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不断扩大表外业务,许多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经大大超过表内业务量。银行表外业务一方面能够帮助银行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为客户提供各种效劳,增加手续费收入;另一方面,表外业务又隐含一定的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平安性有所影响,甚至威胁到银行的平安。因此,必须重视对表外业务的研究,控制表外业务的风险,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7.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所谓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即由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而且不影响银行资产与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在银行表外业务中,银行对客户作出某种承诺,或者使
2、客户获得对银行的或有债权,而当约定的或有事件发生时,银行承当提供贷款或支付款项的法律责任,银行为此收取手续费。例如:履约保函,国外进口商向我国某公司进口一台设备,价值200万美元,按照合同规定,对方开出信用证,但进口商对我国出口商到期能否及时交货,履行合同,没有把握,故要求我国某银行为其履约提供履约保函。按照合同规定,如到期出口商不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提供设备,将按照合同金额的20%赔偿进口商的损失,银行开出后,就由银行代为赔偿。这就是或有负债。表外业务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表外业务是一种影响将来而非现在的或有资产和负债,它们直接作用于金融机构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3、,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说,对表外业务的有效管理是控制风险的重要组成局部。从定价的角度看:表外资产和负债能够潜在地产生未来正的或负的现金流量,因此对金融机构资本或净资产的真实估价不仅是指出在今天的平衡表中,表内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差异,而且还应反映表外或有资产和负债当今市场价值的差异。从会计帐户看:表外业务通常出现在底线下面,作为报表的注脚。7.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都是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业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1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都是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手续费是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效劳所得的报酬,与银行通过信用活动获取的存贷利差收入不同。贷款承诺2传统的中间业务都是表
4、外业务,但表外业务不一定是中间业务,而且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有一些重合。如信用证业务属于中间业务,但就其内涵来说,信用证业务又具有担保业务的性质,因此信用证业务既是中间业务又是表外业务。3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都是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商业银行在从事各类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时的主要特点是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一般情况下,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己可使用的资金,不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进行资金的融通,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效劳或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也就是说表外业务是一种受托业务,主要是应客户的要求。因此,银行是否需要开展某种金融效劳要看客户的需要。二、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
5、区别1中间人的身份不同在中间业务中,如支付结算、信托、代理等业务,银行都是以交易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身份接受委托,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而表外业务却在业务开展中可能发生银行中间人角色的移位,成为了交易双方的一方,即成为交易的直接当事人,如贷款承诺,就是由银行和客户签定的信贷承诺协议,并在协议签定时无信贷行为发生,也就不在资产负债表上作出反映,因而是典型的表外业务,但是一旦具备了协议所列的某项具体贷款条件,银行就必须履行协议规定的向客户提供贷款的责任;再如目前国际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各种金融工具交易,除接受客户委托以中间人身份进行的代客交易外,还常常出于防范、转移风险的需要,及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作为
