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古诗词梳理古诗文鉴赏、梳理一、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 编者按:2017年新增理解型默写(1分),但为选做;2018年理解型默写考查单句,比重加大(4分),且为必做;2019年理解型默写考查双句,比重在2018的基础上继续加大(6分)。对此,编者以统编教材为蓝本,按主题分类鉴赏2011版课标古诗词曲40首,有助于理解型默写备考;以方框图形式呈现古诗词曲内容,每首以句为单位,核对教材、教参,确保“赏析”精简准确;方框图“原文呈现”一栏中,黑体的字词为难写易错字,应重点识记;“赏析”一栏中,黑体的内容为理解古诗词曲的关键词句,建议重点掌握;画横线句子为安徽近12年中考考查过的,
2、上标内容为所考查的年份;篇目为2020重点备考篇目。第一类 赠友送别(12年5考)第1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15考查整首)唐李白教材出处:统编七上第4课(P15)原文呈现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作手法:寓情于景。诗人借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点明时节: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以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作手法: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生动地表达了诗
3、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主旨: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课下重点注释:杨花: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第2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019、2016、2009)2016考查后四句唐王勃教材出处:统编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P76)原文呈现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内容:点出了送别地点和友人的去向,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景象。“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
4、联系起来,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感情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019、2009情感:全诗的哲理句,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及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作别。互相勉励,尽显开朗豪气。主旨: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下重点注释:城阙:指长安。歧路:岔路口。沾巾
5、: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第3首(2015)唐刘禹锡教材出处:统编九上第13课(P54)原文呈现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内容:一个“凄凉地”,一个“弃置身”,把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虚度年华的苦闷寂寞委婉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诗人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情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诗人借“闻笛赋”的典故(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表达了因故人已逝而生发的伤痛;借“烂柯人”的典故(指晋人王质)表达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2015病树前头万木春。内容:“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6、。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哲理:全诗的哲理句,道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情感: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诗人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同情、忧伤,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内容:点明酬赠题意,表现出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主旨:这首酬答诗,诗人感慨身世,抒写半生怀才不遇和政治失意,在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对仕宦浮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课下重点注释: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长(zhng):增长,振作。第4首唐岑参教材出处:统
7、编九下第23课(P132)原文呈现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内容:这两句突出了西北边塞环境气候的特点。“卷”“折”二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内容:描写冬雪的名句。“忽如”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写出了雪之骤和雪之大,也写出了诗人惊异好奇之感。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手法,将北风看作春风,把雪花比作梨花,比喻新奇,格调豪迈。情感:这两句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诗人的想象和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
8、薄。写作手法:诗人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侧面烘托边塞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内容、写作手法:这两句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侧面烘托大雪天气之寒冷。极显边塞苦寒,角度新颖。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内容:写边塞之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氛围。“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愁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为下文的送别提供了一个奇异壮观、广漠辽阔的背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内容:用“胡琴”“琵琶”“羌笛”三种典型的西域乐器渲染送别的热烈和隆重。纷纷
9、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内容、写作手法:从视觉角度写红旗的“静”与飞雪的“动”,动静结合,表现边塞的寒冷。“纷纷”极言雪之大;“暮”字点明时间是傍晚;“掣”字真实地表现了红旗被冻住,任风吹也不飘动的情状。后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不仅写出了边塞的奇寒,而且用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侧面描写了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内容:写送友人离去时的情景,雪大风狂,归途遥远,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内容: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处境的恶劣;“不见”表现出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
10、惆怅的心情。情感: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主旨:这首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描绘特殊的环境背景,衬托出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课下重点注释:控:拉开(弓弦)。着(zhu):穿。瀚海:指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惨淡:暗淡。饮(yn):宴请。胡琴:泛指西域的琴。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掣(ch):拉,扯。翻:飘动。第二类 羁旅思乡(12年7考)第5首次北固山下(2016、2014、2011)唐王湾教材出处:统编七上第4课(P15)原文呈现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内容
11、:对偶点题。“客路”点明自己客游在外,为全诗营造了悲伤氛围。“青山”即题目中的“北固山”,写诗人要走的道路正沿青山向远方延展,表明前路遥远。这两句明写青山与绿水,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潮平两岸阔,2014风正一帆悬。内容:“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海日生残夜,2016江春入旧年。2011内容:全诗的哲理句。写海日东升将驱尽黑暗,春意萌动,闯入旧年之景,且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情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的艺术鼓舞力量。乡书何处达?归
12、雁洛阳边。内容: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诗人在自问自答中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思乡愁绪。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情状,表现出诗人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课下重点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第6首天净沙秋思(2016、2013、2010、2008)2010考查整首元马致远教材出处:统编七上第4课(P16)原文呈现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内容、写作手法:这三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枯”“老”“昏”“古”“瘦”等字,刻画出一种衰落、颓败的情境;“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秋
13、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夕阳西下,2016断肠人在天涯。2013/2008写作手法、情感:“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词为全曲之“眼”,直抒胸臆,表现了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苦悲伤之情。主旨:全曲用十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课下重点注释: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第7首唐崔颢教材出处:统编八上第12课(P59)原文呈现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内容:用“仙人乘鹤”的传说,抒发了诗人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为
14、乡愁情结的抒发做铺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内容:“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寄托了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限。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了诗人的乡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内容: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由“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情感:以抒情作结。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准确地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表达了浓浓的
15、乡愁。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之情。课下重点注释: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第三类 忧国忧民(12年7考)第8首泊秦淮(2015)唐杜牧教材出处:统编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P162)原文呈现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015内容:首句写秦淮河美丽的夜景。“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三字为下文“商女”的出场做铺垫。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商女不
