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158.67KB ,
资源ID:77298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298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6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6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docx

1、26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26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年 级八年级下册备课教师审核人使用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感知古今语言的差异。2.朗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风格。3.了解作者及文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方法与过程目标:1.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培养审美情趣。2.理

2、解文中作者的情怀,完善健全人格。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全文。2.学习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情感,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教学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查作者资料。第一课时环节教 学 程 序个性优化设 计导入【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预习 【预习 生成问题】1、学生预习,给

3、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ng) 清冽(li) 为坻(ch) 为屿(y)为堪(kn) 怡然(y) 俶尔(ch) 翕忽(x)差互(c) 悄怆(qio)(chung) 幽邃(su)寂寥(lio) 摇缀(zhu) 隶(l) 参差(cn)(c)2、本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他和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探究合作【分组探究 明确目标】一、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课

4、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新课【教师点拨 掌握重点】一、作者及文体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山西河东,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后死于柳州。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散文中,寓言小品、传记散文、山水

5、游记散文都很有名。寓言小品讽刺社会丑恶,语言犀利;传记散文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山水游记散文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语言精美清丽。著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因受以王叔远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州,风景奇特,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游山玩水中,大自然的

6、造化,使失意的柳宗元得到一丝短暂的快乐,然而始终都不能释怀,失意的乌云始终压在作者的头顶,这种情绪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属记叙文,可以记人、记事、记游,如桃花源记(记故事)、小石潭记(柳宗元,记游)、岳阳楼记(范仲淹,记事重修)、醉翁亭记(欧阳修,记游)。有的“记”属于说明文体,可以记物,如核舟记(魏学洢 y,记物,侧重形状构造等)。“记”也有写作“志”的,侧重记事,如地方志、墓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

7、决。2、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ng) 清冽(li) 为坻(ch) 为屿(y)为堪(kn) 怡然(y) 俶尔(ch) 翕忽(x)差互(c) 悄怆(qio)(chung) 幽邃(su)寂寥(lio) 摇缀(zhu) 隶(l) 参差(cn)(c)3、悟情。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确后继续试读,尽可能把感情韵味读出来。)4、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范读,轻声跟读。5、齐读课文。三、疏通文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自读

8、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文句,画出疑难语句。2、小组为单位,依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讨论学习,解答疑难。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内容:(1)重点实词: 【篁(hung)竹】竹林。 【珮(pi)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冽,寒冷。【以为】作为。 【卷(qun)】弯曲。【坻(ch)】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络】缠绕。 【缀】连结。【参差(c)】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可】大约。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

9、(ch)尔】忽然。【逝】去,离开。 【翕(x)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势】姿态。【从】跟从。 【悄(qio)怆(chung)】忧伤的样子。【差(c)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幽邃(su)】幽静深远。 【悄(qio)怆(chung)】忧伤的样子。【境】环境。 【过】过于,太。【乃】于是,就。 【余】我。【隶】随从。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斗】名词,活用作为状语,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用法与“斗”相同。【小生】旧时对后辈的称谓,指年轻人。现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2)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

10、(因为)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做)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知其源(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翻译课文: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四周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互相连缀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

11、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溪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四、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五、理清背诵思路。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中水声悦耳动

12、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谭水清澈空明,鱼儿闲适、轻快、灵敏、活泼。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富有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随堂检测练习巩固【检测反馈 巩固学习】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3、游鱼和潭水有

14、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谭水清澈空明,鱼儿闲适、轻快、灵敏、活泼。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富有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6、分析“以”“为”在本文中的几种不同用法?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

15、底以出(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做)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课堂小结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摩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

16、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石奇 乐 水清 寄情山水 凄鱼欢第二课时导入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心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探讨。针对重点教师点拨【教师点拨 掌握重点】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二、合作讨论,研读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潭中石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

17、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板书: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2、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日光、游鱼、影子,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

18、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这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

19、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板书: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特写镜头) 谭水: 清澄(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 游鱼: 轻快、活泼(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动静结合 拟人)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5、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

20、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小潭源流 溪身 斗折蛇形明灭可见(曲折、蜿蜒)(静)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动) 6、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7、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讨论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

21、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三、赏读课文。(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

22、”。“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3) 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23、 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5) 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

24、,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

25、,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7) 文中的写景短句。四、品评作者写景的妙处。小组讨论,用审美的眼光看作品,分析其独特的艺术效果。1.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3.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

26、受) 4.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随堂检测练习巩固四、练习测评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语,仔细加以品味。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周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互相连缀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

27、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2“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 ) 天涯若比邻(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4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

28、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依旧遗憾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还是遗憾5.背诵全文。课堂小结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但时时流露出一种乐观。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课后作业观察你所熟悉的某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顺序 景 写 法 情发现小石潭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心乐之 潭中景物 潭水:清澄 侧面

29、描写 特写镜头 游鱼: 动静结合似与游者相乐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教学反思:27课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年 级八年级下册备课教师梁超审核人使用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2、领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方法与过程目标: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重点1、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 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2、理解名句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示范朗读磁带,录音机,文字资料。第一课时环节教 学 程 序个性优化设 计预习生成问题【预习 生成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