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4.13KB ,
资源ID:7704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04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草原监测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草原监测报告.docx

1、全国草原监测报告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编制说明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氮储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草原是发展草牧业的基础,是牛羊肉、奶、毛、皮张等特色畜牧产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我国草原大多位于祖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保持草原牧区繁荣稳定,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掌握2014年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草原监测工作,重点对全国草原

2、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灾害状况、生态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进行了监测分析。2014年草原监测工作由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畜牧总站承担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3个主要草原省(区、市)的草原监测机构承担了地面监测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承担了草原利用状况分析、草原植被长势监测和气象条件分析等工作。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根据监测分析结果,组织起草了监测报告初稿,并召开专家会进行会

3、商,与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进行了沟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草原监测结果概要全国天然草原产草量有所下降2014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219.98万吨,较上年减少3.18;折合干草约31502.20万吨,载畜能力约为24761.18万羊单位,均较上年减少3.20。但与最近十年平均水平相比,鲜草产量增加4.04。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显著2014年,重大生态工程区1草原植被盖度比非工程区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高度平均增加63,鲜草产量平均增加40.5,可食鲜草产量平均增加46.1。其中,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较非工程区高出6个百分点,高度、鲜草产量分别增加53.6、3

4、0.8。草原利用状况更趋合理2014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2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5.2,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9.4,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牧区县平均牲畜超载率为20.6,半牧区县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5.6。草原违法案件发案数量有所减少2014年,全国各类草原违法案件发案数量18998起,比上年减少187起。立案17848起,立案率为93.9%;结案17423起,结案率为97.6%。各类草原违法案件共破坏草原面积20913.2公顷,买卖或者非法流转草原面积1220公顷。2014年,各地实施草原司法解释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共向

5、司法机关移送破坏草原资源涉嫌犯罪案件621起,比上年增加了342起。草原火灾损失处于历史低位2014年,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158起,受害草原面积39338.6公顷,经济损失2204.6万元,受伤2人,牲畜损失1223头(只),但草原火灾损失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草原鼠虫危害程度有所下降2014年,全国草原鼠害危害面积为3481.2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8.8,危害面积较上年减少5.8;全国草原虫害危害面积为1388.1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5,危害面积较上年减少9.3。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依然艰巨2014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3为53.6,较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随着草原补奖政

6、策和各项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草原生态发生积极变化,部分草原生态加快恢复。但草原生态系统仍然不够稳定,比较脆弱,极易受到降水等气候因素及利用方式的影响,草原生态的持续好转需要经历较长过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草原资源状况我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覆盖着2/5的国土面积,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面积分布北方和西部各省区是我国天然草原的主要分布区。西部十二省(区、市)草原面积3.31亿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84.2;内蒙古、新疆、西

7、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六大牧区省份草原面积共2.93亿公顷,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3/4。其中,西藏自治区草原面积最大,达0.82亿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8.1;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达0.79亿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8.81;第三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面积达0.57亿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4.68。我国南方地区草原以草山、草坡为主,大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面积约0.67亿公顷。草原类型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5个气候热量带,东西横跨经度61,各地气候复杂、地形及海拔差别较大,加之人为社会因素复杂多样,形成了草原类型的多样化。依据水热大气候带特征、

8、植被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我国天然草原划分为18个类、53个组、824个草原型。18类草原中,高寒草甸类面积最大,为6372万公顷,占我国草原面积的17.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及新疆。温性荒漠类4506万公顷、高寒草原类4162万公顷、温性草原类4110万公顷,这三类草原各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0左右,分别居二、三、四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面积较小的5类草原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沼泽类草原,面积均不超过全国草原面积的2。其余各类草原面积分别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和7之间。草原植物资源草原是植物王国,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草原植物资源。根据上世纪80年代

9、全国草地资源调查结果,我国草原仅饲用植物就有6704种,分属5个门、246个科、1545个属。从“种”的数量看,禾本科、豆科植物是我国草原饲用植物的主体,此后依次是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藜科、百合科、蓼科、杨柳科,其他237个科“种”的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属于我国草原特有的饲用植物有24个科171个属、493个种。其中,禾本科287个种、占59.4,豆科93个种、占18.7,菊科31个种、藜科18个种、蔷薇科18个种、莎草科10个种。草原植物中,可作为药用、工业用、食用的常见经济植物有数百种,如:甘草、麻黄草、冬虫夏草、苁蓉、黄芪、防风、柴胡、知母、黄芩等。草原动物资源草原是重要的动物资源