6、直接交易的一方出现。目前国际商业银行正大力开展表外业务,并带来了与表内业务平分秋色的收益。2业务风险不同如前所说,商业银行的狭义中间业务,是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的,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己可使用的资金,虽然业务经营中也要承当一定的风险,但其风险程度要明显低于信用业务。随着金融创新的开展及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大量与信用业务密切相关的高风险业务也随之开展,如银行在提供效劳的同时,还以某种形式垫付资金,从而形成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另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风险度可想而知的加大。例1,如早期的信用卡以转帐结算和支付汇兑为主要功能,称为记帐卡或支付卡,就象目前我国的信用卡要求是先存款后消费,只有在特殊情况
7、下允许在极短期限内的少量善意透支,这是较典型的中间业务,而目前国际较流行的标准信用卡主要是贷记卡,以银行为客户提供短期消费信用为特征,已变化成为一种消费信贷行为了;例2,对商业票据的担保,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无力归还债负时,银行要承当连带责任,因此对商业票据的承兑担保成为银行的一种或有负债;例3,新兴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为获取收益而从事的新兴的表外业务,如外汇及股价指数等期权、期货交易,其风险度更是超过了一般的信用业务。3开展的时间长短不同表外业务是近20年才开展起来的,与国际业务的开展、国际金融市场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开展紧密联系的;而在我国通常被称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效劳类业务,大局部与银行的资产
8、负债业务相伴而生的、长期存在的。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开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开展迅速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迅速开展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主要国家先后放松了金融管制,并使商业银行经营的环境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融资证券化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资金供需在融资市场上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导致银行资金来源减少,银行的生存与开展出现问题;二是银行保持传统收益的原有水平及增加收益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70年代以后,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并使银行获得了较大的决定存、贷利率的自主权,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银行要考虑到资金本钱对业务收益的影响,所以银行不可能单纯以大幅度提高
9、存款利率来争夺资金;另外,由于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环境的更加复杂化,使银行基于平安性考虑,对银行的贷款审查也更加审慎、严格,使商业银行在保持传统收益的原有水平或增加收益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各种金融工具于是,在愈加剧烈的银行经营竞争推动之下,并伴随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开展,整个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被带动起来,大量传统的金融效劳业务开始以创新的面目出现,形成新兴的表外业务并迅速开展起来,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量经营表外业务以获取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其经营带来的收益在银行全部业务经营收益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当前西方兴旺国家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已经与表内业务几乎平
10、行开展,甚至超过表内业务量,同时大量业务集中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上。美国的商业银行是衍生工具的积极使用者,1997年底,银行持有的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为26万亿美元,这26万亿美元的名义本金相当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5倍之多。在这26万亿美元的数额中,2/3是基于利率的合约,1/3是基于外汇的合约,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1997年的6年中,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从7.3万亿美元增加到26万亿美元,增长了256%,利率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从3.6万亿美元增加至17.1万亿美元,增长了375%。 表7-1 各类衍生工具合约量 单位:十万美元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利
11、率3637487272109924110641342717065外汇3384376844845406538762417430其它100102170243378347484信用550总量733087641167315774178472003626044二、成为银行盈利的新重点银行盈利重点的转移,是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趋势。随着表外业务在银行总体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的盈利重点也开始向表外业务转移,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呈逐年提高之势。如80年代初,日本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4%,从80年代中期以后,表外业务量以年平均递增40%的速度增加,到90年代
