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6KB ,
资源ID:76871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871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新旧条文差异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新旧条文差异分析.docx

1、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新旧条文差异分析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新旧条文差异分析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国税发200988号新旧条文差异分析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25号公告强调为“所得税管理办法”发文时间: 2011-3-31发文日期: 2009-05-04第一章 总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

2、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等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25号公告增加法规简称,行文更严谨。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

3、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25号公告增加各类垫付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将其他应收款包含其中,增加无形资产,解决争议。将原办法资产的定义为取得应税收入相关的界定改为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从而将免税收入和管理经营相关的资产损失纳入了可扣除范畴。第三条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

4、资产损失)。第三条 企业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25号公告强调实际发生或条件限定,这一规定是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对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进行了界定。对企业的资产损失区分为实际资产损失与法定资产损失,实际资产损失必须是企业处置、转让时发生的,而法定资产损失强调实际发生或未实际发生但符合办法限定的条件来计算确认。对于实际资产损失强调以会计处理为前提,对于法定资产损失强调需提供证明资料。改变原办法次年45日报送政策,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

5、第四条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因各类原因导致资产损失未能在发生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追补确认在损失发生的年度税前扣除,并相应调整该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调整后计算的多缴税额,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退税,或者抵顶企业当期应纳税款。25号公告单列一条,强调会计上做损失处理年度,有的放矢。实际资产损失与法定资产损失不是一个概念。能否追补确认在第六条说明。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

6、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第四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本办法规定须经有关税务机关审批的,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申报和审批。25号公告强调申报扣除,不再实行审批扣除。企业就特别注意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条 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

7、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年度扣除。25号公告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中关于以前年度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规定作了专门明确,以前年度实际资产损失只能专项申报,准予追补到损失发生年度扣除,期限为5年。特殊情况由总局批准。法定资产损失只能在申报

8、年度扣除,不能追补扣除。企业因以前年度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25号公告明确多缴税款的处理方式只能是抵扣而不能退税。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25号公告明确追补后亏损的处理方法。第二章 申报管理 第二章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将审批改为申报是征管方式的重大改变。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

9、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第五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国税发200988号将资产损失分为自行申报和审批两类,25号公告明确今后不再区分自行扣除和审批,而是申报,即都要报备,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在企业,税务机关有追查的权利第九条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

10、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用非货币性资产概括,更全面。强调售价要公允。(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25号公告要求资本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买卖发生的损失以清单形式进行报损,并强调公平交易原则而不是有关规定。类型增加了期货损失。第十条 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

11、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25号公告明确,对于该文件未列举的资产损失,企业应专项申报,而不用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批。第十一条 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第六条 税务机关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是对纳税人按规定提供的申报材料与法定条件进行符合性审查。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不实行层层审批,企业可直接向有权审批税务机关申请。税务机关审批权限如下: 25号公告新增汇总纳税资产损失的管理规定。(一)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

12、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一)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损失,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资产损失的具体审批事项后,报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分支机构的资产损失需要进行双重报送。(二)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二)其他资产损失按属地审批的原则,由企业所在地管辖的省级税务机关根据损失金额大小、证据涉及地区等因素,适当划分审批权限。总机构对分支机构资产损失要以清单形式上报税务机关。(三)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三)企业

13、捆绑资产所发生的损失,由企业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审批。捆绑打包转让分支机构资产损失要专项申报。第十二条 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有关情况后,将损失情况通知相关税务机关。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专项申报。第七条 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应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申请即报即批。作出审批决定的时限为:25号公告明确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由税务总局审核后向当地做专项申报。第十三条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一)由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

14、批的,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专项申报经主管税局同意可延期。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按分项建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及时进行评估。对资产损失金额较大或经评估后发现不符合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或存有疑点、异常情况的资产损失,应及时进行核查。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应依法作出税收处理。因情况复杂需要核实,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审批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延期期限不得超过30天。同时,应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对税务机关资产损失管理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九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在企业自行计算扣除或者按

