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手法考试答案滚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余指的屈曲角度则依次减小,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事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地滚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等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上臂中段距胸壁约一拳远,食、中。无名河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幅度逐渐增加。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达到120,即腕关节前
2、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3.滚法应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在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于施术部位上缓慢移动。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的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指端或螺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作用
3、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治疗作用:用于冠心病、胃脘痛、头疼、面瘫、近视、月经不调、颈椎病、关节炎等病症。要求和注意事项:1、宜姿势端正,心和神宁。2、操作时要腕部摆动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紧推慢移。3、宜掌握好拇指指间关节屈伸与不屈伸两种术式的应用,若拇指关节交僵硬,活动范围小或治疗时需要柔和的刺激,宜选用屈伸拇指指间关节的术式操作;若术者拇指指间关节柔软、有过伸,宜选用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的术式操作。4、操作的注意力不可分散,不要耸肩用力,肘部不可外翘,拇指端或螺纹面与施术部位不要形成摩擦移动或滑动。揉法:动作要领:1.大鱼际揉: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沉
4、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2掌根揉: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3.拇指揉: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置于其相对或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余指配合拇指做助力运动,使拇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4.中指揉:中指指
5、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1.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有节律。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一般是每分钟120-160次。也有特例,如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作用:用于胃脘痛、便秘、泄泻、癃闭、头痛、软组织扭挫伤、颈椎病、骨
6、折术后康复、小儿斜颈、小儿遗尿、近视等。摩法:指摩法:动作要领:肩、肘、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并拢。操作时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指面要紧贴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掌指指面做环形摩动。掌摩法:动作要领: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掌平置于施术部位上,其操作过程同指摩法。要求及注意事项:1.指摩法在操作过程中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而掌摩法腕部要放松。2.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指摩法宜轻快,掌摩法宜稍重缓,操作时宜带动皮下组织。3.根据病情的虚实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古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一说,现代常根据摩动部位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状况决定方向。4.摩动的
7、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压力不宜过轻或过重。 作用:咳喘、胸胁胀痛、呃逆、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早泄、外伤肿痛等。推法1.指推法: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有拇指平推、指推法。2.掌推法: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3.肘推法: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另一侧手以掌扶术手拳顶以固定、助力。作用:外感发热,腹胀便秘,食积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感觉
8、迟钝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平稳,单向直线推进。2.不可推破皮肤。为防止推破皮肤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擦法动作要领:以手掌的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作用:较好的温经散寒作用,能治疗一切寒证。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恶寒,风湿痹痛,胃脘痛喜温喜按者,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肿痛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2.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3.
9、压力不可过大。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且宜擦破皮肤。但施术时术者手掌必须与患者体表平实接触。4.不可擦破皮肤。搓法动作要领:以双手掌面夹住施术部位,令受术者放松。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与上臂部主动施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并同时由上而下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1.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2.搓动的速度宜稍快,而从上而下的速度宜慢。3.施力不可过重。作用:常用于肢体酸痛、关节活动不利及胸胁迸伤。抹法指抹法动作要领:用单手拇指罗纹面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于治疗部位,稍施力做单向或往返移动;其余四指轻轻扶住助力,。拇指的掌指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运动,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或弧形曲线的抹动。掌抹法动作要领