12、初日本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到35.9%;而美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在80年代末到达2.2万亿美元,同期的表内业务量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表外业务量以年平均递增50%的速度增加,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到达36%,同时大银行所从事的表外业务规模远远超过中小银行.表外业务在银行经营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被实践所证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躲避资本限制,增加盈利来源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都有扩充资产规模的要求,以提高资本的支撑能力,因为在资本一定的条件下,资产规模越大,盈利可能就越多,资本的收益率就越高。但是
13、,资产规模越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甚至破产。1988年7月西方12国签署通过的?巴塞尔协议?第三个文件,起到了保护银行经营平安的作用,使银行不再盲目地或单纯地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大,而要重视资产质量的管理;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银行表内资产业务的开展,使银行的传统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商业银行为了维持银行的盈利水平,纷纷设法躲避资本的限制,开展起对资本没有要求或资本要求很低的表外业务,使银行在不增加资本金的情况下,仍可以增加收入,提高银行的赢利水平。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效劳客户的存在对银行至关重要。而客户对银行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借款,同时也对银行的效劳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他们往往在到银
14、行存款或借款的同时,要求银行能为他们提供防范和转嫁风险的方法,使他们能防止或减少因利率、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商业银行为了稳固和客户的关系,必须不断增加效劳品种、改良效劳手段、提高效劳质量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吸引住客户、留住客户。开展表外业务,正是为客户提供一种多元化效劳的思路表达,表外业务经营比拟灵活,只要交易双方同意,便可达成交易协议。通过开展表外业务,银行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宽,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保持住市场的占有率,并使银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例如,有一客户在未来三个月有一笔1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该客户对未来美元的汇率走势把握不准,为了躲避汇率波动的风险,该客户就通过银
15、行卖出三个月的远期100万美元。按现在的价格1:8.2726,如到时美元汇率果真下跌,该客户就成功地躲避了风险。三、转移和分散风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汇率开始浮动,并形成了浮动汇率制。汇率多变,给各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和外汇头寸管理带来重重困难,银行经营经常要面对汇率变化的风险;同时,进入80年代后发生的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也严重地影响了国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信,银行的存款来源进一步减少。银行面临着资金缺口扩大,流动性风险增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银行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以到达分散风险的目的。而表外业务如互换、期货、期权等都有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功能,
16、给银行提供了控制资金本钱,套期保值的投资手段。客户同样有此类的要求。如运用金融工具,可到达套期保值的目的;利用票据发行便利工具,票据的发行者能够在整个期限内将信用风险转移给认购者。四、增强资产流动性表外业务中的许多金融工具均具有“现金性、流通性和可转让性,从而促进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可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不仅加速了银行资金的周转,而且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资金流动性也提高了,银行获得新的资金后,可再用于拓展有关资产业务,扩大业务容量,增加收益,这是在不改变资金总量的条件下实现的。五、创造信用,弥补资金缺口70年代商业银行主
17、要通过负债管理,推出新型的存款工具如NOW帐户、CD存单来增加存款来源,以弥补资金缺口;到80年代,银行弥补资金缺口的重点从负债转向了资产及信用的创造,如企业有资金需求,但银行又不能满足时,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利用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方式,或使其资金运用转变为资金来源,或以银行自身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总之,借助于表外业务,银行大大地弥补了其资金缺口,信用规模扩大了。六、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表外业务的开展,尤其是衍生工具的膨胀,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富有效率、活力,更迅速地反响各种信息,使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克罗克特说,衍生投资等表外业务
