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2.98MB ,
资源ID:77034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034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本科毕业设计《城市地理学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城市公园对比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本科毕业设计《城市地理学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城市公园对比研究.docx

1、本科毕业设计城市地理学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城市公园对比研究 城市地理学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城市公园对比研究 广州vs台北 摘 要处于完全不同制度下的两个城市(广州和台北),在城市公园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基于此,论文从城市公园的背景起源入手,再到总体特征、产权及管理方式,将广州和台北进行全方面对比,突出两者的异同之处,并分别举出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最后是两地在城市公园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方向上的对比,并试图对此做出评价。关键词:城市公园;广州;台北;对比 第一章 现代公园发展历程对比1.1 广州公园发展历程根据广州历年建成公园绿地面积计算年平均增长率,再结合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趋势以及社会发展背景,得到各

2、阶段公园绿地面积平均增长率变化。自1918年以来广州城市公园发展共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分别为:1918年以前的晚清萌芽期;19181935年的民国快速成长期;19361949年的战乱毁坏减少期;19501959年的新中国成立初恢复增长期;19601978年的自然灾害和“文革”停滞期;19791999年的改革开放二十年不稳定增长期;21世纪以来持续增长期。1.1.1 晚清萌芽期(1918年以前)广州园林建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苑,但真正具有现代公共园林意义的公园历史则不过一百年左右。学界对广州首个公园主要有两种说法:始建于晚清光绪年间(1906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成黄埔

3、公园,现仅存遗迹图。始建于民国7年(1918年),由孙中山倡议于1921年建成,当时称广州第一公园,后更名为中央公园,现改名为人民公园。不过,公园一词作为西方“舶来品”,在广州第一个建立的具有向“公众开放的花园”含义的应该是半殖民地时期沙面租界内的沙面公园。1.1.2 民国快速成长期(19181935年)出现向公众开放的、真正意义的公园,其个数和规模迅速增加,同期居全国之首。公园开始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不再是个别行为。公园的建设大多依托现有条件,筹资方式、公园类型及功能开始变得多样化。19181935年广州城市公园一览表名 称面 积建设年代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7.761918观音山公园(今

4、越秀公园)12.651924东山公园0.231923河南公园(今海幢公园)1.661923海珠公园(今不存在)0.096十九路军陵园51933中山纪念堂6.361931永汉公园(今儿童公园)2.8230年代净慧公园(今光孝寺)2.3330年代中山公园(今天河公园)57.3930年代白云公园16.8930年代东征烈士墓园(黄埔)5.001930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今黄花岗公园)12.911921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1.1.3战乱毁坏减少期(1936-1949年)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不但1933年制定的广州公园建设计划未能实施,建好的公园也遭到战争不同程度的毁坏。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5、时,广州只有观音山(越秀)公园、永汉(儿童)公园、中央公园、黄花岗公园、东山公园和净慧公园等几个城市公园,总面积约32.6hm,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0.3。1.1.4新中国成立初恢复增长期(1950-1959年)公园数量和面积迅速增加,居全国第二位。出现大规模的城市公园,公园类型愈加丰富,科教、纪念、综合功能突出。19501959年间广州市公园一览表名 称面 积建设年代文化公园8.7195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18.001957植物标本园(今兰圃)3.961957流花湖公园54.431958荔枝湾公园27.291958东山湖公园31.711959广州动物园421958东郊公园(今天河公园)78.79

6、1959华南植物园3001959海源公园(今黄埔东莞)3.81958芳村公园(今醉观公园)3.61958蟹山公园2.021958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1.1.5自然灾害和“文革”停滞期(1960-1975年)受国家经济困难及“文化大革命”影响,公园建设不仅停滞,园林绿地还被破坏,被征占1110.7公顷“用作生产地。该时期仅新建一个公园晓港公园,面积为16.66公顷,建于1975年。1.1.6改革开放20年不稳定增长期(1979-1999年)公园数量和面积迅速增加,但年增长率波动显著。这一时期,公园开始出现新类型,如城郊型郊野公园、村镇公园以及主题公园,进一步拓展了公园的功能,初次将公园功能延伸至

