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2.91KB ,
资源ID:77291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29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docx

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精品文档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

2、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1 / 30 精品文档 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

3、异性,不仅体现在各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3、个性:

4、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下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即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化就是人存在的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倾向性是需要、动机。 4、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2 / 30 精品文档 坏之分。 5、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6、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7、认识人格的途径:人格理论、人格评鉴、人格研究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荣格等。弗洛伊德理论:人

5、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动力性本能;人格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荣格理论:人格结构自我、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人本论: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理论:自我实现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动力人生来具有的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高峰体验。罗杰斯理论:自我概念;自我发展。 、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 、学习论:多拉德、米勒等。 、精神分析学派范型 、潜意识理论:重视潜意识的核心作用。意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前意识在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的精神生活,经努力回忆或他人提醒仍能感知到;潜意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感知不到的精神生活。 、人格

6、结构理论:自我与现实的直接接触。本我最3 / 30 精品文档 原始的我,由本能、欲望、冲动组成,与生俱来,快乐原则;自我本我在被现实反复教化之下分化出来的那部分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的我,道德标准约束下的我,道德、理想、至善原则。 (3)、本能论:包含生本能跟死本能。生本能自我保护原则,生殖本能;死本能对外攻击,对内自我毁灭。 、防御机制理论: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很多时间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候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压抑、否认、投射、退行、转化、补偿、幽默等。 10、荣格的理

7、论: 人格结构:意识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意识伴随着生命的出生而出现,随着思维、情感、感觉和知觉这四个心理功能的应用而不断增强。除了这四个心里功能外还有外倾或内倾决定着意识活动的方向。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促进个性化,个性化过程中产生了自我。 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一个经验的存储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性能力活动和心理内容。这些东西发生在个体出生之后,并和个体的经验相互联系,因此被称为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一个重要特点是“情结”,即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缠绕在4 / 30 精品文档 一起,形成的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8、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存储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下来。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包括有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及自性。 心理类型学: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除了两种态度以外,还有四种心里功能,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两种态度跟四种功能相结合,形成八种人格类型。 11、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危机 年龄 品质 积极解决危机 解决危机失败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 希望 恐惧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1-3 自我控制与意志 自我怀疑 主动对内疚 3-5 社会指向与目的 无价值感 勤奋对自卑 5-

9、12 能力 无能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20 忠诚 不确定感 亲密对孤独 20-24 爱 泛爱或孤 5 / 30 精品文档 独 繁殖对停滞 25-65 关心 自私自利 自我整合对失望 65-死亡 智慧 失望、无意义 行为主义范型 1、华生理论: 确立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行为。行为:有机体应对环境的一切活动;反应:行为的最基本成分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刺激:引发有机体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变化。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在心理研究中的作用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以可控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的还原论。 研究方法是摒弃了自省法,主张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2、斯金纳理论:

10、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类行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反应,强化与刺激直接相连;操作性行为集体本身自动发出的,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强化与反应直接相连。 强化理论。强化: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物: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两类强化:积极强化迎合个体需要;消极强化去掉某个厌恶的刺激物,并6 / 30 精品文档 由于这个刺激物的退出而达到某个行为。 强化列联:反应与强化的关系。 教学机器与教学程序。学习:反应概率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优点有?即时强化正确的答案,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传统教学主要借助厌恶刺激来控制学生,传统教学目的是不得低分、不被羞耻,从

11、而失去兴趣,而教学机器使学生得到积极强化,推动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同时监督全班学生,尽可能完成作业?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的学习,对教材的掌握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性?教师可以把复杂的整体教学内容安排成一个连续的顺序?记录错误的数量,提高教学质量。 3、班杜拉理论: 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自我调控:随着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惩罚与奖励的依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赖自身的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与惩罚,即进行自我调控。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自我效能:从成功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个体相信自己能完成某

12、项任务的主观体验。影响因素:?掌握的经验?通过观察榜样而得到的替代性体验?社会说服?效能7 / 30 精品文档 信息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对的生理和情绪状态。 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需要观察榜样的力量即可以学会行为。 特质论范型 1、特质:持久而稳定的行为倾向,这种神经心理结构或先天的行为倾向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作出反应。类型是非此即彼的。 2、特质的特点: 一个人格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两个假设人格特质在时间是相 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的研究没有兴趣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其想要预测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的某一范围内的人的典型表现,所以比较差异是主

13、要目的。 特质学家不注意查明行为的机制,即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经常陷入循环作证。 特质理论学家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对于人格的某些变化及其干预研究比较少。 3、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人格定义:人格是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 特质: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是一种概括化的人和聚8 / 30 精品文档 焦的神经心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具有等值的能力。 特质的种类:?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共同特质,多个个体同时具有,在同一文化中,虽然多数成员具有某个共同特质,但不同成员之间,在这个共同特质上具有程度上的差异。 分析特质的方法:自陈量表因素

