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5 ,大小:100.46KB ,
资源ID:7720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20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热点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热点复习.docx

1、高考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历史热点复习高考热点一三农问题考点1基础知识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两汉时期,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水碓、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2、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齐

2、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休养生息;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秦朝开通了灵渠隋朝开通大运河a、目的:巩固统治、对江南的掠夺、巡游,对高丽战争的需要等b、概况:、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规模: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

3、,北通涿郡,南达余杭c、影响:、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开通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当地经济有所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原因:a、北方大量人口

4、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d、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原因:a、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b、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五代时:继续南移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表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6、关于土地兼并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封建制度本身无法克服这一问题影响: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激化阶级矛盾,导致

5、农民起义造成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7、关于重农抑商问题实施的原因a、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据农业劳动力的流失b、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经营店铺、作坊等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c、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d、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表现: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c、隋唐沿用均田制,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d、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有利于于农业的发展,同时限

6、制了商业活动e、清初实行更名田等恢复经济的措施,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压制评价: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b、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考点2中国历代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二、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三、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1、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国

7、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西汉、东汉、曹魏、蜀、金朝、元朝、明朝、清初等实行过屯田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无地农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

8、的发展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后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唐玄宗时国家无地可分,均田制崩溃(这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之一)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把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叫“更名田”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四、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亩田制度内容:a、土地问题: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特点:绝对的平均主义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

9、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a、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b、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10、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五、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政策 意义: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

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考点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

12、税亩”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2、汉朝:编户制度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影响: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3、隋唐:租庸调制 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

13、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4、唐中后期两税法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

14、两次纳税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

15、制度的基础。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6、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内容:a、赋役合并,征收银两b、役银入亩,丁亩分担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

16、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

17、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小结:1、以税种来分类: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对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

18、志)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古代赋税制度调整的原因 王朝建立之初,吸取前朝教训而减轻赋税。是在国家控制大量无主土地而推行均田制时实行租庸调制。是为解决经济困难,增加财政收入,调整赋税制度。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4、不同的赋税制度产生的影响第一种情况,迅速改变了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第二种情况,通过税制改革,扩大了国家税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第三种情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19、5、认识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赋税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倒退,是评价历史人物和封建统治的依据之一。考点4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一、英国的圈地运动评价:1、实现了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其实质是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运动2、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圈地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一起充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场手工

20、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和大牧场有利于革新技术和改良推广新品种等,有利于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3、圈地运动对农民而言是一场灾难二、法国的土地政策:小农经济大量长期存在1、原因: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形成法国农村的小农经济2、影响: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是法国大革命相对彻底的表现之一给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三、美国的土地政策: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内容: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

21、的土地,边疆耕种五年以上,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影响:使北方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快扭转了战局,为北方战胜南方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四、日本的土地政策: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影响: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五、俄国的土地政策: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不是无尝得到土地,改革不彻底高考热点二 商业 城市 交通一、我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1、商代商业: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称“商人”),以贝为货币,城市:夏、商、周都城都是全

22、国的政治、交通中心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中原市场繁荣,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城市:齐国的临淄、赵国邯郸、楚国的郢聚集着许多人口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北方不少城市破坏、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4、隋唐时期商业:a、商人足迹遍全国,胡商也遍布各大都会b、隋铸五铢钱,唐通用开元通宝,成为历代货币的范式c、城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内有邸店、柜坊d、大城市里有夜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城市:a、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商业大都会b、扬州与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中心,扬州集散江南物产

23、,国外商人云集,夜市繁华,唐后期,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之说(注:隋唐的商业与城市是考生掌握的重点,现补充唐朝在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限制: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市的买卖有时间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长安城内坊、市分开)5、明清时期商业a、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d、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城市: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二、古今交通的发展1、夏朝:有“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24、”的记载2、商周:大道宽广平坦,沿途设有旅舍、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夏商周三代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3、汉: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影响)4、隋:开通南北大运河修筑两条驰道:榆林涿郡太原洛阳,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5、唐:陆路:a、长安(向东)朝鲜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海路: a、 登州(向东)韩国b、扬州(向东)日本c、广州(经海上丝绸之路)波斯湾6、近代中国:列强在中国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控制中国铁路大动脉,将其势力深入中国内地7、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修成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完成

25、兰新、包兰铁路,加快了西部的开发文革时期完成了成昆、湘黔铁路,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成大秦、京九铁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西欧鹿特丹,连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联系8、世界史: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高考热点三:西部大开发考点1基础知识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通常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12个省区和湖北省的湘西、湖南省的恩施两个自治州2、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有漫长的陆地边境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26、。旅游资源丰富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西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客观上为西部开发提供了条件。西部有潜在的广阔市场3、异致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我国古代政治中心的东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多沙漠、海拔高,交通不便开发无度,如汉代对黄河中上游的过渡开发,造成自然环境破坏近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中、西部地区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西方国家通商增多,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而西部地区则更加落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距离进一步拉大4、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5、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处于边疆,在政治、国防方面

27、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东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地位考点2我国历代和西部的交往,对西部实行的政策与措施1、西汉:张骞通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族,共同反击匈奴,前后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获得大量西域资料,并介绍了汉朝情况。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系一体,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注意

28、课本张骞通西域的地图、路线)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背景: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时间:汉明帝时结果: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唐朝:与突厥族:a、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辖b、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c、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d、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与回纥族:a、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b、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c、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d、唐肃宗开始,几次和亲e、回纥人来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修宫殿定居f、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为回鹘,9

29、世纪中期,瓦解西迁与南诏(今云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与吐蕃族(今西藏)a、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仿唐制设各级官府,建军事组织,制法律、文字b、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c、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册命”d、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亲e、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3、北宋:与西夏西夏概况:起源于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游牧生活。:1038年元昊在兴庆(今银川)建国。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仿汉文楷体创制西夏文字宋夏和战: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严重,元昊请和。a、时间:1044年b、内容:、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夏

30、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c、影响: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4、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与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在西南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管理当地在云南设云南行省5、明朝:同西藏的关系a、在乌思藏设立卫所b、任用藏人担任官吏c、建立僧官制度d、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西南的关系a、仿效元朝,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b、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原因:两个宣慰司发生叛乱,说明土司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6、清朝:粉碎漠西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平定回部大小和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