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34.11KB ,
资源ID:77019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019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镜相关研究精彩纷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镜相关研究精彩纷呈.docx

1、内镜相关研究精彩纷呈内镜相关研究精彩纷呈新型内镜应用 有“第三只眼睛”之称的子镜 结肠及小肠由于其冗长、弯曲的特点,在内镜检查时,往往是漏诊率最高的部位。有研究报告,结肠小息肉漏诊率可高达20%。在本次会议上,有学者介绍了一种可通过结肠镜活检孔道的子镜,研究者称其为“第三只眼睛”。在进行常规内镜检查时,可将此子镜伸入到结肠镜顶端,并通过弯角钮倒转180,在母镜观察前方的同时,子镜可观察后方,因而大大提高了结肠微小病变的发现率,在结肠疾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计算机辅助结肠镜 消化道穿孔是内镜检查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内镜对消化道管壁的力度过大有关,发生率与检查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2、在会上,有学者报告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结肠镜,它可根据肠壁与内镜之间的阻力及肠道的方向自动地调节内镜的硬度及方向,有望提高内镜检查的成功率,并减少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食管胶囊内镜 目前,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已得到认同。除此之外,会议上,分别有学者报告了食管胶囊内镜及结肠胶囊内镜的应用情况,由于安全、方便等特点,胶囊内镜很有可能成为疾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新型胆管镜spyglass 现有的胆管和胰管镜检查存在费时、繁琐的缺点。在会上,有学者报告了一种新型胆管镜spyglass的临床应用情况,在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时,该新型胆管镜的操作可由检查者单独完成,同时还可

3、通过其活检孔道进行活检。 超细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直接插入超细内镜,能更清楚地显示胆管壁结构,但目前只适用于乳头开口已扩大且有胆管扩张的患者。是否可以研制出更细、功能更全的内镜以利于细微消化管道的检查,令人期待。 新技术展示 温度调控注射胶 有效的黏膜下注射可将黏膜层与肌层分离,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的关键。新型温度调控注射胶在体外为液体状态,注入黏膜下层后变成固态,且不被周围组织所吸收,可有效地、长时间分离黏膜层及肌层,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磁性挤压设备 在会上,有学者报告,他们将磁性挤压设备引入胆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取得可喜结果。对于存在高位胆管狭窄、ERCP下导丝不能通过的患者,

4、日本学者的方法是,先通过ERCP在狭窄的下方放置一小块磁铁,再通过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在狭窄的上方放置另一块磁铁,一周后两块磁铁通过磁性结合在一起,通过挤压作用使胆管狭窄得以扩张。 美国学者也利用磁性挤压作用在实验动物体内成功地实施了胆管十二指肠造瘘术,他们先将一块磁铁放在实验动物胆管下端,再通过內镜将另一块磁铁放在十二指肠乳头上方,两块磁铁因磁性相互吸引在一起,一周后复查,发现有瘘道形成,大量胆汁通过瘘道进入十二指肠,且磁铁已通过消化道排出。 强力弹簧圈在超声內镜(EUS)引导下,行十二指肠胆管支架置入术,可以不依赖ERCP技术对存在胆管下段狭窄的患者进行胆管引流,但在支架阻塞时

5、,需及时更换支架。美国学者在EUS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在胆管下端与十二指肠间放置了一个强力弹簧圈,弹簧圈被释放后借助弹力回缩,将胆管下段与十二指肠紧紧压在一起,并通过挤压形成瘘道,获得了良好的引流效果。 NOTES的临床应用目前,自然腔道內镜手术(NOTES)已成为內镜下治疗的新热点,该项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认同。 本次会议的亮点是,美国医生首次报道NOTES下行实验动物胰尾切除术。而5例人体胆囊切除术更是激起参会者的兴趣,虽NOTES下胆囊切除术最长1例耗时24 h,平均手术时间4.25 h,但其开创了內镜下治疗的一个新领域。随着技术的改进及辅助设备的研发,该项技术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

6、用前景。 夹子夹闭穿孔內镜并发症,特别是消化道穿孔一直是內镜诊治过程中的难题,以往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近期的研究发现,只要及时发现,大多数穿孔可以在內镜下通过夹子夹闭,对于较大的穿孔,可以研制较大的夹子,也有研究者报告,可从穿孔周边开始,通过多个夹子夹闭,然后利用圈套将所有夹子套在一起。 新型支架目前,采用ERCP治疗胆管恶性狭窄已有较多报告,此外,我国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放射离子支架置入治疗胆管恶性狭窄也引起广泛关注。 在本届大会上,有学者报告,对于巨大胆管结石,初次ERCP取石失败后,可置入带膜金属支架以扩张胆管,36个月后取出支架,结果显示,胆管结石全部被顺利取出。对于ERCP术后

