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35KB ,
资源ID:7700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00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年级数学上册每课反思和单元反思xin.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年级数学上册每课反思和单元反思xin.docx

1、二年级数学上册每课反思和单元反思xin南昌市青新小学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学 科数学执 教 课题反思1、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本节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一拃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的也不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对“统一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解决这种冲突中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有效地数学活动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给学生定义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如小透明胶

2、的宽度,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等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2、认识米、用米量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建起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识线段一、注重操作体验,感知认识。“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

3、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学生们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二、注重练习开放,拓展思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了“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但

4、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拓展的深度还不够。三、注重知识学习,数学思想渗透不足。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效果明显,但对于学生在点与点之间画线段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够,比如:五点的画法,可以从一点出发,逐一画出,也可以用从外到内的方法进行画线段。南昌市青新小学单元反思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

5、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几点思考: 1、学生经历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历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个别学生在数一个物体有几个正方体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对同一测量标准的必要要体会不是很深刻。 2、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南昌市青新小学第二单元每课教学反思学 科数学执 教 课题反思1、不进位加本节课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

6、源,将情景化的问题呈献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学生的补充,列出算式,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探讨上。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教师适时的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巧妙地利用摆小棒图,再抽象成数字。这一环节突破了重点竖式的算理。再通过练习判断,使得学生对笔算时出现的种种错误有所警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进位加(1)通过回顾旧知的学习,再转化为新知,学生很容易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区别,对理解算理,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变摆小棒为在计数器上拨珠来理解算理很算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

7、印象。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和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强的直观引导作用。(2)在学生通过拨珠的操作过程理解算理时,引导过于急切,没有给学生留下相应的思考余地,如果在这个环节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操作和思维空间,这样对学生理解算理就更有帮助了。(3)在讲解竖式的写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进位算理,我本来设计了8+5=13结果中个位1和十位1的走向,以及25+38=63结果中动画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动画显示过快,导致学生对进位这一步骤的印象不够深刻,练习时容易忽略加上进位1.(4)让学生讨论的时间可以稍短,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两道笔算题,以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

8、的去钻研教材,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练习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4、不退位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

9、方法。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5、退位减法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口

10、算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和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属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难度上就有了一个高度。在进行教学时,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课堂中捕捉信息,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而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要拆一捆小棒,在这个地方就要问学生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是多少个一?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进行操作。接下来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个方法了。 二、及时引导,为笔算作好铺垫。以前学的进位加法都是强调

11、满十向十位进一,属于顺向思维,而现在是退位减法,属于逆向思维,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个位思考,“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让学生上台演示说说操作的方法。突破“个位不够减,退一作十再减”的难点。也为后面的笔算作好铺垫。 三、突出算理,重视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这儿就主要强调十位上被借走一个十后,十位上相减时应该如何计算,这个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多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针对错的进行反复强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计算题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这个环节如果注

12、意不好的话,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费。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1、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错。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写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学生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3、要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6、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

13、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7、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由于本课教材呈现的统计图不是很有规律,呈现了7个班的数据,而真正用于本科教学的只需4个班的,考虑到有些学生找出指定班级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我没有一开始就讲这个统计图,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较有简单的统计图,这样学生能清晰的看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提升:如果老师把与小方同样多的部分用纸盖住,只看出多出来的部分,你知道小明摆得了多少面红旗吗?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课本上这幅统计图,理解起来也就轻松多了,突破了教学的一个难点。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找出相关条件,求出了两个班获得的红旗面数,引导学生归纳出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方法,之后放手让学

14、生带着这个方法求最后一个班获得红旗的面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他们想知道的结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努力,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了答案。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8、解决问题(练习课)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主要针对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减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我们在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题意,然后进行计算,注重分析条件的过程,使整个计算更加清晰明了,最终可以得到一个算式。9、连加、连减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