14、分析;行为频次分析;聚合分析法。 人格的发展动力:人格的核心是动力,动力包含发展动机、需要动机。 人格的动力是机能自主:机能自主是指成为独立的动机。健康人的动机是自行其实的自我维持系统,而不是依靠外部的鼓励和奖励。 人格发展:?“躯体自我”的感受阶段?自我同一阶段?自尊感阶段?自我扩展阶段?自我意向阶段?自我理智感调适阶段?统我追求显露阶段?知者自我显露阶段 健康的人格:人格只有在成年时期才会显露出成熟。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具有现实性知觉?具有自我客观化?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4、卡特尔的特质论: 因素分析法:人格特质分类?按个体

15、与群体分类?按特质层次分类?。 9 / 30 精品文档 人格的结构: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要素。特质是指在不同时间和情 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成和一致性。 人格的发展:?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 人格的动力:主要成分有意识的本我、自我表达、理想自我、生理需求表达、压抑情绪。 5、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人格类型的体系:?对特质定义为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气质、体格等稳定持久的组合?层次:类型水平、特质水平、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反应水平?人格维度:外倾和内倾、神经质和稳定性、精神质和超我机能。 人格的发展:?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社会化,是个人觉察到的他所习得的行为总和。 EPQ自

16、陈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L-谎言造成自身隐蔽 6、类型论: 体形类型论:克雷奇?默尔;谢尔顿胚叶起源。 认知类型论:冲动-思索型;场独立-场依存。 7、大五因素模型:O-开放、C-尽责、E-外倾、A-宜人、N-神经质。 现象学范型 10 / 30 精品文档 1、罗杰斯的理论: 现象场: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发展: 2、马斯洛的理论: 人格动力: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理论的核心,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共有两类需要: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排列,最低部是生理需要,上面是安全需要、社会交往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顶端

17、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具有优势的一种对生存基本条件的需求。如果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它对其它东西毫无兴趣。安全需要表现在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与生活保障的需求。爱是一种人际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包括互相依赖。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最稳定、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气、声望及虚夸的奉承之上。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高峰,就是一个人自我进步的强烈愿望。 自我实现与生命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没有时间和质量限制。它意11 / 30

18、 精品文档 味着充分地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即多个自我统一。 心理健康与治疗: 人格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 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 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 作的结果,而且总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结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布洛伊勒在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个 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一性的丧失、 精神的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 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 时间的持续性。在人

19、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 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12 / 30 精品文档 个人经常表现 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 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 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 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 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 己的特点。 我们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们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共同 性。人类文化造就了人性。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具 有

20、相似的人格特征。文化人类学家把同一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的人格 特征称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13 / 30 精品文档 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或者是凡种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东西,是那种为人所特有的,失去了它人就不能称其为人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就是人的社会性。其实,即使是人的生物性需要和本能,也是受人的社会性制约的。 因此,可以这样概括: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

21、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用。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气质的分类:人的气质可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作者:孙德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07期 14 / 30 精品文档 人格具

22、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格不同的具体内容,也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同样,先秦儒家的人格论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作出的结论必然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迹。先秦儒家丰富多彩的人格教育思想,呈现给我们的是多元多样而又颇具中华民族个性的特征。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正是以其独特的民族个性特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影响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有作为的仁人志士、清官廉吏和善良百姓,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重群体轻个人的利他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认可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重视群体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正是偏重于社会的群体意识,主张“

23、推己及人”,倡导“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价值,具有浓烈的利他性。虽然先秦儒家承认人的个体价值,肯定每一个人都先天具有成就理想人格的能力,在追求道德理想的道路上人人平等,但是他们相对更加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他们认为人的个体价值只有通过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人的个体价值必须以社会价值为参照系,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群体利益。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是儒家人格思想的一大特点。儒家主张建立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个体往往被看作是群体的附属物。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树立正是从社会群15 / 30 精品文档 体利益出发,才具有巨大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

24、力。具有理想人格的“圣人”、“君子”应以天下为己任,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孔子在论述理想人格培养时,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既然个人不可避免地与群体相联系,每个人都必须行“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做到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确定应如何对待别人和不该如何对待别人,是说个人的一言一行均应以他人、以群体为出发点和归宿。到了孟子那里,“推己及人”表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这里突出体现的是利他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形成了高度重视群体而忽视个体的传统。 先秦儒家的人格模型就是一种群体主义人格。当孔子高喊“克