7、有胰腺炎发病风险的患者,预防性地短期放置胰管支架在本次大会上再次被强调。近期的对照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胰管支架治疗的疗效略低于手术治疗,但这并不能否定ERCP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此外,一项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生物可降解胰管支架值得进一步研究。 EUS引导下大血管穿刺EUS下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胆道和胰腺疾病,以往被视为禁区的大血管穿刺也取得了突破。美国学者报告,他们实施了EUS引导下腹腔干穿刺造影,结果显示,采用25 G穿刺针操作无任何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利用19 G穿刺针在22例患者中进行操作,仅1例出现腹腔出血。这意味着,EUS引导下经大血管的介入治疗已经拉开序幕。 总之,消化

8、內镜诊治技术已成为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消化內镜技术现已达到“无孔不入”的境界,目前,学者们又将目光转移到“造口而入”上。他们正携手并肩,不断进取,以期谱写出消化疾病诊治领域的华彩乐章。一、国内消化内镜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冯波等应用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P)病伴癌变,共对3例病人进行了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分别随访25、15、10个月,无复发。该研究提示,腹腔镜下可进行FAP结直肠切除治疗,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评价。肝内胆管结石治疗非常困难,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医院任旭等应用经皮胆管镜结合液电碎石治疗65

9、例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内镜治疗不成功或不能行内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效果较好。结石清除率98.5%,胆道感染率16.9%,死亡率1.5%。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运红等比较胶囊内镜与传统小肠检查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检查方法。此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戈之铮等研究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者认为,胶囊内镜对经传统方法未能检出的疑似小肠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是对疾病早期和轻型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去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提出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10、规范试行方案。对于进一步规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和结扎治疗的指征、禁忌证和治疗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药物治疗方案也提供了具体指导。二、国外消化内镜进展1.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内镜治疗除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腹腔镜或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多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在2005年召开的美国DDW会议上,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腔内胃折叠术 先用内镜尽量吸净胃内气体,然后置入外套管,将载有EndoCinchTM缝合装置的内镜通过外套管进入食管,远端抵达鳞-柱上皮远端 1

11、 cm处,通过负压将胃壁吸入直缝和容器内,通过控制手柄将缝合针、推进导丝及缝线穿过胃壁进行缝合、打结。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同样的几次缝合。术后患者需要服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量明显减少。另有报道,患者24小时pH监测酸反流明显改善。Stretta 方法 该方法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以治疗GERD。Stretta 装置包括配有4个针形电极的特殊气囊,操作时将该装置放置于胃食管交界处近端1 cm处,然后气囊充气使电极刺入食管壁或胃壁,接通电极,维持电极温度恒定于85度。然后,电极在同一水平旋转45度,重复上述操作,在此水平共有8个点有电极操作。然后,电极向食管远端各推近0.5 cm,重复以上操

12、作3次。将气囊放气,并推入胃内,充气25 ml,将气囊向食管方向拉近,使其卡在贲门口,在此水平电极操作12点。最后,气囊充气22 ml,并将气囊再向食管方向拉近1 cm,电极操作12点。该方法可减轻患者症状,减少酸反流,减少PPI用量。Enteryx方法 将乙烯乙醇共聚物溶于DMSO中,配成8%的浓液,取68 ml该溶液,用23号注射器在Z线远端12 mm 处以1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射至肌层或黏膜下层,乙烯乙醇共聚物的聚合作用可改善胃食管交界的抗反流功能。术后会出现一过性胸骨后不适,但酸反流改善,PPI用量减少。Gatekeeper方法 在胃食管交界处近端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形成一袋样

13、结构,然后置入多聚丙烯腈水凝胶。24小时后,凝胶肿胀,使食管腔下端内径减小,从而起到防反流作用。短期观察显示,该方法可减少酸反流,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但该方法的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食管pH监测常规食管pH监测通过导丝将食管监测设备与体外记录设备连接,患者感觉不适,接受较为困难。一种无线的食管pH监测仪(Bravo System)已经出现。研究显示,其对酸反流的监测与常规食管pH监测同样有效,可能会提高患者依从性。3.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诊治进展胶囊内镜 检查时机的选择对于提高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阳性率有很大作用。早期应用胶囊内镜效果较好,最好在出血几天内,不要超过2周。2004年欧洲