7、生态环境保护邻域,将游憩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相结合。并初步形成城郊公园一市级公园一区级公园(村镇级)三级体系的城市公园系统。1.1.7 21世纪以来快速持续增长期(2000年以来)公园数量和面积快速、稳定、持续增长。公园绿地体系进一步发展,出现社区公园等新类型,形成城郊公园一市级公园一区级(村镇级)公园一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四级体系。其中,封闭社区的中心花园成为社区级公园的重要形式1.2 台北公园发展历程1.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都市公园的建设1.2.1.1 台湾公园的起源圆山公园的指定1897年,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区圆山仔的丘陵地区,被总督府指定为圆山公园。在这个时代都市公园、自然公园在制度

8、上并没有区别。当时的圆山公园就是台北市郊的自然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区。1.2.1.2都市改造的公园建设根据台北市的既成市街地的改造计划-=市区改正事业,建设了台北的台北公园及龙山公园。台北公园(新公园)是根据1900年的“台北城内市区计划”于1908年建设,台北市最早的洋风公园。1.2.1.3公园系统的建设1932年“大台北市区计划”中的公园体系,计划了17处的公园,其中战前建设了川端公园,而另外的16处公园及公园道路,则由于世界大战的发生而停止了建设。1.2.1.1小公园的建设根据“台湾都市计划令”,1937年6月府告示第110号,1942年告示第896号,告示了5区域的土地区划整理事业施行地区

9、。根据土地区划整理事业,54处的小公园用地受到了确保,其中11处公园于1942年度进行施工。其余的43处公园,则未完成。图1 台北市区计划街与公园图(1932年)(图源于1.2.2 自1949年台湾光复后至1998年,台北都市公园演变1.2.2.1 开发停顿期 (1949-1967)台湾光复及播迁来台初期,台北市涌人大批难民,造成许多公园预定地遭违建占据。此外,战后动荡不安的政治与经济,使得处于戒严时期的台湾,一切政策及建设皆以重建及军事为主,导致军事及机关用地需求量大增,公园用地也因此多被政府机关挪用,造成公园建设发展陷人停顿。1.2.2.2 低度开发期 (1968-1980)台湾工业化的发

10、展促使台北市人口的增加,导致都市公园的需求也增加,但因政府施政的重点为经济发展及经济建设,因此都市计画以及公园的规划与兴建受到忽视。但是在该时期有设置少数的公园,并且于1971年成立了台北市公园路灯管理处,专司公园的规划兴建。1.2.2.3多元发展期 (1981-1998)民众开始注重自然对都市公园的意义,并且逐渐勇于表达其需求及意见。此一阶段强调利用自然环境及地方文化的历史特色,导致公园规划出现未有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风格。此外为缓和都市空间之不足,公园开始增设停车场、 变电所、瓦斯整压站等公共设施。1.2.2.4防灾生态期 (1999-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兴起,强调永续都市、绿建筑、以及生态

11、工法。而台湾地处于亚热带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台风、地震的发生机率高。特别于1998年的921大地震,以及2001年的台风大淹水之后,政府更加重视水土保持与生态防灾。 因此都市公园在防灾避难以及生态环保上,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台北市都市公园规划设计之演变1.2.3 台北公园演变将台北市公园之演变分为四个阶段, 并就规划方式及设计手法分别讨论。40 个作为案例分析的台北市都市公园, 在各时期的数目分别为: 0, 12, 22及6。1946-1967年为开发停顿期,案例数目为0。1968-1980年为低度开发期,平均每年的案例少于一座公园。1981年之后,平均每年的案例为1.2座公园。低度开发期的

12、公园特色为:规划方式最常采用自然风格,具有饰景、休息、运动、与服务等分区,动线与空间组织为网状,以及设计手法最常采用入口有门、边界为栏杆。多元发展期的公园为几何式,有饰景、休息、运动、广场与服务等分区,为状动线、集中型空间组织等规划方式,以及入口设有广场、边界为花坛与植栽混合的设计手法最为普遍而防灾生态期公园的特色:为自然形式,有饰景、休息、表演、运动、与广场等分区,为簇集型空间组织,入口有广场,边界有花坛、植栽、与绿篱。另一方面,低度开发期的公园最不常具有表演与展示区,动线最不常为格子状,空间组织最不常为线型,入口最不常设有牌楼。边界最不常设有绿篱。多元发展期的公园则以混合式、纪念追思区、格