10、: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双重支点,前臂与上臂部协调用力,腕关节适度放松,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或弧形曲线运动。要求及注意事项:1.操作时手指螺纹面或掌面要贴紧施术部位皮肤,用力要控制均匀,动作要和缓灵活。2.注意抹法同推法的区别。通常推法指平推,其运动特点是单向直线,有去无回。而抹法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作用:用于感冒、头痛、面瘫或肢体酸痛等。按法动作要领:1.指按法: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
11、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2.掌按法: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3.肘压法: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作用:有刺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组织深部。2.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3.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4不可突施暴力。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点法指点法动作要领:手握空拳,拇指伸直
12、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中指点法,食指末节指腹按压于中指指背以助力,以中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点压。屈拇指点法,拇指屈曲,以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进行点压。屈食指点法,食指屈曲,其他手指相握,以食指第1指间关节猡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肘点法: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肩关节节为支点,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肩关节、上臂传递至肘部,进行持续点压。1.要求及注意事项:1.取穴宜准,用力宜稳。准确取穴后,要由轻
13、而重,平稳持续地地施力,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深部,从而获得手法治疗所特有的“得气”效果。点法结束时要逐渐减力,其总的施力过程为轻一重一轻。2.点后宜用揉法,以避免气血积聚及点法所施部位或穴位的局部软组织损伤、3不可施用暴力或蛮力。突然发力或突然收力施用点法,均会给病人造成较大的不适和痛苦。使用蛮力,则患者受术部位或穴位易紧张而无法受力。4.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的患者慎用点法。捏法动作要领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指面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面夹住施术部位肢体或肌肤,相对用力挤压、拉或拽,随即放松,再挤压、拉拽,再放松,重复以上挤压、放松动作并如此不断循序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1捏法要求拇指与其余手指间要具
14、有强劲持久的对合力,须长期习练并结合练功2.施力时拇指与其余手指双方力量要对称,用力要均匀而柔和,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3.操作时要用指面着力,而不可用指端着力。如以指端着力,即变成他法。拿法动作要领: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相配合,捏住施术部位的肌肤或肢体,腕关节适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捏提并略含揉动。要求及注意事项:1.拿法中含有捏、提并略有揉的动作,其中以捏法为基础,其余二法为辅助,宜将主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操作。2.动作要协调连贯,富于节奏连续性3.拿法同捏法一样要求手指的对合力,只有稳定的对合力,才能体现其功力酝4.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不可死板僵硬
15、。初习者不可强力久拿,以防伤及腕部及手指的屈肌腱及腱鞘。捻法动作要领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或罗纹面相对捏住施施术部位,拇指与食指相向主动运动,稍用力做较快速的捏、揉捻动,状如捻线。要求及注意事项:1.拇指与食指的运动方向须相反,只有相反方向的捏揉的复合动作才能形成捻动2.操作时动作要灵活连贯,柔和有力,捻动的速度宜稍快,而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速度宜慢。3.动作不能呆板、僵硬拍法动作要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适度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打施术部位。用双掌拍打时,宜交替操作。要求及注意:1.操作时动作要平稳,要使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腕部要适度
16、放松,上下挥臂时,力量通过有一定放松度的腕关节传递到掌部,使刚劲化为柔和。2.拍打操作时如直接接触皮肤,以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3.拍打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拍击皮肤而疼痛。对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肿瘤、冠心病等病症禁用拍法。击法动作要领:.拳击法:握拳,以拳背或拳盖、拳底部为着力面,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阻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用拳背击时,腕关节可有一定活动度,以减缓刚力;用拳盖击,即以拳的腹侧面(包括食、中、无名和小指第2节指背与掌根部)为击打着力面,操作时腕部要放松;用拳底击,即以拳的底部(小鱼际与屈曲小指的桡侧)为着力面,操作时腕部略背伸,并需放松。用拳盖或用拳底击,两手一般同
17、时交替操作。2掌击法:指掌部伸直,腕关节背伸,以掌根部为击打着力面。其运动过程同拳击法,3.侧击法:掌指部伸直,腕关节略背伸,以小鱼际部为击打着力面。其运动过程同拳击法,侧击法一般两手宜同时交替操作。4.指击法:可用指尖部进行操作,用指尖击时,以食、中、无名和小指端或罗纹面为击打着力面,腕关节充分放松。其运动过程同拳击法。5.棒击法:手握桑枝棒下端的1/3,以棒体的前1/3为击打着力面,前臂为动力源,节律性平击施术部位。也有以实心的圆木棒击打施术部位的,圆木棒没有弹性,掌握较难。要求及注意事项:1操作时用力要稳,要含力蓄劲,收发自如。_击打的力量要适度,应因人、因病而异皇动作要连续而有节奏性,