14、内镜学会已将克罗恩病以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列为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这两种情况下,即使没有临床表现,仍存在消化道狭窄的可能性,可能会引起胶囊内镜滞留体内,因此推荐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行小肠造影检查。一种新的不会被滞留的胶囊内镜已经出现并被被批准在欧洲应用。一旦发生滞留,该胶囊会在几天内自行溶解。双气囊小肠镜 可对80%以上患者完成检查,并具有实时观察的特点,可以取活检并进行内镜下治疗(包括止血、息肉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气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也不受消化道狭窄的影响,对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可达76%。双气囊小肠镜可对旁路肠道进行检查并利用气囊协助进行造影检查。胶囊内镜容易操作,

15、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会有广阔前景。双气囊小肠镜可以弥补胶囊内镜的不足,并且还可以开展很多内镜下治疗,发展空间也很大,如果内镜治疗比较困难,也可以进行内镜下标记,为腹腔镜或外科手术提供帮助。 4.胆系疾病内镜治疗进展对于胆管结石患者,通常需要先行胆管括约肌切开。虽然气囊胆管括约肌成形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高,但某些胆总管结石病人应该采用,比如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以胆或胰腺疾病为表现。典型的胆绞痛伴肝脏生化检查异常及胆管增宽(Hogan/Geenen 1型)的患者应行乳头肌切开术,90%以上的病人有效。胆道乳头肌切开对大部分Hogan/Geenen 2型(胆绞痛伴肝脏生化检查异

16、常或胆管增宽,通常测压检查异常)患者有效。对只有胆绞痛的3型病人是否采用乳头肌切开术有待进一步讨论。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的患者接受ERCP或乳头肌切开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 超声内镜操作常见并发症由于大多数超声内镜(EUS)为斜视镜,操作时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前视图像,并且其前端有长达4 cm的镜身不能弯曲,所以操作时较困难,容易出现并发症。2005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总结了EUS操作常见的并发症情况:穿孔:根据目前有限的资料,EUS穿孔发生率与普通内镜相差不多,操作不熟练、患者高龄、食管插管困难是发生食管穿孔的危险因素。EUS也会引起十二指肠穿孔,但没有研究报告其发生率,也没有资料报告超

17、声内镜结肠穿孔发生率。感染:EUS细针穿刺(FNA) 后菌血症发生率较低,与普通检查内镜相比差别不大。对实性肿块和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时不推荐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有专家推荐直肠周间隙病变行EUS-FNA 应预防应用抗生素至术后48小时。对囊性病变行EUS-FNA,术后发热及脓毒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推荐预防应用抗生素至术后。对胰腺肿物、囊肿或胰腺导管进行EUS-FNA 操作后,胰腺炎发生率增高。出血:发生率最高达4%,多为少量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罕见。EUS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与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相比,发生率并不高。6.色素内镜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作用Trecca等进行的研究表明

18、,色素内镜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有作用。共有995例高危结肠癌患者入选,使用靛青进行染色,共有102例常规内镜没有发现肿瘤而色素内镜发现, 其中以凹陷性病变为主,占总数的60%。研究者建议,为了提高结肠癌早期诊断,应将色素内镜检查列为常规。7.内镜在结直肠癌诊断、分级以及治疗中的作用2005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制定了内镜在结直肠癌诊断、分级及治疗中的作用。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很有必要。所有可疑病变都要进行多点活检,息肉样病变应当切除。 EUS对肿瘤侵犯深度的术前分期准确性很高,可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恶性结肠梗阻可以通过内镜下金属支架或激光治疗方法,进行姑息治疗或作为术前过渡。病理类型较差的恶性结肠

19、息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较高,内镜切除后复发风险大,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病理分化差、血管或淋巴结侵犯、手术切缘癌变以及手术切除不完全。侵犯黏膜下层的恶性带蒂息肉如果可以内镜完全切除并且病理类型较好的话,可以认为内镜治疗是充分的。侵犯黏膜下层的恶性无蒂息肉即使病理类型较好,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性也增加,如果病变可以被完整切除,可能内镜切除已足够,但为确保病变完全切除,应考虑外科切除的可能性。高度不典型增生可通过内镜方法治疗。8.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非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处理对于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非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处理,2005年美国胃肠内