13、子状动线、线型空间组织、入口设有牌楼、与边界没有栏杆最不普遍。而防灾生态期的公园以几何式、纪念与管理区、辐射状与格子状动线、集中型与网格型空间组织、 入口设有门与牌楼、 边界设有栏杆与墙最不常见。再者,综观这四个阶段可知台北市都市公园之演变概况。第一,所有的案例皆有饰景与休息区,但表演、广场、与展示区有增加的趋势,而纪念与管理区有减少的现象。第二,环状动线日渐普遍,而辐射状与格子状动线则慢慢减少, 第三, 线型与簇集型的空间组织益形普遍, 而网格型则渐渐消失。第四,公园设有门与牌楼的手法日渐稀少。第五,边界为花坛、植栽、或绿篱的设计手法则越为流行。1.3 总结公园绿地系统是一个在时间上表现出阶

14、段性特点的概念,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的转变及公园本身的发展,其名称和统计内容经历了诸多改变。广州和台北公园绿地的发展都与国际、国内大环境及广州城市自身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空间扩张及区划调整等背景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章 公园总体特征2.1 广州公园的总体构成特征分析2.1.1广州公园的种类组成特征至 2005 年底,广州市区公园总数为 191个,分属于公园绿地中的4个中类,11个小类。2005年广州公园分类统计项 目数量/个面积/公顷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7489.02区域性公园10189.73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92327.39小区游园3521.21专类公园儿童公园23.78动物园34

15、02植物园9549.65历史名园10.16风景名胜公园8753.6游乐公园391.52其他专类公园16245.68带状公园5156.57总计1913230.31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广州市的公园种类齐全,涵盖了现行分类标准中的所有公园类型。丰富多样的公园种类体现了广州的自然资源特色和文化历史底蕴。广州市拥有植物园和专类植物园达9处,总面积占全部公园面积17%。丰富的南亚热带特色植被,给广州建造植 物专类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州市其它专类公园中有9处纪念公园,这与其作为近代革命历史发祥地之一的地位较为匹配,公园成为历史纪念物的载体,传承和保护着广州的特色文化。 广州儿童公园较少,城区只有市儿童

16、公园一处,面积仅 1.11h,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尽管其他公园内通常都设有儿童活动区,但其在活动内容和设施设置上都不能完全替代综合的儿童公园。 广州的带状公园不够突出,仅有的 5 处有 3 处在大学城,中心城区内河涌沿岸、滨江地带等带状地段没有很好地被利用。滨水带状公园即滨水游憩绿地,不是简单的防护绿带,应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独特的景观效果,有的绵延数公里,一般具有开放、易识别、标志性强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带状公园可作为人们的活动场所,而市民的多样化活动正是城市最生动的文化景观。广州要充分发挥珠江两岸的景观资源,除了特色建筑群、灯光夜景,沿江还要建设足够规模的公园。广州市城市总体

17、规划(20012010),提出珠江大桥至黄埔大桥河段是城市风景游览河段,规划增加两岸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特别是珠江新城一带,规划了主题花园、文体公园等。未来珠江沿岸大型带状公园的建设将塑造广州的滨江城市新形象。 广州公园的构成主体是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共计 144 处,占公园总数的 3/4。这两类公园以游憩、休息为主要功能,是城市居民日常使用最多的公园绿地类型。其中,全市性公园内容丰富,设施完善,为全市居民服务,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范围的居民服务,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而小区游园为一个小区的居民服务。广州这4 类公园的数量比例为 11.413.15,这一比例基本合理,但小区游园比