10、库。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草原野生动物与草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草原上生存的野生动物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它们与植物、微生物一起,共同参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我国草原上繁衍的野生动物2000多种,其中有大量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草原有放牧家畜品种250多个,主要有绵羊、山羊、黄牛、牦牛、马、骆驼等。草原自然保护区4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草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农业系统建立并管理的省级以上草原自然保护区有9个,其中,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草原面积约14630公顷。草原植被生长状况2014年草原植被生长季节,全国

11、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略偏少,水、热、光照匹配一般,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差于上年,但与常年相比,仍属于偏好年份。气象条件49月,全国大部草原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量略偏少,其中新疆北部和东南部、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偏少35成,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不利于牧草旺盛生长。2014年入春后,北方草原地区总体呈现出前期气温偏高后期气温偏低、东部降水偏多西部降水偏少的气象格局。春季,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大部和青海东部气温偏高12,内蒙古中东部部分地区偏高24,热量条件利于积雪融化、土壤解冻和牧草萌发。但春季后期,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北方

12、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加之主要草原区降水持续偏少,牧草返青生长受到不利影响。6月份,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温度条件总体上对草原植被生长有利;全国草原降水总体充沛,其中,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大部、甘肃、新疆东部和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大部和云南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偏多12倍,利于牧草生长。但新疆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5成,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7月份,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其中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中部、西藏西部等地降水偏多35成,西藏等地前期旱情有所缓解;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大部和甘肃西北部等地降

13、水偏少38成,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牧草生长受到影响。8月份,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东部、西藏东部等地降水充沛,内蒙古西部等地旱情有所缓解;但新疆大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等草原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气象条件不利于牧草生长。9月上中旬,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偏高12,大部分草原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但9月中旬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气温较常年偏低24,东北部局部和沿天山地区出现明显霜冻,导致牧草停止生长,提前进入枯黄期。返青状况今年入春后,北方大部分草原地区牧草进

14、入返青时间较常年偏早,但受后期低温影响,草原返青进程偏慢、返青期拉长,部分牧区草原返青期有所推迟,整体上全国草原返青基本正常。至5月中旬全国85的草原完成返青,返青速度较常年大体相当,但青藏高原和新疆高海拔区域草原返青晚于常年。从主要牧区看,新疆草原从4月上旬开始陆续返青,返青时间较常年偏晚,其中北疆草原返青时间普遍推迟510天,南疆草原返青普遍推迟1015天。四川草原于4月中下旬大面积返青,牧草返青时间较常年普遍提前5天。甘肃草原牧草返青期与常年同期基本一致,截至5月中旬全省90的草原完成返青,其中甘南草甸草原提前510天返青,古浪县等中西部温性荒漠草原推迟6天左右。内蒙古草原返青时间普遍较

15、常年提前510天。青海草原从4月中下旬开始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逐渐返青,返青速度与常年大致相当。西藏草原从4月中下旬开始从东向西逐渐返青,西部地区牧草返青时间较常年推迟510天。草原植被生长状况68月,全国主要草原区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差于上年,但与常年相比,仍属于偏好年份。植被生长偏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青海东南部等地;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6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好于近年同期,但略差于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23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好,44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持平,33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差;与近五年同期相比,全国38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好,4

16、5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持平,17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差。植被生长偏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青海东南部和西南地区。植被生长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西藏中部和青海西部等地。7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不如上年,但好于近年同期。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24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好,46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持平,30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差;与近五年同期相比,全国36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好,45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持平,19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差。植被生长偏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部、青海东南部和西藏西部等地;植被生长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和西藏中部等

17、地。8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虽略差于上年,但好于近年同期平均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20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好,45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持平,35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差;与近五年同期相比,全国34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好,45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持平,21的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偏差。植被生长偏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中部、宁夏大部、青藏高原大部等地;植被生长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新疆北部、四川西北部等地。草原植被枯黄状况8月下旬以来,随着气温降低,我国草原自北向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依次进入牧草枯黄期,枯黄期与常年大体一致。牧草枯黄提前地区主要位于新疆北部等地,枯黄推