20、镜学会也制定了相应规范,摘要如下。低分子量肝素和非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出血的风险,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应停用。必须权衡药物停用的益处与血栓栓塞的风险。低分子量肝素至少停用8小时,才能进行高风险的内镜操作(包括息肉切除、胆管乳头切开、狭窄扩张、EUS- FNA、激光切除或凝集、静脉曲张治疗)。对于氯匹格雷和噻氯匹定,目前资料不完善,如果必须停药,应停药710天。对于不能停用华法林的患者,低分子量肝素可作为内镜检查治疗前的过渡。新型内镜显像技术令人眼界大开本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共收到大会论文3000多篇,其中内镜相关研究的数量占第2位,仅次于炎性肠病。除了十多个分会场的演讲交流之外,大会

21、还通过影像观摩、电脑模拟、动物模型操作等环节为参会者提供诸多动手机会。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可通过检测黏膜表面,实时获得组织学信息。意大利学者研究提示,该技术可有效评价乳糜泻患者肠黏膜的萎缩情况,减少了医生对黏膜活检的依赖。德国美因茨大学学者报告,他们采用共聚焦系统实时观测肝细胞的凋亡进程,加深了人们对细胞凋亡的理解。会上还展示了一种新型共聚焦微探头,该探头经由内镜钳道伸出,可应用于常规的胃镜、结肠镜及十二指肠镜,大大增加了设备的通用性,目前已应用于欧洲市场。微探头式细胞学内镜(endocytology)是另一种有望取得“实时活检”效果的设备,其放大倍数在1000倍以上,现已应用于人体

22、,并取得初步成果。在谈到新技术对未来的影响时,意大利的科斯塔马尼亚(Costamagna)教授充满信心地说:“内镜成像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黏膜活检”。技术革新让内镜操作得心应手自发荧光成像(AFI)为一种新型内镜显像系统,主要应用于胃、食管和结肠黏膜肿瘤性病变的筛选性检查。有学者报告,他们采用高清晰显像设备(HDTV)、窄带成像技术(NBI)和AFI相结合的三模式成像系统(trimodel imaging)检测巴雷特(Barrett)食管瘤变,该系统显示出与变焦放大内镜相同的效能。Pillcam SB胶囊内镜是目前筛查小肠病变的首选检查之一。最近,又有厂家新推出

23、了Mirocam胶囊内镜,它采用新型人体介质传导系统取代无线电收发装置,可有效节约能源。在会上,有学者报告了1项小规模研究,比较了Mirocam与Pillcam SB两种胶囊内镜的诊断效能,结果提示,前者有效工作时间更长,到达回盲瓣比例更高,但两者诊断一致性具有显著差异。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两端均装有光电耦合元件(CCD)的Pillcam 结肠胶囊内镜应用于小肠检查,结果提示,胶囊的前后镜头所见确实存在差异,将其结合起来可提供更多信息,从而减少了重复检查。插入式小肠镜检查手段层出不穷双气囊小肠内镜(DBE)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之后又有厂家研制出了无外套管、仅在内镜头端安置气囊的单气囊内镜。最

24、近,一种被称为NaviAid BGE的内镜另辟蹊径,它以传统推进式小肠镜为基础,镜身上绑定1个纤细的球囊鞘管,鞘管内行走气囊导管,后者头端装有一个气囊,而内镜头端另装有一个气囊。与DBE相比,该内镜所有的推拉操作均在明视下进行,且气囊导管全程受鞘管保护,故在推进过程中因内镜受反作用力而后退的情况可得到有效避免。该内镜潜在缺点是,由于传统内镜外径较粗(9.813.0 mm),在加装鞘管后存在物理特性恶化之虞。鉴于上述几种插入式小肠内镜存在的共同点,大会提议,将这些技术统称为球囊内镜术(balloon endoscopy)。内镜诊治GERD崭露头角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近些年消化界的热点话题之

25、一。有学者报告,他们采用NBI联合变焦放大内镜来观察常规内镜检查阴性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下段黏膜,结果提示,其黏膜微血管形态已发生明显改变。与NERD相比,长期Barrett食管基础上发生的上皮内瘤变和癌变风险更令人关注,而其内科治疗效果常不尽人意,外科治疗又存在并发症风险。近年来,多项前瞻性研究证实,采用环周射频消融(HALO360)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该技术是通过缠绕在气囊上的细密电极与食管黏膜紧密接触而发挥作用。在操作中,先使用探路气囊对病变食管内径进行测量,之后沿着导丝退出探路气囊,插入射频消融气囊。消融过程由电脑自动控制,并可同时在内镜下