18、例相对较少。全市居住区公园最多,约占全市公园的一半;小区游园数量相对偏少,与实际上有些发挥小区游园功能的绿地参与了附属绿地的统计有关。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300500 m,是最贴近居民的游憩绿地。随着广州旧城逐步更新改造和新居住区的不断开发建设,社区公园将是增长最快的一类。2.1.2广州公园的规模特征2.1.2.1公园总体规模广州市2005 年公园游人量为13256万人次,日均游人量为36.32万人次,按人均占有 60公园面积计,需2179.2h公园面积可满足游园需求。去除不参与游人量统计的小区游园、带状公园等,广州公园的总体规模可以满足现有游人量的需求。当然,这一估计是假设游人量在时空

19、分配上。均衡的理想状态,而事实上很难达到;节假日市区大型综合公园人满为患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增加综合公园的规模和数量,分流疏导过于集中的游客,将游人向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公园、森林公园引导,可以缓解综合公园的压力。 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的规划,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为2000m,区域性公园服务半径为 1000m,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服务半径为 300500m;再根据现有各类公园的平均规模即可计算出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各自的服务面积。项 目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规划公园服务半径/m20001000500300公园平均面积/公顷69.8618.973.

20、560.61公园平均服务面积/公顷191948711.537公园数量/个7109235公园总服务面积/公顷1343248751060913011830711910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综合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是功能最完善的公园,总服务应覆盖整个建成区;社区公园主要为一定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总服务应覆盖居住用地范围。广州市 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67048 hm,居住用地面积21124 hm,从公园服务面积的角度衡量,广州的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在总量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规划指标制定过高,一定程度上会脱离现状以致难以实现。根据广州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实际的公园使用状况,参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4级公

21、园的服务半径相应调整为4000、2000、750和400m,则综合公园的服务面积为59797 hm,社区公园的服务面积为 23334 hm;这样,总量上社区公园服务面积覆盖了居住用地范围,但综合公园的总量依然不够,还需建造2个40左右的全市性公园或 45个20 hm左右的区域性公园,才能达到总量上综合公园对建成区服务的全覆盖。这一推算同样假设综合公园在城区是均匀分布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广州的综合公园特别是全市性公园受城市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十分不均。 2.1.2.2公园平均规模2004年广州公园平均面积为17.53 hm,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单个公园规模偏小,低于全国城市平均

22、水平20.83 hm。公园环境质量、容纳的活动内容和设施设置都受到公园规模的限制,公园越小,其综合游憩功能和环境调节功能就越难以发挥。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比较,广州公园有几项数量指标略居领先:公园数量、万人拥有公园数、城市建设用地每平方公里公园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含暂住人口的万人拥有公园数也高于平均水平。公园数量较多这一优势,为广州公园的均匀分布和市区居民公平便利地使用公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面积指标上,广州的公园形势不容乐观。居民实际拥有的人均公园面积大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在公园领域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广州市庞大的暂住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将长期存在,若含暂住人口在内的人均公园面积提高

23、0.27平方米,达到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则广州公园在面积总量上还应增加约250 hm,约相当于现状公园总面积的 8%。广州与全国城市平均公园指标比较项目公园个数/个公园面积/人均公园面积/公园面积占公共绿地面积比/%公园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全国城市平均9.58199.473.9253.054.35广州市1733033.45.0648.914.52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2.1.2.3公园分类规模按公园设计规范,广州各类公园的规模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其中,居住区公园和儿童公园规模偏小。面积大于5 hm的居住区公园仅20处,占居住区公园总数的 22%,即全市有近 4/5 的居住区公园面积不达标。从

24、生态环境和游憩效果考虑,绿地面积应尽量集中。广州今后居住区公园应注重整合发展,在建设理念上变过去的“见缝插绿”为“生态优先”,特别是新开发建设地区,规划之初就应做好绿线控制,预留足够的公园用地。2.1.2.4广州公园的等级结构特征广州公园按公园规模大小可依次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公园 5 级。公园的规模等级结构层次明显:数量上,微型、小型公园绝大多数,合计占公园总数的 59.69%;中型公园其次,合计占 32.46%;大型、特大型公园最少,共占7.85%。规模上,大型、特大公园占公园总面积的60.71%;中型公园占 33.23%;小型和微型公园占6.05%。面积在 50 hm以上的大