15、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在上新课前,我先出示动画:第一次运来4个南瓜,第二次运来2个南瓜,再出示第三次有运来1个南瓜,同样让学生编、算,学生知道用加法算。通过动画摘丝瓜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用减法算。同时也掌握了加、减法的学习要领。教学新课时我把课本上的例题做成课件播放,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连加连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明白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10、加减混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

16、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不错。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集体检查也就是一边指竖式一边说算法提高准确率,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本想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缺乏具体的操控办法,因此有时课堂显得乱,只管自己说,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

17、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11、综合练习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上。12、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课堂上,我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扩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13、解决问题(练习课)

18、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计算能力。14、整理与复习我让学生多做些练习来巩固算法,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给予一定的肯定,先让学生比较出最适合的方法,再计算。南昌市青新小学单元反思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的反思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19、(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

20、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南昌市青新小学第三单元每课教学反思学 科数学执 教 课题反思1、角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第一次接触角,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借助实物,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节课教学时,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图形角,通过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角的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体会角,并初步学会画角。本节课不足之处

21、在于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更开放一些,对角的延伸也不够,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2、直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对从三角板中抽象出直角来需要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在教学用三角尺画直角之前要先让孩子们找到三角尺上的直角,并会用这个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3、锐角和钝角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4、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如果拼角

22、活动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活动思路不清晰,课堂混乱,自由拼角的时候注意课堂纪律,说清楚要求,学生整体氛围不错。南昌市青新小学单元反思第三单元教学反思这个单元上完,感觉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弱,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画锐角钝角直角,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我觉得直角的认识非常重要,学生们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当不那么明显的时候,一定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帮忙。画直角的时候,一定要用三角尺画,画完后,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跟自己画的直角比一比,是不是一样大。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要重视角的类型判断和画角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引导。让学生多动手,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南昌市青新小学第四单

23、元每课教学反思学 科数学执 教 课题反思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2、乘法的初步认识(二)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乘法的意义,并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3、5的乘法口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24、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4、练习课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5 2、3、4的乘法口诀口诀好记,但有的学生不太规范,口诀有加字和减字的现象,要多提醒。6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答题较上次要规范很多。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7 乘加乘减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

25、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是我该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图文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放开了让学生想,却显得有些散,课的主次目标也欠考虑周到,今后的教学中该引以为戒。8 6的乘法口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

26、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9 6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10 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读题,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真正的意义,从而明白题目的意义。11、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熟记16的乘

27、法口诀。南昌市青新小学单元反思第四单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初次认识乘法,所以我们这节课的设计就要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根据发现的信息来提问题,分别从开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及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问题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来,教师板书,继而同学们来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无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主要注重对孩子们语言表达上的培养和行为习惯上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现使学生们意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句话说,只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

28、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既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因为之前老师在暑假作业上有一项要求整理背诵9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知识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为了方便人们记忆9以内的乘法整理编排出来的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他并不能代替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会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如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

29、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南昌市青新小学第四单元每课教学反思学 科数学执 教 课题反思1、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背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我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及其图形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2、观察立体图形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

30、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有了上节课的铺垫,新课教学中学生实践起来就较为可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结合实物,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并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练习中通过摆一摆正方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3、观察物体(练习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4、练习课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

31、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南昌市青新小学单元反思第五单元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这节课在教学准备上,准备了11个不同的玩偶,已经部分玩偶的图片,以及3个边长一分米的正方体。还有李芳老师制作的2个微课程。在教学准备上算是比较充分,这些教具准备为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生兴趣。故事导入本节课以“盲人摸象”故事以微课程的形式导入充分极其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微课程最后提问很顺利的引入课题。以小组合作进行组织教学本节课通过小组组员分别站在课桌四周,并且多次交换位置来观察物体,通过组内交流以及小组展示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然后又通过图片与事物对应等多种形式的实物练习让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抽离出来,跟加熟练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在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分辨两个侧面图的方法总结出:当物体左右一样时,从两个侧面观察的到的形状正好相反。层次拔高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获得新知的基础上,从实物抽象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由三个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感知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正方体行的个数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