26、对其进行监视。这套系统亦可装配在内镜头端,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一次只能灼除1/4周黏膜(HALO90)。该技术与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网篮式电灼装置有相似之处,但前者灼除面积大、灼除均匀、作用深度浅,且一致。该技术的缺点是成本过高,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结肠镜插镜难题受到关注穿孔是结肠镜操作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日本学者提倡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结肠镜操作,其主要原因就是,操作者与患者之间能保持沟通,若能在患者产生疼痛时进行有效处理,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穿孔发生。本次会议现场演示的一种ScopeGuide系统在解决结肠镜插镜的难题上进行了尝试。该系统使用的结肠镜自身具有感应装置,与系统连接后,可在附加的屏幕上显示

27、出当前结肠镜在体内的姿态,操作者无须凭经验和尝试性拉镜、旋转等动作来进行间接判断,且能对解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零辐射的透视下结肠镜检查术”是此种技术的简洁写照。内镜附件得到蓬勃发展止血夹在溃疡性或血管性出血中的应用已获广泛肯定,目前已发展到可一次递送多枚钛夹,甚至能将已钳夹就位的钛夹取下后重新定位。自膨胀、可再次定位、便于回收的硅质支架已经用于食管、胃食管交界、胃流出道和十二指肠降段等多个部位。随着内镜下治疗的开展,出血已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而视野不清严重妨碍了出血的治疗。具备额外注水通道的内镜可在治疗的同时随时清洗创面,擦亮视野,一经面世,便迅速在相关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咽食管憩室(Z

28、enker憩室)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食管憩室,其引起的症状可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常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但目前,在柔性内镜、套管支持下的氩离子凝固切开以及钳夹后切开等多种治疗研究相继开展,结果显示,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确切,重复操作次数少,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新设备助NOTES一臂之力近年来,跨学科性内镜技术应首推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在本届会议上,展示了一种最新研制的变幅双钳道内镜(XGIF-2TQ160R),与传统的治疗型双钳道内镜不同的是,该内镜的两根钳道均具有能够互相垂直运动的抬钳器,可进行角度不小于90度的变幅,并清晰地读出腔镜操作的信息。回望2008:中国

29、消化内镜界之前行步伐2008年是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多次高水平的内镜学术会议和现场演示成功举行,数项内镜操作的指南和共识意见得以颁布,多个内镜培训中心完成了大量进修与培训任务,数篇有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总之,在2008年,我国消化内镜研究领域的进展步伐稳健而有力。在取得这些进步的同时,我国的消化内镜培训及人才培养尚有许多需要规范、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此,盘点2008年我国消化内镜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希望能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启发,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消化内镜的操作水平和科研水平。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消化内镜学

30、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新方法,新领域EUS引导下碘粒子置入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金震东等对22例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碘(125I)粒子置入内照射进行治疗,同时结合吉西他滨和5-氟脲嘧啶(5-Fu)联合化疗。研究表明, 125I粒子可使照射区病灶明显萎缩,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达到9个月,且没有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因此,EUS引导125I粒子置入内照射可作为无法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不过须注意放射性粒子对周围脏器的损害以及粒子脱落移位等并发症。胶囊内镜检查时取右侧卧位上海长海医院廖专等对接受胶囊内

31、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在接受检查时保持右侧卧位(RLP组)直到胶囊内镜通过幽门,另一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RLP组患者完成检查的比例明显增加,且胶囊在胃内滞留时间明显缩短。因此,让患者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时保持右侧卧位,可通过缩短胃内滞留时间而增加完成检查的比例。共聚焦内镜的应用范围扩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延青等研究共聚焦内镜在诊断胃黏膜上皮肠化中的作用。应用共聚焦内镜检查时,根据杯状细胞、柱状吸收细胞和刷状缘、绒毛状凹陷上皮的存在诊断肠化。研究表明,普通白光内镜与共聚焦内镜诊断肠化的敏感性分别是36.88%和98.13%,特异性分别是91.59%和95.33%,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吻合的卡帕(Kappa)值分别为0.25和0.94。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可考虑将共聚焦内镜作为诊断胃黏膜上皮肠化和对肠化进行分类的重要检查技术。李延青等还利用共聚焦内镜对胃小凹进行分类,然后与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研究者根据共聚焦内镜的镜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