25、型和特大型公园主要是风景名胜公园、全市性公园、动物园和植物园;面积 1050 hm的以区域性公园和专类公园为主;110 hm的公园绝大部分是居住区公园,还有少量专类公园;面积 在1 hm以下的,除余荫山房为历史名园,其余都是小区游园。广州公园分级统计公园规模/ hm总面积/ hm占总面积百分比/%总数量/个占公园总数量比/%微型公园121.370.663618.85小型公园1-10336.8610.4310253.41中型公园10-50910.7928.193819.89大型公园50-100402.5712.4663.14特大公园1001558.7248.2594.71合计3230.31100

26、191100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2.1.3广州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2.1.3.1广州各类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广州各类公园的空间分布综合公园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特别是全市性公园服务完善,设施齐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观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历史和程度。广州的7处全市性公园除珠江公园外都有较长历史,其中5处分布在中心城区的旧城部分,分别是荔湾湖公园、东山湖公园、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和麓湖公园。珠江公园的发展见证了珠江新城的景观城市化进程。天河公园则由原来郊野公园、林场的景观形态发展为游憩功能健全的大型综合公园。它们一方面满足了周边人口大量集聚产生的对环境和休闲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又不断促进人口和经济活

27、动的集聚。区域性公园是全市性公园的补充,规模稍小但更便于安排用地,除越秀、天河和萝岗外,其他区都有分布。就综合公园的分布数量和面积比较,越秀、天河和番禺指标较高,黄埔、海珠、白云和南沙指标较低。 社区公园数量多、分布广,除萝岗外各区都有分布,白云、番禺、天河和黄埔分布较多;海珠的社区公园最小,平均面积只有 1.69 hm;越秀和黄浦的较大,达 4.5 hm;其他区的为23 hm。专类公园中值得一提的是风景名胜公园和动、植物园,3 类公园面积之和占到广州公园总面积的53%。专类公园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城区边缘如番禺、天河、萝岗和白云区。a) 各级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大于50 hm的大型和特大公园主

28、要分布在建成区的边缘地带,天河、番禺和萝岗较多,主要是全市性公园、动植物园和风景名胜公园。中型公园在番禺、白云、天河、越秀和黄埔分布较多。小型和微型公园最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遍布市区各处,白云和番禺分布最多,其次是天河、越秀和黄埔。荔湾、黄埔和南沙没有 50公顷以上的公园分布,萝岗没有50公顷以下的公园分布。b) 各区公园总体特征广州各区公园发展不均衡,受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人口密度和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公园的人均公园面积高达18.27,是荔湾的16.3倍,但3个公园都是远离主城区的风景名胜公园,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 公园是城市化的产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 会属性。自然

29、属性表现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社会属性表现为城市公园(主要是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平、均衡的游憩服务。尽管广州大部分综合公园现在依然收费,但不影响其公共产品属性。从社会性视角考量,以“万人拥有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数”、“人均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两个指标值各占一半的权重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各区的公园评价结果,由高到低排序为黄埔、越秀、南沙、天河、番禺、白云、荔湾、花都、海珠和萝岗。除萝岗没有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外,海珠区的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最低。海珠区在工业用地逐渐被居住、商业用地置换的过程中,对公园的总体规划控制出现了缺失。海珠区仅有的6处综

30、合和社区公园,有3处分布在边缘村镇,另 3处为1932年建成的海幢公园、1975年建成的晓港公园和1991年建成的海印公园。十几年间,海珠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公园建设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不相符。广州公园分区指标比较(1) 广州公园发展理念a) 林业和园林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立足广州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基本建成具有岭南园林特色和亚热带自然风光的花园城 市。以“优化北部山地森林,拓展南部沿海湿地,完善水陆生态廊道,突出宜居城乡特色,推崇锦上添花增绿,提升城市园林品 味”为发展思路,构建“一城二围三纵五横”的城乡一体绿地网络体系,完善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对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能力。按照布局生态化、园林艺术化、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打造花城品牌,凸显花城特色,营造优 质人居环境。为建设“低碳广州、智慧广州、幸福广州”、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园林发展主要内容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