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27KB ,
资源ID:77121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121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2《孟子》三章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2《孟子》三章导学案.docx

1、22孟子三章导学案22.孟子三章国学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2.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培养忧患意识,要有用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重点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学习三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夫环而攻之( ) 米s( ) 畎亩( ) 版筑( ) 傅说()法家拂士( ) 城gu( ) 百里x( ) hng于虑( ) 胶鬲()1.f 粟 qun zh yu b 郭 奚 衡 g 2.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2. 轲 战国 儒 孟子及其门人大学论语中庸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1)天下顺之( ) (2)七里之郭( )(3)环( )而攻之而不胜 (4)夫( )环而攻之

3、(5)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6)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7)人恒过,然后能改。( )3.(1) 归顺;(2)外城;(3)围;(4)发语词;(5)限制;(6)震慑;(7)犯过失4.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亲戚畔之 4.“拂”通“弼”,辅弼 “衡”通“横”,梗塞, 不顺 “曾”能“增”,增加 “畔”通“叛”,背叛.5.古今异义 (1)委而去之 (2)池非不深也(3)亲戚畔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1)古义:放弃 今义:委托 古义:离开 今义:到 (2)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3)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跟

4、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4)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5)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出征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6.词类活用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必先苦其心志(3)劳其筋骨 (4)饿其体肤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7)所以动心忍性 (8)人恒过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1)“威”是形容词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2)“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3)“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4)“饿”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饥饿.(5)“空”“乏”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贫困.(6)“乱”是

5、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7)“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8)“过”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9)“入”“出”是动词,在此活用为为名词,国内、国外.7.翻译下面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2)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合作探究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

6、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9.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9.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

7、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拓展延伸11.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11.(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

8、和平共处、互不侵犯;(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当堂测试(2016.哈尔滨)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后面的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9、郭: (2)去: 12.(l)郭:外城 (2)去:离开1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13.(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14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 14.人和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 富贵不能淫选自_,作者是_,他是_时期著名的_家、_家、_家,是_

10、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 ”。2.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丈夫之冠也( ) 往之女家( ) 妾妇之道( ) 富贵不能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 _ (2)贫贱不能移 _ (3)威武不能屈 _ (4)往之女家 _ (5)以顺为正者_ (6)与民由之_ (7)独行其道_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 _4.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1.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 春秋

11、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亚圣2.gun r qi yn3.(1)惑乱,迷惑 (2)动摇 (3)使屈服 (4)通“汝”你 (5)准则、标准 (6)遵循 (7)道路,方法 (8)这 怎么,哪里4.(1)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 才叫做大丈夫。(2)(君主)一生气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3)(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 (4)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合作探究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12、?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7.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8.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9.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答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拓展延伸10.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1.每个人的心目中

13、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答案:10.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1.具有“大丈夫”精神的代表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当堂测试 (2016.山东威海改编)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

14、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选自孟子)【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孟子谓万幸曰( ) (2)一国之善士( ) (3)诵其诗,读其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3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阅读答案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阅读答案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

15、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1.(1)对说 (2)优秀的人物 (3)诵读2.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3.结交天下善事,天下善事“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4.C 解析:不是针对读书。【参考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 ,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要讨论他们所

16、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总结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气势和节奏。2、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准确翻译课文。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自主突破1.填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 困于心衡于虑 。 (3)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以动心忍性(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17、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5)空乏其身 ( ) (6)舜发于畎亩之中( ) (7) 苦其心志( ) (8)人恒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2.qun yu g b 3.(1)“曾”通“增” 增加 (2)“衡”通“横”梗塞,不顺 (3)“拂”通“弼” 辅佐,辅弼。 (1)使坚韧 (2)选拔,任用 (3)在国外 (4)这 (5)使穷困缺乏(6)起,指被任

18、用 (7)使劳累 (8)犯错误、犯过失合作探究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列举这些人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7、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8、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9、第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0、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 答案:6、这些人都经历了苦难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7、从正、反两面,论述生活磨练、忧患意识关乎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8、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

19、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9、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10、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拓展延伸11、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11、参考答案: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

20、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当堂测试(2016.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4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两章)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

21、使受苦) 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2. 翻译下面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3. 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答:4. 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1.D 解析:D项中“于”是“从“的意思。2.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3.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4.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总结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