25、己复礼”的时候,就已经把个人的言行与整个社会利益联系起来了,并把社会利益作为最高原则,用以节制和调整个人的言行。为恢复周礼而自觉献身是他最崇尚的人格追求,并以此作为参照系塑造自己的形象。荀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道能群”的观点,赋予义、礼至高无上的权威。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的利益再大也是小事,社会的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先秦儒家所高扬的一面人生大旗。 先秦儒家为什么在人格教育过程中如此重视群体价值呢,荀子分别从人的个体素质的局限性、人的生存方式以及国家统治需要几个方16 / 30 精品文档 面予以说明。首先,荀子以自然界的牛、马为喻来说明人必须要群的理由。

26、他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的力气没有牛大、跑步不如马快,但是牛马这些动物却被人所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动物不能群策群力,而人却能团结一致。其次,“群”的生存方式还能改变人的生活质量。荀子说:“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一个人是靠各行各业的人制成的产品来维持生存的,因为单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可能同时精通所有的技艺,也无法同时从事所有的职业。只有社会成员之间各自合作、发挥专长、互相依赖,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这说明“群”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最后,荀子从国家统治需要出发,认为国家或政府部门的长官就应当是最“

27、能群”、“善群”、“合群”的。他说:“君者何也,曰:能群者也。”“君者,善群者也。”因为“能群”、“善群”、“合群”的人,就是善于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使大家互相依靠、团结一致的人。这样的人,人们就喜欢他,愿意与他接近,所以,由“能群”、“善群”的人治理国家,可以使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因此,“人生不能无群”。 另外,从道德价值的角度看,“义”是“正当”,是“宜”,是“公”,是“利他”。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特征之一便是“重义轻利”的利他性。孔子将“义”与“利”分开,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惟重“义”施“义”17 / 30 精品文档 忘“利”、“兼济天下”、“克己复礼”,方能“达仁”,成为圣贤之

28、人。荀子则指出“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同时,先秦儒家强调利必须受义的制约,要以正当的手段去谋求个人利益,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当义和利发生冲突时,强调“以义为上”,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以“舍生取义”。把上述行为规范和价值原则贯彻到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先秦儒家理想人格发展表现为社会取向和利他取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走向利他主义。 西方理想人格突出个人自由和权利,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个人独立,推崇个人建树,追求个人享受,完善个人人格,认为人是一种具有内向、内在的生命个体。这种理论决定了自我、自我意识是西方价值观念的轴心,是衡量个体

29、自身人格是否完善、是否理想的有效标尺。古希腊哲学普遍强调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常常把“自己是自由人”当作最大的荣耀。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进一步把人的感官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出发点,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深入到个体意识的理性和价值内核,向一切人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都强调人对自然万物的优越性和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这些都是西方人重视个体自由与权利的心态反映。 就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来看,西方理想人格侧重于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并力图通过社会实现个18 / 30 精品文档 人的价值,通过追求社会公正达到主体精神的高扬和对个体独立性的充分肯定,反对为了社会和他人

30、,强加于个人任何命令。在西方,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而社会只不过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工具与手段而已。“在西方的思考方式中,就现象来说,最确实的东西都不是由社会方面、由他人所赋予的。最为确实之物是为自己的意识所确立的自我意识,而不是自己自身的人格之外的某些东西。”? 在西方,不是群体意识而是个体意识得到极高评价。由此可见,西方理想人格是以个体自由、独立为特征的。如果说,在西方人眼里,价值主体是自我,那么,在中国人眼里,自我是没有资格做价值主体的。因为在中国,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基点是整体主义,强调整体本位,认为整体是始点,整体的利益不仅高于一切,而且就是一切。在先秦儒家看来,个人价值永

31、远不能超越于群体价值之上,也不以为人生境界的极致是圆满地实现个体价值,而是把个体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中国人的这种依附于自然经济而形成的整体意识就决定了社会价值是其价值观念的核心,是衡量个人生活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准,由此,个体价值被忽视,个体存在的意义只能表现为他对社会的角色参与。社会价值成为人生的终极价值。无怪乎梁漱溟说:“在中国没有个人观念,一个中国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然在西洋,则正好相反在中国几乎看不见有自己,在西洋恰是19 / 30 精品文档 自己本位,或自我中心。”?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一直保持着在理性主义支配下对人研究的浓厚兴趣。他们把人看作是富有智慧、拥有情感和行为意志的独立个体,强调人格尊严,视个性解放与自由发展为社会开化的标志。这种哲学文化氛围强烈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发挥,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思维放在首位,努力形成一种尊重个性自由发展、积极倡导科学精神的育人环境。与西方传统教育文化不同,中国古代教育所谓的“重人”意识,其实质乃是一种宗法群体主义的“人学”。它把社会理解成一个群体大家庭,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无条件地具有群体生活能力,成为道德伦理的自觉个体。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专制制度唯一的原则就是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 先秦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是以群体的人、社会的人为基础而营构起来的。反映在自然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