18、迟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部分地区。至9月中旬,我国北方约60的草原植被已经枯黄,南方高海拔地区草原植被也呈现出枯黄趋势。从主要牧区看,新疆草原从8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枯黄期,由于受夏季干旱和提前降温的影响,北疆草原进入枯黄期时间较常年提前1015天。内蒙古草原自9月初以来由东向西逐步进入枯黄期,西部灌木草场进入枯黄期时间有所推迟。四川草原于9月上旬开始从北向南,由高海拔向低海拔依次进入枯黄期。甘肃草原呈现出西部枯黄明显早于东部、甘南高原早于黄土高原的格局。青海草原从9月上旬开始由西南向东北,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逐渐进入枯黄期,枯黄期时间总体上较常年推迟约10天。西藏草原从9月上旬开始由高海拔向低海

19、拔逐渐进入枯黄期,东部低海拔地区进入枯黄期时间总体上较常年推迟710天。旱情监测受夏季降雨持续偏少影响,新疆北疆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地草原遭受严重旱灾,受灾草原面积达3800多万公顷。旱灾导致牧草产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牧区牧民生活,给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新疆北部草原旱情:受春夏降水持续偏少的影响,新疆天山一带和北疆草原遭受大面积旱灾,受灾草原面积约1800多万公顷,约占该区域草原面积的65,牧草产量总体下降3050。据气象部门监测,56月新疆北部气温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其中,伊犁河谷地区5、6月降水量为近20年来降水最少的一年。监测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除

20、阿勒泰山区等小部分地区外,伊犁州、博州、昌吉州等北疆地区大部分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50左右,最高达到80。塔城地区主要放牧场产草量下降2030,平原荒漠区下降60;阿勒泰平原草场牧草产量下降80,河谷打草场产草量下降到近20年来最低值。由于春秋场无草可牧,许多牧民不得不提前10天或半个月将牲畜转到海拔较高的夏牧场放牧,导致夏牧场放牧压力陡然增加,部分区域出现超载过牧的现象。内蒙古中西部草原旱情:受夏季持续高温少雨的影响,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发生大面积旱灾,草原受灾面积达2000万公顷,灾区牧草产量总体下降30,草原旱灾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大量牲畜死亡。从区域上看,西部区域受灾草原主要位于阿拉善盟大部、

21、鄂尔多斯市西部、包头市北部,牧草产量总体下降20左右。中部区域受灾草原主要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锡林郭勒盟西部。中东部区域受灾草原主要位于赤峰市、通辽市,其中赤峰市约20万公顷草原遭受蝗灾。草原旱灾对当地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灾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至7月底,受灾地区已有近万头只牲畜因灾死亡,部分牧户不得不通过转场方式抵御灾害,减少损失。草原生产力2014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219.98万吨,较上年减少3.18;折合干草约31502.20万吨,载畜能力约为24761.18万羊单位5,均较上年减少3.20。但与最近十年平均水平相比,鲜草产量增加4.04。2014年,全国23个重

22、点省(区、市)鲜草总产量94375.8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2.33,较上年减少4.02;折合干草约29539.44万吨,较上年减少4.04;载畜能力约为23211.12万羊单位,较上年减少4.10。分省区情况从省(区、市)来看,产草量居前10位的是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甘肃、黑龙江、湖北和贵州。与上年相比,10省(区)中除西藏产草量超过四川外,其他排名没有变化,但10省(区)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下降3.88。2014年,内蒙古、新疆、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六大牧区鲜草总产量57750.76万吨,占全国鲜草总产量的56.50,折合干草18289.97万吨,载畜能力约为1436

23、5.60万羊单位。与上年相比,天然草原鲜草产量下降5.02;但与10年平均值相比,天然草原鲜草产量增加3.42。增产的有贵州、湖南、江西、西藏、云南、安徽和青海等,其中,贵州增产5以上,湖南、江西、西藏、云南增产2以上;减产的有新疆、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四川、甘肃、广西、吉林、重庆、湖北、宁夏、黑龙江等,其中,新疆、辽宁、河北减产超过10,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减产超过5。分类型情况与上年相比,全国18大类草原中有7类单产增加,其中高寒草甸草原类单产增幅超过5,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北部、青海南部等地;高寒草原、干热稀树灌草丛单产增幅超过2,高寒荒漠草原类、高寒荒漠类

24、单产增幅超过1。与上年相比,10类单产下降,其中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暖性草丛、温性荒漠、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单产降幅超过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暖性灌草丛类单产降幅接近5,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等地;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单产降幅超过3,主要分布在甘肃中西部等地;低地草甸和沼泽类单产降幅超过2;高寒草甸、热性草丛和热性灌草丛类单产与去年持平。草原分级按照天然草原牧草单产高低确定草原级,全国草原划分为8级。一、二级草原主要以热性及暖性草丛类和灌草丛类为主,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干草产量3000千克/公顷以上;三级草原主要以沼泽类和低地草甸类为主,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干草产

