施行切开引流术。早期肾皮质脓肿(cortical abscesses of kindney)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以及氨基苷类等。四、肾周围炎肾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称肾周围炎(perinephritis),若形成脓肿称肾周围脓肿。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多见,病变位于肾固有筋膜与肾周筋膜之间,多由肾痈、肾表面脓肿直接感染所致。由于肾周组织脂肪丰富,且疏松,感染易蔓延。脓液流入髂腰间隙,形成腰大肌脓肿,穿破横膈形成脓胸。细菌从淋巴管和血运途

20、径传播则很少见。临床表现 主要为畏寒、发热、腰部疼痛和肌紧张,局部压痛明显。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上升。由于肾周围炎多伴有肾实质感染,尿常规检查可见脓细胞。单纯肾周围炎尿常规无异常。若脓肿溃破,沿腰大肌扩展,刺激腰大肌使髋关节屈曲不能伸展,脊柱弯向患侧。胸透可见同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腹部平片可见脊柱向患侧弯曲,腰大肌阴影消失。排泄性尿路造影肾位置异常,呼吸时移动范围减小,甚至不随呼吸移动。B超和CT、可显示肾周围脓肿,在超声引导下作肾周围穿刺,可抽得脓液。未形成脓肿,治疗首选敏感的抗生素和局部热敷,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如有脓肿形成,应作穿刺或切开引流。第三节 下尿路感染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急性细菌

21、性膀胱炎(aCUte bacterial cystitis)女性多见,且2530的病人年龄在2040岁。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畸形常见,如处女膜伞、尿道口处女膜融合(图533);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存在,只要有感染的诱因存在,如性交、导尿、个人卫生不洁及个体对细菌抵抗力降低,都可导致上行感染。很少由血行感染及淋巴感染所致。男性常继发于其他病变,如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包皮炎、尿道狭窄、尿结石、肾感染等。也可继发于邻近器官感染如阑尾脓肿。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病理 浅表膀胱炎症多见,以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最明显。病变仅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片状出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

22、。显微镜下见多数白细胞浸润。炎症有自愈倾向,愈合后不遗留痕迹。若治疗不彻底或有异物、残余尿、上尿路感染等情况,炎症可转为慢性。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有尿痛、尿频、尿急,严重者数分钟排尿一次,且不分昼夜。排空后仍感到尿未排尽。病人常诉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甚至不敢排尿。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血尿,甚至有血块排出。可有急迫性尿失禁。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当并发急性肾孟。肾炎或前列腺炎、附睾炎时才有高热。在女性常与经期、性交有关。男性如有慢性前列腺炎,可在性交或饮酒后诱发膀胱炎。诊断 耻骨上膀胱区可有压痛,但无腰部压痛。在男性,可发现并发的附睾炎,检查附睾有压痛;如有尿道炎,可有尿道脓性分

23、泌物。男病人还应注意有无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女性应注意有无阴道炎、尿道炎、膀胱脱垂或憩室,检查有无处女膜及尿道口畸形,尿道旁腺感染积脓。尿沉渣检查有白细胞增多,也可有红细胞。应作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典型病例常获得阳性结果。肾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急性感染期禁忌作膀胱镜检查及尿道扩张。尿道有分泌物应作涂片细菌学检查。膀胱炎应与其他以排尿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包括阴道炎、尿道炎等。阴道炎有排尿刺激症状伴阴道刺激症状,常有阴道分泌物排出且恶臭。尿道炎有尿频、尿急,但不如膀胱炎明显,有尿痛,无畏寒、发热,有尿道脓性分泌物;常见致病原为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和滴虫

24、等。治疗 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并可用颠茄、阿托品、地西泮,膀胱区热敷、热水坐浴等解除膀胱痉挛。抗菌药物应用,选用复方磺胺甲嗯唑、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近年,对于女性无并发症的单纯性膀胱炎,可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采用3日疗法,疗效与7日疗程相似且副作用少、费用低。绝经期后妇女经常会发生尿路感染,并易重新感染。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常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疗法以维持正常的阴道内环境,增加乳酸杆菌并清除致病菌,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二、慢性细菌性膀胱炎慢性细菌性膀胱炎(chronic bacteIial cyst:itis)常是

25、上尿路急性感染的迁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亦可诱发或继发于某些下尿路病变,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狭窄、膀胱结石或异物、尿道口处女膜融合、处女膜伞、尿道旁腺炎等。病理 膀胱粘膜苍白、变薄或肥厚,有时呈颗粒或小囊状,偶见溃疡。显微镜下可见固有膜内有较多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当炎症累及肌层使逼尿肌纤维化,膀胱容量可缩小。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尿频、尿急、尿痛,并有耻骨上膀胱区不适,膀胱充盈时疼痛较明显。尿液混浊。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必须考虑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原因,否则难以彻底治疗。男性应作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有无病变,并作阴囊、阴茎、尿道口检查,排除生殖道