18、在极精密的风险管理下,确实可以增加投资效率。它们也有助于全球资金市场的开展,改善全球储蓄的分配以及促进高水平的投资。总之,由于表外业务具有众多的功能,开展前景是美好的。银行业务开展表外化的全球化趋势毫无疑问将延续下去。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品种的多寡、表外业务效劳水平的上下,已经成为银行经营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方面。不利的一面:在提供避险手段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且具隐蔽性,如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导致货币供给量反复无常的变化,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控制的难度;逃避政府管制性质的金融工具创新和垄断势力对市场的操纵,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化加大了对
19、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银行表外业务是正在开展中的业务,新的业务不断产生,原有的业务也在不断地演变.一般把表外业务分为三类:贸易融通业务、金融保证业务和衍生产品业务。一、贸易融通业务1商业信用证。进出口业务中最常用的结算方式为跟单信用证,它是银行开证行根据客户进口商的请求,对受益人出口商发出的、授权出口商签发以银行或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并保证交来符合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必定承兑对于远期信用证或付款即期信用证的保证文件。2银行承兑汇票简称BA。它是可转让的远期汇票,在国内及国际贸易中经常被使用,在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易时,如果卖方对买方的偿付能力存有疑虑,卖方可以要求买方的开户银行对买方或卖
20、方所出的汇票进行承兑,这种经过银行承兑的汇票即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以后,银行负有不可撤销的第一手到期付款的责任。二、金融保证业务1备用信用证简称SLC这是银行为其客户开出的保证书。银行通过开立备用信用证向受益人作出承诺,如果客户未能按照协议偿付或履行其它义务,开证行有责任按照信用证中的条款代替其客户向受益人进行偿付,银行支付的款项变为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备用信用证包括:履行合约保证,即一家银行保证一建筑工程或其它工程及时完工;不履约保证,即一家银行保证在借方不能付款的情况下,支付违约的票据或政府与地方债券。备用信用证实际上是提高客户信誉的一种方法,在这种业务中,银行不是把自己的资金借给客户,而是
21、把自己的信誉贷给客户,银行为此收取手续费。一般使用信用证的目的是进行金融保证和履约保证,如支持商业票据的发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最近它被用于合并或收购业务中。银行开出备用信用证的主要益处:一是由于提供了这项效劳,银行可以获得一笔费用收入信用证金额的0.51%;二是他们帮助客户在拥有银行保证的情况下以更低的本钱筹资,而不需要动用银行有限的储藏;三是这些保证经常以相对较低的本钱提供,因为开证银行往往已经知道了客户的信用状况;四是信用证的开证人被要求付款的可能性较低。备用信用证的结构:备用信用证包含三个根本因素:开证人的承诺如今通常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申请人信用证为他开出和受益人通常是关心申请
22、人承诺的资金的平安性的银行或其他投资者。备用信用证的关键特征是通常不在开证人或受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出现,因为它是一种或有负债,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履行,只有在债务人发生一些未预期到的事情如破产或经营失败的情况下才会向受益人付款。同时受益人只有在符合信用证列明的所有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开证人要求付款。如果有任一条件不符合,开证人都没有支付的义务。开具信用证、保证贷款的平安或合同的履行寻求贷款或者履行合同信用证开证人的银行申 请 人受益人的银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申请开具信用证 图7-2 备用信用证的性质 备用信用证的风险来源:开具备用信用证的银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主要是利率及流动性风险。当一开证
23、行在从未被通知的情况下被迫履行信用证付款义务时,此银行可能会被迫以不利的利率大量借入资金。事实上,如果信用证相对银行的信用能力而言是一大笔款项,它将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非常不利的借方位置,银行家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段来降低他们开具的备用信用证的风险。例如:现在我国也经常可以看到:银行与集团签定长期合作协议,银行承诺向集团提供多少亿的信用额度。如中国银行与华能集团的信用额度为145亿元。经常与备用信用证的客户重新谈判条款,从而保证贷款条款与客户不断变化的环境吻合,使得这些贷款的受益人不需要强制支付;分散开具备用信用证的地区和行业来防止风险集中;出售备用信用证从而与其它不同的出借机构共担风险。2贷款承
24、诺。这是银行对客户的许诺,即银行客户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的条件如期限、利率、金额等随时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与客户的协议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贷款承诺的协议对双方不具备法律约束力。通过贷款承诺,客户从银行获得了将来借入资金的允诺,银行根据承诺金额,按特定比例向客户收取承诺费用,即使客户最终没有要求放款,承诺费也照收。贷款承诺主要有以下几种:1信贷额度。即银行愿意在额度范围内满足客户贷款要求,银行在该协议中规定了这种信贷便利的发放时间与各种条件。虽然银行在多数情况下都会满足客户的要求,但银行并没有提供贷款的法定义务,银行一般也不为此收取手续费。因而信贷额度是银