25、量20003000千克/公顷;四、五级草原主要以温性草甸草原类及高寒草甸类为主,多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干草产量10002000千克/公顷;六、七、八级草原主要以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荒漠类等为主,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干草产量在1000千克/公顷以下。2014年,我国一级和二级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5.8,较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三级和四级草原占14.8,较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五级和六级草原占33.8,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七级和八级草原占45.6,较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八级草原面积最大,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7.8,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本世纪

26、以来,国家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260多个县(旗、团场)陆续实施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等重大草原生态工程。2014年,对115个项目县(旗、团场)的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地面监测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草原围栏、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工程区内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与非工程区相比,工程区内草原植被盖度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植被高度平均增加63,鲜草产量平均增加40.5,可食鲜草产量平均增加46.1。退牧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

27、,到2014年工程累计共投入中央资金215.7亿元,通过安排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围栏,建设人工饲草地,治理石漠化草地等,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区民生方面成效显著。2014年,中央投入资金20亿元,在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2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安排草原围栏建设任务308.3万公顷、石漠化治理8万公顷、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6.1万公顷、人工饲草地建设13.9万公顷,以及11.8万户牧民牲畜舍饲棚圈建设改造。据对82个县(旗)的退牧还草工程进行监测,2014年工程区内的平均植被盖度为65,比非工程区高出6个百分

28、点;高度、鲜草产量分别为18.9厘米、3755.1千克/公顷,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53.6、30.8。对17个县(旗)6遥感监测显示,工程区内的平均植被盖度和鲜草产量较2008年工程实施前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和7.6。内蒙古东部工程区:2014年工程区内平均植被盖度为61,比非工程区高出3个百分点;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29.7厘米、3644.3千克/公顷和3543.4千克/公顷,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1.2倍、46.7和60.6。蒙陕甘宁工程区:2014年工程区内平均植被盖度为44,比非工程区高出7个百分点;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4.8厘米、1955.3千克/公顷和178

29、8.5千克/公顷,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10.7、12.5和15.5。新疆工程区:2014年工程区内平均植被盖度为57,比非工程区高出12个百分点;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5.4厘米、1635.9千克/公顷和1556.3千克/公顷,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52.1、78.2和84.6。青藏高原工程区:2014年工程区内平均植被盖度为81,比非工程区高出7个百分点;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4.2厘米、5027.1千克/公顷和4429.8千克/公顷,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18.8、23.5和2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于2000年全面启动实施,工程通过采取多种生物措施和工程

30、措施,有力遏制了京津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扩展趋势。2014年,中央投入资金8.58亿元,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5省(区、市)共安排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任务7.68万公顷,其中人工草地5.02万公顷,飞播牧草0.13万公顷,围栏封育2万公顷,草种基地0.53万公顷;建设牲畜舍饲棚圈113.13万平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33500(台、套);建设青贮窖48万立方米、贮草棚35.15万平方米。据对内蒙古、河北、山西3省(区)10年来京津风沙源工程监测显示,2014年工程区内的平均植被盖度为61,比非工程区高出17个百分点;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27.8厘米、3281.8千克/

31、公顷和3188.7千克/公顷,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89.1、95.3和94.6。据对2001年实施工程的9个县(旗、区)7进行遥感监测,2014年草原植被盖度和鲜草产量比2001年分别增加11个百分点和15.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遏制了严重沙化草地的扩张,其中内蒙古镶黄旗、正蓝旗、克什克腾旗3旗浑善达克沙地区域严重沙化草地面积较2000年减少约43.6。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自2006年开始,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在贵州和云南省实施。截至2014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4.11亿元,安排建设石漠化草地治理任务34.67万公顷。其中,2014年中央投入资金1.2亿元,安排建设任务8万公顷。据对工程区监测显示,2014年改良草地工程区比非工程区植被盖度、高度、鲜草产量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34.8和38.3;围栏封育工程区植被盖度、高度、鲜草产量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27.6和25.0;人工种草工程区植被盖度、高度、鲜草产量比非工程区分别增加18个百分点、102.1和141.8。草原利用状况近些年来,农业部和草原牧区各地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落实基本草原保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