18、快慢要适中。2.击打时要有反弹感,一触及受术部位后即迅速弹起,不要停顿或拖拉。3须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应部位和适应证。4.避免暴力击打。拨法动作要领: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助力,拇指下压至一定的深度,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若单手指力不足时,亦可以双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1.用力要由轻而重,实而不浮。按压拨动的方向与拨动组织走向垂直。2.拨动时拇指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起拨动抖法动作要领:以双手握住受术者上肢或下肢的远端,即上肢的腕部或下肢的足踝部,将被抖动的肢体抬高一定的角度
19、(上肢坐位情况下向前外抬高约60度,下肢在仰卧位情况下抬离床面约30度)。两前臂同时施力,做连续的上下抖动,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似波浪般由肢体的远端传递到近端,被抖动的肢体、关节产生舒服感,要求及注意事项: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其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2.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一般上肢抖动幅度应控制在23cm,频率约每分钟250次左右;下肢的抖动幅度可稍大,频率宜稍慢,约每分钟100次左右。3.抖动时所产生的抖动波应由肢体远端传向近端。4.有习惯性肩、肘、腕关节脱位者禁用。5.术者在操作时不可屏气。振法动作要领:以掌面或食、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注意力集中于掌部啦指
20、部。掌、指及前臂部静止性用力,产生较快速的振动波,使受术部位或穴位有被振动感,或有时出现温热感,要求及注意事项:1掌指部与前臂部须静止性用力。以指掌部自然压力为度,不施加额外压力。所谓静止性用力,是将手部与前臂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有的振法操作,在手部和前臂肌肉绷紧的基础上,手臂做主动运动,可以使作用时间持久。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掌指部。古有“意到气到”、“意气相随”、“以意领气”之说。3.应有较高的振动频率。以掌指部做振动源,由于手臂部的静止性用力,容易使其产生不自主的极细微的振动运动,这种振动频率较高,波幅较小。如作主动运动操作,则振动频率就会相对较低、波幅较大,但操作时间可以延长。
21、4.操作后易使术者感到身体倦怠,疲乏无力,要注意掌握好操作时间,不可过久运用。平时应坚持练功或运动,以增强身心素质。复合手法1、按揉法动作要领1.指按揉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余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悬屈,拇指和前臂部主动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2.掌按揉法:掌按揉法分为单掌按揉法和双掌按揉法两种,操作上有较大不同。单掌按揉法是以掌根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双掌按揉法则双掌重叠,增加力量,置于施术部位,以掌中部或掌根部着力,以肩关节为支点,身体上半部小幅度节律性前倾后移,于前倾时将身体上半部的重量经肩关节、前臂传至
22、手部,从而产生节律性按压揉动。要求及注意事项:1要将按法与揉法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按中含揉,揉中寓按,刚柔并济,缠绵不绝。2.宜按揉并重,施力不可失之偏颇。3.注意按揉法的节奏性,既不要过快,又不可过于缓慢。2、拿揉法动作要领:准备动作同拿法。在拿法动作的基础上,使拇指与其他手指在做捏、提时,增加了适度的旋转揉动,所产生的拿揉之力连绵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上。要求及注意事项:1拿揉法在拿电含有一定量的旋转揉动,以拿为主,以揉为辅2.操作时要自然流畅,不可呆滞僵硬。三、牵抖法动作要领:受术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固定其两腋部。术者以两手握住其两足踝部,向足端方向缓缓牵引其腰部,牵引的同时可小幅
23、度摇摆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术者两手臂维持一定的牵引力,随后手臂部瞬间用力,做13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之力作用于腰部,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要求及注意事项:1牵抖法要将牵引力同抖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先牵引是第一步,然后是减缓牵引力,再行瞬间的突然较大幅度的抖动,要把握好抖动的时机。2.在持续牵引未减力之前不可进行抖动,亦不可在完全撤去牵引的情况下进行抖动。3.四肢长骨骨质疏松者禁止牵抖肩、髋关节。运动关节类手法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于下颌部,两手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扶按头顶后部的一手向远心端方向施力,而托于下颌部
24、的另一手则向近心端方向施力),令头部保持水平位运动,使颈椎做环形摇转运动,)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是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双下肢膝关节稍上方,两手臂协调施力,做环形摇转运动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一手按压于其肩关节上方以固定,另一手托握肘部,使其前臂搭放于术者前臂上,手臂部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握腕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对面。以一手扶按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腕部,使上肢外展。两手协调施力,做
25、肩关节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握臂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患臂上举,术者立于其身后。以一手扶按对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上举的上肢的前臂部。两手协调用力,使肩部在上肢上举的体位下做中等幅度的稍缓慢的环形摇转运动,拉手摇肩法:该摇肩法,主要适用于肩关节有较大活动幅度的患者。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术者握住受术者的手掌部。上肢与身体协调施力,做由慢至快的环形摇转,以此使受术者肩关节做较大幅度的环转摇动,摇动的幅度和速度以患者的忍受度为限。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或站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术者于其前外方,两足前后开立呈前弓步,令其一侧上肢向前外上方抬起,以一手反掌托于其腕部,另一手扶压其上呈