25、行可撤销的承诺。 2循环贷款承诺。与信贷额度不同,循环贷款承诺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正式协议。根据协议,银行有义务根据约定的条件包括最高贷款额、期限、利率等向客户提供贷款。这种协议期限较长,客户随用随还,还了再用,银行为此收取承诺费,作为提供这种优惠的报酬。3票据发行便利简称NIF它是银行与客户之间中期3-7年的循环融资保证协议,在该期限内,银行保证客户借款人可以以不高于预定的利率出售短期可流通的本票,筹得所需资金。如果客户的票据未能在市场上全部售出,银行将购入未售出的局部,或以贷款方式予以融通。票据发行便利使借款人得到了直接从货币市场上筹得低本钱资金的保证,并能按短期利率获得往来银行长期贷款的承
26、诺,银行那么不但收取手续费,而且维持了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在该业务中,银行实际上充当了包销商的角色,从而产生了或有负债。3贷款销售与资产证券化。贷款销售是银行通过直接出售或证券化的方式,把贷款转让给第三方。在贷款销售出去以后,银行继续提供与贷款有关的一些效劳,例如为贷款购置者收取本息、监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出售银行为此而获得补偿。如果销售契约中规定一旦借款人违约,购置方对出售银行没有追索权,那么该贷款就可以从出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除去,而且出售银行没有任何的或有的责任。通过贷款销售,出售银行的风险资产减少,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了。但是如果购置者对出售银行拥有追索权,那么这种销售在会计制度上
27、被称为融资,即出售银行以贷款为抵押向购置方借款,出售银行不可以把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除去。而且出售银行要为出售贷款而获得的资金保持存款准备金。所以严格地说,没有追索权的贷款销售不是银行表外业务。资产证券化是贷款销售的一种方式。证券化就是把流动性较差的小额同质贷款期限、利率、风险等类似“捆成一个贷款组合,并以这个贷款组合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出售给投资者。银行从贷款上得到的本息收入是支付证券本息的保证。这类新工具以其高质量、强流动性等特点,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三、衍生产品业务一互换交易。互换交易主要有两种: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又分为外汇市场互换和资本市场互换。在外汇市场互换中
28、,双方按照既定的汇率交换两种不同的货币,并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按照该汇率换回各自的货币,弱币的一方付一些手续费给强币的一方。这种交易相当于在开始时,每一方分别从对方买入一种货币,在将来某一时间相互回购,实际上是把即期与远期外汇交易合并成一笔交易,这种货币互换不涉及到利息的支付。在资本市场互换中,双方同意按一定的汇率交换一定数量的两种货币,在协议到期时通常为5-10年,双方按同样的汇率换回各自的货币。在这期间,双方根据交换的金额相互支付利息。银行通过与客户的互换交易,可以帮助客户减少外汇风险,降低筹资本钱。同时虽然货币互换交易看上去类似于借贷交易,但是这种交易不列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利率互换市场开
29、始于1982年,在利率互换协议中,交易双方根据名义的本金金额交换利息不同性质的利息支付,但名义本金不发生交换,名义本金只是用来计算利息支付额的参照金额。利率互换又有息票互换、基准利率互换、固定利率互换和交叉货币利率互换等四种。1息票互换或利率互换这是最根本的利率互换交易,一般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两个借款人,他们在债券市场上以发行固定利率债券方式筹资和在商业银行借人浮动利率贷款时各有不同的筹资本钱和比拟优势。倘假设双方的筹资或借贷数额与货币品种一致,但双方希望得到的利息支付方式恰恰不是各自占有比拟优势的融资方式。于是,双方借款人仍应以占有比拟优势的方式融人资金,而后通过互换交易转换利息负
30、担,即互换利息支付,并通过互换分享对方在另一市场中所能获得的好处。在这种互换中,期初和期末时均无需交换本金。交易过程见表72。表7-2 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互换交易甲公司乙公司比拟优势资信级别互换前 发行债券的固定利率本钱 银行贷款的浮动利率本钱互换后 乙向甲支付利息 甲向乙支付利息互换后的实际筹资本钱以同样方式筹资的本钱节约的本钱AAA1050%6个月 LIBORLIBOR-005%LIBOR+025%030%BBB1150%LIBOR+0.65%1055%1120%1150%030%1%04%在这个例子中甲公司是个资信极好的借款人,无论以哪种方式筹资,都有绝对优势。但通过比拟发现,甲公司的比拟
31、优势在债券市场上更明显,而乙公司从银行借款的劣势相对小些。甲公司希望以浮动利率方式支付利息,乙公司希望以固定利率方式支付利息。于是,甲、乙各自先按比拟优势融人资金,再作一个互换交易。结果,双方不仅得到了所希望的付息方式,而且降低了直接筹资的本钱。2根底利率互换这是由不同种或不同期限的根底浮动利率的互换交易,比方LIBOR与美元优惠利率之间的互换,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的欧洲美元LIBOR之间的互换等。某家银行应客户的要求贷放一笔3个月LIBOR的短期资金,但银行此时恰有30天商业票据资金。故该银行只需通过中介找到另一个欲换出3个月LIBOR资金的机构,做一笔互换交易,便能实现资金结构的转换如图7-3所示。3个月LIBOR资金甲银行中介银行乙机构30天商业票据资金注: 30天票据资金 3个月LIBOR资金图7-3 根底利率互换3固定利率货币互换这是根据双方的互补需要,将持有的不同种类的货币,以商定的本金和利率为根底,进行本金交换并结算利息的互换交易。一般包括三个根本步骤:本金的期初互换;利率的互换;本金的期末换回。例如,银行向客户提供5年期的美元资金3 300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