26、炎症、尿道炎症或结石。女性应了解尿道外口、处女膜有无畸形,有无宫颈炎、阴道炎或前庭腺炎等。注意有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尿沉渣检查有少量白细胞,可有红细胞。尿细菌培养可阳性,如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与泌尿系结核鉴别。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等能帮助了解有无尿路畸形、结石或肿瘤。膀胱镜检查可见脓尿、脓苔、膀胱粘膜充血、水肿或小梁,有时见憩室、结石、异物或肿瘤。由于腺性膀胱炎、问质性膀胱炎、膀胱原位癌都可表现为反复的膀胱刺激症状,有时难以与慢性膀胱炎区别,膀胱镜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 应用抗菌药物,保持排尿通畅,处理诱发尿路感染的病因,必要时需手术纠正,如处女膜成形术等。

27、病程较长,抵抗力弱者,应全身支持,增进营养。三、尿道炎本节叙述的尿道炎(urethritis)主要指通过性接触传播途径,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所致的急、慢性尿道炎,属性传播疾病。(一)淋菌性尿道炎 由淋球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粘膜。淋球菌为革兰阴性的奈瑟双球菌。人是淋球菌唯一天然宿主,有易感性,发病后免疫力极低下,可再度感染。淋菌性尿道炎(gonorrheal urethritis)主要由性接触直接传播,偶尔也通过带淋球菌的衣裤、毛巾、浴盆、便桶和手等间接传播。患淋病的孕妇分娩常是新生儿感染的原因。近年,性病病人数有上升,其中以男性淋菌性尿道炎尤为突出,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和

28、影响。临床表现 淋球菌急性感染后,经过25日潜伏期发病。感染初期患者尿道口粘膜红肿、发痒和轻微刺痛。尿道排出多量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病情发展可使粘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阴茎肿胀,尿频、尿急、尿痛明显,有时可见血尿。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急性炎症反应。及时治疗者大约l周后症状逐渐减轻,尿道口红肿消退,尿道分泌物减少而稀薄,排尿正常,1月后症状可消失。部分病人可继发急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及附睾炎;治疗未愈者可形成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反复发作还可引起炎性尿道狭窄。诊断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交史,尿道分泌物涂片可在多核白细胞内找到成对排列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在慢性期,淋球菌潜伏于腺、窦及前列腺

29、等处,因而不易找到。尿三杯试验以第一杯脓尿最明显。治疗 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亦用头孢曲松(菌必治、罗氏芬)、大观霉素(淋必治)。感染初期使用菌必治250 mg,肌注,一次剂量,后口服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复方磺胺甲嗯唑,一般714日为一疗程。若病情较重,合并生殖系感染,应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的疗程。淋菌性尿道狭窄的处理以定期逐渐扩张尿道为主,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必要时作尿道口狭窄切开,广泛性前尿道狭窄可用尿道膀胱镜作尿道内切术。配偶应同时治疗。(二)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为主,亦有滴虫、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杆菌等,通过性接触或同性恋传播,比淋菌性尿道炎发病

30、率高,在性传播性疾病中占第1位。临床表现 一般在感染后15周发病。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和分泌少量白色稀薄液体,有时仅为痂膜封口或裤裆污秽,常见于晨间。在男性,感染可侵犯附睾引起急性附睾炎,亦可导致男性不育。诊断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行为的接触传染。清晨排尿前取尿道分泌物作衣原体、支原体接种培养。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淋菌性尿道炎可以在同一病人同一时期中发生双重感染,因症状相似,鉴别诊断应慎重。尿道分泌物涂片每高倍镜视野下见到1015个多核白细胞,找到衣原体或支原体的包含体,无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据此可与淋菌性尿道炎相鉴别。治疗 常用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红霉素等治疗,配偶应同时治疗,以免重复感

31、染。第四节 男生殖系统感染男生殖系统感染中常见有前列腺炎(prostlatitis)和附睾炎(epididymitis)。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致病菌感染和(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出现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但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有资料显示前列腺炎病人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825;尸检中的患病率为24.344。目前,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尚不十分清楚。最近有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前列腺炎综合征(prostatitis syndrome,PS)。这些疾病各有各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根据目前对前列

32、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情况,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分为四型: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tlte bacterialprostatitis,ABP);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ehr()nic:bacterial prostatitis,CBP);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该型又分为A(炎症性CPPS)和B(非炎症性(;PPS)两种亚型;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AIP)。以上分类方法较传统的分类方法(Drach,1978年分类)有很大进步,在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附睾炎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分急性附睾炎(actlte epididymitis)和慢性附睾炎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细菌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