26、挟持状。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度左右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肩关节上方。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喟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其前外方45度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术者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则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此为肩关节大幅度的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肘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屈肘约45
27、度左右。术者以一手托住其肘后部,另一手握住腕部,两手协调施力,使肘关节做环转摇动。腕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双手合握其手掌部,以两手拇指分按尹腕背侧,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在稍牵引情况下做腕关节的环形摇转运动。髋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髋、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均调整到90度左右,然后两手臂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环转摇动,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术者一手扶按股后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踝部,做膝关节的环转摇动,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用一手托握起足跟以固定,另一
28、手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踝关节的环转摇动。颈部斜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部。另一手扶托下颏部,两手协同施力,使其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豆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但不强求此弹响声。)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颏部,令其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幅蔑,再德其向患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
29、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但不强求此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寰枢关节旋转扳法:受术者坐于低凳上,颈略屈,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住第2颈椎棘突,另一手扶于对侧头部,肘弯套住其下颏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慢地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到阻力位时略停,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寸手的拇指亦同时进行拨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跳动感,扩胸牵引扳法:受术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立于其后方。以一侧膝部抵住其背部胸椎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住两肘部。先嘱其做前俯后仰运动,
30、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以“巧力寸劲”将两肘部向后方突然拉动,同时膝部突然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胸椎对抗复位法:受术者坐位,两手抱于枕后部并交叉扣住,术者立其后方。两手臂自其腋下伸入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抵顶病变胸椎棘突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两前臂则用力上抬,使颈椎前屈并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抵顶病变胸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两手、两臂与膝部协同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扳肩式胸椎扳法:受术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立于
31、其患侧。一手以掌根抵住病变胸椎的棘突旁,另一手扳住对侧肩前上部,将其肩部扳向后上方,两手协调,作相对抗作用力,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腰部斜扳法:受术者侧卧位,在士一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在下一侧的下肢自然伸直。术者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于臀部的另一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伸睫粼纫砝荃右明显阻力位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的
32、、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腰椎旋转复位法:受术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助手位于其左前方,用两下肢夹住其小腿部,两手按压于左下肢股部以固定,术者半蹲于其后侧右方,以左手拇指端或罗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棘突侧方,右手臂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右掌缓慢下压,并嘱其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动停止并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手臂缓缓地施力,以左手拇指所顶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略停片刻后,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闻及“喀”的弹响声。直腰旋转扳法:受术者坐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以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