16、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借古讽今。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情感:“犹”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暗示晚唐统治者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主旨:全诗情景交融,借陈后主的荒淫误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限忧虑。课下重点注释:商女: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第9首春望(2018、2014)唐杜甫教材出处:统编八上第24课(P136)原文呈现赏析国破山河在,
17、城春草木深。内容、情感:写望中所见。国都沦陷,残破不堪,虽然山河依旧,然而眼前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彻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2018恨别鸟惊心。写作手法: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之思与离别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014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因战事而使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内容:“白头”因愁所致,“搔”白头是诗人排解忧愁时的动作,是细节描写,是诗人心中愁苦的外在表现,“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18、之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借对春城破败的感叹,写思念亲人的离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课下重点注释: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第10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7、2011)唐杜甫教材出处:统编八下第24课(P124)原文呈现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内容: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以“卷”“飞”“渡”“洒”“挂”等动词写出了秋风的威力,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
19、对面为盗贼。内容: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诗人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反映了贫困的现状,为后文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内容:写诗人面对顽童抢走茅草,但又无力追赶时气喘吁吁、悲叹不已的情形以及屋破难修的无奈心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内容: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不言大雨,而大雨迫至,给人以压抑之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内容: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不堪言。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凄苦的生活。安得广厦千万间,201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011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内容:写广厦大庇寒士的人生理想,表露出诗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寒士”的广阔无私的胸怀。这是从个人生活的苦难中迸发出的强有力的呼喊。写作手法、情感: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反映了安史之乱下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其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体现出博大宽广的胸襟。课下重点注释:罥(jun):挂结。坳:水势低的地方。忍:狠
21、心。能:如此、这样。俄顷:一会儿。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衾(qn):被子。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w):高耸的样子。第11首唐白居易教材出处:统编八下第24课(P125) 原文呈现赏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内容: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写作手法:后两句运用肖像描写,把卖炭老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两鬓苍苍”与“十指黑”的对比,可见其年事之高与劳苦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作手法、内容:前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
22、答,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贫困。后两句运用心理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作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与勤劳。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内容、情感: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可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23、“回”“叱”“牵”一连串的动词,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的控诉。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作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主旨:这首诗借卖炭老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使”对劳动人民掠夺的本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课下重点注释:苍苍:灰白。营:谋求。翩翩:轻快的样子。文书:公文。敕(ch):指皇帝的命令。回:调转。叱(ch):吆喝。系:挂。直:同“值”,价钱。第12首过零丁洋(2
24、018、2011)南宋文天祥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23课(P133)原文呈现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内容:首联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朝廷的选拔,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历经四年。山河破碎风飘絮,2018身世浮沉雨打萍。内容:这两句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动荡不安。写作手法、情感: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事”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运用对偶,“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内容:
25、运用双关、对偶,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经历,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011写作手法、情感:这两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主旨: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课下重点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汗青:这里指史册。第四类 亲情、爱情(12年7考)第13首夜雨寄北(2018、2014、2008)2014、2008考查整首唐李商隐教材出处
26、:统编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P140)原文呈现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2018巴山夜雨涨秋池。内容: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间,将“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情感:“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愁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作手法:“何当”表示愿望,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欢乐的憧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出时间的回环对比。同时,反衬手法的使用更突出地反映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了诗人今日身处巴
27、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和对相聚的期盼之情。课下重点注释:何当:何时将要。却话:回头说,追述。第14首关雎(2017、2011)诗经周南教材出处:统编八下第12课(P63)原文呈现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017窈窕淑女,2011君子好逑。写作手法、内容:首章运用起兴手法,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内容: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两个“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发出,着意加重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
28、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深深地表现了出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内容:虚写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格调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鲜明的对照。主旨:这首诗叙写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追求过程,将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地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课下重点注释: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流:求取。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思服:思念。服,思念。芼(mo):挑选。第15首诗经秦风教材出处:统编八下第12课(P64)原文呈现赏析蒹葭苍苍,
29、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作手法、内容:以“蒹葭”起兴,描绘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又点明了地点,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表现形式:重章叠句,每章前两句写景,三、四两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句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咏、回环往复的美感,还深化了诗歌意境。写作手法、内容: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
30、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主旨: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因“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生发出的无限情思,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塑造了一个不懈努力追求心上人的主人公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课下重点注释: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干。湄(m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涘(s):水边。沚(zh):水中的小块陆地。第16首(2016、2014、2009)宋苏轼教材出处:统编九上第13课(P5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原文呈现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