15、照审批权限由有关税务机关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扣除后,应由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实地核查确认追踪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应将资产损失审批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根据本办法的要求,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25号公告废除国税发200988号中第六条至第九条关于审批事项的规定废除。第三章 资产损失确认证据第三章 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第十六条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第十条 企业发生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

16、务机关日常检查。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要求,除个别字句调整外,新旧办法规定无太大变化。第十七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第十一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八)经济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25号公告明确具有法律效力

17、的外部证据不仅包括经济仲裁。第十八条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第十二条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25号公告去除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中两可的说明,什么是数额较大,影响较大不好界定。第四章

18、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第四章 现金等货币资产损失的认定第二十条 现金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十四条 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确认为现金损失。现金损失确认应提供以下证据:法中有明确,不必再说明。(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提供司法机关的涉案材料。材料不一定涉案。(五)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25号公告明确假币没收可以做为现金损失扣除,而不是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能扣除。第二十一条 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十五条 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

19、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确认为存款损失。存款损失应提供以下相关证据:用清算一言以概之。(一)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一)企业存款的原始凭据;25号公告明确为存款类资产,不限于存款。(二)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二)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只能是金融机构(三)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三)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文件等外部证据;(四)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的文件。就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也可认

20、定为损失,但要有证明。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第十六条 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符合坏账损失条件的,申请坏账损失税前扣除,应提供下列相关依据:25号公告明确应收、预付均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增加合同等证据材料。(五)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四)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的行政决定文件;删除行政决定文件要求。(六)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五)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增加债务重组相关资料。(七)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

21、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增加不可抗力情况下说明及申明资料。第二十三条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第十七条 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中,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认定为损失。三年以上要求会计已处理且要求出具专项报告。条件放宽。第二十四条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第十八条 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

22、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并能认定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可以认定为损失。对小额坏账的要求更明确具体,一年以上,单笔不超五万或不超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会计上已处理且要求出具专项报告。第五章 非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第五章 非货币资产损失的认定第二十五条 企业非货币资产损失包括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等。第十九条 企业非货币资产损失包括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物资产损失等。增加无形资产。第二十六条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一)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23、第二十条 存货盘亏损失,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一)存货盘点表;修订为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而不是价值确定依据。第二十七条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二十一条 存货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修订为计税成本而不是账面价值。(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一)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占企业同类存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下同)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修订为计

24、税成本。(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二)单项或批量金额超过上述规定标准的较大存货,应取得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内部的审批文件改为核销资料。(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不限于保险公司赔偿。(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四)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取消或10万元以下的标准,出具报告要

25、求为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而不是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提高公正性。(五)残值情况说明;取消残值情况说明。第二十八条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二十二条 存货被盗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修订为计税成本而非账面价值。(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增加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明确有报案记录即可扣除。第二十九条 固定资

26、产盘亏、丢失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二十三条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确认损失:仍为账面净值,但从下边材料要求看还是计税认可账面净值的概念。(三)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三)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增加计税基础资料要求。(五)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限金额大的专业报告要求,对是否为单项还是批量未做要求。但具体数额仍未限定。取消金额较小的规定。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

27、料确认:(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第二十四条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一)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增加计税基础资料要求。(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四)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核批改核销,放宽。(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五)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限金额大的专业报告要求,对是否为单项还是批量未做要求。但具体数额仍未限定。取消金额较小的规定

28、。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二十五条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账面净值应该是行文时的笔误,这里还是计税基础的概念。(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增加计税基础资料要求。(二)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仍要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三)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29、。不限于保险公司赔偿。第三十二条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第二十六条 在建工程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账面价值不是余值。(一)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一)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增加账面价值确定依据,取消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规定。(三)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三)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

30、当有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取消只有数额较大才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报告的要求,质量及自然灾害原因无论金额大小均要出具。第三十八条 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应提交以下证据备案:新增无形资产内容。第六章 投资损失的确认第六章 投资损失的认定第四十条 企业债权投资损失应依据投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下列情况债权投资损失的,还应出具相关证据材料:第三十四条 下列各类符合坏账损失条件的债权投资,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债权损失改为基本材料要求,以及特殊要求。(一)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且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的,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一)债务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